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

  时间在部落之间的明争暗斗和交织演进中悄悄地流逝。很快地,田野里的空气多了一种开春后解冻土地散发出来的泥土芳香,风也一日日地变得温煦,返青的草,在伏地的灰白的旧草丛中,吐出了像针一样细直、鲜得逼眼的嫩绿色的叶尖尖。燕子飞回来了,它们在地平线上浮着的一层透明的水波纹一样的空气中上下翻飞着,“吱吱”地叫着,闹着。眼看着田野里的麦子,也从冬天的阴影中走了出来,返青了,一节节地拔高了;又在温热干燥的高原气候中一天天地由绿变黄,在燥热的夏风的热浪推拥下,在火热的当顶日头暴晒下,金灿灿的长芒麦穗“噌噌”地相互拥挤着,浑圆的山塬上,麦浪滚滚。这是一个父系氏族时代的难得的丰收年。看着一望无际起伏的麦浪,稷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因为,自开春以来,他就受轩辕的重托,在汾水两岸的黄土山塬上,担当起了在河东地区“教稼”的任务。为了能更好的配合轩辕的军事行动,后土特意给稷提供了“吃百家饭”的机会,凭着挂在腰间的后土的玉牌,稷就可以在每一个大小部落间随意穿梭往来,与各个部落的人同吃同住,也把他的农耕和农田管理的技术,无私地传授给河东的兄弟部落。自从在桥山和轩辕一起考察交谈之后,稷为轩辕开阔的胸怀和深切关注各部族百姓生活的情怀所深深打动,他就在内心立下宏愿:一定要倾全力将自己的平生所学传授到天下各部落去,让各部落的兄弟姐妹都过上有粮吃、有衣穿的生活。现在,东征蚩尤的战争,又将一大批精壮劳力调到了前线,“民以食为天”,粮食的生产就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大问题了!稷把自己的学生几乎都带到了河东,因为河东是近在身边的基地,就地来生产粮食,可以节约大量的运输成本,不仅是为了当地百姓生活的改善,更重要的是支撑战争的需要……虽说战争之需,包括粮食、兵器,甚至包括茶叶等等,可以源源不断地从关中、陇东、西蜀的鼠龙部落运来。但是,当黄河涨水的时候,当各种天灾人祸不期而至的时候,轩辕并不想因为东征,而让大家都背上沉重的包袱。作为轩辕这一意图的忠实执行者,稷发挥了他最大的能量,他把自己的学生分散到各个部落去具体指导,自己则在各部落间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因为辛劳操心,因为烈日的暴晒,稷变得更加黑瘦,黑里透红,黑得发亮,真有点儿像墨玉做成的雕像的感觉!可是他的心劲儿总是鼓得很足,在最累的时候,他总是“呸”地向自己的手心里吐一口唾沫,再次握紧了木耜,以身作则地做好传授、帮助、带动工作。间苗的技巧,这行距不用说必须有,株距也很重要——稠了,庄稼互相“胁”着长不起来;太稀了,又影响总体产量。

  春耕春播之后的锄草间苗,都是在一天天变暖的阳光的直射下进行,稷总是离开这个田间,又到了那个地头,其心怀大义、忙忙碌碌的形象,让人又想起了老神农氏当年来到河东时的情景……那都是老辈人的传说了,可如今却在稷的身上,再次突显出来。人们都在传颂着稷造福百姓的美德,以至于后世将他的名字也融入了这一带的地名——稷山。稷山地处汾水南岸。稷就教人们把清凌凌的河水引到田间地头,充足的河水,满足了庄稼生长所需的水分,特别是在天旱无雨的时候,尤其显得重要。当其他地方的人因为天旱而可能颗粒无收时,稷山一带却到处是一派丰收的景象。情况还远不止于此。你看看稷身后的那一块块黍、稷、豆、荞麦等秋收作物。黍,也就是糜子,糜秆硬邦邦齐茬茬地长得老高,糜穗也开始纷纷竞赛着向下弯腰——又一次沉甸甸的丰收的先兆;而那些由稷第一个发现栽培而与他同名的作物(以后被历代帝王奉为“百谷之长”,稷本人也被奉为“谷神”),这会儿,也开始一骨朵一骨朵像编蒜似的延伸着它们的稷穗了。这些稷穗的基部都是粗壮坚实的,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等待着我们的,也是同一个词——丰收!再看那些豆类,品种就更加丰富了,红宝石一样的红豆、金灿灿的黄豆、黑溜溜的黑豆、绿莹莹的绿豆,大个儿的大豆、小小的小豆,还有一身硬硬的绒毛的毛豆,它们的枝叶不尽相同,有的个头儿高一些,有的基本上是贴着地面生长的,有的枝叶光洁,有的就完全是一副憨态可掬的毛茸茸的形象。不管它们具体是什么样子,现在都是油光光的一片。荞麦们则完全是另外一种样子,它们的枝杆是深红色的,小小的近于心形的叶子却是绿色的。最好看的是荞麦开花的时候,到了那个时候,整整一架山梁就全都是粉红色的云霞了。那完全是一种浪漫的色调!这种浪漫的色调,也许就承载着有蟜氏那些少男少女们的浪漫故事——有蟜氏发现和栽培了荞麦这个粮食新品种(这其中,轩辕的母亲附宝的功劳不可磨灭),因而,桥山一带成为荞麦的发祥地,以后又被神农炎帝推广到华夏各个部落——现在,稷山已经能闻到荞麦根茎的清香、开了一片粉红色的花的荞麦们,正在一天天地向上竞争着生长……看着身前身后成熟的和终将成熟的庄稼们,稷的心里不由得产生了一些哲理的思考——世间的事情就是这样,付出了就会有回报。只要你真心地付出了辛劳,流出了汗水,就会有你应当有的那一份儿收获。不管世情怎么变化,不管老天爷怎么安排它的生活节奏,哪怕是天灾人祸,面对坚实生长的庄稼们,它总还是手下留情的。这就像“燕子和麻雀的故事”一样,勤快的燕子晴天里不辞劳苦地衔泥垒窝,懒惰而又贪玩的麻雀,却只顾了玩耍,还取笑勤劳的燕子。结果,当天下暴雨的时候,燕子卧在温暖干爽的窝内享受着甜美的生活,而麻雀呢,却只能在冷雨寒风里瑟瑟发抖……稷在为自己这半年多来在稷山一带的辛苦感到欣慰的时候,他的功劳,已被传到了摄政王轩辕的耳中。轩辕听到稷山一带的丰收景象后,兴奋的同时及时提醒:“务必龙口夺食,连枷脱粒,晾干晒透,收之藏之,以备急需。”

  这个用象形字符写在米黄色熟兽皮上的提醒,连同轩辕给稷的慰问品——由嫘妃亲手织出的一卷丝帛,被送到了稷在稷山的窑洞里。这是一孔不很大的土窑,因为不知有过几代人曾经在这里住过而被塘火的柴烟熏得油光漆黑。稷和他的女人、孩子们,就住在这里。窑外的硷畔上,还有一排四五个大小不一的窑洞。那些窑洞,是稷的学生们回来时住的地方。稷还把轩辕部落打井的经验带到了稷山一带。这样,有水的地方,利用自然的水;没水的地方,就可以打井来供人畜饮用。轩辕以这种逐水、因井而居的生活方式,作为社会生活的最基础单位,八家为一“井”,由此向上推出邑、州、都等,形成了中国最早的社会结构形式。现在,包括稷山一带在内,河东后土属下的大小部落,也已经推行了“井、邑、州、都”这样一种社会结构形式,这也有利于从事管理的酋长们统计掌握自己部落的基本实力。自从轩辕从河西来到河东后,后土与轩辕进一步加深了感情和相互理解。后土为轩辕的谦虚好学精神和心怀天下的博大胸怀所打动:从轩辕生生不息、蓬勃向上的精气神中,他看到了整个部族兴盛发达的希望。而且作为“忘年交”的隔代知己,后土觉得,只有跟着轩辕这样的王干事,或者说,把自己的后事托付给他这样的后生,自己才会死而瞑目。所以他甘心情愿归附到摄政王轩辕的旗下为臣,为轩辕的宏大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儿余力。

  后土把他的这一愿望通过信使告诉轩辕后,轩辕很不适应,甚至极力反对:“勿论缘由,长幼之序,不易!”最后,后土不得不在接受轩辕这个要求的前提下拜轩辕为王。由于战争环境,后土拜轩辕的仪式被轩辕免了。但是,后土的这一率先行动,却在河东各部落间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的归附轩辕的浪潮,尤其是当炎帝榆罔“欲侵凌诸侯”的时候……随着战争的进程一日日地向着有利于正义与和平的方向发展,随着大后方的进一步稳固,西王母偃昌、广成子、玄女、素女、盐女、采女、少女及轩辕的小妹素娟等,也先后来到了河东地区。轩辕的孩子们也被带了过来。“三个女人一台戏”,何况还有那一帮孩子们呢!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