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牛津名誉校长彭定康:中国不会主宰全球 并未拿出中国模式zt

(2014-01-24 15:04:23) 下一个
牛津名誉校长彭定康:中国不会主宰全球 并未拿出中国模式
《日经中文网》30日刊登牛津大学名誉校长、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前的最后一任香港总督彭定康题为《世界该如何接纳中国》的文章,文章认为中国并未拿出“中国模式”,直接指出“认为中国将主宰全球的观点是错误的”。
由美国主导的全球秩序正在动摇,其前景难料、不稳定因素正在增加。中国等国家不断崛起,而美国自身则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了国内。但是,无论如何,美国仍然是全球“不可缺少的国家”,全球任何问题没有美国的参与都将难以解决。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接纳不断崛起的中国融入全球秩序。
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曾占全球国民总收入(GNI)的近40%,但如今已经跌至23%。中国经济的规模已经达到美国的一半,而巴西和印度等国也实现了迅速增长。美国和同盟国日欧已失去了主宰全球的地位。
同时,美国也正在失去要在全球发挥领导性作用的意愿。越战后,美国在对外关系和事物中态度曾变得消极。而如今,陷入僵局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正对其产生负面影响。
而围绕叙利亚内战,各国的应对也反映出了一个缺少领导者的世界。所有国家都避免涉及叙利亚问题的背后,不只因为该问题的复杂性,还在于要获得(更注重国内的)本国选民的支持并非易事。要应对环境问题、有组织犯罪和武器扩散等问题,国际间合作不可或缺,但各国领导人却对引导舆论变得消极。
美国的国力依然远超过其他国家。同时一直在实现技术革新,而页岩气革命又带来了制造业的复苏。通过从全球吸引最优秀人才,在全球排名前50的大学中,42所集中在美国。而美国占全球防卫支出的40%。在涉及任何问题上,美国今后仍将继续是唯一的重要国家。
认为中国将主宰全球的观点是错误的。中国虽然对日美欧主导的现有的国际秩序感到不满,但并未拿出取而代之的“中国模式”。称赞中国的也仅仅是委内瑞拉和津巴布韦等一部分国家。由于面临老龄化、贪污、贫富差距加剧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中国经济难以持续发展。仅仅开放经济,而不进行政治改革是行不通的。
中国的和平发展符合全球的利益。全球需要避免被称为“修昔底德陷阱”(修昔底德是一位古希腊历史学家,记述了崛起的斯巴达和盟主雅典之间发生的战争)。也有避开政治改革,让社会的不满朝向民族主义的担心。在亚洲,也正因为中国和日本等国在相关历史问题上没有取得和解,因此更充满不确定性。
很多国家都存在过度民族主义带来的威胁。美国共和党一部分议员围绕预算问题,险些酿成债务违约风险,这令人难以想象。扭曲的爱国主义正在进一步降低美国的影响力。21世纪主宰全球的将是思想而不是国家。具有普遍包容性的制度将成为新思想的基石。而自由的政治和经济的组合才是最佳选择,这点不会改变。
彭定康(Chris Patten)
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前的最后一任香港总督。先后担任英国保守党主席、欧盟委员会对外关系委员等职。自2003年起担任牛津大学名誉校长。现年69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Bailarin 回复 悄悄话 抱歉的提醒大家一下,如果彭定康(Chris Patten)这个香港末代殖民总督,真有诚意相信他自己的话,当他在任时,为何不把香港的政治体制改革成民主自由的全民选举的议会和民选首长制?他当殖民总督时,为何要当太上皇,而不自己先让香港人来选首长?他是民选的吗?彭定康是官派总督,他被赶走后,就要别人立即搞政治改革。用心何在?实际上,他真要的是继续英国的殖民统治,还是自由民主的民选体制?请大家多做些独立思考。谢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