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马坊镇之役——李德生的说法

(2007-03-18 13:19:32) 下一个
《追我魂魄》解读之一马坊之战和马堡之战(原作)

--------------------------------------------------------------------------------

作者: 插箭岭(陈.庄.箭.花) [143377:9363], 17:51:51 06/14/2006:
- 论剑谈棋 豪杰尽聚 -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由衷地佩服,我读云杉的《追我魂魄》,佩服作者的文笔,更佩
服那种穷尽追索的精神。
  我也云游,去抗日的战场东团堡,黄土岭,孟良城,插箭岭,牛
邦口,一起去看望白求恩,王二小。。。。。。可是我写不好,缺陷
就是工科思维。
  用工科思维去解读《追我魂魄》,培蕊、兔唇、李营长、黑村长、
老铜寿……,还有穆易,陈辉,王俊,甚至最后是云杉本人的命运都
深深打动着我。
  在民族最危难的时候,左权将军,李营长,黑村长,培蕊们怎样
去战斗;他们的战友穆易,王俊如何去回忆,直至云杉的追索都是我
追索的目标。
  就像双石所言:“先人们为民族复兴自强不息前仆后继地奋斗和
牺牲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一个伟大民族的蓬勃昂扬浩
然之气只能由此而生由此而长。”
  所以我想站在《追我魂魄》的肩上,再去追寻抗战的历史。

  解读之一:马堡战斗就是马坊战斗
  参考资料一:《难忘的往事》李德生,简称李文
  参考资料二:《追我魂魄》节选,作者云杉,简称云文

  在云文中,马堡之战的重要意义是“铜家峡人从心底里接受了八路
军,并且至死不悔,应该是在攻克马堡之后。”

  (一)环境描述
  云文:马堡是日本人在晋中修建的最大的据点和神经中枢,地下暗
道四通八达,一直通进大山的深处。晋中马枋、羊泉一带上了年纪的村
民,至今还对这个吃人魔窟记忆犹新。在马堡的周围,四处丢弃着被日
本人杀害的中国人的尸体,野狼白日梭行,。。。
  李文:马坊镇,位于山西省和顺县西北,地处和顺、昔阳、寿阳、
榆次、太谷、榆社6个县的中心地带。1941年7月,日军从各县强抽大批
民工,用两三年时间,在马坊镇北的堆儿梁山岗上修筑了坚固的堡垒,
长期驻扎。日军依托此据点,四处扫荡,杀人放火,强奸妇女,无恶不
作。马坊据点,成为楔入我太行抗日根据地的一大“毒瘤”。
  
  (二)作战季节天气天降大雪
  云文:前日深夜,八路军战士用长布覆盖身体,潜伏在据点前方至
拂晓。凌晨开始降雪,大雪盈尺,日寇始终没有发现冰雪之下的八路军
战士。
  李文:我们还准备了染成黄色的土布,用来掩蔽在敌人碉堡前我军
的行动;每人准备了棉袜子,以便走路时减少响声……3月4日下午,天
空飘起鹅毛大雪。我立即下令部队以急行军向日军马坊据点进发。当晚
10时,在地下人员接应下,突击队分别进入城堡东南面坡下3间废窑洞内
隐蔽起来。

  (三)战斗精心组织策划,于清晨敌早饭时机发起
  云文:我这里解释一下为什么李营长等人选择了拂晓后进攻的方案。
这个据点的日本兵在吃早饭的时候会穿上木屐,换句话说,他们既没有
光脚,也没有穿军靴,而是穿着那种夹着脚趾,会呱嗒呱嗒响的怪东西,
穿着木屐的士兵的战斗力会大打折扣,如果换穿靴子就会给李营长他们
赢得宝贵的几分钟。
  李文:第二天当日军开早饭时,刘占才发出预定信号,突击队员分
四路迅速冲向大门。尖刀班长罗西文手起刀落,劈倒了两个哨兵,随后
我们很快占领了卫兵室、东南角碉堡及电机房、伙房、马厩等,并冲进
士兵宿舍,同正在吃饭的日军展开近战。

  (四)单挑日小队长
  云文:马堡的日本指挥官在大势将去的时候,忽然想起了决斗。。
。。日本人突然发出一声狂叫,神经似已崩溃,他丢下刀,转身逃去,
而且慌不择路,一头撞进了铁丝网,被几个八路军战士捉住了。
  李文:日军小队长铃木和我拼起了战刀,被我砍伤后活捉。激战到
下午1时,全歼日军数十人,生俘8人,缴获小炮1门,轻重机枪各1挺,
步枪数十支,枪炮弹90余箱,炸药10余箱。是役,我军伤亡10余人。

  (五)战斗纪元和地点
  根据李文,马坊战斗发生在1945年3月4日。
  云文以这次战斗为素材,拟名马堡。


参考资料一:难忘的往事: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2005年08月02日李德生

  马坊镇,位于山西省和顺县西北,地处和顺、昔阳、寿阳、榆次、
太谷、榆社6个县的中心地带。1941年7月,日军从各县强抽大批民工,
用两三年时间,在马坊镇北的堆儿梁山岗上修筑了坚固的堡垒,长期
驻扎。日军依托此据点,四处扫荡,杀人放火,强奸妇女,无恶不作。
马坊据点,成为楔入我太行抗日根据地的一大“毒瘤”。
  1943年9月,我从129师769团调入太行2分区30团任团长。1945年1
月,我代表30团主动请战,再打马坊,彻底除掉这颗“毒瘤”。
  为详细了解马坊据点内的地形、敌情,拟定最佳作战方案,我决定
亲自进入据点进行现场侦察。开始,分区领导不同意,说:“一个团长
进日军据点太危险了。”经再三请求得到批准。
  对这次侦察行动,我提前几个月就已开始准备。
  这一天,我向房东借了身破旧棉袄、棉裤穿上,头上扎条灰不溜秋
的羊肚毛巾,脚上穿双破了口的老头鞋,脸上再抹点锅灰,化装成给据
点送菜的农民。为了让战斗骨干也能了解据点内的情况,我挑选了一名
连长、两名排长、两名班长和一名侦察员与我同去。
  这一带地形我早已看过多次,也掌握了进出据点的规律。一路走走
停停,四面观察,爬上山坡,直接走向据点运送给养的西便门。在据点
内给日军做饭的地下党员翟富才,在西门外迎接我们。进门时,他对日
军哨兵说:“慰问皇军的圣战,一点小意思的干活!”我马上把装着白
面大饼的篮子提了提,弯腰向哨兵示意。哨兵一见白面大饼,伸手抓起
就吃,边吃边说:“良民,大大的好!”根本没有检查我就放行了。
  到了伙房,卸下土豆、白菜。我透过窗户向外开始观察。这是一座
占地约四亩的椭圆形城堡,分地面、地下、碉楼三层。寨墙高8米多,厚
1米多,全部用条石砌成。墙上有上、中、下三层枪眼,四角各有一个碉
堡。墙根是一圈平房,钢筋水泥结构,为士兵宿舍,打起仗来屋内有门相
通,房顶可以跑动作战。院子比一个篮球场大一点,中间还有两间独立平
房,一间是队长住室,一间放置电台。伙房旁是信鸽棚和马厩,还有一只
军犬拴在那里。看清楚后,我向翟富才示意。他故意带我们穿过院子从南
门出去。南门门楼是高高的炮楼,上有一门小炮和一挺重机枪,白天没有
哨兵。门外是操场,两边有伪军住的窑洞。我们顺坡而下,离开了据点。
  返回途中,我边走边考虑作战方案。要想拿下马坊,只能采取偷袭的
办法打敌人一个冷不防。
  我在全团抽调了82名精干灵活的干部战士组成突击队。除现有武器外,
每人还配备了一把大刀。突击队员集中起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战前练兵。
我们还准备了染成黄色的土布,用来掩蔽在敌人碉堡前我军的行动;每人
准备了棉袜子,以便走路时减少响声……
  3月4日下午,天空飘起鹅毛大雪。我立即下令部队以急行军向日军马
坊据点进发。当晚10时,在地下人员接应下,突击队分别进入城堡东南面
坡下3间废窑洞内隐蔽起来。第二天当日军开早饭时,刘占才发出预定信号,
突击队员分四路迅速冲向大门。尖刀班长罗西文手起刀落,劈倒了两个哨
兵,随后我们很快占领了卫兵室、东南角碉堡及电机房、伙房、马厩等,
并冲进士兵宿舍,同正在吃饭的日军展开近战。日军小队长铃木和我拼起
了战刀,被我砍伤后活捉。激战到下午1时,全歼日军数十人,生俘8人,
缴获小炮1门,轻重机枪各1挺,步枪数十支,枪炮弹90余箱,炸药10余箱。
是役,我军伤亡10余人。
  3月8日,延安《解放日报》在头版发表题为《长期侦察和坚决突击,
太行我军收复马坊》的消息,并配发社论称这一仗是典型的歼灭战。

参考资料二:《追我魂魄》节选,作者云杉

  铜家峡人从心底里接受了八路军,并且至死不悔,应该是在攻克马堡
之后。

  这次战斗后来被作为典型战例,载入军事院校的教科书《战例简述》中。
马堡是日本人在晋中修建的最大的据点和神经中枢,地下暗道四通八达,一
直通进大山的深处。晋中马枋、羊泉一带上了年纪的村民,至今还对这个吃
人魔窟记忆犹新。在马堡的周围,四处丢弃着被日本人杀害的中国人的尸体,
野狼白日梭行,日本人甚至用蒸笼将中国人活活蒸死。

  我翻阅这些史料的时候,留给我最深印象的,是日本人的残暴,那种对
手无寸铁的平民肆虐的无耻。大和民族精致和清洁的特性,此时荡然无存,
变质为一种促狭的恶毒,我一直弄不清楚这种邪恶的变化是如何产生的,为
什么能在中国发挥到了极致。与此同时,是中国政府的怯懦和令人无法理解
的昏噩,它使我们在60多年后仍然感到屈辱。

  在中国现代史中,有一抹亮色,那就是八路军。

  八路军进攻马堡,肯定是经过了非常周密的策划,在某些关键的部分,
是用分钟来计算的。1956年版的《战例简论》中是这样叙述的:马堡是日寇
切入到太行腹地的重要据点,防守非常严密,日寇吹嘘为永不陨落的太行之
星。马堡方圆数里的树木、庄稼被日寇砍烧殆尽,一览无余,在天气晴朗的
时候,从岗楼上可以看到山脚的村庄,任何活动都很难隐蔽。前日深夜,八
路军战士用长布覆盖身体,潜伏在据点前方至拂晓。凌晨开始降雪,大雪盈
尺,日寇始终没有发现冰雪之下的八路军战士。

  我这里解释一下为什么李营长等人选择了拂晓后进攻的方案。这个据点
的日本兵在吃早饭的时候会穿上木屐,换句话说,他们既没有光脚,也没有
穿军靴,而是穿着那种夹着脚趾,会呱嗒呱嗒响的怪东西,穿着木屐的士兵
的战斗力会大打折扣,如果换穿靴子就会给李营长他们赢得宝贵的几分钟。

  事后证明,李营长他们的设想完全成功,日本人的早餐哨一响,八路军
战士从冰雪中一跃而起,冲向碉堡,穿着木屐乱跑的日本兵,组织起有效的
火力封锁的时候,八路军已经冲入了射击的死角,接着两声巨响,碉堡的围
墙被炸开了大洞。

  八路军拼死决战,日本兵拼死抵抗。

  有一个很有趣的插曲。马堡的日本指挥官在大势将去的时候,忽然想起
了决斗。假若我们没有想到他对平民犯下的兽行,这种做法确实很名士派。
他一眼瞅见了在门洞下指挥战斗的李营长,或者他早就瞅见了李营长,有了
这种虽败犹荣的想法。他举刀向李营长冲去,大吼:你的!

  李营长显然没有闲情逸致,立刻举枪射击。不巧的是,弹夹空了。日本
人脸上浮起轻蔑的微笑,把身上的手枪连套扔在地上,又说:你的,不是!

  这个日本人的意思大约是:你不是真正的军人,军人是不应该偷偷摸摸
的袭击,应该光明正大的来决斗的。他要对方领教一下真正的军人的作法。

  李营长俯身从地上捡起了一把长刀。

  两个人慢慢走近,四目交织,射出了狼一样的青光。

  日本人首先挥刀进击,刀法凌厉。此人坐镇马堡,决不是等闲之辈,他
从军校、从战争、从俘虏和平民身上,早练出了杀人如麻的精湛刀法。

  李营长也不是等闲之辈。他从鄂豫皖根据地一路征战,二万五千里长征
三过雪山草地,四年抗日战争,早已是百战之身。

  刀在空中撞击,几下之后,情势已经变成了两个人在互相砍杀。日本人
和李营长的强健和灵活大约难分高下,格斗的技能都臻炉火纯青,因此,他
们都能躲开对方致命的一击,却无法躲开接踵而来的劈击。

  两个人的身上溅满了鲜血,双方的格杀已经显得沉重而迟缓,在早晨的
细雪中,他们的身体好象包围着一团粉红色的雾气。

  这似乎是一场慢性死亡的比赛。

  日本人突然发出一声狂叫,神经似已崩溃,他丢下刀,转身逃去,而且
慌不择路,一头撞进了铁丝网,被几个八路军战士捉住了。

  马堡的日本指挥官被俘后,方圆几里的老百姓都来看这个吃人的魔王。
据说,他的相貌并不狞恶,中等个儿,高眉骨,皮肤有点暗黄。30出头的年
纪。部队领导怕出事,多派人押着车。

  人们虽群情激愤,但看到此人后反平静,只是有些诧异,“也是人样子哪!”

  这个日本人后来寡言罕语,一年后病死。

  他大约一直在思索军人的素质问题。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