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章 安禄山被杀,安庆绪继续叛乱

  安禄山攻取洛阳后,建元称帝,自以为大功告成,遂逐步丧失了前进的锐气,开蛤骄奢淫逸,止步不前。其统治集团内部也因刊害关系而产生了错综复杂的矛盾。由于各种矛盾的激化,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

安庆绪取代安禄山的地位以后,由于饭军的力量仍然相当强大,同时。唐朝廷哲时还无力消灭饭军。所以,安庆绪继续领导饭军,与唐朝廷分庭抗礼。肃宗吸取重用房均而出师不利的伟痛教训,开始重用郭子仪、李光粥等有军事才干的翁领,收复长安。继续东进,从实阮意义上揭开了平定饭乱的序幕。

众叛亲离,安禄山被杀

玄宗抛开了太宗以来居安思危的传统观念,在太平盛世的氛围中逐步骄奢淫逸,不理政事,致使大权旁落,奸相专权,为安禄山叛乱提供了可乘之机。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后,更是目光短浅,他没有注意玄宗失败的修痛教训,反而紧步玄宗放纵奢侈、荒淫无度的后尘,很快激化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促使自己走仁了绝路。

最初,玄宗每逢宴会,场面都非常奢华,开始先是太常雅乐,太常雅乐又称大唐雅乐,分坐、立二部,堂下立奏者,谓之立部伎;堂上坐奏者,谓之坐部伎。立部伎有《安舞》、《太平乐》、《破阵乐》、《庆善乐》、正月五日,严庄与安庆绪手持兵器站于帐外,李猪儿直接进帐砍杀安禄山。次日早晨,严庄对外宣布安禄山病危,立晋王安庆绪为太子,接着,就即帝位,尊安禄山为太上皇。最后,才宣布安禄山已死,为其办理丧事。

安禄山曾经是玄宗的亲信,他视杨贵妃为母,玄宗为父结果,安禄山叛乱,迫使玄宗逃之夭夭。严庄曾是安禄山的亲信,在别人很难见到安禄山的时候,只有严庄可以转呈文官武将的上疏。结果,严庄伙同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杀死了安禄山。类同的历史事件,为什么会接连重现呢?难道亲信都是最危险的敌人吗?回答只能是否定的。问题的关键在玄宗、安禄山本人。他们生活奢靡,不理政事;用人只看表面,不本质,喜听华而不实的阿谈奉承,拒闻有实际意义的忠言。他们深居禁中,不了解民情,也不知周围人的实际情况,把自己完全孤立起来。这样以来,就给那些野心勃勃,善于投其所好者提供了良机。历史是一面镜子。如果后来的统治者不懂得这面镜子的作用,不注意从玄宗、安禄山的败亡中吸取教训,还是要重蹈覆辙的。

安庆绪继续叛乱

安庆绪,是安禄山的第二子。其母康氏,是安禄山的结发之妻。由于安庆绪善骑射,故得安禄山偏爱。不到20岁,就被玄宗命为鸿胪卿兼广阳太守。他最初名仁执,后被玄宗赐名庆绪,为安禄山的都知兵马使。

安庆绪取代安禄山的帝位以后,改安禄山的年号圣武为载初。由于安庆绪懦弱无能,说话语无伦次,严庄担心他在统治集团中难孚众望,故而不使其见人。严庄身为御史大夫、冯嵩郡王,一切权力集中于他一人之身。在统治集团,他尽量笼络人心,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安庆绪以兄事严庄,自己不理政事,日夜纵酒为乐。

安庆绪继安禄山为帝,这个政权的性质没有改变,他仍是和唐朝廷针锋相对的叛乱政权的代表。因此,他不可能向唐朝廷投降,因为投降就意味着这个政权的覆灭;再者,安禄山虽死,但叛军的力量没有遭到重大损失,这就决定他必然坚持与唐为敌,继续叛乱。由此看来,安庆绪取代安禄山,对全国的形势没有产生重要影响。

安庆绪即位不久,就命尹子奇为仆州刺史、河南节度使,继续进攻唯阳。接着,又命史思明为范阳节度使,兼领恒阳军事,封妨川王;又以牛廷介领安阳军事;再以张忠志为常山太守兼团练使,镇守井陉口;其他将领都维持原来的地位,继续募兵与唐军作战。

安庆绪的部署和安排,实际上就是继续进行叛乱。这就决定肃宗要进行的平定叛乱的战争还是一个艰难的进程。

郭子仪攻取河东

肃宗重用房馆的失败,促使他不得不把注意力转移到善于指挥作战的军事将领身上。但是,他重用手握重兵的军事将领也是顾虑重重的,玄宗重用安禄山的后果,他还历历在目。所以,他急需要郭子仪、李光弼等这些能征善战的将军,但又对他们很不放心。子是,肃宗征求李泌的意见道:“今郭子仪、李光弼已为宰相,若克两京,平四海,则无官以赏之,奈何?”显然,这是考虑李光弼,郭子仪在立了战功以后应该怎样控制的问题。其实,不仅是肃宗,而是很多最高统治者都关心的问题。当然,也有例外,像晚年的玄宗那样,整日沉浸于醉生梦死之中,无疑是没有这些顾虑的。

做为谋臣、李泌为肃宗提出了一套有效的方案。李泌说:“古者官以任能,爵以酬功。……夫以官赏功有二害,非才则废事,权重则难制。是以功臣居大官者,皆不为子孙之远图,务乘一时之权以邀利,无所不为。”他还举例说,安禄山就是官大权重而难制的典型。因此,他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以能任官,以爵赏功。这是“万世之利”的良策。肃宗颇为欣赏。

按照李泌的良策,肃宗自然要重用郭子仪、李光弼等军事将领。郭子仪认为,河东位十两京之间,如果夺取河东,即可使叛军所据的两京受到威胁。当时,叛军将领崔乾佑驻守河东。在崔乾佑夺取河东时,唐朝的一些地方官员,如永乐尉赵复、河东司户韩星、司士徐灵、宗子李藏锋等,都被崔乾佑俘虏。这4人虽然身陷叛军之手,但还念念不忘唐室,他们时刻希望唐军反攻河东,自己乘机内应。郭子仪了解这些情况,遂派人潜人河东,和这些人取得联系,准备里应外合,夺取河东。

至德二年二月初十,肃宗前进至凤翔〔今陕西风翔)。肃宗前进至关中,虽然未经战争的夺取,但也标志着肃宗又向长安前进了一步。叛军夺取长安后,安禄山忙于改元称帝,没有再继续向前发展势力。所以,在关中,叛军只是控制着以长安为中心,南不出武关,北不过云阳,西不过武功的局部地区。凤翔距武功不远,肃宗由灵武逐步前进,直达凤翔,接近叛军控制区的边沿,实际上反映了肃宗决心平定叛乱,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肃宗临近前线,也就是支持郭子仪夺取河东的计划。

郭子仪从洛交出发,先进兵冯翎。冯翎已经接近河东,然后又渡河而东,逼近河东。这时,在河东内部准备内应的韩旻等人,看到时机成熟,遂于二月十一日夜翻城迎接唐军,杀叛军近千人。叛军守将崔乾佑逾城而逃,义发动城北叛军反攻唐军,被郭子仪击破。崔乾佑逃走,郭子仪跟踪追击,斩首4000级,捕虏5000人。崔乾佑逃至安邑,安邑人开门迎接他,在他的人马进人一半时,安邑人突然将城门关闭,把进人的人全部杀死。崔乾佑未及人城,虽然幸免于死,但也只好远逃而去了。

二月二十二日,郭子仪命其子郭叮及兵马使李韶光、大将王柞渡河进攻淦关,初获胜利,杀叛军500人。不料,安庆绪立即派兵援救渡关,郭盯等战败,被杀1万余人,李韶光、王柞战死,另一将军仆固怀恩退回河东。

三月二十三日,叛军将领安守忠率骑兵2万人进攻河东,被郭子仪打败,叛军被杀8000人,被俘5000人。

郭子仪在战争中不断显示才能,由于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肃宗不得不把郭子仪放到重要岗位。四月,肃宗就命郭子仪为司空、天下兵马副元帅,使其率军前往凤翔。

郭于仪刚刚进据河东,肃宗为什么很快又召他回师凤翔呢?这主要和当时战争形势密切相关。

叛军西进,威胁肃宗

肃宗到达凤翔10日以后,陇右、河西、安西、西域等地的军队陆续来到、江、淮一带的庸调,也运到了洋川、汉中,很快即可陆运至关中。本来,江、淮一带的租庸是通过运河、黄河、渭河,运抵长安,现在因安禄山叛军占据洛阳、长安,只好改由长江、汉水,运到洋川、汉中,再陆运到关中。现在,既然有了相当数量的军队,物质供应也有了来源,下面就是怎样进兵的问题了。

李泌主张,派安西、西域来的军队,向北进军,绕到范阳之北,向南进攻范阳,直取叛军的巢穴。肃宗认为,各路军队已经集中,不必远道去取范阳,应当先取两京正当肃宗准备向叛军发起进攻时,叛军反而先向肃宗发动攻势了。

本来,原在嵩关作战失败退回后方的王思礼,又被肃宗任命为关内节度使,驻守武功。其部属兵马使郭英又驻军武功东原,王难得驻军武功西原。

二月于九日,叛军将领安守忠等进攻武功,郭英又抵抗失利,面颊中箭;王难得望见而不加支援,反面后撤。王思礼后退至扶风,叛军前哨部队继续西进至大和关,距凤翔仅有50里。这样一来,肃宗所在的风翔必然大为震动,立即实行戒严。郭子仪就是在这种形势下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副元帅,奉召回到凤翔的。

四月十三日,叛军将领李归仁于三原北袭击唐军,郭子仪命其部将仆固怀恩、王仲异、浑释之、李若幽等,对其进行还击,叛军全军覆没,李归仁只身逃走。

郭子仪率军东进至西渭桥,接着,又推进到濡水以西。叛军安守忠、李归仁所部屯兵于长安城西清渠。双方处于五月初六,安守忠假意后退,郭子仪跟随前进。叛军用相持90状00态精。锐骑兵摆成长蛇阵,唐军猛冲其中,叛军首尾作为两翼夹击店军,庸军馈败失利,判官韩液、监军孙知古均为叛军所俘,军资器械全部损失,郭子仪退保武功。

从当时的形势看来,叛军的力量还相当强大,肃宗平定叛乱的力量还不占明显的优势,双方在较量中互有胜负。这就是说,肃宗要实现平定叛乱的愿望,还是一个相当艰苦的过程。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