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胡服骑射

  公元前326年的时候,一位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留下赫赫威名的国王登上了赵国国君的宝座,那一年他只有十五岁。他就是赵武灵王,这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

  赵武灵王继位之初,他所面临的形势十分凶险,国家被齐、中山、燕、林胡、楼烦、东胡、秦、韩、魏等诸侯国或少数民族部落包围着,当时的人们就用“四战之国”来形容赵国的地缘政治,可见那时赵国形势的险恶程度。特别是那些以游牧为主的少数民族,他们常常骑着快马,穿着紧身衣服,手执轻便的劲弓,能够驰骋自如,像旋风一般地侵入赵国,忽东忽西,烧杀抢掠,赵国军队却来不及组织起有效的抵抗,敌人就迅速地撤退了。这样的局面持续了很久,也严重地破坏了赵国边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所以,为了能够取得长久的安定,赵国不得不与周边游牧民族进行频繁的战争。

  在交战的过程中,赵武灵王发现了中原国家与游牧民族作战方式的不同。中原各国的传统的车战方式和穿着宽袍大袖、裳下裙军服的将士们在平原作战时还比较得心应手,一旦与敌人在山地和丘陵等地形发生冲突,则处处掣肘,十分不便。同时,中原各国的作战方式还保持着步兵与战车兵协同作战的传统阵法,即便有骑兵助阵,也大都与其他兵种混杂在一起,很不利于指挥。尤其是,当敌我双方在交战的时候,往往不如游牧民族的骑兵那样机动灵活。赵武灵王就是在实战中注意到了这一点,于是,他便下决心学习胡人短衣装束与骑射战术。

  有一天,赵武灵王召来他的大臣楼缓和肥义商议,二人很赞同这一主张。

  在改革派大臣的支持下,赵武灵王对改革服饰和军事制度的想法逐渐开始向实施的方面转化了。不过,“胡服骑射”不是简单的一个军事改革措施,这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移风易俗的改革,更是中原农耕文明向游牧文明学习,进而更新传统观念的变革。因此,在这个改革即将贯彻施行的时候,就在朝廷内外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不但有的百姓表示不会接受,而且赵国朝廷内的一批贵族官僚更是抱有很大的抵触情绪。

  赵武灵王再次找来肥义商量,他问道:“看来想用胡服骑射来改革赵国的风俗真是一件难事啊,你看如此多的人都表示反对,寡人究竟该怎么办呢?”

  老臣肥义坚定地说:“大王,我听说‘疑事无功,疑行无名’。讲究大德行的人不附和世俗成见,能成就大功业的人不与一般俗人商议。愚笨的人在事情成功后才能明白,而聪明的人在事前就能有所预测。所以,要办大事就不能犹豫,犹豫就办不成大事。大王既然认为这样做对国家有利,何必怕大家讥笑呢?”

  赵武灵王听了很高兴,说:“我看讥笑我的是些蠢人,明理的人都会赞成我。”

  果然,第二天,赵武灵王自己就穿着胡人的服装上朝来见大臣们。而那些保守的大臣见到他短衣窄袖的穿着,都被吓了一跳。以赵武灵王的叔叔公子成和赵文、赵造、周绍等人为首的贵族官僚,抱着“循法无过,修礼无邪”的传统观念,对赵武灵王的所作所为表示公开反对,以至于后来公子成竟然称疾不朝。看到国君的叔叔都这么反对“胡服骑射”,大臣们更不愿意穿戴胡服了。一时间,朝内朝外对于改革怨声四起。

  可是,赵武灵王也是下了决心的,非实行改革不可。他知道要推行这个新办法,首先要做通他叔叔的思想,他亲自上门拜见公子成,跟他说:“叔叔啊,服装是为了便于使用的,礼制是为了便于办事的。你看世间的事物还要变化呢,那人就更不能强求一致了。我穿胡服上朝,希望叔叔也穿上它。您想想‘家听于宗,国听于君’这句古语,这样的大道理,您肯定会明白的。现在叔叔不愿穿胡服,天下人笑话的不是你我二人,而是会笑话赵国王室不团结。治国以利民为本,希望叔叔顾全大局。”就这样,经过反复地讲穿胡服、学骑射的好处,公子成终于被说服了,也跟着赵武灵王穿起胡服来。大臣们一见公子成也穿起胡服来了,都没有话说,只好跟着改穿胡服了。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看到条件成熟,就正式下了一道改革服装的命令。过了没有多少日子,赵国人不分贫富贵贱,都穿起胡服来了。有的人开头觉得有点不习惯,后来觉得穿了胡服,实在方便得多。

  赵武灵王看到时机成熟,接着又号令大家学习骑马射箭。不到一年,训练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效果可谓立竿见影。公元前306年,赵国北攻中山,西略林胡。次年,再伐中山,最后灭亡中山,解除了赵国的心腹之患。也因此拓展了疆土,壮大了力量。对于其他诸侯国而言,在实行“胡服骑射”前的十几年中,赵国屡屡被秦、魏等国打败。而自从军事改革以后,赵国的军事力量迅速得到加强,多年来被动挨打的局面为之一变,一跃而成为当时中原的军事强国。更显著的变化是,赵国对秦国的战争不仅取得了反败为胜的结果,而且还对那些北方曾侵犯过赵国的游牧民族给予了震慑。

  赵国军事改革之后,秦、齐等大国也争相效仿,随着中原各国对“骑射”的进一步接受,马匹逐渐用于骑乘,大大加强了各地区间的交往与联系,促进了各地间,尤其是中原汉族与边地各少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可以说,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促进了中原华夏族与北方游牧族的文化融合,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