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次贷危机是一场价值观危机?

(2009-02-06 00:09:44) 下一个

无论2008年发生过多少轰轰烈烈的盛世之举或者国际大事件,惨淡、萧条、慵懒、阴冷、悲观的氛围还是像空气一样弥漫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由美国为震中,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已蔓延到全球,先是出现在金融领域中,然后慢慢波及实业,最终落实为我们的生活状态与此时心情。

我们总是习惯用西方经济学原理分析这一波金融危机的产生以及对策,用数字、模型、金融、经济术语甚至巫术来分析经济现象,然而我们却始终没有从人的角度,从价值观的角度反思金融危机的起源。

至于科学的方法,我想除了隔靴搔痒地在描写火场的壮观之外,对于救火本身于事无补——该烧得还是在烧,烧完了,下一次继续重来。这就是所谓“经济危机的周期率”吧。

我认为,如果抛开专家们的见解,这一次金融危机发生的内因是多年来日趋没落的西方消费观以及价值观。金融危机只是对这种价值观及生活方式的一次小清算。
其实这种价值观一开始就有相当的诱惑力。比如,十多年前,我们一直视那些积攒一辈子钱,最后买了房子却寿终正寝的老人们为勤俭持家,并以之为荣;可短短十几年后,却不知有多少人成为房奴,用一辈子的努力偿还提前的消费;各大银行信用卡业务竞争激烈,以至于银行发卡中心的推销员摇身一变,走街串巷几乎和练摊的货郎没什么两样;各种商品推出分期付款服务,从手机、电脑、汽车、奢侈品一直到住房……而这一代的年轻人正是在这样物质的泛滥中,自觉于这种不符合自身消费能力的超前的消费,并以之为生活的时尚,乐此不疲。

我们将西方追求物质、崇尚享乐、金钱至上,超前消费的文化理念奉为生活的准绳,却从来不曾怀疑过其合理性。消费主义、拜金主义成为时代的价值观。然而恰恰是此观念,酿成了今日西方经济的萧条与没落——

西方发达国家的银行经验更足、更狡猾、更老道,他们早就练就了极富煽动性的演讲术和推销术,让那些对生活失去希望的穷人在信贷与提前消费的糖衣下,实现了富足之梦;他们会让老太太用一生劳作偿还房子贷款,而非蓄力等待;他们更会制造一种迷雾,让那些做一百以内加减法都困难的美国老百姓,感觉自己成了投资理财高手,而华尔街之梦成为美国人乃至整个世界年轻人的财富梦想。无节制的消费、提前消费、崇拜财富、权利、名望就是社会的主流风向标。

然后就会有了银行、债主、贷款方、国家、房产开发者、股票持有人、企业、证券公司之间千头万绪的瓜葛,以至于天才的华尔街首席经济学家面对这样乱糟糟的残局也深感束手无策。

可惜的是,我们在总结教训的时候,往往过于理性地分析客观的外在条件,总是强调“周期率”的宿命论,却很少对自己的原因进行检讨。

我们真的需要很大的房子么?我们如果没有房子就没有爱情,不能结婚么?汽车在拥堵的城市里真的比汽车还要实用么?我们的手机一定需要不断的升级,需要越来越多令人目眩的影音功能和上网功能么?我们一定要用贷款的钱去买钻戒和出国旅行,否则爱情就要崩溃么?我们一定需要华而不实的东西来让我们的人生过得更加精彩么?
信用卡、分期付款、贷款合同,只是一张张魔鬼的契约——魔鬼微笑着温和地用金子和蜂蜜换走了人的灵魂,同时也为我们社会的金融、经济体系埋藏了危险的定时炸弹。虽然一时间看上去很繁荣,但是有一天魔鬼终于会过来向我们清算。

那么如何防范危机呢?哪怕是消极也比不作为好,我的建议如下:

1、对于美国而言:检讨消费价值观,鼓励节制消费和适当禁欲,遏制消费崇拜和提前消费;

2、对于中国而言:防范为主,前车之鉴,限制银行透支业务,部分复兴传统消费观念;

3、在全球范围:提倡理性消费,回归自然生活,对泛滥的物欲进行反思并提升艺术及哲学生活。

有人说,中国的信贷业还没有充分发展起来,在中国是消费还不够,而不是过度消费,而次贷危机只是美国人在造孽。其实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尽管金融业发展水平是不同的,而此刻我们的共享的价值观基因却是相同,如果再不悬崖勒马,下一次的危机又将进入轮回。

金融时报读者稿:殳仓 2008-11-03

长矛点评:这是典型的理想主义看法。如果靠人的自我控制加上政府管制就能解决经济危机周期,那马克思也犯不上花一辈子功夫写资本论了。人追求名利金钱如同动物追求食物,人为地管制欲望是不可行的,正所谓欲壑难填。

人一方面追求财富,一方面又不喜欢风险,一方面讨厌一成不变,一方面讨厌竞争。人的投资行为在兴奋与沮丧之间大幅度徘徊。牛市时个个以为自己是股神,熊市时,个个埋怨别人,埋怨政府。人的情绪化和贪婪就是造成经济周期的本质。殳仓观点有美丽的,自然的的核心,但那是靠禁欲,是克己复礼,终极表现可以是供给制。这并不是坏事,只是也行不通,因为他违反了人的动物性,即非理性的那一部分天性。

我们到了今天高度文明社会,但是世界上没有一天是和平的。大的有伊拉克战争,为了争夺能源,小的到每天的烧杀抢掠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发生,为了一点眼前的利益。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有毒奶,毒蛋,毒品,假药,有冲击警察局,有贪官污吏。。。。。,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有毒垃圾(CED和CDS),毒品,有枪支泛滥,有贪官污吏。。。。

管理学的沿革也反映了对人性的无力。最早是X理论,即认为人之出性本恶,要靠皮鞭,靠惩罚来提高生产力。后来,有了Y理论,即要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要靠奖励,鼓励。这两个理论都不怎么管用,最后就来了Z理论,即赏罚分明,也就是胡萝卜加大棒理论。这几乎是和马戏团训练动物演员没有本质区别。

人管的了自己吗? 克己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争食抢地依如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