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文章分类
正文

闽南故事(23) - 英子回来走走和看看

(2012-09-28 20:06:17) 下一个
 

英子一直没有回来过。从前, 番客回乡, 开销太大了。 英子是普通工薪阶层, 一直也不敢回来。 虽然同一代的人, 像阿妗的老母, 像村里的淑琴,常来常往, 人情开销也不大了, 不像以前。 

妈妈在2006年, 跟随同心会的广普法师到香港拜佛。 同行的年轻人带路,妈妈顺便拜防了几个老朋友, 到了英子家。 妈妈就要七十了, 英子就要八十了。都还认得。见了面很高兴。妈妈说, 连英子的女儿阿华都快六十岁了。

妈妈回了家, 把英子的照片带到西村给人看。也给村口开店的无脚的看。 无脚的在六十年代遭遇变故,失去了膝盖以下的腿。村人照顾他开店。他却是消息灵通人士, 村里的信是寄到他店里的。

正好英子的侄子们要找阿姑, 他们没有地址。 他们问无脚的有没有,因为以前信都是寄到他店里的。无脚的说, 我哪会有, 信都你老爸拿去了。 不过, 这回,无脚的告诉他们,地址有了, 我妈妈有。

侄子们有了阿姑的地址,还是没法去见阿姑。他们和英子没有来往, 怕英子不跟他相认。可是上一代人的恩怨,不想再带到下一代。知道阿姑心里有很多气。 他们请妈妈帮忙。 妈妈说怎么办呢,我只能帮你们写信劝劝。

正好,有个湖边村的人到西村来。 这个湖边人是香港回来的。 他已经在湖边买了房子, 经常在两边走。 他看了英子的地址说:“这在我厝边, 我去跟伊说。”湖边人回香港时,找到了英子。 做了很多思想工作。 他说,刚去时,英子还是很气,说了很多气话,诉了很多苦。不过,下一辈的人要跟她认识,她答应侄子们来看她。

第二年春节的时候,英子的侄子们和几个村里的人,组了一个团,到香港旅游。他们帮妈妈交了旅费,请妈妈带他去见英子, 想请英子回来走走和看看。其实,他们已经有湖边人带路,本来不需要妈妈帮忙了,可是他们想答妈妈的恩。

湖边人本来就在香港。 英子的侄子们一到香港就跟他联系上。 头一天, 湖边人只带了三侄子去到了英子家。 这个三侄子开着工厂,很有钱, 就是他坚持要找英子。他跟妈妈说:“你今天不用去, 我们去就好了 。”

三侄子和湖边人到了英子家, 三侄子叫了阿姑, 放下了一万块钱的红包。请英子回来走走看看。乡下的日子好过了。 想当年,困难时期,英子自己很艰苦, 还给寄钱寄物。趁着还能走动,想请阿姑回来。 英子答应了,等秋天就回来。

第二天,整个旅行团到了英子家楼下。 大家在楼下门口花坛边坐着,打电话给湖边人。湖边人来了,带上妈妈, 和英子的四个侄子侄女,三男一女,打电话上去,英子下来接。英子指着湖边人说:“就是他, 我们姑侄子们们才能相认。”

湖边人已经帮忙定了酒店,当天所有西村人,还有英子的女儿阿华和女婿,大家一起上酒店, 三侄子请大家吃饭。英子给每个人都包了个红包。每个红包二十元。 钱不多, 礼却很大。

离开酒店时,阿华顺便送送大家。她在妈妈他们旅社附近上班。她在饭店里洗碗。阿华已经六十岁了。可是,当初少报了两岁,所以还要再上两年班才能退休。

十月份秋天的时候, 英子真的回来了。 他们也组了一个团。 英子, 阿华和女婿,女婿家的的大姐等。侄子们又给英子包了红包。英子要来探望妈妈,正好妈妈住院不方便。过了几天,妈妈出院回家了, 英子和她的三侄子一起来我们家探望妈妈。

英子很想见见她的表妹和妹婿。在1961年的冬至,她要到香港时,表妹和妹婿出了很多力。可是侄子们怨 表姑,不肯开车去。英子也很想到我们村走走。 那边有婆家的亲戚。也没去。在很久以前,大家有把番客藏起来的习惯,利益的关系。可是,现在,家乡人反而比番客过得好了。大家还是沿用陋习。

英子的妗子还在,就是那个把金手环卖掉的弟媳,这几个侄儿侄女的母亲,英子回来见了面。这个弟媳, 最近才过世。 她的弟弟却已经过世了, 姐弟俩从1961年就没有见过面。

2012 年的五月, 妈妈再次去香港。 去拜访英子时, 英子已经不知道妈妈是谁了。 她和女儿孙子住在一起。 英子见到客人很高兴, 又是泡茶, 又是包红包。 她八十五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