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魁北克

魁北克人是加拿大人中的异数,近半数公民赞成独立,年轻人尤甚。每年6月24日的”国庆节” ,只要你到亚伯拉旱平原,便立刻能感受到他们要求独立的狂热气氛,”魁北克万岁!”的口号一呼百应。魁北克人还有高非婚同居率,高分居率以及公开的同性恋。
个人资料
正文

26 奇观引发的思考

(2009-01-12 17:09:16) 下一个

26  奇观引发的思考

星期天,我在屋里涂鸦——给学生写条幅。

学生们不懂书法,有人见我写毛笔字,就买来宣纸请我写条幅,我也不客气,录一首唐诗给他。开了先例,第二第三接踵而来,找我写条幅、中堂、横幅的就越来越多。我的案头经常堆着一卷一卷的宣纸。我是来者不拒,有求必应,于是涂鸦就成了我的副业。星期天只要不进城,大部分时间都在挥毫。写完一幅,就用图钉钉在墙上,四壁钉满了大小不等长短不齐的黑字白纸,倒像是一间卖字画的商店。

我正在专注地运笔的时候,听见屋外的白杨树上噗啦啦的响声和一声鹰的长鸣。我抬眼望去,见一株落尽树叶的白杨梢头困住了一只鹰。鹰的腿上拴着长长的绳子,绳子缠绕在树枝上了。鹰不停地扇动着翅膀扑打着树枝挣扎着,绳子却越缠越紧。

啊,可怜的鹰!

天空飞来了另一只鹰,在白杨的上空盘旋,又一只、第三只、第四只……啊,无数只鹰飞来了,黑压压一大片,像一只巨大的轮盘在塬头的上空旋转。我不曾见过这样多的鹰,也不曾见过鹰会聚集成群。鹰本不是群居动物,今天却奇迹般地集合起一支如此庞大的队伍。我被这奇特的景象所吸引,连忙掷下手中的笔踱出屋去。此时塬头上,院坝里已经聚集了许多同事和学生,惊异地仰望着鹰群,谁也不知道将会发生什么。

奇观出现了,一只鹰从高空俯冲下来,直扑那只被困的鹰,翅膀拍击树枝发出一阵噗啦啦的响声,然后飞回鹰群去,显然它是为解救同类在拼搏。接着是第二只、第三只,一只接一只,川流不息,秩序井然地轮番拼搏,树冠上发出密集的噗啦啦接连不断的声响,像是点燃了一挂千头万头的鞭炮,猛烈而顽强,大有解救不了同伴誓不罢休的气概。

这种拼搏显然是徒劳的,要有人上树去解救才好,我想起了高一有个喜欢爬树的学生绰号叫“猴子”,如果他在场就好办了。我一想到“猴子”,“猴子”就出现了,他像跳远运动员似的连窜带蹦就到了白杨树下,抱住树干只几纵已攀上树去。这时鹰群大概发现了有人上树,那轮番拼搏停止了,只在空中盘旋着。“猴子”割断了绳子,那只受难的鹰困难地伸开了翅膀,吃力地向天空飞去,塬头上的学生又是叫好,又是鼓掌。

天空的鹰群散漫开来向四外飞去,不大一会儿工夫,明净的蓝天上只剩了一只鹰贴着天穹悠然怡然地盘旋着。我久久地望着它,比往日多了一种肃然的敬意。

鹰,雄鹰,诗人喜欢赞美它,画家喜欢描绘它,人们欣赏它的只是雄健英姿,有谁想到它对同类还有着如此强烈的爱呢?

院坝的同事们都进屋去了,只有我还站在屋前仰望着那只翱翔的鹰。“猴子”走了过来问道:“先生,鹰是不是一种残忍的动物?”我说:“你是说鹰抓兔子、抓小鸡很残忍是不是?”他说:“是的,但是今天看见鹰又是很仁慈的,该怎样评价鹰呢?”我说:“先应该弄清楚‘残忍’一词该怎样解释。生物界捕杀异类,不应该看作是残忍。你在生物课上学过‘食物链’没有?”他说:“没学过。”我说:“以后你会学到的。生物界的强食弱、大吃小,像猫捕老鼠,小鸡吃虫子,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更小的浮游动物。这是自然法则。动物依靠这一法则才能生存和繁衍,自然界依靠这一法则维持生态平衡。因此这种捕食异类的行为不能说是残忍。只有同类相残才是残忍的。”猴子说:“唔,我懂了。那么哪种动物最残忍?是狼吗?”他在穷追不舍。我笑了,我说:“你大概是想起了‘大灰狼’、‘狼外婆’了吧?”他也笑了。我说:“那是童话作家把狼丑化了的结果。当然,人也最恨狼,因为狼对人的侵害太多了。如果用‘同类相残才算残忍’这个准则来衡量的话,狼也并不残忍。狼是群居动物,狼是不轻易残害同类的。在狼群中一些失去捕猎能力的老弱病残,在平时是受到保护的,狼群捕获的食物,允许老弱病残来分享。只有到了实在找不到食物,整个狼群濒临绝境的时候,才把那些气息奄奄的垂死者咬死分而食之。这种现象在人类历史上也有,比如‘易子而食’的记载。《水浒传》上不是还有孙二娘开人肉包子铺的故事吗?”“猴子”想了想说:“我看呀,最残忍的动物大概就是人。”我吃了一惊,但我无法反驳,我却也不愿承认:人性不如兽性。我又如何为我们这些万物之灵的人辩护呢?我只好采取“逃遁术”说:“我们的问题就讨论在这儿吧!”我转身走进宿舍。

我可以终止和“猴子”的讨论,但我无法终止由此而引发的思索,这是我过去不曾想过、现在却无法回避的问题。

在动物界中同类相残最严重的恐怕就是人类吧!战争是人类自相残杀的最集中最残酷的一种形式。现在潼关以外就是战场,战争还在继续,西安经常遭到空袭,日本鬼子无时不在屠杀我们的同胞。一部人类的文明史,几乎就是一部战争史,一部人类自相残杀的历史。战争只是人类同类相残的一种形式。在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同类相残不是随时随处可见吗?仇杀、情杀、图财害命、绑架、雇杀手、冤案中的草菅人命等,不一而足。看来“人性”与“兽性”孰优孰劣,倒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像鹰那样无私地援救同类的行为,在人类看来是属于“仁”与“义”的高尚道德范畴的。但那是鹰的自然属性,本能行为。这种爱护同类的本能在动物界中并不罕见,就是我们所说的“兽性”吧!

万物之灵的人类用道德和法律来维护社会秩序,倘若人类一旦抛弃道德法律,任本性张扬,将会出现怎样惨不忍睹的局面呢?

我一直被这恼人的问题困扰着,无法再提笔去涂鸦。我写的都是前人的诗词和格言,其中不乏颂扬人性美的华章,今后我将怎样看待这些文采斑斓的文字呢?

 

 

©郭锦文 2009

(转载、出版需经作者书面同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