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靳苗苗

(2015-03-24 18:52:46) 下一个



苗老师微博:http://www.weibo.com/u/2125721453?sudaref=www.google.ca


 


    不 用文字,不用台词,不用刻意煽情,只用肢体语言,只用一个故事,让全场近1000名观众全身心的投入。不用说,难度好比登天。但靳苗苗导演的《沉沉的厝里 情》显然做到了。只讲一个细节,在演出途中,舞蹈学院管理厕所的阿姨出现在会场门口。原因是,近两个小时的演出,没人上厕所。

    直至2012年12月4日,靳苗苗和她的小白鹭民间舞团在北京舞蹈学院的舞台上已经跳了三天了,场场爆满。场下的观众多是不懂舞蹈的人,但哭的最厉害 的也是他们。这位北京舞蹈学院的副教授用三种情感让台下这群“非专业观众”突然领略到舞蹈的魅力,也可以说,靳苗苗用自己的方式传递了舞蹈的灵魂。

    不是舞蹈剧 是舞蹈诗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以一个离家的游子的口吻讲述闽南故乡。故事的主角是“我的阿嬷”——阿月,她的童年、初恋、婚嫁、持家、相思、期盼 贯穿了故事的主线。如果这个故事放在银幕上,可能只会是一个“风土文艺片”,但全肢体语言表达却让这个故事异常饱满、浓情。“这个故事里有三个情,亲情、 乡情、爱情,总标题是风情舞蹈诗,是环绕着这个东西创作的。”靳苗苗介绍道。

    舞蹈诗,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中国舞蹈创作和演出出现一个新的艺术品种。旨在用诗的韵律和诗的意象来包装舞蹈,追求美感,如杨丽萍的系列作 品。而《沉沉的厝里情》又不全然是一部曲高和寡的诗文,它有它的生动情感在里面。“舞蹈诗讲故事不多,但《沉沉的厝里情》却塑造了人物,所以他应该是介于 诗和剧之间。艺术家能懂,普通观众也能懂。”靳苗苗说。

    没在跳舞 在传情

    艺术家能懂,普通观众也能懂的舞蹈,这让人想起了当年叱咤南北的《雀之灵》和《千手观音》。前者是惟妙惟肖的拟生,后者是在传递一种力量。但《沉沉的厝里情》与二者不同,它传递的是一种情感。这种情感始于闽南,也始于靳苗苗。

    靳苗苗是北方人,但长在厦门,对于闽南文化了解很深。“他们那里是有寡妇村的,男人很多是渔民,拜拜妈祖一走,可能就再也回不来了。我去那 边采风时面对过大海,有时候面对大海真的很可怕,尤其是一家子的男人都在船上,如果回不来,一个家族都没了。演出最后的一幕的呐喊其实是在说,我在等你, 你人回不来,魂也要回来。”靳苗苗说。这种情感从她的心中传递给演员,再从演员的肢体上传递给观众。这一条情感传递链的缔造,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据了解,这部剧的演员大多是刚成年的孩子,要让孩子能懂情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一切在靳苗苗口中却显得颇为简单:“你真诚的给他们传递 了,他们就会接受。他们是孩子也是人,都是情感的动物。你真诚的传递给他们,再由他们真诚的传递给观众,所以每一次演出都会特别饱满。舞蹈剧其实不难,难 的是舞台上夸张了,放大了之后还会感动人,还会真实,这个很难。”据了解,这部剧的所有演员均来自小白鹭民间舞团,而大部分演员,都是福建当地人。

    舞蹈 不能总是舞蹈圈的人在看

    最终,这部剧的情感切切实实的砸到了观众的泪腺上。两目之水去换取舞台上所有人的真诚,这确实划得来。台下有舞蹈家,但更多的是并不懂舞蹈 的人,甚至剧场的工作人员,哭的最卖力的,也是他们。关于舞蹈,技巧固然重要,但它毕竟不是一种机械的工作。我们对于舞蹈或许仅仅停留在伴舞者身上,却未 曾碰触过舞蹈的灵魂,以及它独特的情感表达。虽然靳苗苗的《沉沉的厝里情》是用肢体语言去讲述了一个生僻的文化,但情感永远是共通的。如她所说,只要你真 诚的传递,我们就能接收到。这部舞蹈诗最成功的地方也正于此,不是它的绚丽,不是它的美,而恰恰是它能让外行人感动。

    “舞蹈,不能总是舞蹈圈的人在看。”靳苗苗总是说。



近日,由厦门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厦门艺术学校倾力打造的大型闽南风情舞蹈诗 《沉沉的厝里情》,在北京舞蹈学院上演了三天。尽管安排了三天的表演时间,但还是造成了一票难求的境地。这部舞剧折服了包括剧场工作人员在内的所有人,剧 中表达出的情感诉求深入内心,直夯泪腺,就连完全不懂闽南文化的一些年轻观众都忍不住潸然泪下。

    这部舞剧的总导演靳苗苗介绍,舞剧的灵魂是情感。在创作的时候一直也在找着各种情感,比如:亲情、乡情、爱情。因为我们舞剧的总标题叫“风情舞蹈诗”,主要是环绕着闽南的风土人情来去创作。可以说这以一种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让靳苗苗导演发觉到情感。关注人、关照人,她透过当地具有典型性的一个小人物身上,去寻找的这样一个悲情又动情的舞蹈主线。从小人 物的少年时期到他的老年,这样一条人生轨迹掺入了闽南特色,让这部舞剧变得独特与细腻。“这个故事的原型在闽南到处都是,它不是一个特别复杂的故事,舞蹈 剧里面的工作人员,他的爷爷就是这样子一个渔民,出海以后就再没有回来。在当地的渔村,这样的事情是特别特别多的。”靳苗苗说道。

    据了解,小白鹭民间舞团中,大部分是闽南人,他们对闽南文化独有的嗅觉也缔造了这样一部催泪史诗的诞生。说是史诗略显严肃,准确的说应该是 “诗”。这种以“舞蹈诗”形式讲故事的方式并不是《沉沉的厝里情》独有,但《沉沉的厝里情》却将这种曲高和寡的艺术形式,以最平民的方式展现了出来。大音 希声,大义微言,能将一个文化的精髓提炼,再转化成一个让所有人潸然泪下的肢体语言,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全篇最催泪的地方莫过于片尾处的“回家吧!”,用靳苗苗的话讲这就是一种灵魂的呼唤。即——你人不回来,魂也要回来。在闽南鱼乡,男人们世 代以打鱼为生,一条船就是一个天,船回不来,女人的天就塌了。在当地,寡妇村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男人都在渔船上,船一翻,这世上就只剩下了女人。靳苗苗 的舞剧将这一幕用肢体语言重塑,一记一记的夯到观众泪腺上,舞蹈家落泪,不懂舞蹈的观众也落泪,因为这已经逾越了舞技,而是一种情感的传递与表达。观众或 许不懂舞蹈,但所有人都懂情感。

    让所有不懂舞蹈的人感动,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靳苗苗总是说:舞蹈不能只局限于舞蹈圈的人看。如今她的《沉沉的厝里情》在北京舞蹈学院连上三天,场场爆满,而台下80%的人都是第一次走进剧院。看来,她真的做到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