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

孤帆远影, 一阵风, 来去无踪
个人资料
正文

轻游摩星岭

(2007-12-17 19:23:18) 下一个

 

周六只有半天空闲, 就近到摩星岭 (MOUNT DAVIS) 走走。

摩星岭位於港岛西陲, 是港岛最西边的一座山, 海拔只有三百多米,  刚够得上山的称号。

从上环乘城巴5路直达摩星岭,终点站下车倒退几步上摩星岭径, 过了几道弯, 石级引路,没想到一上来就碰上这麽一横干。

绕过树干, 拾级而上, 一边是栏杆一边是清理出一米多宽的山坡, 阳光穿过树顶, 洒在山坡的落叶上,  散发著几分冷艳, 轻风捎来一丝凉意, 四下静穆, 颇有点“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意味, 只是香港冬天并不寒冷。

 

女儿一路上问为甚麽地上那麽多树叶, 我让她往上看, 几乎只剩树丫子, 她一下就明白“树上的叶子都“跌”下来了”, 对著地上的叶子又戳又踩, 不其然发现一颗红豆, 举得高高的,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顺口而出。

 

 

石级尽头再接上摩星岭径, 确是一条捷径, 少走了好一段弯弯曲曲的车路, 没多久就到了赛马会摩星岭青年旅舍, 绿翠掩白屋, 宁静有序, 大门敞开, 迎接五洲青年朋友, 但铁栏栅下一行种植的竹子全都枯死了, 话你知这里乏人打理, 一切自己动手, 这是青年旅舍的一大特色。

三两堆木头锯得整整齐齐, 令我想起小时候随母亲下放闽北山区砍柴劈柴的情景, 不过把旅舍置於这山上, 虽清幽却很不方便。数年前一位新西兰朋友途经香港就在这里住了两晚, 回程时就再不上山了, 她说没想到香港的青年旅舍交通这麽差劲! 我看也是, 尤其是对外地来港的人来说!

   

 

过了旅舍大门, 攀陡坡, 上长梯, 直捣山顶炮台遗址。登高远眺, 沧海茫茫,  身後两座通讯塔正窃窃私语, 六角亭里空见多个行囊, 健身场烧烤场不见一人, 女儿一会儿走上独木桥, 一会儿爬上高高的健身架, 乐不可支。

清静的山头突然传来“哒哒哒、哒哒哒哒”的声响, 树林里闪出两位身著迷彩服的“小兵”, 荷枪实弹, 见了我们对著林子大喊GAME OVER, 树林里又一阵枪声, 陆续走出不少男女战士, 原来是一伙野战兵团!

 

 

士兵们松散地靠在路边和善地让我们过去, 不仅仅童军, 还有成年雇用兵 (老外) 夹在阵里! 其阵容可能堪与当年的抗日英军有比 

摩星岭山头草地平原、丛林, 还有遗弃的军营炮台、地道, 不失为一个打野战的好地方, 走在其间或多或少都有点战地feel, 更何况那班有枪瘾的哥们姐们, 怎麽会理会“严禁野战活动违者可被检控”的醒目标语! 

  

 

站在营房顶上, 也只有西高山和薄扶林一带可览, 有位老外指著山下一大片坟场问都是些甚麽人住在那儿, 我告诉他说死人, 他噢了声会心一笑让我为他拍照, 将他置於西高山下玛丽医院左侧, 留下一小片坟场垫底。

 

 

离开战区, 原路回到青年旅舍旁, 对面又是炮台遗址甚麽的, 爬上去看看, 居然发现上午在网上所看到的模特儿拍照场景, 咱也给女儿来几张, 你看她那模样, 谁道是“少年不知愁滋味”! 

 

 

电讯塔後有一条小山径 - 小牌上写著报恩径, 穿过树林, 从弃置的房顶走过, 又是一条捷径, 回到摩星岭径。

悠然下坡, 过了一个急弯, 见有岔道, 地上画著箭头, 就顺箭头而入, 地图上显示这是一条“倔头路”, 但我相信箭头所指一定有出路, 走了一大截, 见道旁有小径口深入丛林, 想必可下山, 便钻进去, 开始一段密林遮天蔽日, 辗转出林, 到了配水库的上方, 斜阳穿透浓厚的烟霞, 照在配水库上的草坪上, 两人在散步, 三苹狗在嘻戏。

顺著铁栏杆往下走, 再次踏上摩星岭径, 东行下坡, 行行复行行, 行到摩星岭道, 路口竟然立著一块铁牌说此路不通摩星岭径, 而我正是从摩星岭径走来的。在香港撒谎也可以明目张胆肆无忌惮, 骗人的东西俯拾皆是, 不知是香港的悲哀还是繁荣的地方皆如此。

  

 

摩星岭道上下有不少别墅, 近看华人基督教坟场(Chinese Christian Cemetery) 从西湾山山麓倾泻而下, 依山面海风水好。若从中环乘船去南丫岛, 在海上可以看到薄扶林这一带的特殊风景, 靓丽而风情万千, 可是身临其境感觉却大相迳庭。

迎面而来有到中环的绿色小巴, 跳上车一走了事, 好像才六块钱。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