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一、法国革命的影响

  法国革命的爆发震撼了毗邻的德意志,按恩格斯的说法,它“像霹雳一样击中了这个叫做德国的混乱世界。它的影响非常大”。

  法国革命的影响,首先在与法国接壤的德意志边境地区得到反应。其中西部的莱茵地区是受影响最早,也是反应最强烈的地区。早在1789年秋天,在普法尔茨、黑森和上莱茵地区已发生了农民拒绝服摇役和纳租税的暴动,在萨克森和西里西亚也发生了手工业者、家庭工人反对剥削的罢工和骚动。从1790年春天开始的萨克森农民起义波及萨克森广大地区,持续半年之久,大有历史上农民战争再版之势。由于这些革命反应主要限于局部地区并缺乏政治性革命力量的引导,因而在坚持一段时间后,相继走向失败。在德国,由于政治分裂、资产阶级力量软弱,下层民众的革命反应未能演变为引发全德革命的熊熊烈火。

  在知识界,革命的影响曾得到异乎寻常的热烈反应。不少奔赴巴黎的“自由的朝圣者”给家里寄来热情洋滋的报道,在德意志本土也有成群的狂热者为革命举行群众大会,庆贺这个新时代的开端。黑格尔把法国革命称作是一次“壮丽的日出”;歌德也在他的诗作中称法国革命是“朝阳放射出的第一道光芒”赫德尔以基督教的诞生和民族大迁移比拟法国革命的影响;康德和年轻的费希特,则把这场革命视为卢梭热爱自由思想的充分体现。在德国知识界,几乎所有的文化名人都在革命初期对革命表达了积极的赞赏态度。但是,随着革命的深人,随着法国革命军队进一步把活动范围扩大到国外,除了少数人外,德意志的知识界开始对法国革命持否定态度。他们因法国的民族主义扩张,开始对普遍的人道主义观念丧失信心,并激发了对德意志民族精神特殊性的追求。这种民族精神,作为法国革命影响的一个副产品,促进了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觉醒所以,法国革命对德意志的未来命运发生决定性影响的,不是对革命的最初反应,而是新法国与旧欧洲列强之间的冲突。这一冲突,由于革命进程的深入和对外政策所发生的变化,使德意志的政治形势和领土状况以一种真正革命的规模发生了彻底的变革至 1792 年,节节胜利的法国革命同德意志封建诸侯之间的冲突已经变得不可避免。然而在起初能够领会巴黎的变革将引发欧洲危机的人还寥若晨星。因为种种迹象表明,自七年战争,特别是参加北美独立战争以来,法国已急剧走向衰落,财政破产,债务重重,再加上连年歉收和饥谨的困扰,入们已不再把法国视为欧洲一个强国;另一方而,东方三强(俄、奥、普)对波兰命运的安排,以及 1787年开始的俄、奥对土耳其的战争正吸引着各国政治家的注意力。没有入担心来自西部的威胁。可望看到的是这个国家将在这场新的混乱中进一步走向衰落但是,法国革命所具有的激进色彩,很快就对整个国际格局发生了决定性影响。革命的爆发和发展,没有出现导致法兰西在混乱中进一步削弱的局面,而是在法国形成了一种新力量,“一种用传统的防御所无法应付的新威胁正从混乱中勃然兴起”。这种威胁打破了旧的欧洲均势,使列强同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法国的斗争,很快成为一切国际事件和外交冲突的中心。毗邻的德意志最先受到革命风暴的冲击。

  冲突和摩擦最初源于法国国民议会所颁布的废除一切特权的决议对阿尔萨斯封建主享有的邦君权利的触动;以后又因德国封建主对法国君主派流亡者的友好接待,进一步激怒了法国人民。但更加危险的纠纷是奥地利君主联合普鲁士国王对法国革命的直接干涉。他们为法国王室备受痛苦的消息所震惊,主张通过君主间的合作,来抑制法国人的过激行为。1791 年 8 月 27日,两位君主发表“庇尔尼茨声明”,不仅表达了对完全恢复法国国王政府的共同关怀,而且也表示为实现这一目的将使用必要的武力。此后,维也纳同柏林更紧密地联结起来,并在1792年2月7日签订奥普友好防御条约,约定如法国发动进攻,两国将各派两万士兵互相支援。

  在法国,由于较为激进的吉伦特派组成内阁,他们不顾温和派和更为激进的雅各宾派的反对,通过宣战的决议。

  在 1792 年 4 月加日的立法议会会议上,法国正式向奥地利宣战。由此开始了延续近四分之一世纪的战争。

  战争的爆发,对法国而言,意味着维待近两年的和平防御外交转向“积极进攻”,自此战争被视为捍卫革命成果、抗击欧洲封建君主侵略的神圣手段,逐步扩展到法国国境以外。“对茅屋以和平,对宫廷以战争!”以革命战争把欧洲各国人民从封建统治下解放出来,也逐步成为法国革命新的目标。但是,开战初期,由于王党势力卖国通敌,法军节节败退,前线局势危机。普鲁士趁机于7月6日参战,奥普联军于7月上旬开始越过边境,侵人法国。7月11日,立法议会宣布“祖国在危机中”,号召全民抗战。7月25日,奥普联军总司令不伦瑞克公爵发表宣言,声称将毁灭巴黎,严惩罪犯。不伦瑞克的宣言激发了法国人民的爱国热忱,9月20日,同仇敌汽的法军在瓦尔米高地大破奥普联军。几周之后,法国革命军就进人德意志领土。随着月6日奥军在热马普的战败,奥普武装干涉以失败告终。1792年底至1793年初,法军长驱直人,相继占领莱茵河西岸和比利时以及南方的萨瓦、尼斯。

  法军在莱茵河西岸的胜利进军,使英国和整个欧洲由惊讶转向不安。为了保障尼德兰这座对英国来说的大陆上的屏 0,并维持欧洲旧有的均势,英国出面,在 1793 年 2 月组成第一次反法联盟。参加这个阵营的有英国、普鲁士、奥地利、俄国、荷兰、西班牙、葡萄牙、撒丁、那不勒斯以及德意志的部分小邦。这是全欧范围内组织起的对法国革命的圈攻。联盟在数量上的优势,一度使法国处于防御地位并失去了许多新占领的土地。但是联盟的围玫加剧了法国国内的政治变革,革命中最激进的派别一-雅各宾派开始在危急关头登上政治舞台。雅各宾派的土地立法、限价政策、恐怖手段,把法国革命推向最高峰;它的普遍征兵的法令使法国军队成为一支令整个欧洲望面生畏的武装力量。1793年秋天,共和国陆军的人数已逾百万。这支军队以“每分钟120步的快步伐”,替代了它的敌人“固守传统”的70步,创造了新的流动战术;这个军队从就地取得给养摆脱了它的对手所依赖的轴重车辆,从而经常处于运动之中;这个军队摒弃了欧洲一切军队使用的横列队形和陈旧的军事理论,代之以新的散兵队形和“急袭猛攻”的作战方法;这个军队以自由农民为骨干,指挥作战的不是门第高贵的望族,而是以前沉默无闻但功勋卓著的劳动者子弟。这一切结合起来,终于使这支军队成为一支无敌于欧洲的军队。从 1793 年 9 月起,法军开始捷报频传,敌人从四而八方被赶出法国国土。1794年春天是胜利的春天,乘胜前进的法军再度越出国界,相继进人热那亚(意大利)、加泰隆尼亚(西班牙)和比利时。

  1794年6月24日,法军在弗勒律斯的胜利,使莱茵河西岸再度归并法国。

  1795年5月,在反法联盟中首先感到力量不支的普鲁士通过单独与法国靖和退出了战争。依据《巴塞尔和约》,它允许法国自由处置莱茵河以西地区;作为回报,普鲁士在莱茵河以东获得补偿。7 月,法国又与西班牙签订和约;荷兰早在5月已与法国议和。因此在欧洲大陆上,除了沙俄在忙子波兰问题外,只剩下奥地利一国对法作战。1796年,由热月党人组成的督政府命令军队兵分三路攻打奥地利。其中意大利方面军的指挥拿破仑·波拿巴(1769-1821 年)率领的法军,绕道意大利,出其不意地取得对奥战争的决定性胜利。1797年4月,波拿巴大军进逼奥京维也纳。奥地利被迫签订《坎波福米奥和约》,放弃了对比利时的统治,并承认波拿巴在意大利建立的两个“姐妹共和国”:利古里亚共和国(热那亚)和南阿尔卑斯共和国(米兰)。同两年前的普鲁士一样,奥地利在一项秘密附带条款中同意把莱茵河西岸地区割让给法国。至此,1793年组成的第一次反法联盟宣告瓦解。取得对第一次反法联盟的胜利,有力地巩固了法国革命的成果,并使革命的原则被广泛地推广到法国以外的地区。在新占领的莱茵河西岸地区,法国占领者通过废除旧的租税、贡赋和摇役,使当地居民逐渐摆脱了封建关系的束缚,从而使莱茵地区以后成为德意志最发达、最富有生机的地区。但是,法国输出革命的进步意义却由于对占领区所进行的掠夺和扩张受到削弱。从战胜第一次反法联盟以来,法国的对外政策开始具有两重性,即既有捍卫革命成果的一面,又有对外扩张和掠夺的一而。特别在大资产阶级掌权以后,这种两重性就变得十分突出。179 年,伴随着拿破仑在法国执掌政权,法国对德意志的政策就是这种双重属性的重要体现。从此,德意志的政治形势和领土现状,随着拿破仑战争的深人发展,开始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