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

孤帆远影, 一阵风, 来去无踪
个人资料
正文

江山如画, 风物向秋潇洒

(2007-11-06 09:35:38) 下一个

下了五天雨, 周末终於放晴, 千里清秋, 周六带女儿游大坑墩清水湾郊野公园, 周日就自个儿进山了。

登上了去西贡的792M巴士, 还没想好要登哪座山, 一路上透视著湛蓝的天空, 没有一丝云彩, 蚺蛇尖在脑海里一闪而过。在西贡码头不自觉地上了94路巴士, 十二点五十分到北潭凹下车, 又不自觉地走进入麦理浩径第二段, 奔大浪坳去。

路上可一瞥高塘口的黄石码头和大滩海风光, 还有远远矗立的蚺蛇尖。几组少年学生在路边采集植物标本, 两苹野化黄牛颜色一深一浅悠闲地啃著草, 总觉得黄褐色的那苹有点与众不同, 细看之下才发现它长著一对向下倒扣的牛角, 全身圆润光泽, 令我想起古画中那种富态之牛。

这天麦径二段上行人不少, 男女老少, 行色悠悠。赤径村前小涧旁树叶己经泛黄, 新码头工地围板己拆除, 离奇的是一排废屋後竟然建起了厚厚的水泥护坡墙, 就保护这排废屋? 怎麽不见甚麽名胜古迹!

泊岸小船、小码头、石滩和小山上三座白色小房, 构成了赤径湾特有的静谧, 今天看见小报上说赤径像东方的瑞士, 牛吹大了, 让人喷饭!

一位老兄只穿著白色小短裤, 赤裸上身, 站在路中闭著双眼举起双手向著太阳祈祷, 前後有一群黄狗作伴, 小推车上一纸箱杂物, 看上去好像大浪村或咸田村外出采购的村民, 怪诞的行为, 引得不少行人回眸。

适逢低潮, 踏上裸露的石滩回望山麓, 还是一派葱绿, 在登山口才见一簇赭红的树叶, 裁了几片聊示秋山。

从赤径到大浪坳都是上坡, 一位老外肩头顶著小男孩, 和我保持著相当的速度, 一口气走到大浪坳, 真行。

大浪坳是登蚺蛇尖的道口, 离开麦径爬上左边山坡, 蚺蛇尖 (Sharp Peak) 在望, 大湾、咸田湾在望, 加上一阵轻风, 精神立时一爽。

刚过两点, 天高气爽, 可以清楚地看见蚺蛇尖顶和登山线上幌动的人影, 令我不期然地想到第一次爬蚺蛇尖的情形, 当时风雨雾交加, 要不是厚厚的云雾把高耸的蚺蛇尖紧紧裹住, 让人只见得到一个山头, 彷佛就快到顶了, 女儿一定会知难而退, 每当提及蚺蛇尖, 太太和女儿此行都还记忆犹新。立意重温当年的登山路线, 在各个分段, 拍下不少照片, 想看个究竟, 好好回味一下当时如何一段一段被飘渺的云雾误导上顶。

可是到现在还是不明白, 这山峰怎麽会叫作“蚺蛇尖”, 难道山里孕育著大蚺蛇? 你看山下林壑幽谷还有一片荒芜的沼泽。山不算高,才468米, 登顶路程也不长, 不过来回都要一番跋涉, 最近的从北潭凹到大浪坳, 也要一个半小时。

从大浪坳到蚺蛇坳蜿蜒平缓, 由蚺蛇坳开始, 大致可分为前後各两段陡斜山坡和中间两段陡峭石壁, 翻越四个小山头, 可以歇歇脚透透气, 在不同高度领略四下里的山海风光。这一带是香港最靓丽的自然景色, 令人陶醉令人回味, 蚺蛇尖因此成为一个著名地标, 深得宠幸和仰慕。

登顶路线上碎石满布, 容易打滑, 最好要穿登山鞋, 踏在实土或较大的石头上, 以免“一失足成千古恨”。一旦登顶, 有置身於大海之上高山之巅的感觉, 所有艰辛和烦恼被抛诸脑後, 心旷神驰, 好不痛快!

大约三点半登上峰顶, 一帮少年围著标高柱正侃侃而谈。环顾四周, 遥岑远目, 西南玉簪螺髻, 脚下还有大湾、咸田湾白浪腾腾, 吞吐有序; 东边的米粉顶、东湾山、长咀逶迤直落大浪咀, 宛如神龙探海, 气势无比; 北面明镜般的千溪海岸, 与塔门、东平洲相辉映,一派“水随天去秋无际”的景致。好“一带江山如画, 风物向秋潇洒”!

曾见有人在山顶上脱个精光, 陶醉地自拍一番, 真个洒脱超凡, 你要是亲临其境或许也会想跃跃一试。

我静挣地坐在朝北的大石上, 俯察峭壁下隐现的山路伸向海边, 一时产生下攀的冲动。一看快四点了, 时间不早, 还是下次再探吧。

少年走了, 独自在峰顶站了片刻。有道是“天凉好个秋”, 风乍起, 稍觉凉意, 便循原路下山, 到了中段第三个山头, 择南面山脊线直取大湾, 这条线路没走过, 可以从全新的角度, 看蚺蛇尖再领风骚。

一路上回首仰望,斜阳给这山抹上了一片金色, 让蚺蛇尖显得更加巍峨壮丽, 我特地跨上每个小山头, 同时领略大浪四湾的无穷魅力。

没想到这条路线一点也不比刚才登山的路线容易, 漫长而曲折。我一边拍照一边急走。涛声渐近, 夕阳就要从大蚊山的肩坎落下, 我终於再次踏上了大湾, 一股被海浪拥抱的激情油然而生, 我要像第一次来到大湾时那样再次亲吻她, 那白浪刚刚退却的晶莹莹沙地。(第一次也是从蚺蛇尖下来, 刚踏进大湾, 追拍一苹小螃蟹, 右腿抽筋, 狠狠地摔在沙滩上, 来了个嘴啃“沙”)

条条白浪层层波涛拥我穿越大湾, 沙滩上留下一行脚印, 才被浪淹又踩出一行。短短的一阵子, 也不知按下多少次快门。

咦? 一苹手心大小的长脚螃呆在沙地上一动不动, 用手一碰, 才发现背壳还是软的, 一定是刚换上了新装, 跑了几步就乖乖地停下来让我拍照, 直到海水涌上来淹了她也淹了我的脚, 我们才分手。

在大湾尽头翻过小山岗就到了咸田湾, 咸田村有多家茶餐厅, 紧贴麦理浩径第二段, 往来行人不少, 几年来, 看著咸田湾沙难变脏变乱, 风景大不如前, 只有那座简陋的小木桥依然散发著一点纯朴自然的乡土气息, 为她拍下一席晚照, 脱掉湿鞋, 光著脚走过小桥, 走过暮色笼照的白沙滩。

当我重新踏上麦径二段时, 天色已经黑了。这段山路已全铺上水泥, 夜色初临, 涛声依旧, 仰泳的Snoopy和尖尖的睇鱼岩顶像两个宠儿在海上一呼一应。跨过山岗, 远见大浪西湾黑沉沉的, 西湾村几盏灯光一眨一眨地透著点点黄光。

过了四叠潭的涧口, 再次踏上沙滩, 走进西湾村, 连一声狗叫都没有, 小店里的老板娘热情地招呼你要不要吃点东西。每次经过西湾村总觉得很神秘, 更何况是在黑夜, 小径从村中穿过, 我下意识地在路边拾起一支小棍, 迳自穿出村, 再次掩身入山, 奔西湾亭而去。

黑暗中遇到一帮年轻人带著冲浪板坐卧在地上喘息, 三女四男, 大老远的从陆路到大湾冲浪, 精神可嘉。

这大半天的路程手机都不通,有时可收到微弱的中国电讯讯号。登上吹筒坳, 这里Orange 3 手机偶尔能收到两格讯号, 可以打电话预订的士到西湾亭接人。

在吹筒坳小坐片刻, 便脱离麦径, 沿万宜水库山边小径走, 月亮还没爬上来, 一片湖光山色全没在黑暗中, 正好让我一心赶路。运气不错, 在西湾亭遇到有心人让我上了他们预订的的士, 五人同车直驱西贡码头, 共银八十三大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