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

随遇而安 顺其自然
个人资料
正文

捷克花腔女高音歌唱家--爱狄塔·格鲁贝罗娃

(2009-06-10 07:58:36) 下一个
捷克花腔女高音歌唱家--爱狄塔·格鲁贝罗娃

我非常喜欢捷克的那个花腔女高音歌唱家爱狄塔•格鲁贝罗娃(Edita Gruberova)的演唱,她的声音位置一直在上面,高音的面罩技巧那么好,轻松自如飘逸。

看看这个视频,
爱狄塔•格鲁贝罗娃(Edita Gruberova)演唱贝利尼的《梦游女》的咏叹调《啊, 花已凋零》
("Ah non credea"):
Gruberova's Ah non credea
The most beautiful melody in Opera, Munich 198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bVaDrHkYPU

下面是网上查询的有关这位歌唱家专辑的介绍,我需要去买这个专辑。



专辑介绍:

爱狄塔·格鲁贝罗娃 (Edita Gruberova,1946-),捷克花腔女高音歌唱家。1967年毕业于布拉格音乐学院,1970年起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任主要演员。任职期间,除在《后宫诱逃》等德奥歌剧中有出色表演外,也曾演唱过意大利作曲家唐尼采蒂所作的《拉美莫尔的露契亚》和《帕斯夸莱先生》等歌剧。

1978年在汉堡演出经多年准备的《纳索克斯岛的阿里安德涅》(饰泽比涅塔),唱、做均获好评,尤以花腔技巧娴熟、出音吐字无懈可击见称。1980年又以在《拉美莫尔的露契亚》一剧中的卓绝表演,在柏林歌剧院

埃蒂塔·格鲁贝洛娃——惊天动地的花腔女皇

唐尼采地的歌剧《拉美莫尔的露齐亚》,我已在现场欣赏过十数遍。喜欢这部歌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女主角出类拔萃的表演。这部意大利美声学派的代表作对女主角提出了极其严格的声乐技巧上的要求。其乐谱的版本因此也多种多样。

二十二年来,在维也纳、慕尼黑和苏黎士的歌剧舞台上,斯洛伐克花腔女高音格鲁贝洛娃(Edita Gruberova)是听众最钟爱的露齐亚,她在女主人公发疯时的那段著名唱段,尽情地发挥唯其独有的令人眼花缭乱的花腔。许多歌唱家畏惧高音C,但格鲁贝洛娃能像天女散花似的将更高的高音E大把大把地撒向听众。不少歌唱家在唱最高音时往往点到即止,而格鲁贝洛娃能将高音任意延长还仍然保持错落有致的收放变幻。对她来说,这些高音是那么不费吹灰之力那么理所当然,每场演出她还都能有变化多端、出其不意的惊人招数。在华彩乐段,任何精心推敲的导演手段都成了多余。她置身于舞台中央,运用深厚的气息控制功夫,在高音长句子上奇迹般地抑扬顿挫,回旋转动。时而从渐弱至极弱;时而从渐强到极强;时而作出珍珠串的花腔,粒粒银光灿灿,颗颗晶莹透明,同时她将自己的头部慢慢地从左转向右,再从右向左,让每个观众都真切地从她所创作出的人声极限中得到高度刺激的充分享受。歌剧结束,格鲁贝洛娃出台谢幕,全场便开了锅。人们给予她的欢呼、掌声和在慕尼黑巴伐利亚歌剧院上下六层木质地板上的跺脚声汇合成的混响,就是一段没有乐谱的现代派音乐巨浪。

格鲁贝洛娃年轻时从斯洛伐克来到维也纳,起先在国家歌剧院担任住团演员,演唱了无数个小角色。1976年大指挥伯姆(Karl Bohm)慧眼识宝,在萨尔茨堡音乐节启用她担任理查·施特劳斯歌剧Ariadneauf Naxos《欢乐人间》中高难度的花腔角色Zerbinetta.演出完毕,伯姆对她说,孩子,要是施特劳斯还活着,他定会说,这个曲子是为你写的。演出的成功,使她走上了世界各地的舞台。几年后,在伯姆去世悼念典礼上,她再度演唱此曲。又使指挥家索尔第大为动容,可以说格鲁贝洛娃是当今歌剧舞台上无以匹敌的花腔女王。她的出场总能保证歌剧院票房100%的销售率,同时也给她的同行出了难题——由于她的出色表现,从此这里只有年轻新秀来擦枪试火,再也没有一个明星用露齐亚来班门弄斧。

格鲁贝洛娃的艺术巅峰期持续了二十多年,现年逾半百,嗓音与技巧丝毫没有退步的迹象,甚至近年她还涉足“安娜·布蕾娜”这类戏剧性偏强的歌剧,这与她谨慎选择,从不滥唱超过自己极限的角色不无关系。她每年演出场次不超过50场,尽量避免太多的长途旅行。此外她还演唱德国艺术歌曲,特别是舒伯特和理查施特劳斯的作品。她演唱的歌剧主要集中于贝利尼、唐尼采地等美声学派,也有莫扎特,施特劳斯,威尔第等的作品。 2001年5月她将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上演唐尼采地的歌剧“林达(Linda di Chamounix)”而男主角将由上海男高音歌唱家张建一出任。

说起花腔角色露齐亚,不能不提唱片史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玛丽亚·卡拉斯(Maria Callas)和琼·萨瑟兰(Joan Sutherland)。前者对露齐亚作了革命性的声乐塑造,为这个美声花腔角色注入了强烈的戏剧性因素(在此我特别推荐五十年代在卡拉扬指挥下EMI在柏林的现场录音),后者则复兴了美声演唱技巧。卡拉斯的嗓音虽不清纯,花腔技巧不敌萨瑟兰或格鲁贝洛娃,但只有卡拉斯声音中带泪的悲剧性特质,温暖且变化多端的色彩,带有强烈激情的文字表述和完美的动态句法布局达到了声乐表演中最高的境界——灵魂的歌唱。格鲁贝洛娃拥有的技巧不亚于萨瑟兰,在语词表达上更为清晰。萨瑟兰的色调较暖,音质柔软。格鲁贝洛娃的嗓音属于冷色基调,音质较硬。有时在极端高音的延长和音与音的过渡连接处,出不了颤音。此时会出现一种阳光从利剑反光的刺眼效果。当然有史以来没有哪一位歌唱家是完美无缺的。萨瑟兰和格鲁贝洛娃会使人目瞪口呆,惊叹不已。而卡拉斯的演唱则能感人肺腑。现场表演与唱片效果的差别之大,在格鲁贝洛娃身上特别突出。她从不与大唱片公司签订专有合同,但几乎每个大公司都有她的个别录音。在上文提到的 Zerbinetta唱段,她为ORFEO公司录制的CD中,甚至采用了音区异常高的1912年第一版。对这个版本,有人戏称是作曲家对歌唱家的虐待。当前她在瑞士一家唱片公司(Nightingal)系统地灌制了许多歌剧和艺术歌曲,可惜的是她不具有那种所谓的麦克风声音:她的声音很难被唱片真实地记录下来,尽管她的嗓音在歌剧院里可以震动全场。从“露齐亚”到“安娜·布蕾娜”,从“清教徒”到“蝙蝠”,从“茶花女”到“梦游女”,她的不少唱片中有张力极大的段落,登峰造极的完美技巧,但总给我一种距离感,冷飕飕的,像是机器。非但没有现场表演时灵魂的触动和音乐的强度,更享受不到现场的高度刺激。这也许是为什么切力比达克终身拒绝灌制唱片的宗旨在许多音乐爱好者中引起共鸣的原因。

转自伊美姬音乐论坛,感谢原作者御风亭。

专辑曲目:

01. Le Rossignol Et La Rose, Vocalise From Parysatis (5:49)
02. Die Nacjtogall (6:35)
03. Bercuse (2:17)
04. Mi-A-O From Dolly (2:10)
05. Waltz Aria Of Mireille (3:32)
06. L'eclat De Rire - Aria Of Manon Lescaut (4:21)
07. Ombre Legere - Aria From Le Pardon De Ploermel (8:02)
08. Serenade (1:58)
09. Sun Dance (2:55)
10. Bell Song Of Lakume (8:03)
11. Traumerei Am Kamin From Intermezzo (6:13)
12. Villanelle (4:55)
13. The Gypsy And The Bird (3:01)
14. Overure Of Candid (4:34)
15. Gritter And Be Gay Aria From Candid (6:58)

(From http://www.verycd.com/topics/217101/)

葛贝洛娃(Edita Gruberova)的个人主页:
介绍她的新闻、唱片目录、演出日程安排等资讯。
http://www.gruberova.com/





(By Lunamia)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