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叶冬眠

像深秋的枫叶,随风飘零,在漫长的冬日里品味往日...
正文

中国人把现实利益看得比家庭更重要?!

(2011-04-27 07:34:15) 下一个
送太太回国庆祝父母金婚,回家后顿时觉得没了家的感觉。其实平时我也经常做饭,完全不是那种离了老婆就没法生活的人。她在家时我们平常也是各自忙各自的,还时常抢新电脑,时不时还抱怨对方看电视声音开的太大。现在一切都由我自己控制,可就是觉得不对劲,不知道该干什么好。
随手打开电脑,在Google中不自觉的 敲了Family一词,第一页便跳出Wikipedia, 写到A family is a group of people affiliated by consanguinity, affinity, or co-residence. 出于好奇,又翻开书架上的“辞海”对家庭的解释是“由婚姻血缘或收养而产生的亲属间的共同生活组织”。大同小异,而中文更强调了共同生活。从文字中可见我们中华文化的家庭观念更重视共同生活。
忽然想起不久前和她讨论过的海外中国人和老外的家庭观念的区别,结论似乎倾向于老外更有家庭观念。于是,我感觉有必要把这个话题拿来和大家再讨论一下。我们生活中各种渠道的信息表明,多数情况下,老外只要家庭存在,就应该一起生活。如果因为某种原因家庭中夫妻一方要有一段较长时段的迁移,家庭应一起迁移。否则这个家庭破裂的可能性就非常大。即使他们有时是很友好的分手,并保持着好朋友的关系。至于老外夫妻一方为了另一方放弃自己工作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在加拿大,如果夫妻一方工作迁移在50公里以外而另一方为此放弃现有工作,则可以名正言顺地得到失业保险。
总体来说相同的情况在我们中国人中也存在。然而,不同于老外的是我们身边还有一种很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夫妻长时期的分离生活而继续保持着共同的“家庭”。有些老外很难理解这种家庭关系,听了只摇头。或者他们觉得这种家庭有着难以克服的困难,很可怜。然而,现实情况是这类家庭的多数并没有什么大的困难,他们之所以长期分离,往往为的是得到更多更好的社会利益和资源,诸如子女教育,社会福利等等。
去年底出差回国了一趟,有机会见到了许多以前在国内生意上的朋友,他们现在可真是发了。没想到他们中的多数都也把家移居了海外,而自己仍然在国内发展。每年“回家”度假一段时期。回来和老婆提起此事,她愤愤地说,“都是些什么人,生意做大了 就把老婆支的远远的,自己可是自由了”。
我相信他们没有一个人会承认那是他们把家人移民海外的目的。 他们几乎都会说这样做是为了这个家的未来。然而一个家庭的生命周期是多长?能有多少未来而需要现在如此大的牺牲?或许有人认为这是中国人奉献精神的体现,但是否同时也说明许多中国人把现实利益看得比家庭更重要。
我并不想指责任何人,只是觉得这些家庭中至少有一方为这个家牺牲得有点多。如果说他(她)们不认为自己是在牺牲自己的家庭生活,那么他(她)们的家庭观念或家庭生活就有问题,起码按辞海对家庭的定义来说如此。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