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凭栏独酌 · 玉垒金针

(2022-08-25 06:55:58) 下一个

文化大革命了,爹妈便没了心思管我,我就和战友们一样,把钥匙挂在脖子上,一天三顿吃食堂。那个时候,机关的规模小,前后左右离得都不远,所以省委、省府、党群、政法四个食堂也都在一起,其实就是一个大屋子里四个不同的柜台。饭票却是分开的,就像后来在大学里,学一、学二、学三、学四,不同的饭票去不同的地方,不好乱串门的。当然也有解决的办法。心怀鬼胎的就找同学换饭票,无非就是为了“人看”或者“看人”,譬如看徐少娜。

我那个时候,也找战友换饭票。当然没有别的意思,因为那是文化大革命。我换饭票就是为了“追菜”。每天每个食堂的菜是不一样的,未见得你就喜欢吃。有了不同的饭票,便可以游刃有余。

追菜也是一时一个样,没有什么道理,有一阵子我就专门追“家常豆腐”。光看这个名,祖国各地到处都有,可是放在碗里,便全不是一回事;就是杭州一地,“家常豆腐”也是一名各表,我好的就只是省级机关食堂的这一口。

豆腐须是石膏点的,否则味儿不正。豆腐切成半寸见方,再有一些肥肉片,一点肉丝加芡,少许酱油,须不是色素兑的,另有一小把韭芽,便是全部的材料。剩下的就是一口铁锅一炉旺火了。

将肥肉熬油,待其快成油渣的时候,先下肉丝翻炒变色,再下韭芽炒出香味,加酱油稍候,放入豆腐,再加水半没豆腐。待水滚三分钟后,下盐、味精,勾芡出锅。这个菜以素兼荤,亦汤亦菜,不但有营养,吃着也方便。豆腐如玉,韭似寸金,汁带酱色,看着也是舒服的,而时值人民币,不过 5 分。

自从背井离乡以来,每每心念忽动,不免也要做个家常豆腐自相安慰。可惜的是,除韭芽以外,各样材料总不得其味,尤其是豆腐。虽经多番尝试,用遍各家豆腐,依然不如过去滋味,不过差强人意而已。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