立的两维空间

我喜欢无聊的事情。而且,我只做我喜欢的事情。
个人资料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我们需要把六四塑造成一座丰碑吗?-一个六四亲历者的反思

(2012-03-27 19:25:55) 下一个

我们需要把六四塑造成一座丰碑吗?-一个六四亲历者的反思

 

 

这几天为六四平反的议论又热起来了,我于是又在想,如果有一天真的平反了,那我们应该怎样描述这场运动呢?

六四那年我正在北京上大二。虽然在学生的队伍里是个小跟班,但也的的确确是亲历者了,而且历来运动中蒙头蒙脑的小跟班们都是最积极的生力军,充满了盲目的热情。

这些年来悲愤早已烟消云散,对于人情世事也有了些深入地了解,我经常会会想起六四。六四的关键当然就是在六四那天发生的事情。有时会想,如果军队不进城,不开枪,那么这场运动会如何解决?到了美国,看了《天安门》,百感交集。我已经能够冷静的观看那些血腥的镜头,不再作出过度的情绪化反应。倒是柴玲的叙述让我正视到了心中的一个长期隐伏的想法。柴玲说,在那个时候学生们必须流血。我不认为这句实话显示了柴玲人格低下,其实当时很多人的心里都有类似的想法,甚至有一种为了信念而流血的渴望。所以当时真正希望学生被镇压的是学生的领袖和学生自己。

专制下的人们崇尚暴力与鲜血。我们这个民族相信只有流血,流了足够多的血之后才能达到目的。一百年前谭嗣同就相信要想变法成功,必须流血。一百年后的天安门的学生们仍然坚信要想改革成功必须流血。

六四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从清末到六四我们血流成河,积尸如山。然而这些生命的付出又多大意义?就是为了我们今天这样的“优越体制”与“幸福生活”?六四只是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为了从两千多年的专制体制中完成现代转型所付出的诸多代价中的又一笔。只是又一次不得要领的盲动。

其实当时对于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大部分人,对于发生的事情并不清楚,只是被一些空洞的抽象概念驱动着随大流。到了最后绝大部分同学都要么外出旅游,要么读书,要么搓麻了! 在广场革命的只是一少部分的学生和群众。

历史的复杂性使它变得是模棱混杂,没有多少非黑即白的时候。真实的生活就是这样。六四肯定会被重新评价,我只是希望不要又竖起一座闪光的丰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兵团农工 回复 悄悄话 从胡耀邦去世前到6.4之后的几天,我都在北京做课题。
你的描述同我朋友差不多,她也是在北京的大二学生。

6.4 有很多诉求,显得很复杂甚至混乱。
应该找到其主流和闪光点,
这可能是对腐败的痛恨和对民主参政的渴望。
6.4 是有些污点,
就像人类在追求民主、自由的过程中一样,
但 6.4 的确是一个里程碑。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