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雄风

有所思,有所感,从历史的时空中来,再回到历史的时空中去。
个人资料
正文

民国粤人留学澳洲档案(廿五):台山江振福

(2014-06-24 07:32:37) 下一个


民国粤人留学澳洲档案(廿五):台山江振福

民国初年,台山小留学生来澳读书的不少。但像今天一样,也有人虽想方设法来澳读书,但最终却无法获得签证。本文涉及的江振福,即是一例。

江振福(Quong Tsan Fook)是台山大洋美村人,生于民国五年元月十五日(1916115)1930年元月9日,在墨尔本(当时华人习惯称之为“美利滨”或者“美利畔”)的卡尔顿(Carlton)区莱宫街(Lygon Street)308号开店从事草医为生的江心田(S. Quong),以江振福叔公的名义,以其上述地址的草药铺作保,应承每年供给膏火六十澳镑,申请其时年已十四岁之侄孙江振福前来澳洲,入读位于墨尔本唐人街110 Little Bourke Street的小卜街长老会学校(P. W. M. U. School),向中国驻澳大利亚总领事馆申请江振福的中国护照并希望协助其获得来澳签证。

1927年国民政府成立于南京之后,翌年统一全国,属于北洋政府任命的中国驻澳大利亚总领事魏子京去职。在1930年下半年桂植前来担任总领事之前的二年间,担任中国驻澳总领事一职者是宋发祥(Fartsan T. Sung)[i]。与其前任魏子京一样,宋总领事也是福建人,同为留美学生出身,也积极为侨胞申办亲戚来澳接受现代教育奔走出力。193035日,宋发祥总领事在为江振福签发了编号为572/S/30的中国护照之后,当天就致函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内务部常务部长,请其为江振福的来澳求学发放签证。

然而,事情进展并不顺利。312日,内务部即函复宋发祥总领事,告知无法为江振福签发签证,其理由有二。其一,根据1926年澳中二国为中国留学生来澳修订的护照条例,凡年在十至十五岁之中国儿童少年前来澳洲求学,须由其定居于澳洲之父母或相关授权之亲属作为监护人以为担保;其二,年在十五至十九之中国青少年,来澳求学时,须具备初步的英语基础和能力(这一点与现在澳洲的中学对接收中国学生的要求相同)。有鉴于此,江心田仅为该申请者之叔公,已然不符此规定,且申请者亦未具任何英语基础,尽管上述长老会学校校长在元月初亦亲函同意接收江振福入学,但内务部部长决定不予接受其申请。

对此答复,宋总领事自然不服,三天后发文据理力争。函谓,此案申请时江振福年仅十四岁,完全符合上述条例;虽然江心田非申请者之直系父母,但仍然属于获得授权之亲属,具担保人资格。故澳大利亚当局不应为此设置障碍,拒绝中国青少年学子的求学申请。

经过内部相关层次的沟通之后,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内务部于41日复函,向宋总领事强调说,尽管澳大利亚政府考虑到了要放宽没有英语基础的来澳中国学生之年龄到十五岁,但前提是他们有定居澳洲之父母作为监护人。对于此案之申请者来说,虽然他此时是十四岁,未到联邦政府规定的限制年龄,但他的另一项条件,即未有父母定居于澳洲,因而仍然不符合规定,无法为其签发来澳签证。

411日,宋总领事抱着最后一线希望,继续致函内务部,申述实际上江振福是符合上述规定的,恳请其再次考虑这个中国少年的申请,以圆其来澳求学之梦想。

也许是澳洲内务部已经为此作出了最后决定,没有了转圜之余地;或许是当年这类事情太多,情节相同,桥段类似,申诉老套,因而懒得答复。总之,此后未见有对此事之任何回音。江振福的档案也就到此为止。换言之,江振福的来澳求学签证申请以失败告终。检索澳洲档案馆所保存的资料,此后也未见有江振福以Quong Tsan Fook这个英文名字申请来澳或在澳洲登陆的记录。


193019日,江心田为江振福申请中国护照时提供之个人基本情况(中英文)。顺便说一句,从申请表上所出现的手写体汉字看,宋总领事手下职员的字写得真漂亮。


193035日,宋发祥总领事签发的江振福护照内文。从照片看,小伙子很精神,有阳光,挺潮的。国民政府时期的护照内页,已不再是手写体,而改为印刷体了。时代在进步,外交文件也与时俱进了。



[i] 宋发祥,字积裕,号致长,行四,法公之次子,福建莆田人,生于清光绪甲午(1884)年八月廿二日辰时,幼时家道贫困,先后在黄石“善育堂”兴化哲理学校读书。十九岁(1902年)留学美国,和东峤郭玉清是莆仙首批赴美留学生。1908年取得俄亥俄州韦斯理大学理科学士学位,翌年获得硕士学位,并转入芝加哥大学深造。1910年转入罗伦士大学物理科学习,又获得学士学位。同年回国,经清学部主持的“全国第二届游学生毕业考试”,获中等成绩,清廷下旨赏给“格致科举人”。1911 参加清廷“全国第一届廷试游学毕业考试”获“廷试三等”,授予分省试用。同年先受聘为福建省高等学堂教员,后调任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化学教员,学部行走。发祥公思想进步、追求真理,积极参加辛亥革命,结识了科学家詹天佑、北洋将领冯玉祥等一大批仁人志士。冯玉祥对他的人品、才华赞赏有加;还为发祥在莆城内龙门下所建的新家园题写“南岗别墅”横匾。1914年,他转任北洋政府财政部技正、1915年任江苏督军冯国璋私人英文秘书。1917年任南京造币厂厂长;1919年任总统府咨议、各省造币厂总稽查,同时兼任江苏督军顾问。北伐战争期间,调任北京华威银行行长,为冯玉祥将军解决军饷问题,协助调解了蒋、冯矛盾。1929-1930年任驻澳大利亚总领事,1930年后调任中国驻印尼爪哇总领事,后转任南非总领事。1937年七月七日抗日战争爆发,奉调回国在外交部任职。后随国民政府迁往重庆,外交部拟调他赴苏联建馆,因故未果。1941年春,将返福建任省长之际突发脑溢血,因抢救无效逝于四川重庆,据说葬于乐山地区,寿五十八。(摘自:宋国强主编《莆田市人才资源览要》,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