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而无修无不修 悟而无悟无不悟

子曰“述而不作” 修行路上明子以学为主 博文多数摘自网络 【明子心路】栏目例外
个人资料
正文

道德经 第41章

(2010-07-29 11:03:29) 下一个

闻道章
    恭闻:道之不可不闻,犹性之不可不有也。性之不有:眼不能视,耳不能听,鼻不能嗅,口不能言。若道之不闻:身不能修,德不能立,家不能齐,国不能治也。是故道也者,不可不闻也。但根有浅深之不一,性有智愚之不同。


    闻道而潜思力行,一了百当者,是为根深智慧之上士也;闻道而心不果决,志不坚固者,此为中根未悟之人也;信道不笃,自暴自弃者,是为浅根下士之人也。


    不但此也,闻道又有二义:有声尘之闻,有非声非尘之闻。声尘之闻:外有耳根之用,内具识性之尘;能闻有声,不能闻于无声者,是以谓声尘之闻也。非声非尘之闻:外不入于尘,内不起于识妄;反闻于自性之中,反听于心声之内;不用耳根,能闻于无声之声;不入耳尘,能闻于无闻之闻。无闻之闻:我能闻,而人不能闻者,是以谓之妙闻也。此等妙闻,方可谓之闻道矣!


   今者闻道之人,果能如此而闻之,可与大象同入于无形;可与大道同隐于无名也。大道无妄之实理,未有不善贷于我者;未有不且成于我者也!闻经之上士,不可不知此义。

此章经旨,欲人信道之义。大道之深妙,惟信可入。不有信心,难闻真道矣!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闻道之人,大略有三等分别。上士识见超群,志量广大,一闻此道,必然勤而行之,不敢怠惰也。譬如登山必要绝顶;涉水必要穷渊。从此闻处,闻至于不闻之地;从此行处,行至于无所行处;此为上士勤行之妙义耳!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其次,中根之人,虽有勉慕之心,而若存若亡,只是存而不久之义。譬如闻一善言,此心便喜;见一利欲,此心又乱。只因天理人欲,杂于方寸之间,见理不真。所以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
    又次,是下根之人,陷入俗网,贪乐世味。闻道贵无为,贵自然。与彼之造作有为,大不相同,安得不大笑之!此为下士也。

不笑,不足以为道
    道为至高至贵,原非下士所可闻也。若不笑,是为下士所闻矣,安足为道乎?故文中言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
建者,立也。建言有之者,因下士不足闻,不足有,惟上士足闻足有。如下文明、进、等句也。

明道若昧
    明道之人,机智全无,念头清静。惟求性分所得,不以聪明外露。应之于人,是非忘辩;处之于世,宠辱无惊;庸庸愚愚,若有不明之貌。故曰:明道若昧。

进道若退
    进道之人,不作有为有相之事;不生劳心劳力之能。默然自修,而其所以修者,人不能见;暗然自养,而其所以养者,人不能知;事事不敢先于人,念念若不足于己。故曰:进道若退。

夷道若类
    平坦而行,谓之夷。类者,同类也。夷道之人:口不出异人之言,身不行异人之事;平平然,不分贵贱贤愚;夷夷然,不辩上下高低;动静休息,与人共由此道;进退交接,与人等观无异!此便是夷道若类。

上德若谷
    上德之人,心如太虚,量如天地。心德广大,如空谷一般,无所不容,无所不纳!此便是上德若谷之义。

大白若辱
     大白之人,嗥嗥自处。皎然似明月当空,无一点云遮。然与人不择于贵贱,接物不较于是非;处卑而不强为高,居下而能安于下!故曰:大白若辱。

广德若不足
    广德之人,心如天地,量如沧海。宁学圣人之未至,不敢以一艺而成名;宁以德之不足为己病,不以德之有余为己功;功虽日进,而不自以为进;善虽已成,而不自以为成。故曰:广德若不足。

建德若偷
    建德之人,事必求其至,功必造其成。以圣贤之任为己任,以天地之心为己心。建之之功,可谓勇矣,然其心恒若不足。偷者,薄也。德已厚,而不自以为厚;功已深,而不自以为深;兢兢业业,谦以自牧。故曰:建德若偷。

质真若渝
    真诚之人,形貌朴实,心上敦厚,生来原是如此。不以善显于人,亦似不能善;不以洁鸣于己,亦似不能洁。若渝者,如可污可染,实是涅而不缁(zi)。故曰:质真若渝。

大方无隅
    大方之人,无边际,无内外;无东西南北之分,无四维上下之别;其道无极,其方无方;包裹太虚,涵容天地!故曰:大方无隅。此句,是取喻圣人:无拘无执,心量阔大,不立些小圭角之义。是以谓之大方也。

大器晚成
    能盛万物者,谓之器。晚成,言非容易成就者也。大器之人,养深积厚,操存日久,造到精金百炼,止于至善之地位,方可成经天纬地之才也!岂其容易而成此大器乎?故曰:大器晚成。

大音希声
    口不能言,谓之大音。耳不能闻,谓之希声。大音者,无音之音也。希声者,无声之声也。譬如黄钟,得一阳之元气。圣人则之,为众音之主。此一阳之元气,何尝有声乎?虽然无声,十二律之声,皆从一阳之元气而生矣!此正是大音希声之妙处。又如圣人,治国治民,妙在心声之微;大顺大化,妙在不言之教。以此观之,无音之中,有大音者具焉;无声之中,有希声者存焉!故曰:大音希声。吕祖云: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即是此义。

大象无形
    大象者,无象之象也。无形者,目不能见,谓之无形。大象,即是大道微妙之理。可以心神领会,不可以形迹睹见,是以谓之大象无形。大象之人,与此一样,心即是道,道即是心。敛之在身,非有非无;用之天下,无穷无尽!是以古之圣人,治国修身之处。人不能知其端倪者,正是大象无形之妙耳!

道隐无名
    此句乃是总上十三句之妙义。大道无声无臭,无迹无形。其至玄至微,至神至虚,隐于天地,天地不知;隐于万物,万物不知;求其状,其状不有;指其名,其名不得。故曰道隐无名。上文虽未言大道之妙,所以为妙者,实在其中也!

夫唯道,善贷且成
    此二句乃是总结上文之义,恐后世不知大道之体用,无所不善贷,无所不且成。上文自明道若昧,至道隐无名,若不从大道而进修,则无处进修;若不从大道而存养,则无所存养!所以大道,造物之圆机,无所不善贷,无所不且成也!故云:夫唯道,善贷且成。

    此章经旨,教人当以笃信,为入道之门。万圣千真,皆从笃信而入。下士闻道,笑之者,正是不信之义。安知勤而行之者,乃可成道,而为圣为贤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