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十三章 关于抗日时期所表现出的“昭通精神”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局部抗战,到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开始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后方对于前方的人力物力的支援,正面战场、敌后战场的浴血战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号召下,全民同仇敌忾,艰苦卓绝,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终获最后胜利。

昭通作为后方,在宣传发动一致抗日、输送兵员走上抗日前线、许多抗日将领在前线率部奋战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可以说这是我们今天应继承和发扬的“昭通精神”。

为了支援前方抗战,在中共地下组织的发动和领导下,曾有:“九一八”事变后,省立二中(今昭一中)全体师生组织军训,成立义勇军大队,准备应招参加抗战;1938年春,昭一中师生发起组织“抗敌后援会”;1940年夏,昭通中学等校学生和民众数千人举行集会,声讨汉奸汪精卫;1945年苏联红军攻克柏林,数千人庆祝游行。有许多爱国志士奔走呼号和做具体工作:有昭通县人孙承光(厚甫),在家乡宣传抗日之后,曾赴山东菏泽给学校学生上“战时课”,讲民众抗日的组织及训练;傅发聪,带领部分昭通中学学生到彝良向当地富户募捐转送前线;吕茂林组织学生成立“抗日读书会”;伍谦之在昆明参加秘密组织“昆明学生救国联合会”,并作为该会领导成员积极工作;费炳为抗战做了大量重要工作,如1937年至1938年间,曾多方设法,动员有关人士做184师师长张冲及龙云的统战工作,曾在昭通组织街头演讲宣传抗日,演《放下你的鞭子》等街头戏;李燮阳、刘淑清,做了地方慈善救助工作,于安定后方有利;彝良人禄国藩,为修滇缅公路付出心血;李立言(昭通人),抗日时期,辗转于沪、汉、渝,联系钢铁厂的迁徙、生产等事宜……不一而足。

这里,尚有一位支援抗战的昭通地方史人物——陈纯初。他在抗战时期做了支援前方的重要工作,有必要作一简要纪述。陈纯初(1887—1960年),昭通县人。1909年考入云南讲武堂,为该校一期学生。后参加过“重九起义”、“援川”和“护国战争”,立有军功。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调任昭通团管区(后为师管区)司令(少将)。陈纯初在上述任职期间,正值全民抗战由敌进我退到相持、到转入反攻阶段。他任职时期的重大工作,即是为抗日出兵出力,征集、训练和输送兵员的工作,每年均有各县集中来昭的兵员,要集训,然后整装赴省城昆明。他不仅亲自过问和检查有关工作,到新兵中间安抚和鼓励,与新兵一道蹲在地上吃饭;给新兵讲话,激励他们为民族大义、为国、为抗战努力;他任职七年中,为抗日前线输送了大批昭通兵员(保守估计不下6000人)。

在激烈的前方抗战中,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有许多从昭通走出去的将领和战士,他们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壮丽的卫国壮歌,树立了永远激励后人的光辉形象,铸造了一座集体的丰碑。

在正面战场,龙云作为当时的云南省主席,他以全滇人力物力支援抗战,功不可没。龙云1937年8月在南京国防会议上,慷慨陈词:“当尽地方所有之人力物力贡献国家……挽救危亡。”他回昆后,仅28天即组编约4万人的国民革命军第60军,于10月由卢汉率领走上前线。几年中,由云南开赴前线的军队共27万人,军队的装备、给养,几乎全部出自云南。还有,1939年修筑滇缅公路,每天出动人员几十万,不到一年即告完工;从1942年开始的滇西抗战等,他都作出重大努力。

卢汉,1938年4月,率领60军将士奔赴徐州战场,于台儿庄以东、运河北岸的陈瓦房、刑家楼、五圣堂等地接防,在台儿庄战场上,与精锐日军第5师团、第10师团3万余人展开激战,保住了台儿庄东面的安全。之后,主力转到禹王山,形成以此为中心的防御阵地。苦战27天,抑制日军进攻,沉重打击了敌人。60军作出了巨大牺牲。投入战斗35123人,牺牲13869人,伤、失踪的未计于此。在上述牺牲人数中,仅昭通和当时所辖县,就共计为3431人。此后,卢汉被委任为驻越南日军受降司令官等。

安恩溥,镇雄人。1937年,驻昭安旅编为60军182师,任师长。1938年参加台儿庄战役,全军将士英勇,重创日军,于同年12月,晋升为军长。

曾泽生,永善人。1937年任60军184师1085团团长。在台儿庄战役中战功卓着,升为184师副师长,1940年升为少将师长。后在武汉外围新阳县石梯寺等地阻击日军;在长沙外围新奉、高安等地与日军作战,均战功卓着。1942年调任182师师长。

潘朔端,威信人。1937年任60军183师1081团团长。率部在台儿庄战役中,与日军矶谷坂垣混合部队遭遇激战,潘身先士卒,中弹受伤仍坚持指挥战斗,后获一级宝鼎勋章。1944年任师长。

陇耀,祖籍四川金阳县。随60军赴台儿庄战役,1945年奉命到越南接受日本投降。

彭勤,昭通人。1937年任60军1080团营长。台儿庄战役中,率部奋战,腿部负伤。回乡后仍保持爱民、爱国精神和正直的品格,捐资和募捐修建靖安大桥,做了许多为民好事。

曾万钟,大关人,曾率部于山西、河北等省与日军作战。

在敌后战场,有全国闻名的33位军事家之一的罗炳辉将军。罗炳辉,彝良人。1938年1月,以八路军副参谋长名誉在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工作,任统战工作组组长,对滇军60军卢汉和几位师长做统战工作。后在“半塔自卫”战中取得胜利,在“坚持淮南、支援淮北、反击日军”的战斗中,完全控制了华中抗日根据地,粉碎了冈村宁次的“扫荡”。罗炳辉将军指挥战斗,有勇有谋,智勇双全,威震敌胆。

罗占云,大关人。1938年在安徽前线,转战大江南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先后任津浦路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在来安围攻日军的战斗中,击毙日军300余人,收复来安县城。

罗炳辉、罗占云,在抗日战争时期,始终坚持中共全面抗战路线,功勋卓着。

走上抗日战场的着名人物甚多,不再一一列举。

八年抗战中,为抗战献身的昭通籍将士,据《昭通地区志》“抗日阵亡将士名录”记载,共计3398人。此数之外,想必还有遗漏者。今天,让我们怀着无限敬仰、无限怀念的心情分别记下这些数字:昭通市(912人)、鲁甸(314人)、巧家(214人)、镇雄(116人)、彝良(304人)、威信(50人)、盐津(366人)、大关(445人)、永善(499人)、绥江(139人)、水富(39人)。

读史、忆昔、抚今,思潮奔涌。继承和发扬当年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是今天我们应该记取的。而“昭通精神”也正是这种民族精神中的一个部分。“昭通精神”有哪些方面呢?

首先,“昭通精神”系指抗日时期昭通各族人民和一切爱国志士在抗战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主要表现在: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昭通虽为后方,敌机的侵袭次数也不多(如1941年5月5日侵袭),但却有上述那么多志士仁人、将领、战士在后方奔走发动,走上前线,血洒战场。这是一种不容敌人侵我中华的“爱国”、“卫国”的精神。

其二,在极端危急关头,60军将士奋战于台儿庄,重创敌军;罗炳辉、罗占云等将领开辟敌后战场,沉重打击敌人。这是一种不畏强暴、抗击侵略、不屈不挠的精神。

其三,自尊自强的精神。上述那么多抗战有名人物,绝大多数虽出身低微,却能勇担重任,走在抗战前列,且立下卓着功勋;而广大战士,则大都来自穷乡僻壤的贫困家庭,却上得战场,以无畏的英雄气概压倒敌人。

上述精神,给我们今天一个深刻启示:让后辈了解、熟知祖国、昭通前辈的上述抗日事迹和精神,尤其对于当今青少年一代,真是非常重大而又意义深远的大事。因此,想到在昭通建设一个抗日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乃是当务之急。其中,昭通抗日阵亡将士的英名,凡能查到者,当碑上有名。愿“昭通精神”长存!

意到笔随,成诗一首作结:

金江涌,乌蒙雄,关河訇然气恢弘。

日寇侵辱我神州,全民敌忾共仇同。

义勇军队待号令,抗敌后援显赤忠。

千人声讨汪精卫,众志成城举燧烽。

龙卢以滇为国难,人力物力有昭通。

训送兵员纯初任,责无旁贷记心中。

南京屠杀惨人寰,重创寇仇义无容。

台儿庄前浴血战,六十军威泰山隆。

一二八师安旅部,力抗顽敌建勋功。

泽生朔端与陇耀,率兵迎战敌刀丛。

弹雨之中彭勤勇,回乡不减当年风。

此役三千国殇者,永留史册如青松。

更有虎将罗炳辉,智勇双全立华中。

冈村宁次惊魂胆,敌后开篇战果丰。

淮南津浦罗占云,游击抗倭震华东。

二罗高举延安旗,抗战路线始至终。

抗日卫国多忠魂,仅止载册姓名者。

三千三百九十八人,一笔一字血染红!

感天动地泣鬼神,古郡精神朝暾荣。

六十周年忆往事,兴国自强鸣警钟。

倡议立碑建馆纪,后辈莫忘铭记胸。

(作者单位:昭通市一中)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