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毁灭那烂陀寺的伊斯兰屠刀 ZT

(2007-12-19 13:35:55) 下一个
那烂陀寺(Nalanda Temple),据史料记载始建于公元5世纪。古代中印度佛教最高学府和学术中心,在古摩揭陀国王舍城附近,今印度比哈尔邦中部都会巴特那东南90公里。那烂陀寺规模宏大,曾有多达9百万卷的的藏书,历代学者辈出,最昌盛时有过万僧人学者聚集于此。著名的玄奘在此从戒贤法师学习多年;义净在此从宝师子学习十年;此外来此学佛的唐僧还有慧业、灵运、玄照、道希、道生、大乘灯、道琳、智弘、无行等法师。我国唐代第一高僧玄奘在这里学习5年。那烂陀寺每天都有一百多个讲坛,学习课程包括大乘佛典、天文学、数学、医药等。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和义净的《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对那烂陀寺都有说明,而义净对当时那烂陀寺的布局和建筑样式,叙述尤其详细准确。

传说此地本原是庵没罗园,后来五百商人捐金钱买下献佛,佛在此说法三月。后来摩揭陀国王铄迦罗阿迭多在此兴建佛寺,子佛陀鞠多王在寺南扩建,此后呾他揭多鞠多王在东面建寺,幼日王在东北建寺,金刚王在此西建寺,中印度王在此北建寺,帝日王此东建大寺,中供佛像。经过历代君王的营建,那烂陀寺宏伟壮观超乎了一般人的想像。

就是这座伟大的寺院,在公元1193年伊斯兰的大军开进的时候遭到了灭顶之灾。寺里的僧人被要求一个一个走出来,全副武装的伊斯兰的将军会问每位僧人一个相同的问题,那个问题是:你愿意放弃佛教改信伊斯兰教吗?如果你的回答是‘否’,那么就要付出生命的代价。结果全寺的僧人没有一个答案让伊斯兰将军满意,数千名僧人倒在了血泊中。杀掉所有的僧人和附近的居民之后,伊斯兰军队放火焚烧了藏书丰富的那烂陀寺。代表着印度文明和佛教文明的那烂陀寺就这样在兵火之中灰飞烟灭了……后来虽有人做过修复,但是因为那烂陀寺的规模太大了,一直没有再现当年的辉煌。伊斯兰军队毁灭性的手段,使得今天在印度这个佛教的发源地却几乎见不到佛教文化的踪迹,而创立佛教的印度人需要到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去学习佛教经典!

摧毁异族的文明,而且是系统地有目的地摧毁其他民族的文明是伊斯兰教的本质,在中国新疆随着穆斯化的渗透,原本信仰佛教的回鹘(维族祖先)也不得不皈依伊斯兰教,大批回鹘文字和舞蹈文化失传。即使在今天,阿富汗的塔利班蓄意地毁灭巴米扬大佛的行为竟然博得了伊斯兰世界的普遍叫好之声……

同样的事情也在我们国家这块土地上发生过。

清朝咸丰、同治年间,满清帝国忙于应付英法联军的侵略,对内扑灭太平军和捻匪的起义。咸丰皇帝在内忧外患中病故,7岁的同治皇帝即位,两宫太后垂帘。在这种情形下,西北和西南的伊斯兰教徒趁机造反,他们并不是真正反清而是为了建立一个信仰伊斯兰的中国——为此在西北屠杀了千万左右的无辜汉族人。为了摧毁汉文化的精神支柱,摧毁炎黄的骄傲,以白彦虎为首的伊斯兰教徒妄图挖掘黄帝陵——断绝汉人龙兴之地的龙脉!虽然没有得逞,但是沿途大肆毁灭寺庙和道观,摧毁儒学书院。在惨遭失败后,白在向新疆溃逃之时一路烧杀,在河西走廊沿途杀戮大批汉族村庄,并且蓄意破坏敦煌壁画,使得祖国的文化艺术瑰宝几乎面临灭顶之灾……

在伊斯兰教看来,任何舞蹈和音乐都是迷惑人心智的邪恶诱惑,会影响穆斯林对参拜真主的虔诚;任何以人的形象为依据来揣摩神的模样都是对真主的亵渎,所以必须毁灭(比如敦煌壁画)……

历史已经过去了,我无意攻击伊斯兰教的信仰,但是我希望在现代这样一个文化和思想高度开放的、昌明的今天,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信仰,而且可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但愿其他文明不会再遭遇到那烂陀寺的可悲命运,愿佛光普照众生!

但愿我们不用再为了自己的文化和信仰而付出生命的代价,但愿我们不用再为无力保护文明而悲哀……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