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读梅梢雪之力作“满庭芳---长城怀古”

(2006-07-13 09:40:10) 下一个

读梅梢雪之力作“满庭芳---长城怀古”

作者:如若

前日万维诗人梅梢雪女士应本人之邀,在五味斋贴出其新作“满庭芳---长城怀古”:

“沟壑无绝,黄云紫塞,鼓角迭荡京都。女墙斜矗,风卷大旗舒。费尽龙心载载,定陵下,
荒戍集乌。渔阳道,枫凋红锦,白雁写天书。

踟蹰。折戟地,残碑断碣(yue4),多少沉浮。更笛冷榆关,梦断征途。千古英雄碧血,废
丘下,谁胜谁输?风流最,将军独骑,三箭万貂伏。”

反复读来,意未尽,今动念,提笔略叙心得,把自己的赏析体会公諸同好,以此交流。

梅梢雪作诗填词严谨工整,在万维少有人能及,是龙汉之师,而龙弟之诗词又不是本人的
搞笑之作所能相提并论的。相比之下,我是门外一汉而已。但不会吟诗作词,不等于不能
对诗词进行欣赏、推敲、乃至好意的批评。基於这一想法,我想就自己阅读此词的感受反
绌一下,全是一孔之見,望笑纳。

凡想入门旧体诗词的,都被劝说要搞懂弄清平仄,还特别被提醒古音入声之重要,本人常
觉得不以为然。写诗填词就像写文章一样,首先应该在内容构思和结构的编排上进行斟酌
。就文章来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诗词也如此,除去语词更为精练而已。不同诗词形式
,就是为了适应这一要求而产生的。因此,不应该根据诗词形式来写填,而应该根据自己
想表达的意境和内容来选择相应的诗词形式,否则,就有点留于形式的教条主义了。就梅
梢雪女士的这首词而言,因为她想表达的怀古之意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完的,故单调小令
就不能胜任,满庭芳这词牌的上下阕结构,适合表达比较复杂的内涵意境,成为梅女士的
选择也就不悖常例了。

当然,这不是说诗词格律不应该遵守,平仄不必讲究,但要记得这些都是其次的。梅梢雪
女士作为写诗填词的行家,用词老到考究,处处字词达意,平仄对仗工整,除‘碣(jie2)’
一字一时疏忽外,从头到尾几乎滴水不漏,初学者一般很难达到这样得心应手的境界。对
本人来说,更是望尘莫及。但好在现在网上有软件自动检查诗词的平仄对错,掌握这一写
诗填词的基本点虽不能说是轻而易举,但也应该不是太难的了。

有了这些基本点,我们可以来谈一下梅梢雪的词意及其相应的形式了。细心的读者应该记
得,在梅梢雪女士贴出此词后,本人曾对词牌与词意风格的一致性有些微词,当然梅女士
早已水来土挡地轻松作答了。虽说如此,很多人可能对我提出异议的初衷不甚理解,这里
就结合对梅梢雪女士之满庭芳的词义理解,在赏析之间道出我的拙见。

梅梢雪之满庭芳一词共上下两阕,表达了她对长城这一历代军事要塞的理解与反思。上阕
借以对景观的描述,扫视出关隘内外的历史苍茫变迁。下阕通过对古战场的联想,道出了
为了皇权而导致无数英雄竟折腰的史实。九平韵一韵到底,前后连贯,给人以一气呵成之
感受,属少有的佳作。苦在本人从事于鸡蛋里挑骨头的职业多年,在这职业病的驱使下,
还是读出了一些可商榷之处。这里容我从点到面地一一道来。

上阕首句“沟壑无绝,黄云紫塞,鼓角迭荡京都”,描绘长城内外地形险恶沟壑连绵不断
,勾画了厚厚的云层下的北方边塞,使人想起古时的战鼓号角,似乎依然在不远的京城回
荡。虽说“沟壑无绝,黄云紫塞”对仗不太坏,但读来似乎像在欣赏一张老同学寄来的在
长城拍的照片,缺乏一种身临其景的感觉。甚感“凝重”有余而动感不足。同时这两句与
“迭荡京都”反差稍大了些。

在读者还未能完全体验古长城是咋回事时,一句“女墙斜矗,风卷大旗舒”已扬至上阕的
最高点,不仅跨度有点过大,而且斜墙与大旗的过渡也似有些缺憾。第三句本应该是上阕
的高潮顶点,梅梢雪却以一句“费尽龙心载载,定陵下,荒戍集乌”软了下来。虽说“高
下闪赚”为此词牌的要点,但软在此处毕竟有点不是地方。从句子的意思上讲也觉得有点
唐突,“几代苦心经营的帝陵成了乌鸦出没的荒戍之地”在这里说明了什么呢?

满庭芳一词的上阕末句是至关重要的一句,就像足球场上的中场核心,对全词具有承上启
下作用。从周邦彦的“...凭阑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到李吕的“...知多少,天高
露冷,争占九秋风”均对末句动作脑筋。对比之下,梅梢雪女士对上阕末句的处理,有点
不尽人意。“渔阳道,枫凋红锦,白雁写天书”仅在形式上与前句形成对称的句子,在运
作上有点过于华丽了,特别是在阕尾的出现。尽管如此,这句话本身还是这首词中本人最
喜欢的句子,作者不选其他大道小巷,选了渔阳通京城的大道,一个阳字,顿即生辉。凋
红锦、写天书更是展开了让人异想天开的好意境,达到了诗情画意的好境界,虽说在此并
不是很妥贴。

欣喜之余读起了下句,“踟蹰”两字就像一盆凉水倒在尚在冒汗的头上,说实话是想清醒
也没办法清醒。这里,梅梢雪女士的本意是要以此为描写上的转折,本意很好,踟蹰两字
虽重了点,但也无妨,问题还是出在上阕的末句,那里的DISCO跳得过于欢欢乐了。 “折
戟地,残碑断碣(yue4),多少沉浮。”一句虽然还算贴切,但没什么新意,有点重复上阕
首句之嫌。当然,作者此时的意图不在这一句本身,而更是为了引出下一对仗,可谓伏笔
丛生,写诗填词匠心独具。“笛冷榆关,梦断征途”一对词意明确,用字恰当,虽不出自
何典故(或是因本人的孤陋寡闻而不知的典故),但对仗工整,要是从鸡蛋里再挑根挑骨头
的话,用一个具体地名来取代“征途”会更好些。

转眼,到了首尾的时候了,梅女士用了两句来达到此目的。“千古英雄碧血,废丘下,谁
胜谁输?风流最,将军独骑,三箭万貂伏。”这两句也是梅梢雪在此词中唯一发出自我感
叹的地方。观其结构,却不怎么令人满意。“千古英雄碧血,谁胜谁输?”虽简单明了,
但与整篇词的用字来讲,有点不相配,特别是“谁胜谁输”问的不够高明,外加上中间还
有个“废丘下”这个不明不白的‘地方’,说实话,几乎使我愤慨。“风流最,将军独骑
”是我很喜欢的,没得说,能想出来这七个字,足亦。用“三箭万貂伏。”来描写万人之
上的感觉尽管意思不错,想法也很好,但一句两个数字有点突然,这美中不足的收尾还表
现在它与长城似乎没什么关系了。

七七八八说了不少,像我这么来认真的评一首诗词的几乎已经像绝迹的恐龙了,可是,话
又说回来,我还没评完呢。

现在来谈一下梅梢雪女士在这一词的创作中所显示出来的风格。首先,这一首词让我感受
最深的一点就是梅女士的粗旷雄壮的笔调。从开篇两句到后来结尾的三句,都明显地体现
了这一点。这是很值得称道的。其次,从整篇词的结构上看,它给人一种平行的感觉。下
阕对上阕有所发展,但不具有很大的不同,上下两阕的含义转折不多。虽说这一点本身不
一定就是不好,但在‘满庭芳’这一词牌下就稍显不足了。

这里的诗人都知道,‘满庭芳’这一词牌被归类为‘中吕宫调引子’,对其要求可简述为
“高下闪赚”。但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并不复杂,从深入浅出的角度来讲,中吕
宫调其实就相当于如今西洋乐中的的F 大调,熟悉贝多分的F 大调交响曲的读者不说能完
全明白‘满庭芳’,但至少能晓得一点大概。当然,‘满庭芳’还不完全限于此,它是个
引子,也就是相当于在听交响乐时常听到的序曲,所以,全面地说,满庭芳应是一首 F大
调序曲,懂得了这一点也就对“高下闪赚”可以有所悟了:全曲应该是高低起伏、忽隐忽
现、变幻有序。联系到全词的布局,如上阕以高亢豪迈为主,下阕应以轻柔婉约为调。如
以这样的词牌理解来析赏梅梢雪女士的词,感觉不是尽善尽美也就很自然了。

话还是得往回说,把握词牌特性对今天的诗人来说是很难的,因为我们对其没有听觉上的
感受,这一点就像要国人给爵士乐配词一样。但如果对词牌特性加以重视,化一番努力,
还是应该有办法的,你们说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阁老 回复 悄悄话 端的一首好词,苍凉中不失悲壮,令人荡气回肠.
点评也到位,耐人寻味.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