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茶一杯聚水彌香,人在旅途緣份相逢

*珍惜生活,珍惜人生,打造美麗,打造健康*
个人资料
正文

关于台湾中药与肾病研究的讨论

(2012-08-28 23:02:49) 下一个


讨论中药对肾脏的毒副作用,不少人引用了两年前台湾的一项研究。

这篇发表于柳叶刀的文章( The Lancet,
V.371(9631), Pages 2173 - 2182, 28 June 2008 ),展示了对台湾46万人的调查和多项健康分析结果,旨在评估台湾人口中慢性肾病的发病率极其对健康和死亡率的影响。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附带调查了参加者是否使用中药,得出使用中草药增加肾病发生率的结论。具体说,陈述曾用过中药的人群,肾病发生率从一般人群的8.4%上升到了10.3%,换句话说,发病率上升了20%。

这个结论其实有很大问题。

相关性研究是一项统计分析,通过对比两组人群发病率,观察某项因素对发病率的影响。这里有两个问题必须要考虑:

第一,相关性是建立在对照的基础上,对照观察的两组人群必须有可比性

如果两组人群有较大差异,就无法确定,发病率的差别是由于人群差异,还是来自要调查的因素。就此项研究来说,服用中药和对照人群,在年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态等指标上必须相近,以排除这些因素对调查结果的影响。

遗憾的是,此项研究没有考虑这个问题。

在前面的研究中,调查人员已经发现,慢性肾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现升高趋势,从40岁以前大约5%上升到60岁时的大约26%;高中以下文化社会人群,慢性肾病发病率远远高于高中以上社会人群(大约19.9%对比于7.3%)。也就是说,年龄和社会地位是影响肾病发病率的两个关键因素。

可是,当研究人员调查中药对肾病发病率影响时,并没有考虑两组人群年龄和社会地位的差异。

那么,有没有可能,老年人服用中药的比例大于青年人?完全可能!

有没有可能,低收入人群服用中药的比例,大于高收入人群?也可能!

也就是说,由于年龄和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别,两组人群可能没有可比性。这时,服用中药人群发病率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这个特殊群体中,老年人多,或者低收入人口比例高,而不是因为服用了中药。研究人员应该就此对调查结果进行修正。

同理,虽然数据表明,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等有其它健康问题的人群,慢性肾病发病率高于健康人群,调查人员忽略了服用中药人群可能特有的健康问题。很可能,服用中药的人群健康条件差,不少人已经有了上述健康问题。那么服用中药人群,肾病发病率高的原因,究竟是本身其它健康条件差,还是因为用了中药?

第二,统计分析必须考虑误差范围,包括系统误差和操作误差。

 这项研究,只有部分数据作了最简单的t-test。论文没有图表专门分析有关中药对肾病影响,没有办法知道自称服用中药的人群,服用了多长时间,多少量,是自己服用还是医生处方,以及服用中药的种类。所以,很难确定发病率从8.4%上升到了10.3%究竟有无统计意义。

另外这个研究中,因为经费问题,肾功能测定只选用了一个点。也就是说只对参加者在第一次会见时进行了多种实验室化验取样。这样没有办法对照比较,在整个观察期间服用中药对肾功能指标的可能影响。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