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也谈在美国教养宝宝

(2009-03-16 17:01:42) 下一个
来美7年了。虽然也在申请绿卡,也考虑过以后是否入籍的问题,但那都只是为了工作,居住,旅行等实际的便利。在内心深处,从来就没有把“自己”和“美国人”画等号。嫁了个老中,跟我一样飘洋过海的F1。 每天在家煮中国饭,饭后在MSN上和国内的爸妈聊天。交往的朋友,多半还是老中。每每看新闻,总是不自觉地搜索跟“China”沾边的一切。跟人谈话,难免会“他们美国人”如何如何。
年底,我们的第一个宝宝将会来到这个世界。这迫使我重新思考“他们”和“我们”的问题。 只要我们不海龟(现在看不出任何机会),她将讲英语,和美国小孩玩,在美国学校受教育,看美国电视,呼吸美国空气,吃汉堡,唱“God Bless America”。而我和她爹不得不全力对抗这个大环境, 给她吃中餐,教她学中文, 给她讲中国的历史文化, 尽量带她回国旅游,等等。 但是, 我不得不悲观地承认, 即使这样, 所有关于中国的一切, 对她而言都将是习得的,secondary 的。美国,这个她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才是她天然的,primary的故乡。同样的风景,我看到的是小桥流水人家,她看到的是 “Home, Sweet Home” 。 Gettysburg 之于她,就像秦时明月汉时关之于我。我不能长久地离开咸菜豆腐干;她估计少了cheese, butter之类也会觉得胃里缺点啥。我将尽力教她爱中国,但我不能教她疏离自己生长的地方。对她而言,中国是父母之邦,而美国才是自己的国家。
我该教她怎样去看美国?一直认为所谓的“融入主流社会”是一个伪命题。确实,在美国总有“mainstream” 一说。我家的多数邻居们大概就算。白人,中产,一对夫妇俩个孩,信上帝, 开truck or SUV,Shopping去 Walmart, Home Depot, Target, Bestbuy and JC Penny。他们是美国最visible 的一群。但是往细了说,各家之间区别也是明显的,很难简单归类。如果再看人口构成,这样的“主流”在美国社会未必就是多数:在我们这个州,老墨比例在40% 以上。从06年起,全美由married couple 组成的household 的比例下降到不足50%。 所谓“mainstream”更像一个stereotype, 一个有力的标签,而不是具相的现实。我们为什么要罔顾自己的历史身份,非要贴上一个“主流”的标签?
美国最吸引人的地方不是她的强大富饶,而在于它是移民的乐土。移民们相信,不管你是什么种族,背景,宗教信仰,只要你来到这片土地,你就会有一个全新的开始。在一个自由公平的环境下靠自己的努力创造未来。所谓“美国梦”。无数人说“美国梦”是一个myth。 不错,这个国家有种族歧视,也有阶级鸿沟。奴隶制,种族隔离,排华法案,华尔街的腐败,职场上的玻璃天花板…… 历史和现实都不乏丑陋的证明。都是移民,先到者占据优势资源,订立游戏规则,后来者只能努力“融入”。但是,撇开这些丑陋的浪花,钻入历史的主流,我们看到的是民权运动的胜利,是美国社会的宽容和多元,是一代一代的移民源源不断地涌入,在这个社会取得成功并作出巨大贡献。这个国家所号召的自由,民主,公正和多元共存至今仍有巨大的感召力。只要“美国梦”不灭,移民不断,美国将继续强大。
我要告诉我的女儿:美国是移民的国家。 这个国家刚刚选出第一位黑人总统。他的爸爸和你的父母一样,是以外国留学生的身份来到这里。他不光有Kenya 生父,还有Indonesia 继父, Chinese 妹夫,等等。他的middle name 在911后似乎是他从政的一大障碍:Houssain。年轻的时候,他曾因identity crisis 而吸食大麻。但当他在47岁就当上美国总统时,他说: I am proud of my rich ethnical heritage. Barrack Hussian Obama, 我希望他能成为你的榜样。
我会告诉她:你是美国人,是美国华人。你将怀着美国梦长大,在这个社会里追求自己的成功。你要感谢这个社会所提供的机会,在这个多元的环境中学会了解,尊重,欣赏不同的文化,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厚。但不论何时,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中国根。那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化之一。能继承这五千年的血脉是你的幸运。这里面有太多的营养供你吸取。根扎得越深,站得越稳。Be proud of it.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