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七章 郭子仪、李光弼直捣安禄山后方抽

  郭子仪、李光粥都是在平定安史之乱中显示才能的翁领。安禄山叛乱初起,郭子仪被调任朔方节度使《驻灵武,在今宁夏灵武西),并奉命东讨叛军。正当叛军逼近渡关,威肋京师的时候,郭子仪东进嵩捷,静边军一战,消灭叛军700.人,继又攻下云中、马邑,打通东窿关,为继续东进开辟了道路。由郭子仪推荐的新任河东节度使李光弼东出井陟。攻下常山。叛军史思明部妄图夺回常山。双方相特40余日,李光粥向郭子仪告急。郭子仪很快兵至常山。与李光侧台兵一处,共10余万人,九门一战,大橄叛军。郭子仪曾经建议,北取范阳,直确安禄山集穴以减轻4关的压力,但没有得到玄宗的许可。尽管如此,无疑这是对安禄山后方的极大威脸。

郭子仪率军东进

郭子仪,华州郑县人。其父郭敬之,曾任绥、渭等五州的刺史,郭子仪是通过武举考试走上政治舞台的。天宝八载为横塞军使,天宝,为天德军〔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北)使,兼九原太守与朔方节度使右兵马使。

大宝十四载十一月,安禄山开始叛乱,郭子仪奉命为朔方节度使,率军东讨叛军。十二月,安禄山的人同军使高秀产进攻振武军,郭子仪迎头痛击,将其打退。郭子仪又乘胜攻取静边军,叛军将领薛忠义又率部反攻静边军,郭子仪使左兵马使李光弼、右兵马使高以及仆国怀恩、浑释之等部合力抗击,结果叛军大败,被坑杀的骑兵7000人。接着,又攻取云中、马邑,打通了东隆关,开辟了继续东进的道路。由于出师胜利,初立战功,郭子仪又增加了御史大夫的头衔。

至德元年止月,玄宗欲调郭了仪回到朔方,充实力量,准备进攻东都洛阳。同时,玄宗还不愿放弃郭子仪开辟的东进道路,威胁安禄山后方的良机。于是,玄宗问策于郭子仪,何人可以继续担当此任。郭子仪推荐李光弼,李光弼很快就被任命为河东节度使。二月,玄宗又加李光弼为魏郡太守、河北道采访使。接着,他就率领郭子仪分给他的一部分朔方兵以及太原的军队,开始东讨叛军了。

李光弼初建战功

李光弼,营州柳城契丹人。幼年善骑射,爱读河西节度使王忠嗣任用他为兵马使,充赤水军使。王忠嗣厚爱其才能,故而常对人说:将来代替我者,必是李光弼。安禄山叛乱后,他又受到郭子仪的重视,奉命为河东节度使,从此,给他提供了充分施展才能的大好机会。

至德元年二月,李光弼统率步骑兵1万余人,太原弩手3000人,东出井隆,进至常山。

常山郡的治所就是现在的河北正定,地处井9关东,是河北道和河东道交往的重要据点。安禄山叛乱后,虽曾一度为叛军所有,但常山太守嵩杲卿很快就据郡与叛军对抗,使叛军受到沉重打击。至德二年正月,叛军将领史思明、蔡希德率军进攻常山。颜杲卿全力以赴,昼夜苦战,直至粮尽箭绝,最后战败被俘,常山又陷于叛军之手。

这一次,李光弼兵至常山后,常山的地方兵3000人杀了安禄山的胡兵,速捕守将安思义,向李光弼投降。

李光弼并不以取得常山为满足,也没有为暂时的胜利而洋洋得意。他有长远的战略眼光,他要彻底消灭叛军,取得最后胜利。所以,他没有立即杀死安思义,而是利用安思义为自己效力。在他用试探的手段弄清了安思义并不是一个死硬的顽固分子以后,他就想听听安思义的意见,他下一步的行动部署应如何进行。李光弼一而诚恳的赞杨安思义久经战阵,必然很有经验,并希望他提出可行的建议;另一面又表示,只要所谈意见可取,保证安思义生命安全。安思义看到李光弼诚心诚意听取意见,遂明确说出了自己的主张。

安思义认为,李光弼的人马是远道而来,甚为疲弊,仓碎遇到强敌,未必可以很快取胜;不如把大军移住城内,加强防御,然后在有把握的时候再出兵交战。胡人的骑兵虽然勇猛,但不能持久稳重,稍遇挫折,就士气散涣,这正是进攻的机会。安思义还分析了形势,当时最有可能来夺常山的就是史思明。史思明正在率部进攻饶阳,距常山不过200里,他闻知常山丢失,必然很快赶来。这是最值得注意的敌人。安思义的意见,完全符合实际。李光弼听了。喜悦异常,立即对安思义以礼相待,并移军人城。

正在围攻饶阳的史思明,知道了李光弼占据常山的消息后,立即撤饶阳之围,大军向常山进发。史思明所部骑兵2万余人迅速直抵城下,李光弼派5000步兵欲从东门出城交战,但叛军严加把守,5000步兵难以出城。李光弼另命50射手于城上一齐放箭,这样,才使叛军稍稍后退。李光弼又派射手1000人出城,分为4队,射手们箭箭相继而发,叛军难以抵挡,遂退缩于城外道路以北,李光弼出兵5000于道路以南修筑篱笆,做为防御工事。从西向东流的呼沱水从中经过,两军夹水对阵。叛军多次以骑兵的优势进行挑战,李光弼避开敌人的优势,发挥自己的长处,以射手连续放箭,叛军的人和马多半中箭,不得不被迫后退,等待其步兵的到来。

忽然有村民向李光弼报告消息,叛军5000步兵自饶阳赶来,昼夜行军170里,到了九门南的逢壁,正在休息。李光弼立即决定,派遣步兵、骑兵各2000人,很旗息鼓,尽量不使敌人觉察,神不知,鬼不觉地沿呼沱水东进至逢壁。恰逢叛军正在吃饭,这时,李光弼的4000人马突然袭击,杀声四起,叛军晕头转向,措手不及,叛军5000人全部被消灭了。

李光弼为了进一步打败叛军,取得更大的胜利,他向郭子仪求援。郭子仪于至德元年正月奉命回到朔方。三月,又从朔方东进至代州‘洽所在今山西代县)。李光弼求援,郭子仪很快就出井阻,四月初九日,就到达常山。李光弼与郭于仪联合起来共有10余万人。四月1日,李光弼与郭子仪联军共同十九门城南对叛军史思明、蔡希德所部作战,结果,叛军大败。史思明收拾余部逃往赵郡,蔡希德逃往矩鹿。

由于李光弼、郭子仪的不断胜利,在河北,带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各地民众不愿忍受叛军的残暴统治,纷纷起来响应唐军的到来,聚集自守的民众少者上万人,多者有2万人,他们各自拒守一地,盼望唐军早日到来。史思明自赵郡前往博陵,他看到博陵郡已经响应唐军,遂怒火万丈,把所有的郡官全部杀死。这样,就激起了各地民众对叛军的无比痛恨。

四月十七日,李光弼、郭子仪进攻赵郡,攻打一日,叛军就举城投降。李光弼部属很多人认为破敌有功,遂进行虏掠李光弼坐在城门里,收缴士卒所获财物,全部归还物主,十是,李光弼大受民众欢迎。郭子仪部俘敌4000人,全部释放,仅只杀了安禄山任命的赵郡太守郭献理。这样,必然缓和叛军对唐军的敌对情绪,削弱叛军的上气。

接着,李光弼进围博陵,连续围攻,未能奏效。于是,李光弼兵撤恒阳,以解决军粮间题。

五月,郭子仪、李光弼又率部回师常山,史思明率数万人尾随其后,行走3天,到达行唐。郭子仪选精锐骑兵一部,乘敌人疲惫时,重创叛军。接着,又在沙河打败叛军,叛军的力量进一步遭到削弱。

叛军将领蔡希德到格阳向安禄山报告战况,安禄山颇为后方动摇而忧虑。安禄山为了挽回败局,遂旅蔡希德再率步、骑兵2万人,北救史思明。同时,又命牛廷珍发范阳等郡兵1万余人,南助史思明。这样,史思明就又有5万余众了。其中战斗力很强的精锐部队占五分之一。

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郭子仪、李光弼又兵至恒阳,史思明又尾随而到。郭子仪、李光弼深沟高垒,似有避故之意,但实际上是敌来则严加防守,敌退则跟踪追击;白天耀兵扬威,夜间袭击敌人。这样变换莫测,使敌人不知所措,昼夜难以休息。几大以后,李光弼、郭子仪都认为叛军已经非常疲劳,出战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在五月二十九日,双方大战于嘉山。由于唐军准备充分,叛军疲惫不堪,故而郭子仪、李光弼大破叛军,杀叛军4万人,俘虏1000余人史思明在大战中落马,披头散发,赤脚逃窜,直至天黑,手中枪也已折断,狼狈不堪地奔赴博陵〔即定州,治所在今河北定县)。这一仗的影响很大,由于唐军的胜利,原在叛军控制下的于多个郡,都先后响应唐军的到来,他们杀了安禄山的守将,归附唐朝。

李光弼、郭子仪的胜利不是偶然的。主要是李、郭二人志同道合,互相配合很好。他们听取了当地人包处遂的建议,避开敌人强悍勇猛的优势,利用敌人不善十智胜的短处,抢占了有利地形,然后与敌斗智,使叛军摸不清唐军的动向,缺乏迎战之策。于是,在唐军发动攻击以后,叛军仓碎迎战,优势难以发挥。反之,唐军采用疲劳战术,大大削弱敌人的战斗力这样一来,战争一开始,唐军就发挥自己的优势,有预谋、有目的的主动进攻,而叛军则是狼狈不堪的被动迎战。战争的结果自然是不言而喻了。

安禄山惊慌失惜,怒斥幕僚

由于河北诸郡响应唐军的到来,归附唐朝,在洛阳的安禄和原来的起家之地范阳就失去了联系。必要的联系多半是派轻骑暗中偷越唐军营地。即使如此,偷越的叛军轻骑也往往被俘。这样一来,家在范阳的叛军将士无不忧心忡忡。

最受震动的还是安禄山。他虽然顺利攻取了东都洛阳,但最受震动的还是安禄山。他虽然顺利攻取了东都洛阳,但在其后方却燃起了反对乱的熊熊烈火,颜杲卿、颜真卿、张巡、许远等反对叛乱的力量,有力地牵制了安禄山不能继续前进;现在李光弼、郭子仪又敲响了范阳的大门,割断了洛阳与范阳的联系,于是,安禄山不能不颇感危机。在其前进受阻后院起火的时候,又陷人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后悔心态了。

有一天,安禄山召其主要谋士高尚、严庄骂道:你们早就劝我造反,认为造反必然成功。今天的情况如何?西攻山嵩关,数月不能前进一步;北回范阳的道路已被切断;我所控制的地盘只有汁〔今河南开封)、郑数州之地,成功在什么地方呢?你们今后不要再来见我了。高尚、严庄受到责骂,一连数日,不敢露面。这时,田乾真自嵩关返回洛阳,知道安禄山怒斥高尚、严庄以后,立即从中缓和这种矛盾。

田乾真劝安禄山道:“拨乱之主,经营创业,草昧之际,靡不艰难。汉祖狼狈于荣阳,曹公倾覆于赤壁,未尝一举而成大事者。今四面兵马虽多,皆募新军乌合之众,未经行阵堡垒,非劲锐之卒,不足为我敌。纵大事不成,犹可效袁本初以数万之众据守河北之地,亦足过十年五岁耳。庄、尚皆佐命元勋,何以邃斥绝之,使诸将闻之,心不动摇乎。”安禄山认为田乾真很有见地,所谈内容正是为了安禄山统治集团的稳定。所以,安禄山很快转忧为喜,对田乾真大加赞扬,同时,又盛情款待高尚、严庄,恢复了原来的无间关系。

安禄山虽然协调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关系,但对当时的处境仍然深为忧虑。所以,他曾经有放弃洛阳,回到范阳的打算。由于内部意见分歧,在尚未作出决策的时候,唐军在渝关失败,玄宗离京西走,使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时,正在平原领导军民抗击叛军的颜真卿,正在为李光弼、郭子仪的胜利而感到振奋,并欲与其会合,共同打击叛军。但是,突如其来的消息,长安陷落,玄宗出走,使李光弼、郭子仪失去了唐军东进洛阳的希望,暂时没有南北夹击安禄山的可能。于是,李光弼、郭子仪又回师井隆以西,仅只留下少数部队留守常山。

事实证明,在关键时刻,首脑人物的态度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玄宗的错误决策,导致了淦关唐军的溃败,影响了河北打击叛军的将士们的士气,使高涨一时的抗击叛军浪潮又低落下来。反之,处干危机四伏中的安禄山,这时又看到希望,他西进嵩关,攻取长安,迫使玄宗落荒而逃;又在河北大肆反扑,使其动摇了的起家之地又稳定下来。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