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雅图老吴

友风子雨,明月入怀。
个人资料
吴友明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电影《芳华》里的贵族青年和雷锋精神的毁灭

(2017-12-28 09:03:24) 下一个

最近大家都在议论电影《芳华》,这部电影是描写70年代中国大陆西南地区的一个文工团的故事。我在看完电影之后的第一个感觉是影片中的场景非常的亲切,好像回到青春时代,尤其那些文工团的乐器,二胡,笛子和演员。

       那时我是在农村的一个大队文宣队当后台,队里连一把好的二胡都买不起,更不用说队员的服装,我也想穿上军装在后台演奏,但是队里的几套军装只是前台的演员演出时用,平时也不能穿。

       所以,我们的文宣队比起文工团的那种排场,简直是一个地上,一个在天上。以我的家庭出生,我根本没有机会参军,那个年代,很多青年即使没有参军,也会借一套军装拍照,我是连借都借不到的。军营的生活对我们来说是天堂般的美好,可望不可即。

       影片中这个文工团的成员,几乎都是部队干部的子女,他们在文革中是非常特殊的贵族青年,政治的贵族青年。即使父母被关牛棚十年,子女仍然可以依靠父母战友的关系逃避下乡,参加军队,而且他们参军是可以单独的被招兵。那时部队有单独招兵的惯例,才使那些本来年龄不够条件不符的青少年有机会入伍,其实是开后门进去的。《芳华》的作家严歌苓就是12岁就参军加入文工团,也因为这样她写的这本书遍的这个剧本是最真实的。团员们的工作就是唱唱跳跳,军营、文工团,有饺子吃,天天可以洗热水澡,游泳,打篮球,多么浪漫啊!

       文革中部队开后门招兵对一般的青年来说是不公平的,军营成为那些部队干部子女的避难所。而广大的青年必须上山下乡,他们经受的磨难,比起文工团团员的磨难,简直是天渊之别。何小萍很委屈,只不过是被排挤而已,像何小萍这种年纪的女知青,她们在文革的遭遇,岂止是一个被排挤而言。

       最近看到一本书,其中写到一位女知青的故事,队长的儿子要娶她,她不肯,找县知青办主任申述,没有想到被知青办主任奸污,换取知青办主任给她的招工名额。但是她在招工体检时被告知处女膜破裂,就是有道德问题,名额取消。她万念俱灰,没有想到却发现自己怀孕了,她不想这个孩子,听说治疟疾用的奎宁可以堕胎,结果喝了之后中毒死亡。夺走她生命的知青办主任却逍遥法外。不知有多少女知青在那个年代被侮辱?

       如果这位女知青是部队干部的子女,她可能就参军了,而且还可能是文工团的演员,有了那个时代青年最羡慕的人生经历。何小萍的委屈和她的遭遇比之,简直不值一提。

       很多喜欢这部电影的人,都是当过兵或者是参加过部队文工团的,虽然是一个小小的团体,他们的命运却是和整个国家的命运不可分割的。其中的一个问题,就是雷锋精神的毁灭,雷锋精神其实在文革中已经毁灭了。

       比如说,学雷锋做好事的刘,别人吃饺子是好好的饺子,他吃饺子的时候是吃饺子皮,吃到一半团里的猪跑了,厨房里的人就想到要他去追猪,他把提干的机会给了别人,为战友结婚打沙发,行军路上带着小药箱随时为战友们服务,他会修理各种道具和电器,会修理手表。人们已经习以为常,谁让他是雷锋式的英雄。

       他爱林丁丁,在拉练中丁丁脚起泡,他马上打开出小药箱,用小针挑开林丁丁脚起泡,平时有好吃的东西就先想到她。有一个镜头特有意思,在打靶训练的时候,摄影师对着林丁丁的镜头,要林丁丁转过来拍照,林丁丁把枪口对准摄影师,这时刘愤怒了,把丁丁的抢按下,质问摄影师为什么总是打丁丁的主意,他这时的心态是对摄影师的嫉妒多于对丁丁的爱,可见他也是怕别人爱上丁丁。他这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活雷锋,其实还是有私心的。因为摄影师拍照根本不是问题,问题是都 丁丁不能把有子弹的枪口对准他,而刘峰根本没有批评丁丁,却是对摄影师大发脾气。

       

后来刘终于找到一个机会向丁丁表白喜欢她,还抱了她。过后林丁丁哭诉说,别人可以抱他,就是他不能抱,意思是雷锋是不能抱女孩的,这就是雷锋精神的悲剧。刘的结局是毁灭了自我,变成一种精神象征,在别人看来,他不能有人的基本欲望。

       有人说是林丁丁揭发了刘,使刘接受审查被开除。但是只要仔细想一下,林丁丁的作法是可以理解的。她很可能被领导反复做工作,只要把问题说清楚了就好,是不是在腐蚀我们的活雷锋,如果不是你就要揭发他的流氓罪行,她一个弱女子,当然选择后者。那些谴责林丁丁的人可以休矣。

      暂时写到这里,太长了大家看不下去,明天有机会的话继续这个电影话题。

最近博文:

 

雪天开车出门到底是为了什么?

(8/7875 reads)2017-12-27 08:09:54

圣诞节的大雪

(4/7458 reads)2017-12-25 13:33:14

圣诞节前的好心情

(1/242 reads)2017-12-24 14:10:23

文城故事多,岁末说一说

(7/6264 reads)2017-12-23 13:29:06

冬至的喜悦:写给中国大陆的朋友

(7/6643 reads)2017-12-22 10:31:09

看正在直播的2017年美国乒乓球公开赛有感

(16/6262 reads)2017-12-21 10:34:32

与70年代文工团有关的芳华岁月

(8/8268 reads)2017-12-20 09:57:11

酒后说和谐

(9/7829 reads)2017-12-19 10:16:27

信骚扰

(19/6083 reads)2017-12-18 08:28:42

从市议会的议案看在美国做义工

(6/3155 reads)2017-12-17 04:56:48

田七粉到底有什么功能?

(12/10183 reads)2017-12-16 05:31:40

好好的轮胎为什么要换

(20/23323 reads)2017-12-15 08:08:00

雪胎爆裂之后

(0/7700 reads)2017-12-14 08:27:40

在美国开车:该修不该修的都要修

(15/24753 reads)2017-12-13 07:40:41

低端小屋说拆就拆,说不拆就不拆

(5/17691 reads)2017-12-12 07:56:11

美国特色的球赛:没有裁判的比赛

(0/5650 reads)2017-12-11 08:25:40

几十年不变的街景

(10/5983 reads)2017-12-10 05:03:16

中餐馆里的女跑堂

(8/5414 reads)2017-12-09 09:09:37

好天气好心情要好好感恩

(10/5436 reads)2017-12-08 08:56:20

今天天气好晴朗,处处好风光

(16/7928 reads)2017-12-06 10:25:03

睡眼朦胧说中端

(2/205 reads)2017-12-05 06:04:16

书香飘荡翡翠城

(10/7512 reads)2017-12-04 03:53:34

喜欢打乒乓球的请进:爱乒才会赢

(2/5250 reads)2017-12-03 07:43:22

从王羲之“换鹅”说起

(11/6553 reads)2017-12-01 05:25:48

饭局上的热门话题:健康养生和广场舞

(15/20338 reads)2017-11-30 05:00:17

人老了真可怕

(38/33283 reads)2017-11-29 08:26:39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3)
评论
吴友明 回复 悄悄话 http://bingtuan.zhiqingwl.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9002

这篇写的不错,其中说到文革中走后门参军的事实。
吴友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老幺六六' 的评论 : 是的!所以这篇文章获得很多读者的共鸣,在其他网站很多读者都感同身受。
老幺六六 回复 悄悄话 我读了这部小说,没有看这部电影,描写比较真实,毕竟是严歌苓经历过的。文革中参军是青年人的梦想,我那时较小,但我的哥哥姐姐都想到命里去了。我的大姑父就是成都军区的团长,他家四个孩子,三个当兵,我哥哥姐姐写信请姑姑帮忙,结果石沉大海。因为,文革时查我父亲的所谓历史问题,或者我姑姑怕受牵连,或者鞭长莫及。总之,参军的确是干部子女,尤其是当时军队干部子女开后门不下乡的捷径。
吴友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fancao' 的评论 : 改过了!谢谢提醒。
fancao 回复 悄悄话 是的,每个年代中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芳华,这本是人生中的美好时光,值得回味记忆的时光,但是,人的社会群体性使得这个回忆有很大的差异,这也是无可奈何的。
谢谢你提到我的书。不过,这本书并不是写知青的书,这个知青故事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插曲。另外,造成她死亡的是治疟疾用的奎宁,也不是农药啊……
吴友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sjr' 的评论 : 改过,谢谢!
lsjr 回复 悄悄话 周小萍的委屈和她的遭遇比之,简直不值一提。--何小萍

而刘涛根本没有批评丁丁,却是对摄影师大发脾气。--刘峰

吴友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春之丽' 的评论 : 是的!谢谢分享!
春之丽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吴友明' 的评论 : 我相信会有人写的,我们这一代人或上一代人不写,我们的下一代、下下一代... 也会写的!十年文革的历史,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也许一瞬间都谈不上,可是,历史就是历史,抹不掉的。尽管短暂,那也是一代人的芳华!
吴友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春之丽' 的评论 : 你这个留言的分量很重,只有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才会想到同时代女性那些最悲惨的经历,她们的芳华年代,有谁来写?有谁来导演?中国大陆的导演们,几乎都是大院和干部的子女,他们只会演他们那些政治贵族生活的电影,而我们这些文革的低端平民,我们的遭遇,我们的芳华,永远是不为人所知的。这些年来,不乏有写得非常好文革年代小说,就是没有办法出版,更不用说剧本了。看到芳华,这就是我刻骨铭心的感受。什么时候中国能出一个平民的导演,让大家来看看文革中千百万青年真实的青春年华。
bebe2014 回复 悄悄话 严歌苓, 信誉破产, please read:

http://bbs.wenxuecity.com/tv/1106882.html
春之丽 回复 悄悄话 对不起,是何小萍,不是周小萍,写错了。
春之丽 回复 悄悄话 《芳华》的故事背景也是我的芳华年代。我完全同意你的以下观点:1)在那个年代能参军能进文工团,就是“贵族”,因为那是很多青年可望而不可及的。我的父母有历史问题,并没有定性为“历史反革命”,可是我下乡的三个哥哥就没有资格参军,为此,我的二哥一度想参军,宣布与父母断绝关系,当时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是父母眼泪里那爱恨焦灼的无奈。2)周小萍受的委屈与那些遭遇侮辱、强奸、甚至失去生命的女知青相比,简直就不算什么。尽管这些受迫害的女知青不是多数,但有代表性,这也是我父母坚决不让我再下乡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当时是留城的, 我想下乡,是为了能有机会被推荐进大学)。
吴友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西门祝' 的评论 : 我没有说都是,我说几乎都是,当然也有少数不是的,在4个主要人物中:林丁丁是上海的干部子女,肖穗子和何小萍的父亲是“反革命分子”,其实也是干部子女。真正的“反革命分子”子女,舞跳得再好也不能参军。
西门祝 回复 悄悄话 站舞台灯光一打,是驴子是马一清二楚。说文工团只招干部子女是开国际玩笑。有几个干部子女能那么能歌善舞的?真要有那么能歌善舞的干部子弟,也就是够资格。让你一层一层考四五次,全是专业主考官考你,没有两下子真功夫你就混得进去了?:):)据我知道。大的军兵种文工团招生基本上是凭实力考进去的。走后门的只能在台上当活道具。

嘻嘻。
吴友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qi91856' 的评论 : 谢谢提出 你的看法,我这里指的是文革中部队的干部子女几乎都可以通过参军躲避上山下乡。
qi91856 回复 悄悄话 后门兵是有的,但文工团的兵都是要有文艺专长的,邻居家女孩的父母就是普通市民,因唱歌特长被军区文工团选上。


吴友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sjr' 的评论 : 看来我没有看清楚谢谢!
lsjr 回复 悄悄话 何小萍,不是周小萍;还有,喂林丁丁橘子罐头的不是刘峰。
吴友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转帖司令' 的评论 : 那时很多出生不好的地富反坏右子女,也想上前线打仗,只是没有机会而已。
转帖司令 回复 悄悄话 凭啥刘峰何小平就要上前线打仗,其他人就可以留下不去,真tmd 坏,朕很气愤
吴友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磨不开' 的评论 : 谢谢!改过来了!是刘峰吧。
磨不开 回复 悄悄话 刘锋。不是刘涛。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