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雄风

有所思,有所感,从历史的时空中来,再回到历史的时空中去。
个人资料
正文

从越剿越多到集体枪决——回顾广西剿匪战斗

(2009-09-07 08:42:05) 下一个

从越剿越多到集体枪决——回顾广西剿匪战斗

计广惠


    19499月中旬,攻打湖南武岗县城战斗结束之后,部队进行暂短休整。从渡过长江,部队追歼南逃的国民党军队,不分昼夜,边追边打,边打边追,广大官兵体力消耗很大,抓住时机,休整一下,是十分必要的。官兵们开始理发、洗衣服,恢复体力,调整一下气氛。正在这一时刻,迎来了“十•一”开国大典。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地向世界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当部队官兵听了这一特大喜讯,高兴的表情,不知如何是好!这一天终于盼来了。我们党艰苦奋斗、流血牺牲,就是为了改变中国的旧面貌,人民当家作主,这一愿望终于实现了。部队从上到下,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庆祝活动。突然接到中央军委进军广西的紧急命令,立即行动。四野部队兵分几路挺入广西。我们部队和兄弟部队共同配合,首战迁江渡口。

    这个渡口从战略上讲意义是非常重大,一是切断了南逃的国民党大批军队;二是占领渡口,为进军广西打开通道。夺取渡口这一战斗是只准取胜,还得速战速决。我军采取东西两侧夹击方法,经过激战,一举成功。堵劫南逃的国民党官兵数百人,军车、坦克近百辆。当时渡口展现的情景,真是叫人可观。清理战场时发现,从浮桥被打落水的国民党步兵就有几十人;从摆渡沉入水中军车、坦克也有五、六台。

    在进军广西的首次战斗,我军就打的非常漂亮。还得到了上级的通报表扬。自从打开了这条通道,我军大批部队日夜行军挺进广西。当时广西境内的国民党军队,已经失去了对抗能力,每次战斗,几乎都是速战速决。很快将一些较大的城市,以及交通要塞,都被我军占领了。随着形势的发展,军队开始承担协同地方组建政权和社会治理等项工作,这些工作军队总是冲在前。一些偏远山区和交通不便的县城,仍是土匪活动的聚点。

    当时广西境内,大约有二十多万土匪。其中:有部分国民党残余部队,当地惯匪,土豪劣绅武装,聚集起来,形成一支威胁社会的敌对势力。当时三十九军参加抗美援朝,将一五二师留在广西,以红军老师长罗华生、政委邱子明率领的部队组建了滨阳军分区。我们四五四团承担武鸣、百色两个地区剿匪任务。

    从军事实力上,我军完成剿匪任务有着绝对把握。但经过一段实战接触,官兵们对当地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有些不够适应,我们预想不到的种种困难出现了。

    一、当地语言不通,地理环境不熟,居民手中家家有枪,处在民匪难辨的困境;

    二、我军战士来自北方,当地气候、水土不服,发病率高,非战斗减员日见增多;

    三、我军在明处,土匪在暗处,冷战、冷枪难防。

    当时的剿匪政策是,对放下武器的土匪一个不杀,集中进行教育,并发给路费,放其回家。对于民间枪支,不准收缴。这样以来,助长了土匪的嚣张气焰。放走的土匪,回去仍当土匪。经过一年多的剿匪战斗,土匪的数量不但没减少,反而越剿越多。因而部队官兵产生了厌倦情绪,这种情绪的产生是不足为奇的。因为部队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经常是吃在露天、夜宿荒山野岭,战绩又不佳,便出现了一些牢骚怪话:“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吃了不少苦,战绩不显著,时间白浪费,不如成天睡”。虽然这个顺口溜是战士们在情绪消极的情况下编出来的,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当时艰苦环境和恶劣条件的真实写照。

    这种情绪的一出现,马上引起了部队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果断地采取了相应的举措,改变了对土匪宽大无边的政策,作出了从严惩处的决策。凡是抓到的土匪,无论大小头目,一律执行就地枪决。我还记得,在武鸣地区,一次就把几十个土匪一起处决了,一下子把土匪镇住了,部队战斗的士气迅速高涨起来。全面展开了大规模的搜剿战斗,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将广西境内的土匪彻底歼灭,我军于1952年末胜利完成了剿匪任务。

   

(作者原为桂林行署体委离休干部)

转自: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history2/03/11027561/20070321/13999995_2.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