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五节

  杜康在轩辕举办的部落欢宴上,因为他造的秫酒而出尽了风头。而他的这一发明则完全是出于偶然——是一个将功补过的过程。轩辕因出川欲帮助东夷抵抗蚩尤,而与居秦岭之北陈仓之南的清姜水、以姜氏城为都的炎帝发生冲突。直至轩辕逼炎帝出关中,回到桥山祖地称黄王的时候,杜康居于桥山西侧的杜村到康崖底一带。职责是协助仓颉做好仓储——粮食的保管工作。为此,他经常上到仓村塬上,在桥山西北的仓村塬上,建立了大片的地穴式土圆仓型的粮仓。地穴式的粮窖,是一种传统的保存粮食的方法。先在地上挖出一个深坑,然后要在坑内架上树枝柴草大火烧烤三天三夜,进行过严格的防潮处理后,才在清理干净的粮窖内存入粮食。还要在其上用木头搭建圆型的尖顶。这实际上是人们半地穴式的房屋建设的一种特殊形式。这种粮窖,建筑工序多,防雨等功能强,但却存在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时间长了,特别是到了夏秋季节,地面犯潮,粮食就容易霉烂,保存粮食也就是一两季的样子,能接上下年的新粮,也就完成了它的使命。这在人们粮食生产能力低下、仅仅能接续上新粮吃的时候,不失为一种好的保管方式。但是,随着轩辕在桥山立都,各部族进贡的粮食增多,一年下来有了节余,粮食霉坏的问题就明显地摆在人们面前。轩辕东征后,后方粮草的征集和储运工作,就全压在杜康一个人的肩上。因为大量的从巴蜀和关中的马龙、虎龙、牛龙部落运来的粮草,经姬水西南的玉华水,直接就运到了桥山西侧的长满了杜梨树的杜村,而从西戎昆仑和陇东一带运来的粮草,则顺姬水而东来,聚集在与杜村一水之隔的康崖底。而仓村塬上的仓储地,因为交通不便,要储藏于此,非得要爬上塬去,运走时,又得搬下塬来,给人带来诸多不便。杜康便就地取材,发明了树洞和洞穴——土窑这两种储存方法。杜村一带因杜梨树多而出名。这种春天开了浓郁香型的像白雾一样的粉白小花的野果树,到了秋季,就会长出一把把的像小槟榔锤一样的小圆果来。这种果子青绿色的时候,奇涩,能涩得人伸不出舌头。可到了变得褚黑的时候,却涩中有甜,浓得跟蜜似的。杜康从小在白水的杜康沟生活。那里也有很多这种野果树。每到秋天,他就会骑在杜梨树杈上,一边摘着一把一把地扔给树下的小伙伴,一边香甜地把自己的嘴边都给吃得褚黑。有时遇到一半个半生不熟的杜梨,一吃进口里,就涩得人直“呸——呸”地吐舌头。杜村的杜梨树多,自然是老、中、青各代的都有。春天来了,在迎春花、山桃花、野杏花等都有黄有红有粉地竞相开放之后,杜梨花也香气馥郁地开满了高高的枝头。在康崖底打出的崖洞不够使用,春天来了,姬水河解冻,向北搬运也不大方便了,杜康就想在姬水南岸玉华水汇入的杜村,寻找新的储存方式。

  杜康一人在杂草丛生的杜梨树林里转悠的时候,偶然看到一棵已经干死多年的老杜梨树,其两个人合抱不住的粗大树身上,有一个天然形成的很大的树洞,一个人蹲进去绰绰有余。再看其树身,早已经风干了,但其坚硬的一层层显示生命年轮的褐红色木纹,却历历在目,让人为生命感叹。杜康手摸着这干邦邦的、用食指一敲“嘣嘣”作响的老杜梨树,心里想:若将粮食都储存在这干燥的树洞里,防潮的问题不就给解决了吗?这样想的时候,他就加快脚步,把这个座南面北的山梁直到姬水岸边的缓坡整个儿走了一遍,找到大小不等四个干杜梨树洞,就将粮食放了进去。他将这一种方法报告了沮诵和项老先生,他们专程来到这里看了,都觉得不失为一种保存粮食的好办法,只是天然形成的树洞太少了点儿!杜康就借用了货狄刳木为舟时用火烧烤的办法,和蛮牛——轩辕的哥哥、他现在的助手——一起发动桥山黄城和附近聚落的男女,先用铜斧,一斧子一斧子地砍掉准备用作粮仓的杜梨树的树梢,再在树桩上架了干树枝,用火种引燃树枝烧烤。然后,用石刀、石镰等将烤松了的地方给挖出来,等挖得再也挖不动了,就架上柴火再烤……就这样,烤了挖,挖了烤地,一个烟熏火燎的春天过去,直到仲夏,才将这一片山林所有大一些的杜梨树,都制成了树洞式的粮食仓储。

  等粮食都储存进去,加了厚厚的防水层后,杜康就在这里的简易窝棚里住下来,随时巡视和查看,以保万无一失。一个夏天安全地过去了,可是到了阴雨连绵的秋季,就有雨水渗入树洞来,霉坏了不少粮食……杜康紧急将树洞的粮食都转运到洞穴或者先供给前线,放弃了这种树洞中储粮的方法。为了保证前线的粮食供给,专门保管储运粮食的杜康,自己却只吃五谷之外一种红红的稻秫(红高梁)。此粮为旱作物,硕大的稻秫穗顶在高高的秆儿上,产量很高,米粒也挺大的,但是,不管是煮粥还是蒸成干饭,都黑红黑红的涩口,难以吞咽。有时杜康实在是口涩难咽,就将剩饭倒进已经临近废弃的树洞式粮仓里。粮仓里已经反复受潮、受热的稻秫,和了秫饭,就开始在秋老虎的燥热中发酵,冒起了一种甜甜酸酸的蒸气……这种变化,并没有引起杜康的注意,倒是为了就近管理那些洞穴粮库,他又搬回到姬水之北康崖底去居住了。一天下午,秋阳开始斜照的时候,蛮牛一身水气、气喘吁吁地扛了一只野山羊回来。说是此羊已经死了,但它还在呼吸。放在地上后,它一会儿蹬一下瘦长后腿,一会儿动一动耷拉的耳朵。过了一会儿,它竟睁开蒙眬的眼睛,跌跌撞撞地站了起来,又开始摇摇晃晃地走动。把它赶进牲口圈,它摇晃了一段时间后,就和其它圈养的猪、鸡一样,欢蹦乱跳起来。此事引起了杜康的好奇,他就将刚才扛羊回来的蛮牛叫来仔细询问:“羊得之何处?”“姬水南,树洞旁。”蛮牛如实告知:“吾去割草,见此羊已死,遂扛回。”“彼既死,岂活乎?”杜康一句话,问得这个愣头青蛮牛无言以对,只是用手抓着后颈。“汝见之于何处?”杜康再次追问。“树洞旁。未知何故!唯闻香气馥郁……”遂带了杜康,两人乘独木舟,来到南岸。走近树洞,果然有一股浓郁的香气,透过和煦的秋风飘来。再看树洞,里面的稻秫已经变成了发黑的糟状,正在袅袅地蒸腾着甜甜的香气。树洞下面,一条细如丝带的清澈小溪,正散发着芳香之气。原来那浓郁的香气从此水而来!杜康用右手的食指蘸了点儿一尝,涩涩的、甜甜的、辣辣的,味道很冲,韵味深长,不禁无限神往。在这种强烈的刺激下,他又双手掬起,接在树洞下面正在滴“水”的地方,接了半捧,扬头一口就给喝了,一时烧得他嗓子眼儿冒火,呛得他连声咳嗽,眼中盈满了泪水,头也开始发晕,意识飘乎乎的,如堕五里雾中。杜康自己喝了,又叫蛮牛来尝。蛮牛见杜先生喝了,也就跟着喝了起来。他先用手在小溪中捧着喝了口,就皱着眉头咂舌头,一种乐滋滋的享受的样子:“好喝!”

  等把味儿咂完了,就急不可耐地撅起尻子,趴在小溪上,一口气喝了个够。喝完,就舒坦地翻身仰躺在地,四肢伸展:“舒坦!”这时候,他躺在夹杂着金黄的野菊花和紫白相间的马兰花的草地上,就有一种天旋地转的感觉,迎着太阳的脸也红扑扑的可爱极了,眼中盈满了泪花。他想站,站不起来,就干脆躺展了,过了一会儿,就呼呼地睡着了,把呼噜直打得山响。杜康没有“死”(醉),他守着蛮牛,仔细地观察着他的变化。一会儿按按他的脉,一会儿翻翻他的眼皮儿,仔细地听着他呼吸的变化。等到蛮牛醒来,已经是星光初上的黄昏了。秋日傍晚的凉气,顺着姬水自西而东曲折的河道绕过来,直浸人身。天空中最后一道晚霞在游移中变得薄如蝉翼的时候,最亮的一颗大星,已经在东面自南而北伸向姬水岸边的虎尾山的山脊上,晶莹地闪烁着。杜康解下随身带的红陶瓶,倒掉里面剩余的水,将小溪中的“水”灌了一瓶,才和蛮牛一起乘着“透体凉”的姬水秋风,划着独木舟,向姬水之北划去。剪影似的蛮牛在划船,已经看不清他的面目了。杜康坐在独木舟内,感到身上有一些浓重的凉意了,就打开瓶盖,举起陶瓶“咕咚”了一口,一股热气就自嗓子眼儿透入胃中,再由胃扩展到心、肺,温暖了全身。

  §§第十章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