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5. 从探照灯到“小月亮”

  在雷达出现之前, 探照灯是防空军的眼目之一。现在, 节日偶尔还能见到, 主要是为了装饰夜空。

  探照灯的前身是反光灯, 在18 世纪中期, 欧洲人把它装在路灯上, 以提高照明的效率。到1779 年, 俄国人发明了探照灯。这种探照灯的主要构造是, 把光源放在凹面反射灯之前。类似的装置在17 世纪的中国就有记载, 中国人把它称为“瑞光镜”。它是将蜡烛放在凹镜之前, 据说, 它可以“照壁如月, 人以面承其光, 其暖如日”。不久之后, 扬州的一位名叫黄履庄的青年发明家也造出了“瑞光镜”。

  黄履庄的“瑞光镜”大小不一, 大的直径可达5 ~6 尺。它以烛炬作光源, 放在凹面镜之前。夜间点燃之后, 可以照射到几里之外。冬天, 人站在光柱中, 身上会觉得暖洋洋的。与黄履庄同时代的苏州人孙云球也制造过探照灯。他们制造的探照灯都比欧洲人要早。清末科学家郑复光对黄履庄的发明有很好的评价。他还记载了一种“地灯镜”, 这种装置是舞台上的照明灯。它是借助一面凹镜, 反射烛光以照明。每个舞台可以放置几盏,照明效果很好。为了保证烛光从焦点发出, “地灯镜”还安装了螺旋加以调整。功能类似的灯具, 郑复光还提到了“诸葛灯镜”。

  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阳光, 科学家也利用反射镜来增加照射的聚集程度。我们知道, 最原始的且最廉价的照明是太阳和月亮。月亮像反射镜一样, 它自己不发光, 而是反射太阳光。人类是否也能更有效地利用阳光作为夜间照明呢?

  美国宇航局专家设想, 把30 平方公里的镜面材料送往20, 000 公里的高空。这些材料重约1800 吨, 即使用航天飞机运输也要运70 余次。还要派一些建筑师或机器人到高空把它们组装和焊接成金属网络, 并且在网络上覆盖一层塑料薄膜, 其表面再涂一层铝反射腊。这就构造成了一个“小月亮”。

  建这样一个小月亮并非易事, 仅空间工程就需要2 年左右的时间。

  按“小月亮”的设想, 它可以向地球不同地区反射不同强度的阳光, 这些阳光可能比满月的辉光还要强10 ~100倍, 并且它的光很柔和, 不像电灯那么刺眼。在这样的光亮下, 是完全可以阅读报纸的。

  “小月亮”计划的实施并不容易, 它所需要的费用至少要150 亿美元。不过, 如果能将小月亮“挂在”空中, 它每年可以向地球提供相当于5 , 700 万吨石油的能量, 差不多有7年的时间就可以收回投资了。法国科学家也曾建议, 在月球上装配20 万平方公里( 相当于越南的国土面积) 的镜子。这些镜子反射的阳光可以使地球的黑夜变成白天。这个建议看上去很不错。然而, 不夜的地球会使人类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地球温度的变化能使南极冰雪融化, 进而带来海面的上升。这是个喜讯吗?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