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儿行千里母担忧

(2008-07-01 15:36:11) 下一个

记得我离家上大学的时候,离别父母并没有多困难。 那时嫌父母的管束太多, 向往着独立生活, 也因为母亲早早给我描绘了一番她从前大学生活的美景,让我心向往之。

可到了学校一报道, 发现没有想象的好, 主要是我们新生都只十七八岁, 初次离家,投入一个陌生环境,没有了父母的照料提醒管教,不知道如何认识同学老师,如何办事。 还有,除了上课, 如何安排自己的课外生活。

入学第一晚, 同舍有好几个同学想家想哭了。 我虽然也寂寞,也有些心慌, 但没有像她们一样地哭, 那显得多没出息啊! 这就是我性格里的那点儿倔犟, 至少外表也要做出临危不惧的样子来嘛!

过几天, 母亲的信来了, 抬头的称呼是“冬儿”。 她在家里从不这样称呼我,这个亲切的称呼给我一种宝宝找到了妈妈怀抱的温馨感觉,还有就是, 感觉母亲真的把我这个大女儿当成她的“儿子”, 郑重叮嘱这个“儿”一些该注意的事情, 从冷暖, 到饭食, 到尊重老师, 友爱同学, 等等, 等等。 忽然我意识到我还不能完全独立, 还是需要母亲七七八八的唠叨唠叨,才有自信, 知道该干什么。而母亲,以后就一直用这个称呼写信给我。

仔细想来,母亲真是对一个人一生最至关重要的亲人, 即使在我独立生活以后,在离家工作,在漂洋过海,和双亲相隔天涯海角以后, 母亲仍然是我心灵上的一个毫不动摇的支柱。

我向来是比较马虎,不太懂得评估风险的,为此也吃过不少苦头, 虽然是自己甘心的。 比如,干了两年工程设计以后便改行去做法律,我要自己从头学起,当然要搭上许多业余时间和金钱。

母亲从来都支持我, 从来不怀疑我有没有足够耐心毅力能力做好新的一行。 在我没有积蓄的时候, 她出钱资助我读一个新专业的研究生。 她并不热衷于我在社会阶梯上能爬得多高,这样转行虽然似乎浪费了我以前七年所学的一切,只要我有兴趣热爱做这一行就行, 她支持我从头再来!

后来等我的工作渐入佳境时, 我的女儿和弟弟的女儿相继出生了,妈妈的精力就放在了两个孩子身上。 弟弟出国, 老公出国, 我一出差, 便把母亲从外地招来北京看女儿。 妈妈常常带着小侄女一起来, 一人带着两个孩子。 她总能迅速地熟悉环境,搞明白在哪里晨练, 哪里买吃的,并认识我们周围的邻居。 我从来不用担心她会不快乐, 因为她只要见到我们, 和孙女外孙女一起, 就总是快乐的, 什么腰酸腿疼都忘光了。

从我们出来欧洲以后, 给家里打电话,也都是母亲话多,七十多岁的她从来比我乐观。 总是问你们的身体如何, 孩子喜欢学校不,工作不要太累,注意休息,多睡觉,补养身体,吃红枣,还有桂圆, 补钙,维生素。 等我问到她, 她说每天清晨和傍晚和爸爸去对面大学校园散步,她和爸爸也很注意饮食健康, 退休后若干年, 竟然原来心脏的问题都渐渐消失了。妈妈的理论是,我们现在和你们相隔这么远,见一面也不容易,我们把自己身体搞好了, 就是帮你们的忙了。 如果我们病倒了,你们来,要耽误工作, 不来,又担心记挂, 我们何不现在就替你们把生活过好了, 把身体养好了呢! 别的忙我们一时也帮不上了。

我其实平均两年才能去看望母亲一次, 也就能呆十天左右, 但妈妈在电话上从来都乐观爽朗地笑, 说他们很好,从来不说她很想念我们。唯有上次,我离家时刚刚感冒发烧过,告别父母时, 妈妈抱着我掉眼泪, 你这一走, 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见面, 你的身体也不结实, 妈惦记你啊! 其实我又如何不心疼惦记我那永远坚强的妈妈呢, 离别时的眼泪总是难免的, 无论我多么想要表现出坚强。

我有时想,母亲面对的境况是, 女儿远在天边, 自己不能常见面,只是周末打打电话, 说着那些常常重复, 琐琐碎碎的话,要是我, 也许会感到失望, 感到寂寞无助, 感到恨不能填平这大海缩短和亲人间的距离。 而母亲为什么就能乐此不疲, 从无怨言呢。 后来我慢慢体会到,是因为她不求什么, 她只要爱我们, 为我们的快乐而快乐, 为我们的忧愁而忧愁,为我们尽力, 那就是她做母亲的最大幸福了!

而我这个女儿呢, 越来越感到, 父母的爱多么珍贵,特别是母亲给我的无条件的爱,我心灰意冷时,她一席话总能使我又振作起来。热爱生命的母亲,使我一生无论遭遇什么不顺的事情,都不会失去希望, 因为母亲永远都有绵绵不绝的爱和思念支持着我, 不用担心。

想到儿行千里母担忧,虽然相隔遥远, 我还是尽量安排自己的生活工作,能够隔一段时间见到父亲母亲。现在, 我已经盼望着即将到来的休假, 盼着和父母亲的相聚了。

我是一个幸运的女儿,虽然没法当面说出来,上帝知道,我心中是多么地感激母亲和父亲。 我也知道,他们的爱, 永远都会伴随着我。 而我将来也会成为母亲那样的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7)
评论
苗青青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盈袖2006的评论:

我刚去看了你最近些的几篇文字,知道你在思考很多东西,非常好。读了也让我思考。

特别赞同那篇关于宋庆龄的文字, 我去过她的故居多次,那里有许多她各个时期经历的照片,她确实美。 建议你如有机会去北京时去那里看看,那个院子很少人知道, 像个世外桃源,非常幽静宜人。

我想她晚年的生活就是工作, 接待友人,读书,弹琴。她卧室里有一架钢琴, 宽敞的客厅里四周全是书架, 几乎直通到天花板。。。

可惜她没有我们今日的自由与便利, 可以把读书读经心得及时写出来。

愿你我也有我妈妈那样的乐观!也祝你平安顺利,愿神祝福你!


苗青青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虔谦的评论:

问好谦谦,谢谢探望。你一切都好吧, 看你写得飞快。。。

我确实愿意挑好的说,写得不够客观全面。其实我以前也和母亲闹过小矛盾,现在离得远了, 那些小矛盾也不值一写了, 就都省略了。

不过感谢你提醒我,这可能是我写东西的一个毛病,不够客观, 以后争取好的坏的都写写。。。

祝一切顺利!

苗青青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艾丽思笔记的评论:

谢谢夸奖啊。 我在北京开了几天会, 才回来。 明天又要回去,开始正式休假一个月。我也很期待休息一段儿。

能永远留在父母身旁确实也是一种福气, 不过,我的性格是不会安于守在家里的,我妈妈很了解我,她也不留我, 让我出去自己闯。 现在, 她虽然把这条小船放走了, 可我走到天涯海角也会思念她。 我和她都没有失去什么。

如果我单为了守着她而留在家里, 我和她到是可能失去一些东西的。这和生命的意义有关吧!

你一切都好吗, 我先祝你暑假平安快乐,好好休息, 这回回去我会找些有意思的地方走走, 回来给你看照片!


盈袖2006 回复 悄悄话 好福气,有这样乐观的妈妈。
虔谦 回复 悄悄话 是,情真意切,温馨无华。谢谢青青。 想起自己的境况, 有些不同 。。。来探望朋友, 问候!
艾丽思笔记 回复 悄悄话 写的真好!

现在你已经在家里了吧,记得你说过7月要回家的,羡慕你。

我有时想,虽然孩子长大后都要离开家,继续成长,但从某个角度说,能始终守在父母身边,何尝不是福气。

团圆快乐:))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