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雄风

有所思,有所感,从历史的时空中来,再回到历史的时空中去。
个人资料
正文

“怀远保卫战”见证者

(2009-09-07 17:32:22) 下一个

“怀远保卫战”见证者

 

   被我军迫击炮轰哑的机关枪
    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39115师教导队在几挺机枪的掩护下,迂回向上进攻,敌人凭人多枪多疯狂抵抗,将接近山头时,一名战士不幸头部负伤。政委看到战友受伤,心如刀割,火冒三丈,立即下令调来一门迫击炮,对准山头轰击。“轰轰”两响,山头敌堡冒起了两股黑烟,机枪顿时哑了一半。紧接着又是几炮,敌人的机枪全哑了,政委把手枪一挥,喊道:同志们,冲啊!英勇的战士在军号声和喊杀声中一口气攻上了山头……
    类似的场面,我们只是在小说和影视中见到,而这一次,则是在一位老人形象的叙述中“见”到的。这位老人叫李坚,当年作为怀远区政府的一名文书,亲身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剿匪战。在宜州城北灯盏山脚下的一间普通民房里,我们拜访了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战斗,发生在清晨
    “那些年土匪很猖狂。”在李坚老人断断续续地回忆中,我们仿佛也跟着他回到了58年前怀远那个大雾茫茫的早晨,回到了那个依旧兵荒马乱的年代。
    “那天早上,土匪占有利地形把我们教导队和地方武装民兵团团围住。还用机枪不停向街道扫射,居民家家关门闭户。”提起当年的怀远保卫战,李老记忆犹新。当年怀远有四条大街,那天早上土匪靠着大雾掩护占领了三条。环抱怀远街的六七个山头也全部被土匪占领,形势十分危急,驻扎在怀远中和街一带的四野三十九军一一五师教导队在赵政委的指挥下,开始向外围反攻。李老说:“土匪挨了几炮后,在山头阵地留下一摊摊血迹,就哭爹喊娘地往北面山下逃跑了。”

    在土匪枪弹下死里逃生的村民
    195079日怀远的早晨,雾特别大,家住吉甫村的炳祥弟背着包去乡公所的小学读书,走到大门附近时,突然有人喊:“你是哪个?干什么的?”拿着枪的土匪看见炳祥弟是小孩,就用百姓话说:“弟呀弟,我们今天来打怀远,你们不用来学校读书了!”炳祥弟吓得赶紧跑回家,这时候村里人才知道吉甫乡公所被土匪首先占领了,好在当时乡农会干部都是回家吃住,没有人员伤亡。在街上最先发现土匪的是一个姓李的居民,当时老李要去河边挑水,快到码头时,突然发现一大群拿枪的人,还没弄懂怎么回事,就见有人朝他这边举起枪,机警的老李,咣当一声,把水桶一丢,回头就跑。只听后面传来“叭!叭!”两声枪响。“幸好有大雾掩护,不然老李就死定了。”李老说。

    土匪,被打得屁滚尿流
    “当年土匪包围怀远,是一次预谋已久的反革命事件。”李老说,“他们在围攻街上的同时,把怀远火车站也包围了。”据李坚回忆,当日武装民兵把围攻怀远街的土匪打败,控制战局之后,为扩大战果,由副区长覃鹏程和他带一个排的兵力操近路占领火车站背后的大岭,土匪见势不妙,慌忙退出车站,跑过田峒,爬上冲贯岭往南边的福洞一带溃逃。
    而在铁路桥上准备搞破坏的土匪,看见一辆由宜山方向开来的铁道装甲车后,也如临大敌,亡命逃窜。李老回忆说,当年那些土匪从未见过这种“铁乌龟”,那群土匪看到这装甲车上的炮筒又长又大,而且不停地360度转动,吓得要命。大喊:“不好了不好了!大军调铁甲大炮来了,快跑啊!”一时间,一大群土匪扛着扁担、空箩筐、麻袋等像热锅上的蚂蚁,沿着乡公路向吉甫、垒底等方向亡命逃窜……
    这就是“黔桂边军政司令部”第十四纵队司令董国忠及部属支队长莫德超、田子龙、韦作周、兰袍、兰雄等匪首预谋已久的怀远暴乱事件,“‘司令部’就设在福洞屯的地主覃炳刚家。”李老告诉我们,后来才知道,其实德胜区委书记王久珍早已获知土匪要攻打怀远的情报,正要通知怀远区政府,不料电话线已经被土匪剪断,故怀远没有得到情报和作战准备。

    被胁迫当土匪的群众
    李老说,19501952年间,尽管新中国已经成立,但有些边远山区的基层政权还未建立,国民党一些军特土匪趁机发动暴乱,扰乱社会治安。当年怀远的安马、拉稿等地以韦茂松、蒋树阳为首的恶霸土匪,到处设置路卡,拦路抢劫。致使周边人民群众不敢出门,不敢上街。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的影响。
    “匪头骗那些不明真相的人说:‘怀远的共产党倒台了,我带你们冲回去,保你们发财!’”李老说,许多人都是在谣言哄骗之下成为土匪的。据他回忆,他们俘虏的土匪,其中多数是手无枪支,却拿着准备用来挑布匹和大米的扁担、篓筐和麻袋。
    谈起土匪,李老说起了一个小故事。有一个土匪被俘,问他为什么当土匪,他说是逼不得已。原来,他有一支长枪,是抗战时期花了两千斤谷子换来防身的,当时土匪和他说,要么缴枪,要么“入伍”,因为舍不得给枪,就成土匪了。“如果我们先找到他,他可能就成为民兵了!”时隔多年,李老说这句话时,仍然轻轻叹息。

    当年的文书如今已七旬
    李老今年已有78岁高龄,戴着老花眼镜,满头的白发使得慈祥的面容显出几分沧桑。李老年事虽高,但对50年前的许多往事,依然保持着清晰的记忆。李老19岁时便参加了工作,“那时人员缺乏,只要你想工作,报名填个表,审核一下家庭成分就行了。”李老在回忆这段往事时说。因为读过几年书,参加工作就开始在怀远区政府当通讯员,后来又被任区政府文书一职。至今,李老还完好地保存着当年那张盖着政府大印的任命书。
    李老参加工作后的第二年,便调进粮食系统工作,先后在宜州粮食局、北牙粮所、石别粮所等地任科长、所长。1986调到宜州直属粮库做主任,直至1991年退休。假如当年李老提前三个月,即在194910月前参加工作,如今就是离休干部了。提到这件事,李老笑着说:“当时也不知道现在的事情,现在退休了,国家还每月给我一千多块钱,我也没有什么遗憾了。”这种豁达大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老烟酒不沾,平时喜欢饮茶。李老说他写有一副对联,上联是:知足常乐笑心常在;下联:调整心态直面人生。横批:顺其自然。尽管身体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骨头增生、前列腺增生等多种疾病,李老依然保持良好精神面貌,这和他乐观的心态是分不开的。李老平时喜欢摄影,退休后经常拿起照相机和他的影友们四处游玩拍照,十多年来,他换了14台照相机。他自豪地说:“我还是广西摄影协会会员。”

    心存敬意怀烈士
    当年那一些大大小小的剿匪战争,并没有给李老心理留下负面影响,对土匪的满腔仇恨,也随着时间久远而淡然流逝。但提起当年为剿匪而失去生命的烈士,李老依然怀着深深的敬意。他告诉我们说,他的亲叔李杏元当年在德胜区当民兵,有一天,在和战友护送区委书记王九珍去德胜榄树村做群众工作的途中,被土匪围攻不幸牺牲。“他们那6个烈士的纪念碑,就建在我们经常路过的榄树村金宜路旁。”尽管李老提起这件事时语调很平静,我们听了心里仍然有种微微的震撼。  (覃炳山 韦涛) 

来源: 河池日报2009071610:03

http://www.hcwang.cn/character/2009-07-16/100314125591.s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