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妙之门

一位智者在一本仅有五千言的经书中,却提出人应该柔弱处下,要象水一样的处世观点。他从人、万物草木的生长发展中发现这么一个客观现象:
正文

“治大国若烹小鲜”―― 老子的管理之道

(2009-12-29 22:39:42) 下一个

 

美国前总统里根对老子道德经颇有心得,他在1987年国情咨文中引用了老子的名言治大国若烹小鲜,引起强烈反响,老子《道德经》也因此在美国一纸风行。今天,在河南省函谷关太初宫门廊里(函谷关就是老子当年骑青牛西去被尹喜拦住恳求老子为他著书而写下《道德经》的地方),就挂着一幅里根的大照片。照片下面的说明写道:美国前总统里根在国情咨文中引用老子《道德经》中的名句:治大国若烹小鲜。而这张照片,就是里根在讲这一句话时拍下的。

里根总统在引用这句话的时候,其原意是想说明治理国家必须减少对人民的滋事干扰,让人民自由的发展的经济,把生活搞好,政府只是为人民创造财富做好的稳定开放的条件,不要朝令夕改,让人民无所适从。所以他说治理国家就要像烹饪一条小鱼一样,不要反复的炒作,否则鱼就烂了。虽然老子说这句话的原义并非和里根总统所理解的完全一样,但是就其治国纲领来说,还是很符合道德经的,其实也和道德经的另外一句话所表达的意思非常的接近。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第七课   悟 道)

这句话说的是:故圣人说的好:我不做勉强才能做到的事,人民自然会感化,我爱好清静,则人民自然会走上正道。我不去做勉强才能做到的事,则人民自然会富足,我没有欲望,则人民自然很淳朴。这里可以看出,道德经所提倡的管理是要藏富与民,是要还政于民,让人民来决定所喜欢的事情,而不是由执政者一味的将自己的意愿、享受强加到人民身上。归根到底,普通老百姓,大多数人民的意愿是什么,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好好的生活,可以过上幸福的日子,可以开开心心的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当然也可以有美食、有美丽的衣服穿(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第六课劝道)。如果理解了老百姓对生活最本质的渴望,那么作为一个执政者就应该顺天意,合民心,把国家政策法律作为为大多数人民谋福利的工具,而不是为了少数人的权力、享受欲望服务。那么他就不会勉强人民去作人民所不愿意做的事情(比如秦始皇派军队压着老百姓修长城,美国南北战争之前南方的农奴主强迫农奴为他们终身耕作),也不会只是忙着追求个人的享受而忽略国家的前途(比如清朝的慈禧太后为了自己的享受,而大把的花银子缮修颐和园而不顾外敌的入侵)。那么又是如何理解治理国家要爱好清静,人民自然会走上正道?这里说的爱好清静就是指的爱好和平,不好争好斗:一、爱好和平,不与其他国家打仗,有了矛盾用和平谈判的方法来解决,这样一来,人民也不会受到错误的引导,走上战争的道路;二、不玩政治把戏,不勾心斗角,把心思用在治理国家,发展经济的方向上来。(举例:文化大革命,政治迫害,人民遭殃;台湾政治斗争,立法会上拳脚交加,成了政治的丑角,为了小集团,小政党的利益而相互诽谤,相互指责,打着民主的旗号而放肆攻击对手,根本就失去了正义和为民众服务的基点)。那么为什么说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没有欲望,人民就会很淳朴呢?这里说的没有欲望其实指的是当权者对个人权力、个人金钱拥有、名誉地位的欲望少,从而可以把心思用在为人民解决实际困难上来,而不是为了个人享受而大兴土木,为自己建宫殿、园林,如果这样的话,老百姓也自然会向你学习,生活上也会淳朴起来,因为他们有了一个好的榜样。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第五十九课  小 鲜)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这里说的治理大国如像炒菜一样简单,大家都知道,炒菜和治理一个大国相比,不是一件难事,可以说是区区小事一桩,如果要达到治理国家像炒菜一样简单的境界,有没有可能呢?可能的,其前提条件就是后面所说的:把道莅天下,就能分清鬼与神。也就是大家都按符合道的规律、法则来治理国家,管理经济,这样一来,就容易治理了,大家都不互相争斗,不互相尔虞我诈,不贪婪,那么就可以分清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大家都按对的、好的去为人处事,所以治理才可以变得容易。否则,就像军阀一样混乱不堪,人民生活困苦(例如缅甸军阀统治)。例如我们现在面临的金融风暴,有些人就认为正是由于许多金融机构的无限贪婪所引发的(高额的公司高层薪金,近乎荒谬的金融衍生产品,没有强有力的监管体制等等),正是这些不符合道的行为,使得当今美国面临如此巨大的经济衰退。

 

从上面可以看出,老子道德经中有不少的篇章都涉及管理的课题。其实许多企业的管理者也非常崇尚老子道德经,也会自觉不自觉的把老子思想运用在企业管理上来:1) 新加坡RichLand富园)配运私人有限公司总裁林水金钻研道德经并且把老子的智慧运用在管理上,使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2) 李嘉诚先生就曾感叹说,一本《道德经》,短短五千言,如果能牢牢记住,将会终生受益。 3) 中国家电第一品牌海尔集团CEO张瑞敏, 时常研读道德经,把公司品牌带到一个新的高度,成为全世界家电产品的第四大品牌。4) 香港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对老子道德经深有体会,他在2007年西安道德经国际论坛上甚至发表题为“道德经与柔性管理”的演讲。所以这些企业家在学习西方管理的同时,也不断尝试把东方的管理融合借鉴,用他们自身的例子来说明了老子思想的生命力和现实意义。

 

现代管理作为一门学科,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也成为商业,教育等各个行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其实,不光是治理国家,规划企业需要管理的智慧,哪怕是小到一个家庭,个人的时间管理,都需要智慧;其实,不管你是从事与什么样的管理,不管是管理的范围大或小,就管理本身的理念而言,很多地方是相通的,是有共同之处的,这也许就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意思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老子道德经中的管理智慧。

 

 

一.老子提倡在管理中要集合群众的智慧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知治国,国之贼。不以知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其式,常知其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第十二课 治国)

这段篇章的意思是说:古时候善于治国的都是修道的人(有道德的明君,按照道的准则来治理国家)。而治理好国家的原因并不是看人民智慧的多少,而是将人民的愚昧解开,这才是关键。人民之所以难于治理,以自己的意志强加与人的多。故以自己的知识治理国家,则国家盗贼四起,不以自己的知识而是按人民的意志治国,则国家就幸福昌盛。懂得这两种治国之道,心里就有了个模式,经常用这个模式治理国家,这就叫做玄德,玄德就是人民情感深,对国家前途看的远,同时也看到了与万物对应的另一面。那么治理国家就及其顺利。

古代的时候,许多治国的明君都是着深厚道德的人,为什么道德对于国家领导来说是及其重要的呢?因为只有道德深厚的才可能抛弃掉自己的私心和享受的欲望,为人民做实事,为人民谋福利,而不会为了自己的利益祸福来判断事物,“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两句的大意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这是因为有了这样的领导者,大家才可以受到鼓舞,才可以看到正确的榜样;也只有这样的领导人才可以赢得大家的尊重,顺利的推行国家治理各个方案。中国远古时代的有道之君尧舜禹就是这样的。大禹被任命治水的时候,刚刚新婚不久,为了治水,到处奔波,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第一次,妻子生了病,没进家去看望。第二次,妻子怀孕了,没进家去看望。第三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门外经过,听见哭声,也忍着没进去探望。正是有着“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这种气概才造就了大禹治水的才能和成功。

 

有了治理国家必须具备的无私无欲的情怀是不是就够了呢?不是的,老子说治理的国家不管是大是小,人民知识水平是高还是低,都不是治理好国家的关键,治理好国家的关键就是要将人民的愚昧的解开。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经济精英,现在却面临如此严重的金融风暴,为什么没有治理好的?这些都是由于愚昧所造成的:私欲的极度膨胀,各人极度追求享受,超前消费等等造成的;李光耀建立新加坡的时候,许多人文化水平都不高,用他自己的话讲:是苦力的后代,许多人大字都不识一个;然后,现在的新加坡却治理的很好,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才前来就业和定居,这说明要想治理好国家,即使开始的时候人民文化不高也是可以治理好的,关键就在于要解开人民的愚昧,重视教育,专心发展经济,引导人民走向安居乐业的道路。

 

什么是老子道德进中所说的愚昧?为什么人民知识的水平的高低不能决定治理好国家的关键?这里的愚昧其实是指的人们自私自利,为了个人权力、地位、金钱而好争好斗的思想和行为。正是这些愚昧才使得治理国家及其困难,因为每个人都在为了自己的生存,自己的利益,自己的权力欲望而争斗,为了这些可以不惜把别人踩在脚下整死,或者为了自己的享受而把国家的资源用于自己的挥霍。如果大家都是这样,即使人民知识水平在高也不能治理好,反而大家都会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用在尔虞我诈上来。索马里海盗活动就是由于该国长期处于内战状态,自1991年政府倒台以后,这个国家就陷入彻底的无政府状态,各地被不同派系、不同部族的武装组织割据,相互之间混战不断;其次,被劫船只的船主通常都愿意支付高额赎金,以避免船员受到伤害,这助长了海盗的气焰,也使得更多穷困的索马里人加入海盗行列。许多海盗在成功作案后获得“丰厚回报”,摇身一变成为当地富豪,买名车、建别墅、举办奢华婚礼。他们的挥金如土也刺激了更多索马里人,诱使他们入伙。

 

老子本人也反对管理者一味的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下面的老百姓。他认为:“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知治国,国之贼。不以知治国,国之福。”由于人是有思想的,有自我意识的,他不同于机器,而此管理也是一门活的艺术,许多管理人员都感慨管理很难,难就难在下面的人不听你的话,不按他说的去做。其实,管理者再有知识,再有水平也是有限的,时间、精力也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事情都对,也不可能靠发号施令来解决一切问题,这样只会引起大家的反感;况且,如果管理者自私自利,一切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来治理、管理,时间久了,大家当然要反感、反对你,你施政起来也会特别的困难。所以说,发扬民主,发挥大家的智慧和知识,按照人民的意愿来治理国家,那么你施政的政策、决定都是大家愿意去作的,当然大家也就自然而然听从指挥,而且还愿意出谋划策,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主人翁精神。我们都知道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是个人崇拜,和以各人的意志来治理国家的典型,毛泽东也犯下了错误,给国家和千千万万的家庭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痛苦。

 

     家庭中对子女的教育也是如此,要注意小孩子自身的特点和长处,而不要一味的只是家长的意志强行加给孩子, 我们华人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样一来给了孩子过多的压力,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比如家长强迫小孩学钢琴,而小孩本身却好动,缺少音乐方面的天赋)。在美国,有教育学家总结父母成功教育子女四大经验:充足的爱、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倾听孩子的心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这里倾听孩子的心声不就是多了解小孩,了解他们的长处、潜质、性格特点、心理等等,从而避免大人从自身角度出发,单方面的将成人的想法强加到子女身上。有这么一本书:《没有优资班- 珍惜每个孩子的芬兰教育》,书中介绍了一位台湾妈妈去芬兰考察其教育特点,在芬兰,不管孩子的资质如何,老师对每一个儿童的教育都很重视,在其教育系统中,也没有简单地将成人的优劣观点加到孩子身上,整个初级教育系统是没有分流(没有优资班、普通班等),而是尽力的把每个孩子都教育好,让他们受到最好的教育。正因为如此,芬兰的高科技人才很多(例如Nokia的各类工程师),其在国际教育评量数理成绩全球排第二。由此可见,对待子女教育不要把家长的观点强加给孩子是多么的重要,对子女长期的身心发展都是有益的。父母在对子女的教育中,也要特别注意从长远角度来考虑问题:对子女爱的过分了也不行,要看到其反面效果,对子女成长不利。

 

            懂得了以上的管理之道,那么下一步的就是去赋予实际行动,按照这样的理念去治理、管理,这就是老子眼中的“玄德”。进一步来说,管理者还有1)对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这样群众的批评意见才听得进去);2)对国家前途看得远,不能一切以眼前利益出发,而是以大局为重,以长期发展为重。有的时候,人民所提出的想法不一定符合整体国家的利益,这个时候,作为管理者就必须具备长远的眼光,战略的构图来说服引导人民。新加坡政府平时是深谋远虑,未雨绸缪,财政上有了盈余也会谨慎的从长远的角度来处理。我们都知道新加坡是个小国家,世界经济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会对它造成影响,所以政府在平时就注意财政储备,以备不时之需。这一次经济危机,为了帮助国人渡过难关,政府大笔投资新建各类基础设施,扩大政府部门的招聘,以及首次开国库对付经济危机(建国44年首次动用储备金:49亿元,纳丹总统经过11天的慎重斟酌才原则同意)。如果没有政府平时从长远利益出发为国家储备,恐怕现在也会步入政府破产的地步。试想一下,如果在经济好的,政府都把钱分给大家,虽然大家都开心,可是到了经济危机的时候,政府就没有钱为大家抵挡风暴了。

 

 

二.老子中对管理中用人唯贤的理解

 

大家都知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我们都知道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用人正确与否,用人用对的往往事半功倍,而反之,则事倍功半。因此,所多历史上就不乏人士对如何用人有着不同的见解(清朝的曾国藩)。而老子本身也在道德经提到管理中如何用人,也主张要用人唯贤,可是他更看到了“与物反矣(看到了与万物对应的另一面),那就是如果过分强调用人唯贤也会带来许多负面效果,而这些往往都是我们容易忽略的。我们就来学习研究一下专门用人唯贤的负面效果,从而引起我们的注意。

 

不尚贤,使民不争。(第十四课 尚贤)不专门注重贤德的人,人民就不会你争我夺。专门去尚贤会给管理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 

1.  由于现实生活中,当上了贤人往往就会和个人利益挂钩,如果好处(奖金、提升、培训等等)都要贤人一个人占尽了,大家就会争先做贤人,争不到就做假贤人,于是形成一种虚伪的氛围。在你争我夺的工作环境中很难让公司健康的发展。

2.  过于注重贤人很容易让员工产生嫉妒、不平衡的心理,从而对公司的稳定性,员工的忠诚度、军心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如果公司老板太过重视每一位或者某几位贤人,大家觉得没有归属感,觉得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没有用,从而失去了对公司奉献的热诚,这样长期下去,公司的turnover rate自然也会很高,留不住人,也留不住有潜质的人。

3.  太过重视贤德的人容易造成处事不公,处罚奖赏不分明。

 

 

我们都知道一个优秀的公司一定有着优秀的企业文化、制度(提拔,奖惩)。日本影像柯达(Kodak) 就是大家熟知的一个知名公司,它又是如何对待公司的每一位员工呢?你自己就是一种文化”——柯达的包容性文化创建计划的宏伟目标就是要告诉每一名员工并在组织内部实现。每个人的观点应该被公司听到、尊重、支持乃至于实施,每个人的声音在团队里都是不同的声音,是不可缺少的声音——这就是柯达的包容性文化要达到的境界。作为化工界老大的美国杜邦(dupot)公司在很多方面都独具特色。但公司的企业理念的第一条就是重视人材,其中,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尤为突出。杜邦公司不仅注重对每一位员工的培训,而且培训方法也很独特,其中一条就是:平等的培训机会;公司中每个员工的教育背景、工作经验都有所不同,因而要根据员工不同的需要给予不同的培训。在年度工作总结中,每位员工都可以向自己的上级提出自己的培训需求。上级主管会根据员工的工作范围,并结合员工自己的需求,参照培训大纲为每个员工制定一份培训计划,员工会按此计划参加培训。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优秀的公司是重视每一位员工的潜质和长期职业发展,一个公司要想发展的好,是要让每一位员工得到发展、锻炼、提高、适得其所,而不能单纯的依靠几个人才,而是要把企业当作是一辆汽车一样,每一个零配件都很重要,都是汽车质量的关键;如果汽车仅仅依靠发动机而没有其他配件可以跑得起来吗?如果把员工比作汽车的零件的话,如果一个公司每个人都想作发动机,没有愿意作挡风玻璃、刹车、轮胎的话,这样的汽车是跑不起来的。而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就是让员工在每一个岗位干的开心,都可以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三.老子中对管理中对无为的理解

 

为无为,事无事  (第四十一课无事)无为:不是不做事,而是在做事的过程中要遵循客观规律,不主观妄为,不强为。从个人角度来讲,许多人一受到提拔就开始主观妄为,以为自己说的就都是对的,拼命想树立权威,结果遭到大家的反感,反而招致失败。管理要举重若轻,否则企业越做越大,企业家也越来越累,最后钱赚到了,人也累出病来了,有的甚至劳累猝死:严介和,张瑞敏这样的大企业家是如何处理事无事的。小的方面来说:和打篮球比赛的道理实质是一样的

 

 

从企业角度来看,主观上的妄为往往是企业失败、破产的原因。我们来看看这么一个例子,中国巨人集团的史玉柱是有名的企业家,他把脑黄金(营养保健品)搞成了,但是却在房地产上陷入困境。一开始他并没有想搞七十层的巨人大厦,只是设计了十几层。这十几层的大楼对当时巨人集团来说影响并不大。但是,因中央首长到巨人集团参观,史玉柱大受鼓舞,他决定将十几层变为三十几层,后来又决定将三十几层改为七十层了。在史玉柱看来,七十层的“巨人大厦”如果建成的话,那可是当地的标志性建筑。但建设它需要十二个亿的投资,结果“巨人大厦”断了资金链,变成了“巨人大坑”。这就导致了“巨人集团”的毁灭。分析巨人集团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史玉柱没有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打政治仗”而造成的“恶果”。很多颇有才华的企业家之所以不能把企业持久地发展下去,很多人甚至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原因就在于他们不能自觉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在各种贪欲和杂念下毁掉了自身,也毁掉了企业。

 

企业在制定政策,营销方案的时候,不是做在办公室里拍拍脑袋,敲敲键盘就可以的,一定无为的根据客观情况来决定:不要一味的只是抄袭一些“成功”的模式,要根据客观(市场,人员,客户口味,心理,文化)具体情况,具体制定。例如一家航空公司差一点被沙特阿拉伯取消它在该国营运的权利,事因是这家航空公司在当地报纸上刊登了一幅在外人看来很普通的广告:一位漂亮的空中小姐笑容可掬地给愉快的旅客送上香槟酒。为此,航空公司倒了大霉。因为沙特阿拉伯是禁酒的,不戴面纱的妇女是严禁和男人在一起的。沙特阿拉伯人把那幅广告视为妄图改变宗教信仰和宗教习惯的洪水猛兽。这不能不说是违反客观情况而草率决定的一个典型商业个案。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第二十七课难治)人民之所以难于治理,是由于首长强迫他们去作不愿意做的事,所以就没有办法治理。这里的有为指的就是强迫教下级去做不喜欢的事情(比如打仗,为首长的享乐修宫殿,被强制服兵役等等),从而造成下级情绪上的对抗,逆反心理;

 

从大的方面来讲:国家的管理中,如果只是首长强迫老百姓去作他们不喜欢的事情,国家很难治理好,例如:发动战争,花国库为了帝王的享乐,秦始皇修长城,隋炀帝修运河为了去江南游玩;普通的老百姓是爱好和平的,也是希望可以过上好日子。国家的领导人应该顺应民意,解决老百姓生活,提高生活素质。

 

从公司管理方面来讲:如果老板太过强势,只是一味下命令,强迫他们去做事,使员工对工作没有满足感,失去热诚,长期来看,这种不健康的领导方式不利于公司的发展。举例:要找到员工的长处和兴趣,培养他们的事业,提高忠诚度,提高对公司的归属感,要合理和合情的处理员工的私人问题,在员工情绪不好的时候,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从家庭子女教育层面来说:孩子叛逆期的教育,避免一味的打骂,孩子喜欢的东西,大人可能不喜欢,但是不要强加意志,要多和孩子沟通,加强引导;孩子读书选择职业,也不要过于强迫和扭曲其兴趣和未来发展,适当的引导和良好的沟通是最好的选择。子女婚姻的选择也是如此,有些父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子女身上,结果往往不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