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创】陈毅的黑手-揭开陈成为老总的画皮之三

(2004-12-17 22:10:14) 下一个

【原创】陈毅的黑手-揭开陈成为老总的画皮之三

 

19485陈毅被调离这件事更是晦莫如深,很多人压根不知道豫东、济南、淮海战役期间,陈毅根本不在华野。而陈被调走的时候,老毛连催好几次才离开。从上到下,陈在三野的时间是很短的,到后来竟成了三野的标志,也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吧。

 

建国后,老毛开始批教条主义,粟也开始为历史上对陈的不恭付出了代价。实话实说,粟并不在意和彭、聂,毕竟闹了多年,他们也没能把粟怎么样。彭虽然有毛的撑腰,粟其实并不怕他,战功在那摆着呢,况且后面站着一个野战军。远的不说,就讲近的,彭在朝鲜战场上拿12军都没辙,被李震到处告状,最后是彭口气软下来。如果没有陈的拆台,谅彭拿粟也没什么办法。为什么这样说呢,在批粟的时候,没一个三野的将军出来替粟说话,显然是有人在背后搞鬼了。而捣鬼的就是陈。而且是陈捣鬼在前,毛改变对粟的态度在后,彭只是趁火打劫。

      

也正是陈的插手,粟的罪名才有了这么一项“极端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者” ,因为粟不尊敬他,而是自作主张。也就是因为在批粟的时候,老陈陷的很深,粟的平反才会那么的艰难。当然,人与人的关系是动态的。不能因为毛、林后来反目,就否认他们曾经是亲密战友。不能因为粟、叶飞后来关系还可以,就否认粟曾经暗算过叶飞。 同样,不能因为陈粟关系曾经非常好,就否认陈在某个时期整过粟。同样,不能因为陈在某个时期整过粟,就否认陈、粟后来又调整好关系。毕竟他们是老战友,陈胖子在文革中遭难时,粟并没有落井下石! 是粟后来谅解了胖子!就是因为此, 粟的家人或部属不好说胖子的坏话,而是就一个劲地给彭总抹黑!

 

恰恰的是因为陈老总和彭老总后来都成了正义的一方,那么批粟就成了好人斗好人,是误会。也就才有了粟的平反是这么的曲折。

 

在济南革命烈士陵园烈士事迹陈列室里,是陈粟的合照放在最显赫的位置。而事实上,当时全军指挥是粟裕,攻济总指挥是许世友。史载,陈老总曾到此一游过,还对大家说,粟总啊,是我的亲家哪。

 

当然后来的《陈毅传》,也有那么几个地方值得商酌。有人指出,至少本书有二个地方不妥(还有那个林彪是逃兵的说法我早就批判过了) 。其一是把陈毅独当一面时的失利归因于兵力未能集中,而这是不对的。

 

南北满分立时,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虽然初期南满一度困难,但没有人归因于南满部队没有放弃南满撤向北满。陈赓长期独当一面,也没有与晋冀鲁豫野战军其他部队一同打仗。 就拿华野自己来说,陈毅5万人对国民党军10万,屡战屡败,归因于兵力没有精中,而粟裕3万多人对12万,屡战屡胜,如何归因?解放战争第二年,华野在济南战役前,也一直分处几地。

 

总之在解放战争中,一个大的战略区,分为二个以上的作战方向,这并不是多么罕见的事,倒是象陈毅那样独当一面就屡战屡败,非常少见。陈赓、萧劲光,华野第二年的陈士榘、韦国清、许世友,都不象陈毅那么个一路溃退法,从淮北一直退到苏北,再在二淮保卫战中无作为。 《陈毅传》以兵力未集中作为陈毅兵败的原因,根本说不通。关键还是陈毅能力上的问题,战略上这种布置没有失误。 事实上,46年下半年如果华野与山野真的兵力集中了,淮阴会丢得更快,因为敌人可从南、北二个方向夹攻二淮,我兵力集中的野战军就会迎接不暇。兵力分处二个作战方向,是更高明的战略。类似的情况,东北分为南、北满,而不是南满部队与北满兵力集中,是更高明的战略,这叫南拉北打,北拉南打。而46年的晋冀鲁豫解放区也应分为二个作战方向,陈赓不宜和刘邓合兵一处。

 

《陈毅传》第二个不妥的地方是,刘邓在482月的电报中,向华东要大员,以解决财政的严重问题,这里指的是邓子恢。《陈毅传》却把此电录入,这样写,容易给读者造成误会,使读者不小心把邓子恢的功劳放到陈毅身上。 虽然邓子恢是530日和陈毅结伴去的中野,但2月刘邓的要人,是邓子恢,不是陈毅。并不能理解成刘邓如盼星星盼月亮般,希望陈毅来解救自己的财政危机。况且陈毅到了中野后,也确实没管什么财政。在中原严重的财政危机面前,陈毅倒是闲得连下棋都找不到对手。 看看《邓子恢传》,邓子恢到了中原后就是管财政的。

 

 

1〕权延赤:《庐山会议新说》(《大时代》杂志增刊),大众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2〕《许世友回忆录》1986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

3〕《粟裕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