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雅图老吴

友风子雨,明月入怀。
个人资料
吴友明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土楼岁月(十三)山林和木材

(2017-05-22 05:40:45) 下一个

现在,土楼山区大批人口离开家园到城里谋生的,前年有一座大土楼被烧毁,都没人上去救火。土楼里,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小孩,有劳动能力的争先到城里谋生。为什么?山吃光了,山林没了,只好“下山”另谋生路。

     山里人说:在山吃山!闽西南山区气候湿润,山地广大,地理条件非常适合林木生长,如果造林有方,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造林,以木材收入,再加上农业、畜牧业和社办企业的发展,是可以解决人口的温饱的。也许,我的话对现在的人来说,是不可理喻的,是天方夜谭的,在山沟里有什么出路?但是你如果到美国,看到美国的森林保护,你就会想想我的话是有道理的。在我居住的地方,公路两旁到处可以看到人工种植的大松树林,密密麻麻的,遮天盖日的,而且每一棵树几乎都是一样粗一样高。美国人的木材十分丰富,除了幅员广大,还因为美国人重视造林,不管是家庭和单位,人人对植树造林绿化的观念都很强,一间房子建起来马上种上树木,几年后就长到几层楼高了。因为木材充足,美国人木材边角料和半旧的家具被当垃圾倒掉的不计其数,而在中国,那些木头“垃圾”,还可以在农村当盖房子的边角料,至少可以当柴火烧。

     长期以来,土楼山区造林收效甚微,到现在山上已经基本上没有大树,我说的大树,是那种高达十五米,腰像水桶粗的大树,在土楼山区已经是稀物了。就以田螺坑土楼群周围的景观点来说,你看不到一棵大树。而在美国,我家的周围,居民区的大树就到处可见,我家后花园就有七、八棵20米高的大松树,那树是你家的,你要砍还要向政府部门申请,还要付出砍树工钱一千多元,砍下来的断木头一般都不用,请人拉走,还要加工钱。如果像闽西南那样的地理条件,美国人是会把漫山遍野都种上松树和杉树的,种植之后,只要防火道路畅通,就等待木材收入了。中国森林资源破坏和造林业的忽视,原因非常复杂,不在我的笔力之内所能涂鸦的。在山吃山,只吃山不种树养山,山光了,人走了,青山绿水都快变成黄山浊水了。当年我在土楼山区砍了多少苍天大树,现在的年轻人既使有力气,也无树可砍了。为啥?因为只用林不造林,这几乎是半个世纪的事实。

    70年代土楼山区森林资源丰富,主要是指杉树和松树这两种木材资源,约占总体木材资源的八成。在上世纪下半叶的书洋地区,有专业的国家林场,主要种植杉树和松树。但国家林场占山林面积的比重很小,主要的林区是自然林区。自然林区从五十年代国家大建设就开始砍伐,以杉树砍伐量最大。因为杉树是林区中木材品种的王冠,树干直,不易腐烂,不易变形,盖土楼的木材几乎都是杉树。五十年代上半叶,国家的水泥工业还很落后,杉树成为国家建设主要建筑材料之一。到一九六九年我们下乡时,整个书洋公社的自然林区就很少看到大杉树了。

     以杉树为例。一般杉树在长到七、八寸直径时,就被砍掉用掉。为什么?主要原因有五点:一是需求量大。比如:国家建工厂,生产大队和小队建仓库,农民要盖私房,杉木是首选,没有大杉树,小杉树也好。二是造林跟不上,人民公社集体造林也是吃大锅饭,每年都造林种杉树,种下后没有认真管理,结果很多树苗因干旱死亡,成活率很低。三是森林火灾频繁。在书洋,几乎每年都有好几次山林大火,把一些造好的幼林和老林都毁了,火灾原因几乎都是人为的,比如开荒烧粪、做饭等。肇事者处罚很轻,一般只要到林场劳动一、两个月就了事,大火灾才会被关押几个月。这就使人为的火灾屡发不止。四是防火措施不力。生产大队和小队的自然山林一般都没有开辟防火路,山林一旦起火,便火势蔓延而无法控制。五是不少私人偷砍杉树,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偏僻的山上把杉树放倒,等树的水分挥发干了,起早摸黑扛回家。一般社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树不是自己的。

     我下乡时,每年春天都有造林任务,一般都是杉树和松树林苗,林苗分配到各大队,各生产队就要按照公社指定的山地,派人上山种植林苗。每年造林都要花费很多劳动力,遗憾的是林苗种下之后,缺乏管理,林苗不是枯死,就是长大之后被山林火灾毁灭,固有“植树造零”之戏说。除了国家林场之外,人民公社造林收效甚微。当时的天岭林场林木就管理得很好,除了专人管理之外,防火路开得很宽,既使火灾,也不会漫山遍野漫延。

     当然也有成功的造林。一九七五年,我已经下乡六年了,那年春暖花开的时候,书洋公社党委组织各大队近千人在书洋的一片山上进行植树造林大会战。虽然每年都要植树造林,但像这种组织全公社劳力大会战的情况很是头一次。每个大队都有一片造林区,晚上露宿地点却是集中在半山的一块平缓的地方。沉寂的大山里,一座座茅草房在一夜之间盖起来。白天干活,晚上在煤油灯下睡觉。下因为春雨多,种树很容易。挖个坑,把小杉树种下,也不必浇水。看着绿油油的漫山遍野的小树被下种,指挥现场施工的书洋公社党委副书记对大家说,这杉木种下去,十二年以后就有一尺直径,可以作为栋梁之材。

     今后,虽然很难再发生那种造林大会战,但土楼山区的造林是非常重要的。十几年前,福建山区的原始森林越来越少,有的被砍伐得变成荒山颓岭,情势十分严峻。这些年造林成效显著!衷心希望土楼之乡的树更高、山更绿,天更蓝,人更富,家更美。

     再开说木材的话题。一位老农对我说,杉木质量最好。解放前,公路边的山上,到处都是参天的大杉树,有的像水桶那样粗,有的要几个人合抱,后来开了公路,附近山上的大杉树全部砍光。在后门山上,我经常看到被砍掉的大杉树树桩,有趣的是杉树被砍后,小杉树马上从树桩边长出来,有时一颗树桩可以长出十几棵像2-3寸水管那样粗的小杉树,细细长长的三、四米高,亭亭玉立地挤在一起,杉木再小,也是“有用之材”,小杉木可以做很多劳动用具的木柄。而松树你把它砍掉了,就不会再冒小松树。

     杉树这么时髦,如果按正归的渠道,砍一棵杉树,要先向生产队申请,经生产大队部批准,交一块半手续费。一般是自己要盖房子,或是结婚做家具才可以申请。话是这么说,其实一般社员的家里,都库存著几十根甚至上百根杉木,那是从五十年代山林大开发之后,就慢慢积累下来的。田中央老楼就囤积了很多社员的旧杉木,谁也不会去追究这些旧杉木的来源。所以,从没见过老社员申请砍杉,反正有的是,只有我们这些新社员没有老底,又不大敢偷砍杉树,只好老老实实向大队申请。

     说到木材,就不能不提到盖土楼的用材。盖一座大土楼,要砍几百棵大树,山上的树也因此少了很多。我常常在想,闽西南山区的原始杉林,可能有一半被砍来做土楼木料。到我们下乡的时候,还有少数村在盖大土楼,但那些木料是储存了几十年的杉木。想在山上砍树盖土楼,已经没树了。

     再来看松树的木材-松档。“松档”是土楼山区的土话,指被锯成一节节象大滚筒一样,但没有加工成半成品的大松树树干。一般松档的横切面都有水桶粗,甚至两、三尺。松档的长度不等,取决于具体用途。短的五、六尺,长的一、两丈,常见的是一丈左右。

    松树是土楼山区储存量最丰富的,最常见的树木品种。把大松树砍倒,锯成松档卖给国家,是土楼山区最有效益的山林副业。因为松档都很重,轻则三、五百斤,重则几千斤,手工搬不动,只能用“拖”---好几个人一起拖。松档一般是卖给国家,就要拖到公路边,经常要拖上百米距离。所以,就有了“拖松档”的说法。

     我下乡的时候,我们大队的大松树还不少。但要砍松树卖松档,只有少数几个生产队有条件。一是要有大松林;二是大松林不能离公路太远,太远了浪费劳力,不值得;三是“拖松档”的地方要在公路上方,刚好可以把松档从山上滚下公路边,如果在公路下坡,很难把松档拖上路坡。把松树干锯成松档之后,经常要放上一段时间,让它干燥一些,重量减轻,才容易拖。由于有这几个条件限制,拖松档就成为一种很特殊的集体副业,要成立拖松档专业队。我们生产队的松林离公路远,所以我从来没有参加过拖松档的专业队。我认识一个知青就常年拖松档,平均每天有3元收入。当然,收入有很大一部分交给生产队,比如你一个月有70-80元收入,可能要交生产队50%,生产队付给你一定的工分。不管如何,每月还有30-40元的现金收入,这对于连买油盐酱醋都犯愁的社员来说,无疑具有很大的诱惑力。

     拖松档最少两人,常见的是四人以上。用粗麻绳穿过松档,再用粗竹筒穿过麻绳,一根竹筒两人扛,一人扛一肩,这就叫“一扛”。五、六尺长的松档一扛就可以拖走,更长的就要二扛或三扛。拖的时候脚步要齐,还要喊号子,一会儿就累了,要休息。但最有趣的不是拖,而是“滚”,松档一般是拖到公路边靠山坡的山上,再从几十米高的山崖上滚下来,就像孙悟空的大金箍棒在空中翻跟斗,滚下来之后在地面上还会反弹跳几跳。因为地面和公路还有有一小段缓冲地带,不会直接滚到公路上伤到人。滚松档都有固定的地点,你如果到土楼山区,看到有的山坡忽然出现一条垂直的光秃秃的黄土坡,那很可能就是滚松档的滚道。把滚下来的松档排在公路的一侧,等卡车装运,这就完成了拖松档的全部任务。

     拖松档的人喜欢晴天干活,累了,山涧是他们歇息的最佳场所。晴天的山涧,清泉静静淌著,石头半露水中,石缝里有石蛙,地势较平的山凹里还有水坑,坑里游著小鱼。口干舌燥时来到山沟里喝水,凉爽爽泌人肺腑,再扛起松档浑身轻松。也可以捉石蛙,用竹片把石蛙的肚子剖开,掏掉内脏,泉水洗净,在沟边垒石头做炉灶,抽出藏在树丛里的小鼎,炒一盘石蛙肉,再从葫芦里倒出自酿的土楼红酒,好酒好菜没得说。

     拖松档最怕大暴雨出现。土楼山区的山势都比较陡,从山顶到山下的小溪,海拔落差有几百公尺。几小时的大暴雨,就会引来一阵山洪暴发。雨水从山上泻入山凹里的山涧。一条条山涧就像一条条露天大水管,从山上一直灌入谷底,再汇入榛莽丛生的的小溪流。有的较陡的山沟,山洪就像一条悬空的瀑布,从上而下垂直把大山切成两半,让人惊叹不已!山凹里的松档最怕暴雨,山上还有很多来不及拖走的松档,可能被小山洪冲走,冲到山沟里、小溪河,最后流向大河大海。

     每当山洪暴发时,必然有大量的木头和小号松档被冲到田中溪。我们村的男人们就会赶到溪边,人人手中拿著一根两丈长的套著鹰嘴钩的竹竿,守在溪边,等候松档漂来。在竹竿可以探及的长度里,用鹰嘴钩钩住松挡,拉到岸边,这根松档就是你的了。这就是“钩松档”的故事。

     因为山洪到来时,水流很快,水势很急,鹰嘴钩出手要很快,而且,钩住松档后要站定,用力拉向自己。有时候要一边拉,一边顺流水的方向沿岸边走几步,才会减轻水的阻力把松档钩到手。但有时水流太急,你钩到了松档,拉不住,反而被它拉走,连人都被水冲走。

     田中溪的溪面有二十几米,晴天时它是缓和清澄的,但一遇到大雨,黄浊浊的激流,像是一条张牙舞爪的巨龙,直扑而下,从土楼前的河卵石根基上呼啸而过,仿佛要淘净大地,吞噬人畜。但这并不影响人们钩松档。

     有一次我跟著社员们到田中溪岸钩松档,我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手持竹竿。刚到溪边,我就看到了一根像蓝球那样粗的松档,一丈多长,我想运气不错。一出手就把它钩住了,没想到钩住后,随飞流直下的松档将我拖往激流,

     我一脚踩空,想退回来,已经来不及了,没想到身上的蓑衣变成累贽,洪水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住我的蓑衣,我就要变成一根松档被冲到下流,粉身碎骨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位年轻社员赶快伸出手中的那根长长的竹竿,让我紧紧抓住,气喘吁吁地爬上岸来,我脸色惨白,脑袋一片空白。这是我在下乡生涯中,遇到的最危险的一幕。再差一步,再慢一秒,我就会葬身洪水之中了。救命之恩,终身难忘!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吴友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董兰丫' 的评论 : 谢谢!我刚刚发现你的留言。
董兰丫 回复 悄悄话 有惊无险,万幸,万幸!

看到这里,您一直把艰苦的生活写得非常轻松,可见您是心胸宽广的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