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林间溪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醉在彩云之南 腾冲篇 5 和顺顺和(上)

(2015-09-22 21:10:21) 下一个

腾冲除了火山、热海等自然风景外,还有一处闪亮的文化明珠——和顺古镇。此次我的云南之行,去了丽江、大理、最后来到和顺,你若问我三座古城,最喜欢哪里,我会毫不犹豫告诉你,当然是和顺。这里虽然也有商业气息,但是更多是她掩不住的文化底蕴、依然留存的古朴民风和自然美丽的田园风光。

和顺是建于明朝的汉族古镇,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明洪武初年,朱元璋三十万大军远征云南,为了解决军队粮草问题,镇守云南的边关大将沐英开始实行军屯。大批汉人带着家眷来到这里定居下来,战时为军、和时屯田,且世代延续生根开花,逐渐形成了村落。村前一条小河流过,村顺着河,河顺着村,这里很长时间名叫河顺。随着时间的流淌,小村庄越来越大、经济越来越好,文化人越来越多。清朝康熙年间,一个更雅的名字出现了,“河顺”改名“和顺”。中国文化崇尚“和”,崇尚“顺”,就是这一字之差,给这里的人们带来了好运,带来了和顺:滇缅抗战期间,4公里外的县城被炸成焦土,而小镇却安然无恙;文化革命十年浩劫,多少古镇荡然无存,而和顺却与世无争、保护完好。

走进和顺,古镇前矗立一大牌坊,“和顺顺和”四个大字镌刻其上,再看反面,“文治光昌,士和民顺 ”。这就是和顺精神,士和民顺,世世代代人们安居乐业、幸福、满足。

村前一泓碧水蜿蜒,两道彩虹般的石拱桥横跨在小河上;百年的大叶柳半卧河中,一间间洗衣亭坐落河边;洗衣的村妇身旁,不时有一群群野鸭游过,一幅美丽的世外桃源景象。双虹桥建于清朝道光年代,是当年在朝廷做官的“桥头老爷”寸玉带着乡亲修建的。石桥修建好后,寸玉将剩余的银两埋在地下,以备后人修桥之需,并立一石碑,上写:“桥倒碑修,碑倒自修”。寸老爷的哑谜后来被歹人堪破,他们推倒石碑,挖出钱财,逃之夭夭。好在双虹桥足够结实,至今屹立在三合河上,碑倒自修的烦恼倒也没有发生。

村口,一条清流、一塘残荷、一座牌坊、一片田园

一泓碧水,古木半卧

双虹桥,迄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仍然矗立不垮,倒是省了碑倒自修的麻烦

河边坐落着一间间洗衣亭,为洗衣妇遮阳挡雨

跨过双虹桥便进入古镇核心区域

和顺图书馆是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

跨过双虹桥,一座居高临下、器宇轩昂的中西合璧建筑跃入眼帘,这就是和顺图书馆。图书馆有着飞檐翘角的中式大门,三孔圆拱西式风格的二门,以及中式主体、西式布局,中西建筑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融合。图书馆建于1924年,现有藏书7万多册,其中古籍珍本1万多册。在中国荒蛮偏僻的边陲,在穷乡僻壤的乡村有这么一个高大上的图书馆,不禁叫人拍案叫奇,不愧是乡村图书馆之最。

中西合璧的图书馆有着飞檐翘角的中式大门

二门却是西式的三孔圆拱风格

门楣上的“和顺图书馆”为胡适所题写,上面蓝底白字的“文化之津”匾额为国民党元老、曾任故宫博物院的第一任主任的李煜瀛先生的墨宝,石墙围拦上“民智泉源”则是我国著名数学家、曾任云南大学的熊庆来先生所提。

中式主体、西式门窗,中西合璧、完美融合

文昌宫

图书馆旁边是文昌宫,是和顺文化的摇篮,文治光昌的象征。文昌宫建于清代道光年间,是一个典型的中式古典建筑。整个宫殿石栏回环、雕梁画栋,殿阁雄伟、气势轩昂。文昌宫是供奉文昌帝君的地方,文昌帝君又名文曲星是道教中掌管文运和功名的神。和顺人自古就对文化教育非常重视,明清两朝,和顺文风盛行,乡里设有私塾义学。子弟们进学读书,并积极赶考争取获得功名。文昌宫左右楼阁下镶嵌着《和顺两朝科甲提名碑》纪录了和顺历史上出了8个举人,403个秀才。民国初年,和顺已经开始了女子教育,创办了女子学堂。二十年代上叶,文昌宫旁修缮起图书馆,将报刊书籍运到偏僻的边陲小镇,供乡人阅读。1940年由华侨捐资创办益群中学,校址就选在文昌宫。益群中学为乡里培养了大批人才,并极大地推动了和顺的文明进步。由于较早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和顺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文化人,如张文光、李根源、寸树生、艾思奇等等,为后人称颂。

文昌宫是和顺的教育中心

祠堂宗嗣

和顺存在八大宗姓:寸、刘、李、尹、贾、张、杨、钏,是明初军屯时迁移过来军户的后人。宗祠是族人祭祀祖先的场所,也是族长行使权利的地方,又是族人的社交场所,还是开办私塾子弟上学读书的地方。和顺的八大姓氏都设有自己的宗祠,每个祠堂都保存完好,共存共荣、和睦相处。八大姓都有完整的族谱,并依然保持续修的传统。每年春秋两季是祭祖季节,各姓子弟从四面八方赶回家乡,在自己的祠堂里举行盛大的祭祖活动,祭拜祖先不忘根本。

和顺八大姓

村姓是和顺最大姓氏,祠堂也最为精美

尹姓祠堂正在维修

张姓祠堂门前有两棵参天古树

贾姓祠堂比较小一点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