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BBY时事】伊朗“风景这边独好” (2006年3月9日星期四)zt

(2006-08-22 16:25:42) 下一个
  ●谁在把美国推向“波斯火坑”      来自维也纳3月8日的一则消息,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在结束了对核安全和核技术应用问题两天的讨论后,8日开始讨论总干事巴拉迪就伊朗核问题提交的报告。美国驻国际原子能机构大使舒尔特会上发言时说,由于伊朗未能满足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2月4日决议的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应当采取行动,以加强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作用和对伊朗核问题的调查。      舒尔特说,安理会对伊朗核问题采取的措施应当逐步增强。首先,安理会应当呼吁伊朗遵照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要求进行切实合作以恢复国际社会的信任。同时,安理会应当授予国际原子能机构更大的权限以调查伊朗的核活动。舒尔特称,安理会应当强调,如果伊朗不遵守承诺,“将要面临后果”。他说,美国并未放弃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希望。安理会的介入只是“外交解决进入新的阶段”,目的在于“更加有力地”说服伊朗放弃制造核武器的“野心”。       我们注意到,在舒尔特这一有气无力的“帝国反击”中,除了列举和指控一大筐伊朗“非法研究核玩具”的罪名以外,再也找不出华盛顿对伊朗“以军法查处”的煽情措词,甚至“温柔之处”还表达了愿意成为中国、俄罗斯、欧盟三国的“意见翻版”。这可不是美国人“舍我其谁”的“大佬风范”,难道华盛顿真的愿意放弃这次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例行公事”后“报告安理会”的又一次“外交胜利”吗?      其实这次又一个“外交胜利”早就在华盛顿的意料之中,可是有谁恻见到华盛顿“胜利的心”却在滴血:美国压根就没想把伊朗核危机“阶级斗争扩大化”而被迫走“最后一步”。因为华盛顿心里十分明白,一味地把伊朗逼至“死角”,无异于自己引火烧身,尽管前面不一定是万丈深渊,但依旧是烈火熊熊的“波斯火坑”。      那么谁在把华盛顿推向“波斯火坑”呢?      是欧盟三国吗?在伊朗一直有自己巨大经济利益的欧盟,在本次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之前,已经决定在不背离自己根本利益的前提下为华盛顿“鼓劲加油”,“成全”华盛顿制裁或者军事打击伊朗的“中东新战略”,令华盛顿骂也不成不骂也不成。      是俄罗斯吗?俄罗斯明摆着能够说服伊朗达成在俄境内建立铀浓缩联合企业的协议,但偏偏戛然刹车,给正在“望梅止渴”的华盛顿泼来一把脏水,让华盛顿喝也不是不喝也不是。      或者是那个“老闷”中国吗?      正是北京2月4日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那一“够哥们”的赞成票,“力鼎”华盛顿赢得了一次空前的“外交胜利”,惊喜之外华盛顿发现“征服”共产党人真可谓“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所以华盛顿再接再厉与陈水扁在台海玩了个“废统游戏”,试图一举在亚太和中东把北京“收归胯下”,可是没想到好不容易跟国际事务“沾上点边”而得意忘形的陈水扁,竟然将台词“终止”念错为“废除”,把“现代姜太公”北京惹了个不再提“维持现状”不说,反而更坚定了北京“剑指统一放眼世界”的信心,而“磨洋工”的伊朗和俄罗斯也在那一刻“心领神会”,好端端的在俄伊“铀浓缩联合企业协议”就在3月6日这一“高潮时刻”来临之前,硬是“卡壳”了。      不容置疑,伊朗“风景这边独好”,正是华盛顿醉迷于“核浪漫风情”而身不由已地走向“波斯火坑”。      ●华盛顿的肩膀扛不住伊朗的“核浪漫”      伊朗面对美国和欧盟以制裁和武力的要挟和威胁,依然“孤身走我路”。伊朗的态度十分明确和坚决:任何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建议和方案,必须既能够保证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并从和平利用核技术中受益,又能够消除国际社会对于伊朗核计划的疑虑。      面对伊朗核问题有可能被报告安理会以及华盛顿的军事恫吓,伊朗总统内贾德3月8日再次发出傲视世界的怒吼:“我们国家已经做出决定,本着和平目的充分利用核能。所有人必须向伊朗这个决定让步。”他还警告说:“如果有人试图侵犯我们的权利,伊朗将在他们额头打上耻辱的标记。”伊朗首席核谈判代表拉里贾尼也在5日警告称:“假如伊朗核问题报告给安理会,我们马上就会重启大规模的浓缩铀活动。假如美国以及其盟国对我们实行武力打击,我们将用自己的方式解决。”      自从2月4日至3月6日的一个月时间以来,伊朗动员了包括外交部长穆塔基、伊朗首席核谈判代表拉里贾尼、伊朗原子能机构相关官员在内的所有“外交力量”,以热情不减的“旅行外交”穿梭于欧亚大陆,好一派“革命浪漫主义风采”。      但人们发现,伊朗核问题的危机不仅没有“春暖花开”,反而“雪上加霜”。为什么伊朗这一连串让人眼花缭乱的外交活动,并没有达成任何一个让华盛顿“睡得安稳”的妥协方案呢?难道这一个月的时间还不足以让热血沸腾的德黑兰“心平气和”吗?      其实,即使德黑兰把原定的2月16日与俄罗斯就“建立铀浓缩联合企业”会谈的时间,以“技术原因”为由“挪”后到了20日,但随后的大约半个月时间应该也足够“撮合”一把“异国情缘”了。      就在俄伊都公开宣称双方已基本达成“原则性一致”的时候,甚至连俄罗斯总统普京在3月1日也为双方能够达成完全协议表示“乐观”的时候,比谁都焦急甚至恐慌的华盛顿还是眼巴巴看着3月6日的“不期而至”。      显然,伊朗已经把自己的国家安危置之度外,绝对不会为了屈从于华盛顿而放弃自己的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当然,在这一个月的与俄罗斯、中国、欧盟、日本、周边阿拉伯国家的外交斡旋中,伊朗的“底气”远比华盛顿厚实多了。      中俄已经明确表态坚持伊朗核问题继续被控制在国际原子能机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框架内,以和平及外交手段进行解决,那么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这几天会议期间,即使给伊朗核问题来个“冲动型定性”以至“报告”安理会,又能够对伊朗的“核浪漫”“伤筋动骨”吗?一相情愿的华盛顿的肩膀扛得住伊朗的“核浪漫”吗?      伊朗这是明摆着“我不打你也不骂你就用爱情来折磨你”。      ●德黑兰冷眼“分担风雨”冷笑“分享阳光”      面对“战士”德黑兰的“装疯卖傻”,“世界一哥”华盛顿当然不甘示弱。据美联社3月5日报道,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博尔顿警告称,如果伊朗继续推动其铀浓缩活动,它将面临“可以感受到的痛苦后果”,美国将“使用一切手段消灭伊朗的核项目。”       华盛顿给伊朗分派“分担风雨”的“硬性指标”当然也是“理直气壮”的。在“阳光灿烂”的德黑兰抱着“核浪漫玫瑰”到处“沾花惹草”的时候,华盛顿的“赖斯旋风”和“索款风波”也在“狂虐”全世界。      2月20日至24日,美国国务卿赖斯在中东刮起了一股“美式民主风暴”,但她除了关于该地区核不扩散的主张得到了海湾国家的“点头哈腰”之外,她企图游说阿拉伯国家封锁哈马斯、支持制裁伊朗的目的却是“空空的行囊”。      此前赖斯为重新燃起了美国政府的热情和希望,提出了在原有1000万美元的基础上,追加7500万美元用于对伊朗“民主颠覆计划”。其实,不管这笔款子是否得到美国国会通过,华盛顿都改变不了最终无奈地“接受”伊朗核研究的“生米煮成熟饭”,从而自己也“堕落”成为如布什总统所说的美国将会变成外国石油的“人质”。      这里不能不提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索款风波””,2月中旬,华盛顿试图对哈马斯领导的巴新政府进行经济封锁和扼杀,竟然要求巴勒斯坦归还美方2005年向其提供的5000万美元援助资金,而且赖斯还向中东国家发出同美国一道停止向哈马斯提供援助、承认以色列的呼吁。      向一个刚刚换上了“不同政见”头领的“丐帮”索回“真诚的施舍”,这恐怕是世界外交史上的“处女杰作”吧,也恐怕只有“世界款爷”华盛顿才做得出的“德行”吧。小气的华盛顿终于得到了“真诚的回报”,不知好歹的欧盟随即宣布向巴勒斯坦哈马斯新政府提供1.2亿欧元的援助,之后2月28日哈马斯的“难兄难弟”伊朗承诺将向巴勒斯坦哈马斯新政府提供2.5亿美元的财政援助,风头正劲的俄罗斯自然也不甘落后,向哈马斯传递了经济援助的积极信息。“储蓄爆棚”的北京也“耐不住寂寞”了,中国外交部部长李肇星3月7日指出,中国一直向巴勒斯坦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今后如巴方提出援助要求,我们还会认真考虑。      假如华盛顿会做人的话,假如华盛顿有仁慈之心的话,真正慷慨地向“不共戴天”的哈马斯阐明希望这笔“5000万美元援助资金”能够有利于巴以的和平进程,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感动哈马斯”的效果。悲哀的是,华盛顿的“中东大民主计划”不得不不因为自己的“英雄气短”而最终走向跛脚甚至毁灭的境地。更令人咋舌的是,华盛顿竟然对真正拥有核武器的以色列“充耳不闻”对中国伊朗的邻邦印度实施“双重标准”,那么美国的敌人或友人向华盛顿的“死对头”发点“慈悲”就“见怪不怪”了。      由此就不难看出,“孤家寡人”华盛顿今天之所以被自己的敌人坚强地抗拒和自己的朋友无情地鄙视,“惟我独尊”的战略思维正在断送美国自己的“超霸”地位,这也正是德黑兰冷眼“分担风雨”冷笑“分享阳光”的理由。      种种迹象表明,最后真正“享受”华盛顿所警告的“痛苦后果”恐怕不是德黑兰。      ●华盛顿的“最后通牒”无异于“自掘坟墓”      据《华盛顿邮报》3月4日报道,美国已经拟好一份声明草案,并准备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进行讨论。该声明草案将要求伊朗在30天内同国际原子能机构进行合作并停止其核计划,否则伊朗将面临更大的外交压力。      华盛顿媒体认为这份声明草案一旦面世,将是美国向伊朗发出的“最后通牒”。      在我们看来,这个“最后通牒”无异于是华盛顿在堵死自己的任何退路,为自己向“波斯火坑”步步进逼而自掘坟墓。因为华盛顿十分明白“此”对伊朗“非礼”并非“彼”对伊拉克“占有”,一旦战火纷飞,恐怕欧盟各国早已“来去无踪”了。      华盛顿其实已经想到这一点,所以打起了北约的主意。据《泰晤士报》5日的消息,北约空中预警部队司令土特尔曼少将称,一旦北约决定对伊朗进行军事打击,他麾下部队可能是首批参战的部队。华盛顿??锅”推上“波斯火坑”,以改变美国未来对伊军事行动陷入“单打独斗”的尴尬局面。谁让北约是欧盟的“孪生兄弟”呢?谁让北约的最高司令部是华盛顿的“N代老表”呢?      我们还注意到一则消息,美国副国务卿尼古拉斯-伯恩斯3月6日称,如果伊朗拒绝停止铀浓缩活动,美国想让欧洲和其它国家加入对伊朗的贸易和金融制裁措施的联盟来,但尚未知道中国和俄罗斯是否会是其中一部分。      美国人有时候真的是“小孩外交”,为了对付伊朗,现在要重新建立一个新的联盟,甚至还做梦把中俄拉进来,那么以前欧美反伊联盟怎么办呢?      华盛顿最起码正在告诉全世界,原有的在利益取向并不一致的反伊联盟(特别是欧盟)实际上已经出现裂痕甚至正在走向溃散,这在伊朗核危机中无疑已显露出“冰山一角”。既然欧盟已经“斗志涣散”,那么北约届时会不会“出工不出力”,甚至把炸弹胡乱扔到伊拉克美军营房就回来“交差”了呢?      在3月8日刚刚披露的伊朗代表团一份长达7页的准备提交给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的声明中,德黑兰的措词异常地“刺耳”:“美国有能力制造伤害和痛苦”,“但是美国也易于遭受伤害和痛苦。所以如果这是美国希望选择的道路,那么就让球滚动吧。” 声明还说,“当然,我们不会那么天真,我们相信美国意欲隆起肌肉”,“但我们也听到了肌肉下面骨头断裂的声音。”        好一个“革命浪漫主义”的波斯民族!面对世界上最强悍的军事列强,面不改色心不跳地痛斥对方“你不进地狱谁进地狱”,表现出一股勇往直前的“波斯火坑等着你”的大无畏民族精神,难怪华盛顿恨不得“弃地球奔火星而后快”。但事态已由不得华盛顿“指手画脚”了,华盛顿要么选择对话,要么选择打击,试图躲避到火星去“哭泣”还远着呢。      面对美国的“最后通牒”,伊朗手中当然还有“牌子”可出,比如得到大多数阿拉伯国家支持的“中东无核化”、以欧元定价和交易的“伊朗石油交易所”。所以华盛顿在向德黑兰发出“最后通牒”的时候,最好别忘了什么叫“自掘坟墓”。      ●普京的革命乐观主义让华盛顿的“惟我独尊”分文不值      我们注意到一则消息,美国《华盛顿邮报》引述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3月5日发表的一份分析报告称,俄罗斯和美国的双边关系正朝错误的方向发展,俄罗斯甚至已经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绊脚石,美国不应该再把俄罗斯当成真正的战略伙伴,而应该对普京“独裁”政府采取选择性合作或抵制的新策略。      应该说华盛顿这一“觉醒”为时不晚,因为俄罗斯借着与华盛顿在伊朗核问题、中东事务的几回合“联手”和“较量”,俄罗斯不仅逐渐地剥夺了华盛顿和欧盟在中东的部分“主导权”,而且还在不经意间就拿下了美国在中东的“半壁江山”。      普京总统冒天下之大不韪邀请哈马斯领导人访问莫斯科,而且“劝说”哈马斯有条件承认以色列生存权,以显示俄罗斯在中东的影响力和掌控中东未来走势的能力。还有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普京3月1日对俄伊“铀浓缩联合企业”达成完全协议表示乐观的同时,几个小时后又给华盛顿传递了“哀悼乐曲”,硬是把华盛顿刚刚冒出的“兴奋苗头”拉回了“忧郁时代”。      在我们看来,俄伊“铀浓缩联合企业协议”实际上早已起草成文,但不是华盛顿想怎么着就怎么着的,就如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哈米德-阿塞菲5日所说的一样,伊朗可以在几小时内与俄罗斯或欧盟达成一项核协议,只是需择个“吉时”而已。在俄罗斯的“中东油水”还没捞足之前,在北京的“别惹中国”还没硬朗之前,在欧盟的“找回平等”还没满足之前,在伊朗的“核资本”还没敦实之前,“苦水难收”的华盛顿就别指望“终于熬出头”了。      其实华盛顿心知肚明,伊朗与俄罗斯就所谓建立铀浓缩联合企业问题进行N轮会谈,不过是俄伊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会议前玩的又一个“把戏”,吊美国人的胃口而已。      华盛顿这一“觉醒”来得正是时候,既提醒俄罗斯千万别忘了美国“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一“山姆大叔铁律”,又让俄罗斯踏踏实实地回到“上合组织”的怀抱,坚决地与北京联手还“中亚颜色”本来面目。      毫无疑问,在处理伊朗核危机以及中东事务中,俄罗斯已经从一开始的迷茫走向了纵览全局,并显露出其独有的外交手腕和地缘优势,以彰显其大国地位和争取巨大的经济利益。正如我们以前所评述的一样,国力正在恢复和增强的俄罗斯大可借伊朗核问题重振昔日“苏俄超级大国”之雄风,目前中东事态的发展、普京连续的诸多“惊世大手笔”以及颇多“意外斩获”,正在印证我们所预感的“十年后的俄罗斯将重返世界超级大国行列”。      难怪“惟我独尊”的华盛顿不得不重新审视俄罗斯对美国全球战略的影响。但历史已不可逆转,曾经“傲视群雄”的华盛顿在春风得意的普京那“革命乐观主义”面前已显得分文不值。      ●华盛顿哪怕做一次“胯下之人”也敢“赴汤蹈火”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本次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总干事巴拉迪准备提交联合国安理会的“伊朗核问题报告”,一旦“准奏皇上”,并不见得对华盛顿是件好事。      在我们看来,结果恐怕会恰恰相反。欧盟要求伊朗完全中止铀浓缩活动的“前提条件”明显在软化,中国和俄罗斯表面上坚持“压”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框架内但“邪恶之心”潜伏着“中式陷阱”,其它发展中国家则几乎赞同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框架内“饱餐一顿”。即使伊朗核问题“报告”了安理会,最后也许只有“胜利者”美国自己投上那“制裁伊朗”的赞成票,也就是说,只有美国自己碍于面子、硬着头皮往“波斯火坑”里“同归于尽”了。      华盛顿绝对不是那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铁骨汉子,但应该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善于“看风使舵”的“投机倒把分子”,现在的华盛顿已露出了“泥鳅战术”的迹象。      但事情也绝非那么简单,现在伊朗又“得势不饶人”了,在这次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会议中,作为俄罗斯方面的“提议”又把“俄罗斯新方案”提到了桌面上。      其实原有类似的“巴拉迪方案”早在2月中旬就由巴拉迪提出来了。当时巴拉迪表示,如果不允许伊朗在其境内从事小规模的铀浓缩活动,国际社会恐怕很难与伊朗就其核问题达成妥协。他建议允许伊朗运行一个试验性质的铀浓缩工厂,以换取伊朗政府同意放弃在本国境内进行工业规模铀浓缩活动的要求。而伊朗首席核问题谈判代表拉里贾尼在2月16日把“巴拉迪方案”与“伊朗核革命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作出提议,认为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和使用能够限制伊朗浓缩铀级别的离心机,是确保伊朗核计划和平性质的最佳方式。伊朗驻法国使馆17日也发表声明说,如果拉里贾尼的提议被接受,伊朗将同意把《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提交议会批准。      那么为什么当时谁也没有去理会这一方案呢?难道德黑兰不知道“巴拉迪方案”对伊朗更是“锦上添花”吗?难道当时德黑兰与莫斯科鼓捣“俄罗斯方案”忙不过来吗?显然,在俄罗斯及伊朗看来,美酒得一点一点地“品”,利益得一点一点地“磨”。      “俄罗斯新方案”当然比“俄罗斯方案”更让华盛顿忍无可忍。这个所谓的“俄罗斯新方案”大意是:伊朗方面表示,如果允许伊朗进行小规模铀浓缩研究的话,伊朗将承诺在两年内不进行工业规模的核燃料生产。尽管这与欧盟方面要求伊朗在十年内都不能进行任何铀浓缩活动有一定距离,但毕竟是“俄罗斯方案”的一次“利益飞跃”。华盛顿比谁都清楚德黑兰肚子里有几条“蛔虫”,而且这些寄生力无比强大的“蛔虫”,必定会在两年后变成扼杀美国利益和生命的“核子蛟龙”。      据说这个方案在本次会议中刚一“哈罗”,就被美国和欧盟三国断然“拜拜”。可是华盛顿心底里不能不掂量,假如这一“俄罗斯新方案”在本次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会议上得以通过,也许随后的“报告安理会”就只是给华盛顿“面子”的一个“金帖子”,美国也将“幸免”于“波斯火坑”之外。但问题在于,华盛顿能忍受得了这个纯粹又是伊朗“缓兵之计”的方案吗?      如果说华盛顿现在最渴望的是什么?恐怕就是盼望俄伊赶紧签署那份建立铀浓缩联合企业的协议,哪怕这份协议纯粹是“空中楼阁”,哪怕履行过程纯粹有“欺君之罪”。至于那个继续将华盛顿往“波斯火坑”里推的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报告安理会”,就让它见鬼去吧。      只要有类似“俄伊协议”那样的“体面台阶”,就有华盛顿“恶梦结束的地方”。只要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华盛顿哪怕赴汤蹈火也敢做一次“胯下之人”,就如同布什被陈水扁刮了一个耳光又还给陈水扁一个耳光“一样滑稽”。      ●不是北京“玩不动”而是华盛顿“玩不起”      人们当然特别关注中国在这次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会议上的表态,其实北京的态度早就是“皇帝新衣”。尽管我们一直坚持华盛顿不会贸然对伊朗动武,但美伊战争对于中国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因为“趁火打劫”“坐享渔利”再也不是华盛顿的“专利”。      我们注意到,英国“牛津研究集团”、英国布拉福德大学的罗杰斯教授在最近发表的《伊朗:一场战争的后果》的报告中最后得出结论指出:“采用军事手段处理当前危机极其危险,不应该继续考虑使用武力解决危机。不管有多么困难,都应当寻求替代解决方案。” 这就说明了,美国的“最后一步”无异于把自己送进地狱的大门,同时也是给“新兴超级大国”敞开崛起的大门。      正如我们此前做过的评述一样,大不了北京任由伊朗核危机“自由翱翔”,让华盛顿自己去担当“责任相关者”去收拾中东的“烂摊子”吧。中国没有伊朗这15%石油来源又怎么了?况且美国不但会丢掉委内瑞拉那15%石油来源,而且还会因为伊朗封锁中东石油生命线——霍尔木兹海峡而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看是中国人没有这15%恐惧还是美国人没有那15%恐惧。敢于“勒紧裤头带过日子”的中国人一直都没有完全脱离那股“乡土风味”,再过几天清贫生活多走几天乡间小路没什么大不了的,但过惯了“贵族”生活的美国人却无法接受没有石油没有汽车日常消费品成本暴涨的“苦日子”。      更何况,“小康”的中国人比美国人更乐意接受一份“免费的午餐”,“大款”的美国人比伊朗人更无法接?岂能为了一个被华盛顿也仅仅是华盛顿“恩赐”的“利益相关者高帽子”而放弃自己最大的国家利益呢?中国岂能在波斯朋友危难之中而收回自己的“精神影子”呢?我们一直都在强调一个观点:任何给华盛顿的“松绑”就是给自己带来负担,任何对敌人的怜悯就是给自己引来灾难。      我们在《将“伊朗核革命”进行到底》中已作了评述,现在的北京表什么态、投什么票,巴拉迪最后向安理会呈交一个什么样的报告,或者5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磋商出一个什么样的主席声明,其实结果对于“老闷”中国已无多大意义了。华盛顿与陈水扁那出“台海双簧戏”,也为北京在中东和台海的“下一步”找到了答案。      北京“踏遍青山人未老”,伊朗“风景这边独好”。人们将会看到,不是北京“玩不动”而是华盛顿“玩不起”。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