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徘徊在上古时代

历史就是远古的世界; 想象就是时空的隧道; 思维就是不灭的灵魂; 开始吧,让灵魂穿越时空,回到亘古...
正文

乐谈东北亚史之前195年-108年的东北亚国际形势 【五】

(2009-04-30 07:25:00) 下一个
貊貉,汉语读音有mohe和momo两种。为了避免歧异,我们暂且只讨论“貊”,不讨论“貉”,就是把”貊貉”当成“貊”。

貊是和歳同时出现在魏略、三国志魏书和后汉书中的,由于上述三本史书经常把“歳貊”连用,多少给后世造成了“歳貊”相同的印象。近代史家已经尝试开始区分歳和貊,但由于二者内涵之间的分别不甚明了,实际上也习惯性的或无奈得歳貊不分,一笔带过。细读三国志魏书(及魏略)的相关描述,书中对歳和貊还是有细微区分的。“歳貊”同时出现时,通常是泛指,如指方位。“貊”不和“歳”相连,单独出现时,大部分是特指“高勾骊”,出现过一次特指“小水貊”。貊特指高勾骊时,我们应该理解为特指高勾骊得以起家的核心部分。随着勾骊的强大,统辖了越来越多的歳人,这可能也是史家有时候歳貊不分的原因。高勾骊的历史现在是显学,成果汗牛充栋,有兴趣得读者可以自己做做功课。至于歳貊是否区分,我们暂且按照区分得思路走走看。

由于高勾骊是三国志魏书中唯一被稍微详细描述的貊,我们对勾骊情况的熟悉,有助于我们理解貊。小水貊被一笔带过,但基于样本有限,我们也要用放大镜对这个小水貊看个究竟。

高勾骊在前108年卫氏灭亡后,以县的身份出现在玄菟郡序列中,这在汉书地理志中有明确记载。这个高勾骊县,应该大抵得名于高勾骊部落。这样,高勾骊这个“貊”就存在于前195年-108年这个历史片段中。西汉的情况仅此而已,还得后世推前世。

昭帝始元五年(前82年),汉朝四郡进行了一下大调整,撤消真番、临屯郡,把这两郡还在掌控的县并入了乐浪郡。在把属于玄菟郡的一些县如沃沮也并入乐浪后,玄菟郡迁徙到塞内(迁移以后的,近代学者又叫它第二玄菟郡)。从汉书地理志所记载来看,这个新玄菟郡辖三个县,其中之一为高勾骊县。

如何理解这段历史,有几点注意一下:一、郡和县,首先是指“一群人”,其次才变成了指这群人居住的地方。郡县制度早期的时候,郡县随人群在地理范围内移动,是正常和普遍现象。二、这次玄菟郡在移动后,只设置了三县,但人口有二十二万一千八百四十五,同期的辽东郡,十八个县,人口才二十七万二千五百三十九,显然是把原人口集中在三个县居住。三、这时的玄菟郡地理上就在辽东郡边上,重新筑城,应该是找原先无人居住的地方。如果把辽东郡这些原来无人居住的地方,从地理的角度上算成辽东郡的话,玄菟郡算是搬到辽东郡的地面上来了。

史籍中的这些记载表明,最初的勾丽人应该是经历了这一次迁徙入塞,而在新城而定居下来,称高勾骊县。保险起见,我们设想一下另外一种可能,即高勾骊县原来就存在,属于辽东郡,后来又划给了玄菟郡。这个假设不太说得过去。其一在辽东郡的序列里,从来没有过高勾骊,其二辽东郡后来在东汉时确实划过三个县给玄菟郡,但后汉书都标明了“故属辽东”的字样。所以高勾骊应该不属于原来在塞内居住的居民。高勾骊在新玄菟郡中的位置是汉书地理志所载的“辽山,辽水所出,西南至辽队入大辽水”,近代学者推定是:辽宁省新宾县永陵镇西南苏子河南岸的汉代古城。

高勾骊入塞的时间是昭帝始元五年(前82年)。在王莽(新朝,公元9年—23年)初,勾骊有一次叛逆行动,由于不愿意去配合王莽伐胡,当局手段激烈了一点,于是“皆亡出塞为寇盗”。这次行动,三国志魏书就明确指是“貊人”,而不是含糊得称歳貊。稍后,句丽侯“騊”被新朝派人诱杀,此时勾骊还是候国。东汉“光武帝八年,高句丽王遣使朝贡,始见称王”,约公元32年,勾骊的大君长显见已经称王了。随着勾骊的强大,到三国时代,已经方二千里。

后世详细记载高勾骊历史的还数《三国史记》,该书是“1145年高丽王朝学者金富轼 (1075~1151)用古汉语撰成”。勾骊早期的一些确切纪年,应该都是出于此书,不容易。

三国时期(公元220年-280年),根据魏略、三国志魏书和后汉书记载,还有一个小水貊。原文是:“句丽作国,依大水而居,西安平县北有小水,南流入海,句丽别种依小水作国,因名之为小水貊,出好弓,所谓貊弓是也”。勾骊所居的大水,是今集安边上的鸭绿江。这个小水在西安平县北面。西安平县两汉时期属辽东郡,曹魏时是勾骊和辽东公孙政权反复争夺得地方。所以这个小水应该是辽东半岛上不属于鸭绿江流域的某条小河,资料短缺,对着地图看了一会,一是指不出是那条。这个小水貊也可能会是个不属于勾骊的小方国,不知从何而来,何时而来。

三国时期,在描述勾骊领土的范围时,说南于朝鲜(乐浪)、歳貊接。歳好理解,就是上文我命名的“南歳”,貊是否代表还有一些独立的貊部落,不得而知。

总之,从上面这个前108年以后,貊迁徙的过程来看,在前195年-108年,貊,可能会是一个族称,应该有一些部族生活在古歳国境内,考虑到玄菟郡早期的治所在沃沮城,靠近后来的“南歳”,貊可能会从相近的地域从东部被迁徙到西部塞内。至于小水貊,应该和大水貊是同时代被迁徙到西部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