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靠 顺服

人饥饿非因无饼,干渴非因无水,乃因不听耶和华的话。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冲突的背后(3):不忠的祭司

(2010-11-21 15:24:35) 下一个

要知道为什么神紧紧抓住哈拿不放,必须知道冲突是如何解决的。这是第三部分经文(《撒母耳记上》1:9-18)告诉我们的。18节中“妇人走去吃饭,面上再不带愁容了”标志问题的彻底解决,其间不过是一顿饭功夫(参见8节与18节的呼应),经过一个祷告,两句对话。

乍看这段经文,我们会误以为以利是个不错的祭司,他的一句话“你可以平平安安的回去,愿以色列的神允准你向祂所求的”就把问题解决了。我们将看到,事实刚好相反,一切冲突的根源都在于这是一个不好的祭司!不错,神在形式上确实使用了以利,但这是因为以利站在大祭司的位子上,这个位置处在人和神之间(
1:9)预表耶稣基督的中保地位,是神所命定的,神不违背自己的章法。但以利在这里仅仅是宗教形式上的,他所通晓的只是如何做“官”以及做官所需要的仪文礼节,他甚至不关心哈拿祷告的内容是什么,只是空洞地履行大祭司职分的外在形式。与之形成强烈对比,哈拿对神的服事则是完全内在的,发自内心的,连祷告都不出声。所以,哈拿释然(1:18)的真正原因在里面,是神松了手,释放了哈拿。

神为什么突然释放了哈拿呢?既然不是因为以利的空话,只能是哈拿许愿的祷告;之所以哈拿的许愿是关键,是因为这个许愿连着神做的那个结。这个愿一许,神的心意满足了,此时此刻,在看不见的隐秘之处,那个结就会自动解开。要知道哈拿的许愿到底是如何满足神的,先要回头认识一下耶和华的祭司以利和他的儿子。根据上下文,以利是一个谙熟宗教礼仪和祭司章程的大祭司和以色列的士师,他几乎是百分之百明白神的道理,甚至也可能有属灵的经历(
3:7-9),但就是不合神的心意。为什么呢?因为大祭司以利根本就不是一个将自己奉献给神的人!大祭司以利既不是一个奉献的人,他的两个儿子就更不要说了,这二子身为祭司却根本不认识神,知法犯法,罪恶累累。原来,神需要一个完全奉献的人,来取代以利成为耶和华的大祭司!相信哈拿以前曾无数次向神求子,神就是不给;直到这次她横下心来许愿:“你若垂顾婢女的苦情,眷念不忘婢女,赐我一个儿子,我必使他终身归与耶和华,不用剃头刀剃他的头”。于是,事就这么成了。神要给哈拿的福气将是何等大的啊!

看来,外面的冲突是表象,里面的冲突才是根源。也就是说,人的冲突是由于他们与神的冲突而导致的。由于大祭司与神冲突,整个以色列就与神冲突;所以,以色列人就无法与自己和好。与神的冲突不解决,人与人的冲突是不可能平息的。哈拿的需要解决的是神与以色列人的根本冲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