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应非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鹰击长空,笔走琐事。 本博客(原名青山依旧在)系个人文集,所有文章均为笔者原创,如转载,请标明出处。
个人资料
正文

赵氏孤儿的两个贵人

(2011-04-27 10:53:37) 下一个


有句话说得好,书非借不能读也,同理类推,电影非租借不能看也,也十分靠谱。这不,看完了租借来的电影《赵氏孤儿》已过子夜,但抽屉里还留着自己买的一些电影DVD有一段时间了,仍未拆封。

笔者感觉陈凯歌更适合拍一些有历史底蕴的故事片,如当年为他赢得金棕榈奖的《霸王别姬》,和前两年拍的《梅兰芳》,到如今的《赵氏孤儿》,片子里面透出的历史的厚重感和大气比那个《无极》强多了。《赵氏孤儿》的演员阵容堪称豪华,有 葛优、王学圻、黄晓明、海清、范冰冰、赵文卓、张丰毅,但笔者印象最深的还是其中的屠岸贾和程婴两个人物, 葛优和王学圻两位老戏骨果真姜是老的辣 。

先说说屠岸贾,此人十分残暴,在当年斩杀赵盾全家上下共计三百余口时,眼都不眨一下,但在对待赵氏孤儿上,他的残暴劲儿消失了,作为干爹的他对赵氏孤儿满是慈爱,即使在最后赵氏孤儿的身份挑明,朝他痛下杀手时,他也多次在可以致死赵氏孤儿的情况下收手,愿意放程婴和赵氏孤儿离去。也许是多年以后屠岸贾内心深处对杀害赵家满门产生了歉疚,也许是屠岸贾对赵氏孤儿的父爱情感,也许是屠岸贾老之将至,其心变善,总之,在他最后被赵氏孤儿刺死的霎那,让人不由得心生一丝同情,看来人真是一个复杂的动物,屠岸贾对赵氏孤儿的宽爱,与他当年对赵氏家族的残暴相比,真的是判若两人,冰火两重天。在某种程度上说,尽管屠岸贾是赵氏孤儿的的杀父仇人,但他也是赵氏孤儿的一大贵人并不为过,因为毕竟他为赵氏孤儿的成长也倾注了不少心血,在最后可以杀掉羽翼未丰的赵氏孤儿的时机选择了放手,赵氏孤儿才得以活下去,重振家族雄风。

再说说程婴,这个人很不简单,在自己的亲生儿子被当作赵氏孤儿处死和自己的老婆被屠岸贾的士兵杀死后,能够埋下深仇大恨,带着幼小的赵氏孤儿去当屠岸贾的门客,在此后的十五年中他为屠岸贾看病吃药,肯定有不少机会可以暗中下毒在不知不觉中置屠岸贾于死地,但他一一放弃了。他最终选择让赵氏孤儿杀死仇敌,让屠岸贾死得明白其实蕴藏着极大的风险:如果在这十五年中,赵氏孤儿不幸夭折了,或者他本人死于疾病,那么他就看不到仇人被诛的那一天。另一方面,因为屠岸贾是赵氏孤儿的干爹,如果赵氏孤儿被干爹的锦衣美食、倾情宠爱最后争取过去了,不承认或忘记自己家族的悲惨史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在片子中此类的迹象也出现过多次。以程婴之精明,他不可能不明晰这些风险,但他依然义无反顾,与狼共舞达十五年之久,这需要多么强的忍耐力!从这点看,他比百年后的越王勾践更有过之而无不及,毕竟勾践在吴王的狼窝中仅隐忍了三年,仅仅是程婴隐忍十五年的五分之一。整整十五年啊,天天面对害死自己妻儿的凶手还要强颜欢笑,在凶手生病时还要尽力医治,换作其他一般心理素质不强的人早就露馅了,因此说程婴是中国古代的第一忍者应不为过,后来的众多潜伏者们更应该奉其为鼻祖。他是赵氏孤儿生命中最大的贵人,他十五年的含辛茹苦、忍辱负重为赵氏家族的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说句片外话,赵氏孤儿后来取名为赵武,在杀死屠岸贾后,赵武开始主持晋国国政,使晋国基本保持了霸主地位。再后来,赵武的三世后人赵襄子,与魏、韩三分晋国,创立了此后在华夏大地上存在了200多年的赵国,为后人留下了众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谢谢阅读我的原创文章。如传统媒体有意转发,请先经作者东方应非(Eeaglefly)同意;如网络上转载,请标明作者中文笔名东方应非。作者保留文章版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7)
评论
yy78 回复 悄悄话 楼主还真把电影当作历史了。
呵呵。
横塘雨眠 回复 悄悄话 回楼下:陈大导不仅糟蹋了"赵氏孤儿",多年前还糟蹋过刺秦的荆轲.真不解他为什么老跟古人过不去,非要以现代小人之心度古代义士之腹,还美其名曰更人性化.
长江东逝水 回复 悄悄话 偶也觉得陈大导演不仅名不副实,而且糟蹋了赵氏孤儿这样一个精彩的题材.
eeaglefly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楼下两位的评论。陈电影的好坏倒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无忌哥哥 回复 悄悄话 自《霸王别姬》之后,老陈的电影就只有《梅兰芳》的上半段可看了。
横塘雨眠 回复 悄悄话 您对陈凯歌实在过誉了.他的"赵氏孤儿"生生把个流传千年慷慨悲歌义薄云天的感人故事弄拧巴了.他的"梅兰芳"也是生生把个伶界大王弄成木偶样,呆滞不堪."无极"就更别提了,简直集烂片之大成.陈唯一拿得出手的作品也就是"霸王别姬"了,但其成功主要应归功于小说作者李碧华自己改编的剧本,再者要不是制片徐枫盯着,陈大导不知何年哪月才会想到拍摄该片.他当时一门心思要拍"风月"而不肯拍"霸王别姬",据说徐后来答应他拍完"霸王别姬"就上"风月",结果他自己看重的"风月"又是一烂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