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餐不再是中餐 – 健康的罪魁祸首(9)

(2011-09-02 03:48:59) 下一个

    人的饮食习惯是由环境造成的,也受父母的巨大影响,成长在哪里和父母的饮食习惯,造成了一个人的饮食习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小到具体的菜肴,大到哪一种饮食。

    在中国,对于多数人来说,选择哪一种饮食并不难,因为各种非中餐,比如洋快餐,因为太贵,一般人也不能常吃,作为日常饮食只能是中餐。但是,到了海外,选择余地就多多了,尤其是在美国,由于这里是一个移民国家,民族大熔炉,能够接触到各民族各个地区的人,也能接触到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饮食。

    我周围的很多中国人,有一个相同之处,就是中国胃。无论在外就餐,还是自己家起火,总是一成不变地吃中餐。

    这种固守自己民族的饮食习惯的现象不独发生在中国人身上,可以说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多数来到美国的第一代移民都有这种现象。饮食也是文化的一种,在异国他乡坚持吃自己民族的饮食,也是在保持自己民族文化,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

    但是,从健康的角度,中国胃是难以承受之轻。

    对于在美国的中国移民的健康状况并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跟踪调查,不过有限的一些资料显示在同样的生活环境下,中国移民的健康状况很不理想,心脏病、肿瘤、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都比较高,我周围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以往认为,外国移民来到美国,因为骤然接触许多垃圾食物,特别是卡路里摄入量突然增多,造成从肥胖开始,各种慢性病相继出现。如果真是这样的话,爱吃西餐的应该容易患病,可是我周围的这些例子中大多数是中国胃,不吃或很少吃西餐和其他饮食,只吃中餐。

    在中国,糖尿病越来越多,已经是世界第一了,骤然吃得太多这种解释对于印度的糖尿病也许更为适用,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适用,吃得多只是表层的原因,主要的原因在于食品结构和烹调方法上,即前面讲的毒品化和垃圾化的后果,这一点也可以用在解释发生在美国的中国移民身上的情况。

    在美国,吃中餐也好,做中餐也罢,都离不开中国产的原料,特别是各种佐料。尤其是近年来,在美国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中国食品,中国的食品问题在美国的中国大小超市里得到了充分的反映,也自然反映在中国胃们的餐桌上,和健康上。

    这些中国胃们的主要问题并不在于坚持吃中餐上,而在于固执地坚持中餐中最不健康的部分,比如很多人还是无肉不欢,或者每天一定要大炒大做,或者吃很辛辣味重的食物,一但别人说起,就以爱国和习惯等为借口。

    在美国,中国胃很容易鉴别,在中国则变成潜在的方式,体现在在饮食习惯上保守上,尤其是不接受健康的饮食观念,明知对健康不好,但就是不加改变。总认为已经吃了这么多年了,没有什么事发生,因此就不会有事。其实,饮食对于健康的影响正是以天长地久的方式来体现的,健康不是一天一月一年能吃好的,也不是一天一月一年能吃坏的。

    走健康的养生之道,首先要吃得对,这取决于批判性地看待我们的饮食习惯。饮食习惯也有一个科学化的问题,流传下来的饮食习惯和方法都应该用现代科学的眼光重新检验一下,结合当今的具体情况加以修正。在过去两千年中,中国人吃什么、怎么吃正是一直根据时代而变化的,并不存在非要吃什么和一定要这么吃的限制。

    恰恰在这个问题上,文艺作品起了非常不好的影响,做到了促进中国胃的反健康效果。在当代的文艺作品中,是处可见对中华饮食文化的宣传,造成了中华饮食文化如何优越的印象,而且像古董那样,越老越值钱,无形中推动了大众在饮食习惯上墨守成规、随波逐流,不能及时地从健康的角度加以改正。

    因为吃什么、怎样吃决定我们的健康和寿命,因此必须在饮食习惯上放下身段,进入开放性的思维模式。吃得不对根子在我们而不在食物,只要方法改变了,我们中国人也能吃得对。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