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引子

  早在1922年,蔡元培和李石曾就曾联合提出一项改革中国教育行政制度的建议,主张以法国的教育制度为蓝图,实行大学区制。所谓大学区制,即将全国分为若干大学区,每区内设立一所国立大学,大学区以内的中小学教育和社会教育,都由大学负责办理;每一大学区就是一个独立的教育行政単位。1927年后,在蔡元培担任大学院院长期间,曾在江苏、浙江和北平等部分地区,先后推行过这种大学区制。

  南京政府建立后,蔡元培被任为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6月,蔡元培向南京政府提出变更教育行政制度,改教育部为大学院,并在全国实行大学区制的议案。蔡元培认为“近来官僚化之教育部实有改革之必要,欲改官僚化为学术化,莫若改教育部为大学院”。提议以大学区为教育行政単元,区内教育行政由大学校长处理。蔡元培想通过改变名称和改变个别具体制度的办法,来达到改变国内教育状況的目的,是不可能实现的。

  六、七月间,南京政府的中央政治会议先后通过设立大学院和实行大学区制的决议。教育行政委员会奉命筹划大学区案,并拟定了《大学区组织条例》。按照这个条例,把全国分为若干大学区,各区设校长一人综理区内一切学术与教育行政事项,各大学区设评议会、秘书处及研究院,并设高等教育,普通教育及扩充教育三部。八月间,教育行政委员会决定在江苏、浙江两省试行大学区制。于是将浙江省的一些公立专门学校合并成立第三中山大学,后改称浙江大学,以蒋梦麟为校长,称浙江大学区;江苏省的一些公立大专学校合并成立第四中山大学,后改称中央大学,以张乃燕为校长,称中央大学区。

  7月,南京政府公布了《大学院组织法》。组织法规定大学院为全国最高学术教育机关,管理全国学术及教育行政事宜。设院长一人总理全院事务。大学院设大学委员会,由各学区校长、本院教育行政处主任及院长聘请专门学者五至七人组织之,议决全国学术上一切重要问题。大学院还设秘书处、教育行政处及中央研究院等机构。蔡元培在1928年4月间的一次谈话中,曾列举他关于设立大学院主张的三个特点:“(一)学术教育并重,以大学院为全国最高学术教育机关;(二)院长制与委员制并用,以院长负行政全责,以大学委员会负议事及计划之责;(三)计划与实行并进,设中央研究院为实行科学研究,设劳动大学提倡劳动教育,设音乐院艺术院实现美化教育。”10月1日,大学院成立,蔡元培被任为院长。原来的教育行政委员会即告结束。

  十1928年6月,蒋介石从奉系军阀手里夺得了华北地盘。于是,南京政府又决定在北平实行大学区制。

  这一时期,随着全国政局的激荡,北京大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1927年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东北和华北地区仍由奉系军阀张作霖割据。张作霖初进北京时,就把具有民主传统的北京大学,视为眼中钉,屡加摧残。7月,奉系军阀政府教育部提出改组计划,决定取消北京大学,将北京的国立九校合并成立所谓京师大学校。8月6日,张作霖颁布改组北京所有国立专门以上学校的“大元帅令”,宣告京师大学校正式成立。按照《国立京师大学校组织纲要》规定,原国立九校的每个学校改为京师大学校的一个科,北大则分为两个科。原北大的文、理科改为京师大学校的文理两科,原北大的法科各系合并到原北京法政大学,称为法科第二院。京师大学校校长由军阀政府教育总长刘哲兼任。由胡仁源、秦汾、林修竹分別担任文、理、法三科学长。京师大学校实行一套极端腐朽的教学制度,强迫学生读经义,学闱墨;为了维护封建道统,竟下令男女学生要分座听讲。原北大的教授只剩下十之二三,新教员多是由奉系军阀的昏庸官僚兼任,或是通过裙带关系使一些不学无术的人充任教授。这时,军阀官僚的子弟亲友,可以不经考试特准入学,他们升级也可以不经过学年考试。这使北大由原来的资产阶级办学道路向封建主义的办学道路倒退,学校的教学和科学研究都受到了严重摧残。同时,他们在政治上采取高压政策,校内进步组织被摧毁殆尽。师生们曾把这一时期称之为“秽风腥雨,暗无天日”的黑暗时期,因此他们迫切要求改变现状,恢复北京大学的原貌。

  1928年4月,在英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蒋、冯、阎、桂四派新军阀联合对奉系军阀展开了一场争夺地盘的“北伐”。6月3日,张作霖被迫放弃北京,退出关内。依附奉系军阀的刘哲和他们的一群亲信也作鸟兽散。北京大学师生从这时开始进行复校运动,并发表《北大复校宣言》。宣言中说:“我们北京大学受军阀恶势力的摧残已经整整一年了。……但是我们时时刻刻忘不了恢复我们的北京大学。北大固有的精神仍然卓然存在。”但当时还有许多同学对蒋介石新军阀的面目缺乏认识,在这个宣言中,把张作霖败退关外,看作“一切军阀的走狗,无不销声匿迹”,把新军阀取代旧军阀,错误地认为是“北伐的成功”,北京大学将因此“而复活了”。但是,在事实面前,学生们的这个幻想很快破灭了。

  由于蔡元培和北大的历史关系,他对恢复北京大学的名称是持积极态度的。1928年6月初,蔡元培以大学院名义向国民党政府提议恢复北京大学名称,呈称:“北京大学在教育经过中有悠久之历史,上年北京教育部并入师范、农、工、医、法、政、艺术等科及女子师范大学、女子大学,名曰京师大学。现在国府定都南京,北方京师之名,绝对不能沿用。拟请明令改京师大学为北京大学,并恳任命校长,以重责成。其内部组织,统由新校长拟具办法,呈由职院核定,借谋整顿,而促进行”。据当时报纸报道,当国民党政府常委会开会讨论时,曾同意蔡元培关于恢复北大名称的提议,并议定由蔡兼任校长。但由于国民党内部派系倾轧,李石曾一派为图北方教育大权,极力排挤蔡元培一派(北大);蒋介石集团由于畏惧北大的民主传统,对蔡存有疑忌,左袒李一派,因而及至国民党政府委员会正式讨论时,通过了李一派提出的将京师大学校易名为中华大学的提案,仍由蔡元培兼任校长。蔡元培对此是不満的,表示不愿就中华大学校长职。在蔡的固辞下,6月19日,改由李石曾、李书华为中华大学正副校长。六月中旬,蔡元培以大学院院长名义,派高鲁、李书华、肖子昇等人接收北平各国立学校。消息传来,北大学生大哗,认为这种改组无异于京师大学校,表示坚决反对。8月16日,南京政府迫于舆论的压力,又将中华大学改称为北平大学,通过了《北平大学区组织大纲》,实行北平大学区制。大学院在讨论这个问题时,由于大学区制在浙江等地实行已出现许多问题,因而蔡元培不同意再行设立北平大学区,后因李石曾的坚持,遂被通过。李石曾并正式被任命为北平大学校长,从而夺得了北方教育大权。按照组织大纲规定,将原北京国立九校和天津国立北洋大学合并成立国立北平大学,下分设各科学院;裁撒河北省教育庁,而以河北省教育行政划归北平大学管理;设立大学委员会北平分会为北平大学最高评议机关。按照组织大纲的规定,北京大学文科与河北大学的文科合井,称作北平大学文学院,北大理科単独改为北平大学理学院,北大法科与法政大学合并称北平大学法学院。原北大第三院校址用作办文、理两个预科。由张凤举、经利彬、谢瀛洲分別担任文、理、法三院院长。这种体制和原来的京师大学校相似,仍然无视北大师生的复校要求。这个改组措施遭到北大师生的強烈反对。

  大学区制实行以来,由于国民党内部派系争斗,党阀擅权,因而流弊丛生,引起各方的不满。例如,江苏省的中央大学区制实行未及一年,大学区内的中等学校联合会即以“经费分配之不公”、“行政效率之减低”、“酿成学阀把持之势力”等弊病,多次要求南京政府改弦更张,变更大学区制的办法。而北平大学区制实行后,同样受到北大、北师大、女师大、法大等校学生的反对,其中尤以北大最为激烈。

  大学区制实行的结果,和蔡元培的预想完全相反。这并不全是大学区制本身的利弊问题,而根本的原因,是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腐朽性造成的。由于大学区制受到各方面的反对,蔡元培于1928年8月请辞去大学院院长等本兼各职,携眷离开南京,到上海定居。10月,南京政府准其辞职,任蒋梦麟为院长。不久将大学院改为教育部,但大学区制仍继续实行。

  这时,北大师生的复校运动又有了新的发展,许多学生宿舎都贴着“恢复北大”的大标语,学生们按照民主选举的办法,组织了恢复北大委员会,领导复校工作。他们在11月初发表的宣言中表示:“现我校同学,皆义愤填膺,准备为拥护北京大学作一切之牺牲,绝对否认北平大学关于北京大学之一切命令,倘有人不顾一切,悍然前来,则枝节横生,负责有人”。学生中还先后建立了“复校团”、“救校敢死队”、“武力护校团”等护校组织。他们多次阻止了国民党政府派员接收学校的企图。11月29日,北京大学学生曾为此举行了一次游行示威。当他们来到怀仁堂西门的北平大学校长办事处,要求负责人出见被拒绝后,群情激愤,学生捣毁了办事处,砸碎了“北平大学办事处”和“北平大学委员会”两个牌子。接着学生队伍又到李石曾等人的住宅示威。

  北平国民党当局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公然要以武力压迫北大师生就范。这时北大学生抵制大学区制的运动,已经发展成为反对国民党反动当局迫害的斗争。

  12月1日清晨,反动政府出动数百名武装警察护送接收人员,乘汽车分赴北河沿、沙滩和景山东街北大各院,准备武装接收。这时在睡梦中的学生被惊醒后,立即行动起来,准备分区抵杭。前来准备接收的李石曾竟然威吓学生:“(一)本大学奉国府令组织,如违抗即反国反党;(二)保存北京大学旧名有封建腐化之嫌;(三)护校重在精神,不在一字之差;(四)接收后立即开课,各生以前轨外运动概不追问。”但学生们不怕威胁,不受欺骗,据理力争,最后把武装警察全部赶出学校。

  国民党武力接收失败后,南京政府仍继续进行政治威胁,要北大学生不要为共产党所利用,并恫吓说:“倘或执迷不悟,即当依法制裁”。北平大学当局也以要由北平政治分会直接接收相威胁。国民党当局对北大实行政治压迫的同时,还采取了经济扼杀的手段。南京教育部竟对北大停拨经费,停供煤火,不发薪资,使北大教职工陷于半饥饿状态。特別是校内一百五十多位工友,内饥外寒,更是困难。他们曾成立“北大校役索薪团”,向反动当局开展了索薪斗争。北大师生顶着各种压力,坚持复校斗争。

  在争取复校期间,学校的教学活动完全停顿了,学生组织的复校委员会成为唯一主持校务的机关。他们在进行护校斗争的同时,还积极联络教职员筹备开学事宜,和教职员一起组织学业维持会,定期约请学者作学术讲演。在他们的努力下,学生于10月20日自动开学,并着手恢复被刘哲摧残的各系学会。最先恢复的有史学会,随后地质学会、化学会、教育学会等也相继恢复。在学生自动开学期间,这些学会起了团结同学、共同研究和管理本学系事务的作用。

  这次北大学生的夏校运动,延续了九个多月时间。它是在反对奉系军阀和国民党新军阀高压政策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北京大学自五四以来,由于它在争取民主斗争中所起的作用,在国内有着较大的影响。因而,广大师生为恢复北大名称而进行的斗争,实质上是维护五四以来北大的民主传统,反对反动势力的一次斗争。

  蔡元培对恢复北大名称是支持的,但对北大学生的复校斗争,开始是不够理解的。1犯8年12月8日,蔡元培曾和蒋梦麟以私人名义致电北大同学,劝阻学生停止复校活动,接受大学区制。这时由于他政治立场的变化,在电文中竟称学生举动“有违常軌”,“起无谓之风波”。甚至把这次事件看作是受共产党的操纵,告诫学生“勿令空穴来风”等等。学生们并没有听从他们的劝告,仍继续坚持复校斗争。后来,北大学生派出代表南下交渉,并向蔡元培等人说明复校运动的真相。这时蔡元培对北大同学要求保持学校历史特点的愿望,表示理解和赞同,并同意从中斡旋。1929年初,经蔡元培等人出面调停,南京教育部作了一定让步,同意学校名称为国立北平大学北大学院,包括第一院(文学院)、第二院(理学院)、第三院(社会科学院)。对国外仍译用国立北京大学。并达成协议在北大三院门口,分別在左边悬挂原北大第一、二、三院的牌子,右边悬挂“文学院”、“理学院”、“社会科学院”的牌子。以陈大齐为院长。至此,北大在被迫停课九个多月之后,于1929年3月11日重新开学。

  但北大学生对这个妥协的解决办法仍表示不满,且北平大学区成立以来,其他学校如原师大、法大、工大的学生都不断起来反对,平津教育陷入了混乱状态。北大学生仍继续争取北京大学完全独立。1929年6月17日,南京政府被迫决定停止施行大学区制。7月5日,教育部正式命令北平、浙江两个大学区制限于本年暑期内停止,中央大学区限于本年年底停止。而北大学生则已于6月22日自行宣布恢复北京大学校名,并通电全国宣布独立。8月6日,国民党政府始正式决定将北大学院改为国立北京大学。历时半年多的北大学院从此结束。

  北京大学恢复后,学校评议会和全校师生诚恳表示欢迎蔡元培回校主持校务。他们一面向南京政府提出任命蔡元培为北大校长的要求,一面派出教职员代表王烈、刘复和学生代表余锡嘏、陈泽恩等四人南下,与京沪同学代表共同到沪敦劝和迎接蔡元培回校。8月29日,南京政府同意蔡元培辞去监察院院长的职务,9月13日,发表任命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这时蔡元培也同意了北大师生的要求,唯提出须九个月后方能到校视事,在此期间由陈大齐暂行代理。他在分別致北大教职员和学生的信中表示:

  深感诸先生维护北大爱重鄙人之盛意,元培之爱护北大,决不敢后于诸先生,既承敦促,敢不勉强。唯考察校中状况及环境关系,若非有半年以上之准备而率然回校任事,则非无益于北大,而适以害之。元培谨与诸先生约,九个月以后若非有特殊阻力,元培决当回校,随诸先生之后,努力于北大之发展,不敢自弃。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蔡元培一直没能践约成行。1930年后,南京政府规定今后大学校长不再遥领的办法,于是蔡元培又于这一年九月辞去了北大校长名义。这时,刘复又奉命南下敦劝,最后提出请蔡元培出任北大名誉校长或研究院院长,以便保持同北大的关系。蔡元培表示名誉校长职衔已明令取消不便恢复,但可就北大研究院院长职务。后来这个计划也没有实现。从此结束了他同北京大学的直接关系。

  §§第十一章 结束语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