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归档
正文

初识美国的教会文化

(2012-01-04 05:11:46) 下一个
刚到美国,就被带到教会,在去了三周后,跟这里的朋友渐渐熟悉了。我发现这个团队虽然人少,但真正有信仰的人还是大多数。而也有少数,多年来一直参加教会的活动,却一直没有真正的信仰,大多是年龄很大的老人,而且是有知识有老人,他们的脑子早就被洗了,转变不过来了。但他们就是喜欢教会的气氛,每周必来,但就是不信。 说到信仰,其实我也没有,但我们这代人就是生活一个没有信仰的年代,上学时政治学的就不好,也从没有相信过社会主义,老师上课通常质疑,但从未当回事,只当是要考学的一门课,怎么教就怎么学,然而并没有相信过。 中国人的教会,大家就像一个大家庭,在一起吃饭聊天,听主教讲经。我听得很认真,但有时领悟不了,但至少很认真,比上马哲认真多了。试着去了解去认识。我认为人是需要信仰的,每个人的心灵总要有个归属,不能无处安放。至少,我们总要有个生活的寄托,现在中国的老人也好,年轻人也好,几乎他们的寄托就是孩子。这样的还算好,心灵总有个归属,总有个盼望。可是没有孩子的人,更年轻的人呢。我觉得他们真是辛苦,然而心灵却也无处安放。 其实,我想,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神。而我的神,是我的奶奶。虽然她去世很久了,但我却觉得她一直没有走远,而在我的身边。每当我有困惑的时候,我都觉得她在帮我。包括我遇到几次,科学都解释不了的事情的时候,我把它归结为,是奶奶在疼我呢。我生长在一个大家庭里,家里的长孙女。万千宠爱在一身。奶奶没文化,但她总是能给我力量,给我那份安全感。每当我回到她身边的时候,我都倍感安全和舒适,无论在外面遇到了多大的风雨。她总是说,没事,再怎么样,回来,我还能供你口饭吃。她也是一直这样跟我的父亲,叔叔,姑姑们这样说的。而结果是我的家人都很团结,很独立,都特别孝顺。虽然时而也有些小矛盾,可这个矛盾从来不会停留超过一星期。就是恨得都不愿意说话的时候,对方出现了什么困难,还是能在第一时间得到亲人的帮助。这就是家,大家彼此伤害,又彼此相爱,相互依靠。 那天听到讲经,说教会就像一个大家庭,使我想到了自己的家,自己的亲人,还有我至亲的奶奶。奶奶把她的品质,传给了我的父亲,父亲用他的实际行动给我安全感,包括把家里的房子写成我的名字,他说他做父亲的责任就是让我,回到家的时候,冰箱里总有我爱吃的,无论什么时候想回家,家都是你的,我们的家,就是这样一代代的相传。所以我知道我是永远有家的人。但我也知道,我要为我的家人做点什么,让老人安康。让我的后代了有一个永远的家。 我挺喜欢教会的那个大家庭,他们彼此关照,互相帮助,就像团结在父亲下面的一大群孩子,可能偶尔会有这样那样的矛盾,但是他们有天上的父,就像我自己的父亲和奶奶一样。 虽然我还不知道怎么才能相信天上有个的神父,但我至少是喜欢这样的气氛,喜欢这样的大家庭的。其实人们都需要的。看缘份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