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之唐人

在无意义的世界中活出有意义的生活
正文

申请医学院

(2012-10-03 14:52:36) 下一个

诗章瞒着妻子,到图书馆找了本最近的MCAT书,看看自己能否过这第一关。

MCAT分四个部分:词汇阅读,生物,物理化学,还有写作。

物理化学非常简单,就是国内高中或大一水平,诗章很有信心;生物大部分也是国内生理卫生加些简单生化分子遗传,也算是诗章的强项;词汇阅读与托福GRE差不多,诗章有自知之明,能拿到平均水平就不错了。这三部分都是选择题,各15分,共45分。如果理化生物能各拿12分(90%水平),阅读词汇能有8分(50%水平),就可以超过30了。一般说来,医学生平均分数就在总分三十左右,当然,亚裔男性得高些。

写作,尤其是英文写作,是诗章的最大弱点,诗章以前考的托福GRE都没有写作。仔细研究一下,它要求作文用固定的格式,就好像中国的八股文。通常题目就是一句话,比如“自由社会里人人可以为所欲为”。拿到题目后,第一段要解释题目(破题),第二段要给出与题目相反的论证,最后则要你在正反观点里说出自己的判断。重要的是能引经据典,诗章想,只要能搭好架子,平均分(50%水平)总应该有。不过据说医学院通常不大重视这一项,这就更好了。

不管怎样,先做练习题。第一套Kaplan的练习题诗章一口气做完,查查答案,只有22分,有点气馁。主要在阅读词汇上丢分,要大幅提高不容易;生物物理化学丢分在不熟悉英文名词术语,当然认真复习后应该能提高不少,要力争12分。写作没有标准答案,只能参照书中样本,自己评价好像还可以。

要想明年进医学院,申请书最晚是今年九月。MCAT最好早点考,当然得留出足够的复习时间,还要考虑重考的可能性,就决定四月考,这样就有三个月时间复习。正好实验已做得差不多,老板开恩让他写论文,就可以整天泡在图书馆,边写论文边复习,革命生产两不误。

那还是DOS-WordPerfect的年代,文字处理功能比WORD差远了,很多页数格式要一一手工调整,枯燥麻烦,这中间看点MCAT于大脑很有好处。

诗章的诀窍就是题海战术,几乎把所有能买到借到的练习题都做过,成绩也慢慢提高,就是写作无人指点。

妻子果然极力反对,快三十的人,还要再读四年,住院医还要几年,一辈子书还没有读够?眼看博士就要毕业,放着博后不做,还要付不知道几万的学费,再去读个国内的本科,爸爸妈妈亲戚朋友面前怎么说得出口?诗章把自己的想法慢慢道出,一遍两遍地解释,妻子见他意志坚决,只好随他,不再公开反对。

收到MCAT成绩已是五月了,跟预想的差不多:阅读词汇8,理化15,生物12,写作NJ-T)。前三项有35分,就是写作差太差,诗章就有重考的想法。不过HPreMed指导员不以为然:你再考也不大可能超过35,写作关系不大,你的当务之急是得到美国医疗实践的经验。诗章想到上次阑尾炎的经历,就申请做急诊室的义工。

医院里有很多义工,大约可分为两种:学生和老人。学生主要为了丰富经历增加知识,老人则纯粹是为社会贡献余热。义工们没有薪水,又有接触病人和不接触病人两种,前者的要求要高些。

诗章此时论文已基本完成,但还需要补做几个小实验,论文答辩的时间就在三个月后。可以每一两天晚上做4个小时的义工(通常6点到10点),医院提供简单晚餐,医院规定至少得做满100小时。

进急诊室的第一天,诗章看到那些跟穿自己同样义工制服的十六七岁的学生,不由得十分窘迫,不过,别人似乎都没有注意到他的年纪,东方人总是显得年轻。

他的不自然很快就被急诊室的喧闹和忙碌冲走。他被领班护士(Charge Nurse)分派到前台协助分诊护士(Triage Nurse),刚走过去,只见一黑人大汉歪歪斜斜地走向分诊护士,诗章好心问:我可以帮忙吗?

哪知这大汉一下火冒三丈:你看我是需要帮忙的人吗?你算老几?挥手便打,不料失去重心,倒在地上,额头摔破出一点血,就大声喊叫,还吐了一地,两个医院保安把他扶起来送到10号病床。隔着房门,诗章还能听到他的叫喊,过了好一会儿才停。

分诊护士见他发呆:第一次看见吧?喝醉了到这儿撒野的太多了,要小心,千万别一个人去,有保安在。诗章点点头:为这样的人民服务真挺困难的。

下一个,科恩太太。分诊护士叫道。

诗章见一体型丰满的白人老太吃力地从椅子上站起来,便走过去扶。老太太拿个助步器,动作那个慢,真让诗章不习惯,走一步至少得半分钟。老太太喘气之余,还在感谢诗章的帮助,诗章的信心大长,终于将老太太扶到分诊护士那里。

分诊护士简单问了病史和体检就让诗章带她到12号病床。老太太不住的感谢使诗章不好意思离去,自然而然就摆谈起来。科恩太太年轻时抽烟很厉害,二三十年前就有肺气肿气管炎,丈夫过世后就一人独居,儿女都在外州,每次发病都叫911救护车到急诊室。诗章看她很可怜,不知道该说什么。不久医生护士进来给她戴上氧气罩,老太太立即好多了。

隔壁房里黑人又开始喊胸痛,医生就决定给他做个胸透。诗章奉命去取,把片子挂好。Smith医生就想考考诗章,你看出什么问题没有?诗章从未仔细看过X光片,支支吾吾地不知所什么。Smith医生就指着一根肋骨:你看这是什么?诗章还是不清楚,只见上面纹路极多。Smith医生就指着肋骨上的一条亮纹,诗章就蒙道是肋骨折了吧。对了,医生说,你真行。诗章很不好意思。

急诊室里有各种各样的病人,有好有坏,有富有穷,虽然大部分病人对医务人员心存感激,小部分人确实让人生厌。但不管怎样,病人就是病人,你再不喜欢他/她,你还是得尽心尽力地救治。很多流浪汉脏得恶心,到急诊室就是为了洗个澡吃顿饭睡一晚,医护人员也不能拒之门外,还是要尽量满足他们。医术再高明的医生,对每个病人都得和颜悦色,绝对不能把自己的情绪表现在病人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管是在道义上和法律上,在这里都得到充分的表现。

病人来求医,是相信医务人员的表现,他们需要帮助,处于劣势,对医务人员的言行举止格外敏感。很多时候医务人员的无心之举,会造成病人的误会,轻则心里不平衡,重则投诉。医院里一再强调:无论如何,尊重病人医务人员的第一职责。

诗章一有空就跟医生护士们闲聊,一旦行医,他们的今天就是我的明天。护士们也不隐瞒,将其中的辛苦和欢乐一一道来。当他们知道诗章年近三十即将成为生物博士还有志学医时,对诗章的态度更不同了,常常跟他讲些急诊室的技巧。

经过一百多小时的急诊室义工,诗章开始佩服美国医学院招生的条件:没有做过医院的义工,你根本不会了解医生护士的艰辛和职责,当然没有资格申请医学院。

诗章开始申请医学院。H大当然是首选,自己勉强符合其州内学生的要求(本州居民,本人在本州出生或受教育,父母在本州出生或受教育,五项里须有三项;诗章只满足两项,但招生办说可以破例),还另外申请了州外的五所医学院。

个人陈述最重要,诗章就讲了自己的心路历程,为什么要改行在美国学医,对医生这项职业的认识。

将国内大学成绩单拿到美国公证机构转换为美国学分,不过AMCAS根本不承认。它只承认H大的课程(包括本科和研究生),所以诗章的GPA还很高。但是一年物理一年数学的要求就达不到了。诗章就得特别说明,也不知有几个学校能够通融。

三封推荐信分别请SS博士,PM博士(诗章博士指导委员之一)和Linda(急诊室领班护士)写,得到同意后将自己的简历和个人陈述给他们参考。推荐信绝对不能勉强,一旦写信人有任何为难的表情,立刻换人。

八月底诗章博士论文答辩,将近五年的心血都在这里,还好顺利通过。SS博士知道诗章的打算,就介绍诗章到本地一家私人公司做短期博后,九月一日开始。

十月初,H大医学院和另外四家医学院寄来自己的申请书(Secondary Application),重点在为什么要选本学院,毕业后有何打算。诗章跟医学院的学生和准学生谈过,知道H大医学院实行一种“针对问题”的教学法 Problem-based Learning),非常有效,就在申请书里写出自己的看法。

十一月中,诗章接到H大面试通知,分别是Walker医生,Chung博士和管招生的副院长。Walker医生是妇产科的,面试就在他的诊所,不时被护士打断,他对诗章的中国背景很感兴趣,整个过程轻松愉快,诗章不敢相信。

Chung博士是热带病专家,主要项目是艾滋病疫苗的研制,本人是第三代华裔,诗章就分子生物学在医学上的应用说了点自己的想法,然后介绍了自己的博士论文。Chung博士很高兴,希望诗章能在课余时间加入自己的课题。

最后是副院长,他一脸严肃,等诗章一坐下就发问:诗章,为什么你的MCAT写作怎么差?

诗章没想到他会如此直截了当,有点心慌:这个,这个。。。

突然也不知哪里来的勇气:您知道MCAT写作考的是八股文形式,分数高低并不完全代表写作的水平。我的母语不是英文,没有受过这种形式的训练。但是我写作的水平绝不会比别人差,我在H大上本科和研究生课程里有不少写作,这是我中国大学和H大学的成绩单,博士论文和杂志文章的复印件,第一作者都是我。

副院长还是面无表情:我不用你整篇博士论文,给我目录和前言就可以了。除本院外,你还申请了什么学校?

诗章如实回答。

你还有什么问题?

什么时候能知道录取与否的通知?

你等着就是了。

诗章忐忑不安地走出去,不知是否得罪这副院长了。

再过几天又收到另外两家面试通知,订好日子飞过去,面对不同的考官,什么都有问的:你对医疗制度改革怎么看?如果你能与历史上任何一个人共进午餐,你会选谁?你知道中医吗?。。。

诗章趁机大发议论,面试官通常微笑点头,也不知心里到底想什么。

冬去春来,一点消息都没有。公司要做年度计划,催问诗章的打算。诗章心里没底,鼓足勇气给副院长打电话,结果给训了一通:叫你等你就等,人人都像你这样打电话,我还怎么工作?

诗章一听坏了,这下弄巧反拙,后悔不已,赶忙道歉,说明原因,挂掉电话。

诗章邀请父母参加冬季毕业典礼,父母首次出国,自然高兴。听说诗章要去读医学院,免不了一阵埋怨。诗章自然又把各种理由重复几遍,父母也不好多说。

儿子生日那天,全家出去游玩,儿子骑过小马,打气球又赢了小玩具熊,高高兴兴。诗章照例打开信箱拿信,见是H大医学院招生办的,薄薄的一封,心想估计没戏了,录取通知都是厚厚的。正心灰意冷时,妻子一把夺过,拆开一看,大叫:诗章,你被录取了!

有一所录取,诗章不再着急。过几天有一封厚信来,是一所私立大学的;还有一所公立大学把他排在候补名单里。

诗章当然选H大,公立学校,学费一年6千,不用搬家,教学法好;缺点是没什么名气,科研能力弱。填好各种随后寄来的表格,包括财务状况,尽早寄去。

H大医学院在财务资助上有自己的算法,先计算学生全年所需费用,再减去家庭应该负担的费用,剩下的学校资助。大约60%的学校资助是不用还的(免学费,半免学费),40%需要通过贷款的形式。贷款又有PerkinsStanford两种,利率不同,利息开始计算的时间也不同。

另外,医学生还可以申请一些数目不大的奖学金(华人医生协会奖学金,社区学生奖学金。。。)。如果你打定主意做Primary Care,还可以申请到好几千。

军队奖学金也不错,但你得是美国公民,而且要通过体质测验。

那时诗章没想到的是医学院学费年年上涨,第一、二年6千,第三年9千,第四年12。诗章每年可以拿到半免学费,再加上各种奖学金,以及毕业时得到的医学生科研奖,减去所有学杂费(没算生活费),在整个四年里算是挣了两千,平均一天两元不到。

全家就靠妻子微博的工资,诗章想起来就惭愧,但总是想:明天会更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penny06 回复 悄悄话 这个和上面的改行心历,写的真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