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盛友文集

创业,阅读,思考,写作
个人资料
谢盛友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家信:漫谈聪明与对子女的爱

(2008-05-09 00:25:24) 下一个



家信:漫谈聪明与对子女的爱

作者: 谢盛良

今天谈两个问题,第一,做人可以麻木一点、糊涂一点;第二,一代人过一代人日子(海南话:一代人做一代人侃食)。

关于第一个问题,从苏东坡的一首打油诗说起,诗云:“人人都说聪明好,我被聪明误一生;但愿生儿蠢如猪,无灾无难到公卿”。苏东坡是中国宋代的大文豪和政治家,他的聪明才智是举世公认的,他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首诗,因为他一生坎坷,历尽磨难。他 20 岁时,就考中进士,朝廷为官,才华横溢,然而,他的仕途却步步走下坡路,先后被贬杭州、徐州、湖州、惠州,直至琼州(现海口府城)、儋州(现海南儋县),离朝廷、离家乡越来越远,最后老死在常州。客观来说,苏东坡是个好人,他在各个地方为官时,了解百姓疾苦,做了很多有利于百姓的事,深得百姓民心,特别是在海南儋州的文化启蒙教育,给海南百姓传播了中原文化,至今还被海南人所传诵、所歌颂。但从个人主观方面来说,他却是很不幸的,因此,才写了这么一首有关聪明的诗,来抒发他的感慨。站在我今天的角度,苏东坡在这首诗中表达的内容,也有不对的一面。因为他被聪明所误,所以他鞭挞聪明,痛恨聪明,以至于走向了极端,竟然希求自己的儿子蠢如猪,无灾无难到公卿。试想,一个蠢如猪的人,怎么能够做朝廷的大官呢,这样的人倘若做了朝廷大官,岂不是贻害地方乡里吗。由此可见,人是需要聪明的,聪明是人生与俱来所孜孜以求的。但苏东坡一生被聪明所误,他在诗中所反映对聪明的痛恨并非没有一点道理。这是一个相当矛盾的现象,人们往往在追求聪明的同时又被聪明所误,所以,便有千古名言:“聪明难,糊涂亦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也可以说,由聪明转入糊涂是人生的高境界。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察见渊者不祥”。渊就是很深的地方,如万丈深渊。做人的道理也是这样,不要太聪明、太精明,有时候对一些小事情,要马虎一点、麻木一点,开只眼闭只眼,受受气就算了,不一定要搞得很清楚。如果总想洞察先机、明察秋毫、总想一切都看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势必要用第三只眼——心眼来尽力思考、揣度,势必要时时绷紧思考的神经,换来的结果不外有:一是心力交瘁、脑髓用尽、神经质似的、精神恍惚,体质日渐衰弱;二是就算一切看得明白了、看得清楚了,那做人也没有意思了,不好玩了,好比说预测明天出门会摔一跤,就不敢出门了,呆在家里动都不敢动,多无聊。“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祥”。人生的魅力就是因为有许多未知因素在前面等待着,有自己的未知因素、也有他人的未知因素、还有社会的未知因素;三是把别人看太明白了,会有祸殃,比如说,你看出这个人是个贼(确实是个贼),忍不住到处说,不免会招来报复。俗话说“知道得太多,不吉利的”,便是这个意思。

中国也有句老话,叫做“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豫就是思考的意思。前年,我寄给弟弟一本书,书名就叫做《思考与成功》,是一本很有名的书。《论语》也有名言:学而不思则罔。罔就是疑惑不解的意思。可见,思考是成功的第一要素,是事业成功最要紧的功夫。人不能不思考,但凡事都不能过了头,要把握好一个“度”。

第二个问题,一代人过一代人日子(海南话:一代人做一代人侃食)。这个道理许多人都懂,但做起来就难了。说个实例,我单位头儿某先生,有个儿子,夫妇俩宝贝得不得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伤了,对儿子的事情全面包办,大学一年级送去西方留学,由于儿子不在跟前,心揪揪的,不到一年就叫儿子回来,在海南大学继续读英语,有个女孩子跟他儿子好上,他以为人家是贪其钱财,担心儿子受骗上当,立即叫儿子扯断与姑娘的情丝。从此,他的儿子不再读书,出门有人陪,上街有人陪,后来安排个工作,仅仅上几个月的班,也因为不放心,干脆不上班了,反正有钱养,整天关在家里。如今,他的儿子一见外人就紧张、就害怕,什么事情都做不了,简直废人一个。照说他们夫妇是够爱儿子的了,但爱得太过分了,什么都想为儿子安排得好好的,以致于爱成了废人一个。文学上把这种过分的爱现象称为“宠爱”,宠爱就是害啊。当然,这是一个很极端的实例,但也很生动地说明了父母对子女的爱要适可而止,对子女的事情要有所放手的道理。话说回来,“可怜天下父母心”,有谁不对自己的子女关爱备至、呵护备至呢,问题是千万不要过了头,千万不能宠爱,千万不要对子女的事情大包大揽、全部包办,千万不要把对子女的期望变成包袱,压得自个儿喘不过气来,也千万不要对子女的发展加以束缚,例如我现在住的这栋楼,四楼一个住户,他儿子大学毕业时,本可以到深圳等地工作,专业对口,业务上有发展前途,工资有 3000 多,但他却要求儿子回到身边,理由是因为现在房改了,儿子不回来,买这房子还有啥意思,非要儿子回来,当然,儿子也很听话,乖乖回来了,尔后经过千难万苦,讲了多少人情,才在关系单位谋个 1000 多元的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没有对口,可以说是混日子,得过且过罢了。这两个实例,分别说明了“一代人过一代人日子”的重要性,为人父母者,必须有这样的胸襟,必须有这样的思想认识,这对自己、对子女都是有利的。海南话“子孙自有子孙福,父母不用多挂心”,就是这个道理。

清朝有个历史学家叫赵翼,晚年写有一首诗:“少年学语苦难圆,只道功夫半未全;到老方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我对西方文化不熟悉,不知道西方是否有这种说法,但这种说法、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中比比皆是。承认这种说法,是否就要无所作为,坐等天上掉馅饼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天机不可泄露,天书不可解读,天意不可事先知道。赵翼也是到了晚年才感悟三分人事七分天的道理。不论为人父母还是为人子女,都必须努力,必须尽最大的努力,只有尽了最大努力,在回首往事之时,才会问心无愧。需要认识的是,在尽了最大努力后,并没有取得所期望的结果,是失意忘形、自艾自怨、自暴自弃,还是从容面对、心里坦荡、顺其自然,这就是一个人的智慧和修养问题了,我认为,一个有智慧、有修养的人,应该选择后者,这就是尽人事而安天命。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身心健康,才可以冷静分析,重新探寻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家庭的新门路。走过去,前面是个天。

以上我之所谈,不一定都正确,但确实都说明了一定的道理,希望这些道理,对你的人生有所教益。

顺祝

阖家平安

2004 年 9 月 9 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