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闲数落花

欢迎光临浮生论坛:http://www.go2shangrila.com/bbs/
正文

杯酒释兵权·上

(2008-10-10 05:27:28) 下一个
 一、究竟谁是朝鲜战争的侵略者?
  这个问题过去不是问题:美帝国主义和李承晚伪军。现在也不是问题:金日成元帅同志领导的英勇的朝鲜人民军。
  1950年6月25日凌晨,三八线两边干将起来,于是英勇的朝鲜人民军创造了反侵略战争中仅仅用82小时就攻陷对方首都的空前奇迹;韩国荣膺了世界战争史“最不自量力奖”:以自己9.8万未经训练的部队、27辆装甲车(37毫米炮)、89门火炮(过时的105M3榴弹炮36门,有效射程6500米)和32架小型运输机,去侵略13.5万部队、150辆T34坦克(85毫米滑膛炮)、600门火炮(射程12000-13000米的大口径火炮占半数以上)、196架各型飞机的朝鲜人民军,那傻样足够拍电影了;
  
  二、中国为什么迟迟不出兵?
  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部份,金日成很羡慕中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也打算弄个完整的国王干干。因此从1949年起就开始作了“解放战争”的兵员、装备等的部署。苏军为朝鲜训练了一个完整的步兵师、两个步兵团、一个警备旅、一部分军官、一个摩托化特种团、将近一个坦克师,还训练了当时在远东最庞大的空军;同时金日成向毛爷爷要去了两个完整的朝鲜师和一个“拼装”的朝鲜师。或者是装备精良、训练充分,或者是久经沙场、所向无敌,进攻时的主力就是这六万多人。尽管麦克阿瑟第二天就出动空军、随即相继出动乌山支队、第24师……等等,仍然被打得几乎没有招架之力。但是在釜山防御圈双方打成了僵持的胶着状态,我认为仁川登陆只是加速了朝鲜的溃败而已。大规模进攻的朝鲜一方,此时后备兵员和弹药粮食已经陷入了难以为继的困境,失败已经无可避免。那么,中国为什么不出兵?
  1、四野若1950年7月份伪装入朝,毫无疑问会大获全胜,此时朝鲜人民军由三八线打到釜山,伤亡疲惫已成强弩之末。若换上四野一两个师把剩余的美韩军队包围,不等你进攻美军就会主动撤上军舰。即使美军顽抗一下,也必须在防御圈继续投入兵力和装备,无法再搞什么蜂腰部登陆。(当时为了抽调第五陆战团参加登陆,第八集团军和陆战一师一直闹到东京,史密斯甚至威胁“不给我陆战五团,我就不去仁川!”)
  元山、仁川两处港口,四野有足够兵力严加把守,美国政府更不会认同麦克阿瑟的冒险计划,为了半个朝鲜半岛(不属于当时美国防御圈范围)去冒打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风险。况且美国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复员时期,士兵毫无斗志,飞机军舰装甲车火炮等严重不足,连防御朝鲜都捉襟见肘,遑论世界大战?
  2、若1950年8月份入朝作战,仍可秘密接替釜山前线疲劳之师,换下其严密布防朝鲜东西海岸登陆要地。
  3、再次,迟至9月份入朝,仍可以逸待劳,依托即设阵地,等待美军登陆,利用汉城屏障,以“训练有素”的朝鲜人民军身份吃掉只有轻装备的陆战一师。
  4、最次,推延到10月上旬出兵,美军仁川登陆不过万余人,完全可以在朝鲜半岛中部,阻击与机动相结合予以逐次歼灭,同时接应收容前方溃兵,而美军绝不敢越过三八线。
  5、拖到1950年10月下旬,美军仁川登陆40天之后,前锋已到中国边境,略有军事常识的任何人都认为此时中国将不可能再出兵,因为这时军事上已经毫无优势可言,出兵将是不得已的冒险——事实上也是如此,志愿军首批入朝部队连准备战场都没有,几乎是背水一战。
  其实,在金日成元帅领导英勇的人民军部队渡过洛东江时,金大少的前方部队缺粮少弹、后力也不继了,唯一可以致敌于死命的战役预备队10师(8100人)又因为“按照苏联的成功经验”非到“最后关头”只能袖手旁观,在一座破山头白白守了四天,除了害得美军指挥官们胆战心惊之外没有起任何作用。这个装备精良的“主力部队”后来丢下精良装备跑散了。为什么中国不出兵?
  老约不让出。“苏联装备,中国打法”(当然,除了敌人承认中国打法之外,俺们国际友人是不承认的)怕谁?美国人咋了?还不是被楸在釜山动不得?要你中国农民多事?抢功是怎么着?
  小金也不让。你中国人懂什么?抗日战争还是俺教你的呢!俺在东北天天给林帅上课!这三个师都是俺当年亲自领导导出来的,除了这三个师你们中国还有什么能打的部队?——万一、万一你们过来瞎说,说我那时只会躲到后方、躲到苏联,叫俺以后怎么当领导?你们中国……要什么没什么,还谁谁见了俺都喊小金,别来咧!
  
  三、中国为什么偏偏要出兵?
  仁川登陆后,夏洛夫上将还命令金日成元帅不要害怕,“可以立即组建二线兵团”。不错,还有几个师的装备存在仓库里,那就组建吧,金元帅自己都会组建,任命师长、政治副师长,再聘请苏联顾问……美国飞机一来,组建的新部队没有了,只好厚着脸皮找老约,老约抽完一锅烟,说我写个条,你找老毛吧。
  毛爷爷傻吗?好象不傻,而且气量也不大,“依我脾气,爷死娘嫁人,各人顾各人咯!”国际主义?什么意思?就象后来援助坦桑尼亚、赞比亚、扎伊尔和伊拉克一样,你没有铀、没有石油我和你“国际主义”?“世界革命?”但是毛爷爷有软肋:金小子一动手,第七舰队就进了台湾海峡,这是再明白不过的挑衅,再把朝鲜一占,4500公里边防线要多少人守?要花多少钱?卧榻之侧睡一头狼?累也把人累死!也正因为此,老约才要俺们贵国“国际主义”,不组织中苏朝联合部队、不出动空军、不无偿提供装备,反正你是“唇亡齿寒”“保家为国”嘛。“不行就在北京建立流氓政府嘛”——这句算我翻译的。毛爷爷知道啊,没有空军掩护,没有防空部队,没有强大的火力,没有回旋战场,甚至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这个仗怎么打?可是,不打行吗?
  
  四、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中国雄兵百万良将千员,闹到非要“天下兵马都招讨副元帅”“征西大元帅”彭德怀去朝鲜,是党史军史上一大笑话!假如不是笑话,那就是……计划,谋划,策划。
  
  第一人选是粟裕大将。
  1950年7月13日,中央作出了《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决定成立东北边防军,任命粟裕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委、肖劲光为副司令员、肖华为副政治委员、李聚奎为后勤司令员。任命邓华为第13兵团司令员、赖传珠为政治委员、解方为参谋长、杜平为政治部主任。
  粟裕大将,湖南会同人,其军事才干人所共知,某家仅指出一点:淮海战役前为便于他指挥,中央调陈毅到能力极强的刘伯承、邓小平身边去“协助工作”,拟任命粟裕为三野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力辞,最后让陈毅“遥领”,自己以“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身份“当家”,1950年任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率领第二、第三野战军主力正在准备解放台湾。但从入夏起一直在青岛治疗皮肤病,并托公安部长罗瑞卿给毛爷爷带上一封信,谈到病情很重。毛爷爷回信:“瑞卿同志带的信收到了,病情仍重,甚为系念。目前新任务不甚迫切,你可安心休养,直至病愈。”
  粟裕拒绝去朝鲜,据他后来谈到,一是生病,二来怕四野指挥不灵,“林彪的部下,别人带不等(动)。”三来,……“那个学(说)我们不怕美军?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农民用小车子推出来的,朝鲜有这样的农民?有,我就不在乎美军!我莫得(组织后勤的)办法呀……”粟裕因病不能到职,肖劲光任刚组建的海军司令员,工作上离不开,肖华任总政治部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也无法分身。7月23日,经毛泽东主席批准,军委决定东北边防军改由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指挥。军委任命的方面大员不到十天就解职,如此重大的变动实属罕见。高岗此人颇有才干,后来搞得刘少奇指着他鼻子说:“与其你篡党,不如我篡党!”可见刘主席被他搞得多恼火!但其从未单独指挥过任何战役,遑论区域战争?“与其他指挥,不如我指挥!”——他也就是过渡一下,搞搞后勤而已。
  
  最佳(绝非第二个考虑到的)人选是林帅
  即使林帅叛党叛国,十恶不赦……今天看来还是没有比林帅更合适的人选。
  一、首批入朝部队均是四野老班底,101的威望无人可及,下级也熟悉他的指挥方式;
  二、林帅出关,先受排斥后被毛爷爷任命为“东北王”,两年时间就被夸奖为“林彪现在壮得很哟”,打辽沈、打平津,从东三省打到海南岛,势如破竹;
  三、熟悉东北,后勤保障不难呼风有风唤雨有雨。
  “玉帐牙旗驻上游,安危须共君主忧。”都以为毛爷爷一如既往登坛拜将,“探花元帅”“不须下战马,王师复北征”,谁也不会相信出兵在即,林帅竟然称病抗旨拒不奉诏,毛爷爷居然也有喊不动林帅的时候!从而急召以“有勇”著称的彭大将军挂帅。不论是“党指挥枪”还是“君要臣死,”也不说毛爷爷从井冈山开始的对林帅的知遇之感、提拔之恩,即使从东方军人的传统武德上看,可以对战役战略提出意见,(例如粟裕在淮海战役前反对先过江、林帅在辽沈战役前“请主席头脑清醒考虑之”、刘邓陈粟在淮海战役前决定先打黄百韬)但临危不受命的军人还不曾有过!毛爷爷心胸不够宽广人所共知,但事后不但没有惩戒林帅,反而先委以国防部长重任后选拔为接班人,其故安在?而横刀立马的的彭大将军,数年后星殒庐山,究竟有何奥秘?
且听下回分解,哈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海龙2002 回复 悄悄话 究竟谁是朝鲜战争的侵略者呢?不是你说的那样吧,希望你弄明白
金日成1234 回复 悄悄话 究竟谁是朝鲜战争的侵略者?:
同时金日成向毛爷爷要去了两个完整的朝鲜师和一个“拼装”的朝鲜师。或者是装备精良、训练充分,或者是久经沙场、所向无敌,进攻时的主力就是这六万多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