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华散尽

所有的友情和爱情都从陌生开始,所有的欢笑和痛苦都以沉默结束
正文

Kishore Mahbubani 谈世界与中国

(2007-01-01 14:56:20) 下一个

先摘录一段海峡书城对其人其书的简介。http://www.haixiabook.com/book.asp?id=11154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马凯硕(Kishore Mahbubani)为新加坡的国际知名学者、外交家。马凯硕主修哲学和历史,著述广见于国外主要杂志和报纸,如《外交事务》、《国家利益》、《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等。他同时也在许多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演讲,包括达沃斯年会、国际金融协会会议和战略研讨国际组织等,这些学术上的研究和追求并非马顿硕的公务,而是源自他的个人兴趣。现任新加坡驻纽约联合国大使,同时兼任新加坡驻加拿大高级专员。 

这位大叔能说会道,很具演讲才能,一番话下来说的我的各位非亚洲籍(non-Asian, not African and Asian)同事脸色发青,忧心忡忡。我能记住的他在和我们的会谈中的要点如下:

1.  全球化进程在科技发展推动下不断加速,而各国领导人仍然各自为政,在决策是只从单个国家的利益出发。同时,国际组织的领导力影响力均日渐下降。越来越多的国际性事务需要全球性的合作,和实际上全球性领导的缺乏,导致在不远的将来全球性危机爆发的纪率越来越高。危机可能以任何形式出现,肯定会出现。

2.  新旧国际势力之间的矛盾之难以调节有其政治结构的原因。比如,欧美小部分农民的利益凌驾于亚非美洲几十亿贫穷人口的利益之上,其根源部分在于民主选举制度。同理于诸多尤其是欧洲国家面临的现有福利、社保制度带来的商业管理和社会问题。

3.  西方社会,尤其是美国,一直谴责中国的环保状况和忧心中国和印度的崛起对能源的争夺。但中国在环境的代价下发展经济实有其不得以而为之的原因,也即,解决广大人口的温饱问题。而美国,作为第一强国和第一能源消耗国,不愿意作出哪怕是一点点的牺牲。例如,把油价提高以市场手段降低能源消耗量。美国不愿意自己做出任何行动帮助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却对中国横加干涉,指手画脚。

4.  新旧势力中、美之间的关系直接决定世界格局。美国的对华政策眼光短浅,反之中国的外交政策有全局观和远见。加上亚洲文化自信心的日益加强,由亚洲引领世界的大势已经隐然形成。

5.  美国吹捧自己的言论自由并不其实。今年初开始由John J. Mearsheimer Stephen M. Walt在肯尼迪政治学院网站上发表的关于美国对以色列外交政策的学术文章所引发的一系列事件,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在美国,同样有诸多言论禁区。哪怕是在学术界,在美国象征之一的哈佛,言论同样是受控制的。 

以下是马凯硕的一本书的简介,和一份关于2005年东亚峰会的评论,作为背景资料。

 他在《亚洲人会思考吗?》中提出,21世纪,亚洲人将会领导人类的整个文明史。该书中的大部分内容均以英、德、法等多种文字在国际刊物上发表,有很大影响。作者认为,在已往近五百年中,亚洲的文明与发展落后于西方。但本世纪,亚洲将会腾飞,将会达到甚至或超过西方的发展水准。本书批判了西方人的对西方文明和价值观念的错误观点,即西方文明500余年的支配地位体现了这个文明是惟一具有普遍性的文明。与这样的流行看法相对的是《亚洲人会思考吗?》认为:西方文明不是世界上惟一的拥有普遍性的文明,其他文明同样能够对人类发展做出贡献。人类社会的未来决定于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融合。本书观点更多地站在亚洲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正如《文明冲突论》的作者、哈佛大学教授萨缨尔·P.亨廷顿所说的:“这本书将会使亚洲人及其他任何人更好地思考。”

 东亚峰会与中国崛起 http://www.e-economic.com/info/4631-1.htm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