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章 自然观测

  本栏编辑 邓玉兰

  气象

  “概况”2012年,全省平均降水量达到2174.9毫米,列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第一。汛期降水呈现4个特点:连续3天以上的暴雨过程多,大暴雨多,短时雨强大,降水时间分布比较均匀。全省气象部门全力做好气象服务工作,年内,共向省领导及有关部门报送决策服务材料288期,向公众发送预警短信2.15亿人次,通过“绿色通道”全网发送短信3580万人次,通过广播电视滚动插播信息约6400条次。气象服务得到省领导充分肯定,省委书记苏荣就广电、通信部门加强气象信息传播作出专门指示,省长鹿心社、副省长姚木根等省领导多次批示肯定气象工作。

  牵头完成东南区域6省1市人工影响天气规划编制工作。组织赣粤闽跨省(区域)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全年开展飞机作业25架次,地面作业966次,协助扑灭林火5起,直接经济效益11.1亿元。参加江西省应对气候变化“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开展核电、风电气候论证和调查服务,完成江西太阳能资源评估报告。

  气象灾害防御正式列入政府考核。省政府首次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项目,内容涵盖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建设、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建设、气象社会管理与防雷安全管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事业经费与配套经费等。

  加快重大气象工程项目建设。两个重点气象项目列入省“十二五”规划,可研报告已正式批复,实现“入纲要,进规划,立项目”。省级气象科技园区规划通过中国气象局和地方政府审批,科技中心大楼进入最后装修阶段,6个设区市局新建气象防灾减灾大楼投入使用。根据地方政府承诺安排山洪项目建设,市县政府专题会议部署,列入政府考核进行督办。建成山洪自动雨量站152个,更新乡镇气象站116个,85个台站全部建成县级数据处理中心。省政府以会议纪要形式,确定对28个台站实施探测环境改善。省发改委批复总体规划,分年度分批次实施。正在推进14个气象台站建设。参与共建交通气象监测预警系统。省气象局编制可研报告,开发交通气象服务系统,建立信息公众普发机制、重点用户信息直通机制。

  出台《江西省雷电灾害防御办法》,修订《江西省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管理办法》和《江西省人工影响天气管理办法》,3项地方气象标准获得立项。认真履行气象社会管理职能,办理行政许可5352件和各类行政审批1449件,开展执法检查1860余次,立案查处违法案件85起。各设区市局设置独立法制机构和执法支队,进一步完善气象行政执法体系。南昌市局、赣州市局、上饶市局和省雷电中心等四个单位防雷综合治理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现代气象业务服务系统试点初见成效。在南昌、九江、上饶及省局直属业务单位开展试点,省局正式批复了各单位的试点方案。各试点单位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在中小河流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南方水稻气象、省市县三级集约化预报业务流程调整、现代气候业务体系、南昌大城市精细化预报服务、省人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打造县级气象业务服务综合性支撑平台。正式启动45个县局现代气象业务服务系统建设。开发省级公共气象服务业务系统,建立省级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平台。

  开展暴雨诱发的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试验业务,完成1045条中小河流和山洪沟、2万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地理信息收集整理,以及1045条中小河流和山洪沟分时段致灾临界面雨量阈值的确定,普查方案作为样本在全国气象部门推广应用。在南昌开展大城市精细化气象要素预报业务,初步开展大城市特色气象服务。科学调整气候业务分工和布局,设置省级气候业务岗位,建设省级气候业务平台,完善业务规范与流程,制定会商规定,逐步形成了省级现代气候业务体系。

  完成国家地面观测调整任务,累计建成区域站2042个,覆盖所有乡镇和部分重点防御流域。9个基层台站列入国家艰苦台站序列。完成国家新一代通信系统业务运行,研发了自动气象站便携式综合检定仪,探索了区域自动气象站社会化保障模式。

  深化省气科所改革,以重大科研项目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以项目为纽带加强创新团队建设,以南方水稻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强化科研基础条件。争取省部级科研课题16项,各类科研经费672.5万元,增长18.4%。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农科教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优秀奖1项。与兄弟单位合作项目20项,十多项科研成果在业务中应用。

  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取得新进展。23个县编制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图,40个市县实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自建乡村电子显示屏1101块、大喇叭3323套,建立以县为主体、乡镇为重点,延伸到村、服务到田的“直通式”基层气象服务网络体系,信息服务站乡镇覆盖率达到100%,优化2.1万信息员队伍。37个县建立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制度,对359个乡镇、学校、农民合作组织开展认证。发放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手册2万份、气象防灾减灾指南20万份。

  建成4个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区、52个土壤水分观测站、73个农田小气候观测站。提供农业气象产品2477期,与农业部门联合制作产品1231期,开展田间地头现场服务256次。开展农业气象试验站业务服务试点,县气象局与农技推广站联合发布农用天气预报试点。气象为农服务信息覆盖90%以上的农民合作组织、85%以上的农户,气象服务满意率明显提升。为农服务融入式发展再出新举措。与省农业厅签署合作协议,建立联合共建基础设施、联合调查、联合会商、联合制作产品、联合发布信息、联合全程服务的“六联合”机制。23个专项实施县与108个涉农、涉灾单位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签订合作协议,积极开展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初步实现队伍共建、渠道共用、信息共享。

  “不断完善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建设”以政府为主导、以部门合作为支撑、以气象部门为主体的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不断完善。省级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得到批复,省、市、县政府都出台加强气象灾害防御的专门文件,所有市县都成立气象防灾减灾领导小组。实现县乡政府有分管领导、乡乡有气象协理员、村村有气象信息员的工作格局。与民政、国土等25个部门开展气象灾害防御联动会商,与国防科工办、农业等部门签署合作协议,与广电、通讯等部门建立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绿色通道更加顺畅。

  “开展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各试点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方案,取得阶段性成效。调整基层气象机构工作职责、机构、岗位,初步改变政事不分、事企不分的状况,优化了职能。通过试运行,初步理顺县气象局内设管理机构和事业法人机构的职责任务及事权关系。建立观测、预报、预警和服务综合业务,扩大了信息覆盖面。

  “加强科普宣传工作”与省科协联合出台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工作的意见。开展百名气象专家下农村、列车气象科普、志愿者中国行等活动。较短时间内建成38个校园气象站。强化气象新闻宣传,省级以上媒体发稿1300余篇,省委、省政府信息刊物采用信息52条。

  (邓晓明)

  水文

  “概况”2012年,江西省共发生40次明显降雨过程,长时间连续阴雨天气,降雨过程多、强度大,局地暴雨强度超历史记录,汛前讯后降雨异常偏多,主汛期降雨略偏多。全省年平均降雨量2165毫米,比多年平均1638毫米偏多32%,排有记录以来第一位。8月9~10日乐平市东岗站最大24小时降雨量高达642毫米,为江西省有水文记录以来最大值。1~3月全省平均降雨量464毫米,比多年平均349毫米偏多33%,4~9月全省平均降雨量1336毫米,比多年平均1109毫米偏多21%,10~12月全省平均降雨364毫米,比多年均值偏多2.1倍。

  2012年,江西省各江河多为中小洪水,局部洪水量级超记录。3月,赣南、赣北同期出现早汛,赣江上中游、信江中游出现超警戒线洪水,万安、廖坊、江口等水库先后开闸泄洪。汛期赣、抚、信、饶、修五大河流及支流和鄱阳湖均出现超警戒线洪水。袁河苑坑水文站6月10日17时实测洪峰水位90.70米,比建站以来最高水位高0.66米。昌江支流东河深度水文站8月10日20时30分实测洪峰水位49.43米,比1998年最高水位高0.09米,为有记录以来第一位。鄱阳湖2012年受五河和长江中上游来水共同影响水位偏高,星子站年平均水位13.76米,比多年均值13.43米高0.33米。

  鄱阳湖水文生态监测研究基地建设批复总投资1.54亿元,工期5年,2015年全部建成。一期实施项目主要包括蛇山岛水量水质水生态自动监测站、水文气象观测场、水气通量塔、工作码头,棠荫岛过颈坝综合码头及水文监测建设工程、学术交流中心及专家公寓楼,蛇山及星子生态监测站等。项目总投资8799万元,计划2013年底全面建成。江西省第一座水量水质水生态自动监测站蛇山站已建成并投入运行,发挥效益;蛇山岛景观一期工程、水文气象观测场土建工程基本完成;棠荫岛学术交流中心、专家公寓10月26日开工。

  “加快江西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江西省列入国家规划内的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项目182处水文站(新建124处,改建58处)、169处水位站(新建162处,改建7处)、866处雨量站、9处水文信息中心站、1处省级应急机动监测能力、222条河流预警预报软件系统、13个水文巡测基地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约5.97亿元,分3年完成。2011年度建设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866处雨量站、中心站建设任务已完成;改建水文站有49处开工建设,其中主体工程完工13处;169处水位站有158处开工建设,其中主体工程完工143处,信息入网126处。已完成投资1.02亿元。

  “召开全省水文工作会议”4月6日,全省水文工作会议在南昌召开。副省长姚木根、水利部水文局局长邓坚、省水利厅厅长孙晓山等领导莅会指导并发表讲话,部水文局、省直有关部门、全省水利系统各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这是有史以来江西召开的最高规格的水文工作会议。会议总结“十一五”以来江西水文发展成就,分析江西水文当前的形势任务,在新水文精神指引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提高“十二五”时期水文支撑保障能力。

  “出台《省水利厅关于加强水文工作的决定》”12月27日,省水利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水文工作的决定》,从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投入机制、行业管理、科技创新、深化改革、领导挂点、干部交流、队伍建设、水文宣传等10个方面提出加强水文的具体措施,动员全省水利系统支持水文工作,破解水文发展难题,助推水文跨越发展,全面提升江西水文支撑保障能力。

  “成立江西省水文水资源研究院”12月27日,省编办批复省水文局内设江西省水文水资源研究院,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规划论证、制定江西省水文技术规范、水文科学研究等技术工作。江西省水文水资源研究院的成立,对于有效统筹整合水文科技力量,提供了新平台。

  “为峡江截流提供技术支撑”按照省水利厅部署,水文部门投入技术力量近百人、开展峡江水利枢纽三期截流工程水文监测预报,为组织调度截流提供大量可靠的水文信息。水文服务是峡江水利枢纽三期截流工程的重要服务保障措施。

  “推进鄱阳湖水质水量动态监测”5月,组织300余名水文技术骨干在五河上中游重要水文站、8个入鄱阳湖控制站及湖体同步实施流量和水质监测,收集鄱阳湖及江河同步监测的宝贵成果。

  (陈福春)

  地震工作

  “概况”2012年江西省境内共发生ML1.0级以上地震80次,其中ML1.0~1.9级地震53次,ML2.0~2.9级地震26次,ML3.0级以上地震1次,即4月28日寻乌ML3.7级地震。地震活动特点如下:一是地震活动水平总体较上年度减弱,未发生ML4.0级以上地震。从空间分布来看,地震仍然主要分布在赣北瑞昌--九江地区、赣中萍乡--广丰一带和赣南寻乌--安远地区。二是赣南小震频次较上年度有所降低,但地震活动强度有所增强。4月28日寻乌ML3.7级地震打破了赣南地区ML3级地震长达80个月的平静。2012年,江西省赣北部分市县被列为年度全国地震重点危险区。

  “加强《2012年江西省震情监视跟踪工作方案》监督检查”省政府办公厅转发《2012年江西省震情监视跟踪工作方案》。文件提出26项任务,包括震情跟踪、震害防御、应急准备和监督与检查,并逐一分解落实到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住建厅等13家省直部门及相关市县政府。及时为相关市县安装远程视频会商系统,为开展震情跟踪监视和应急指挥提供了技术支撑。加强消防、武警两支省级地震救援队伍规范管理,组织第二批专业装备政府采购,提高救援保障能力。

  江西省地震局与地震重点危险区和重点监视防御区所在的11个县(市)防震减灾主管部门负责人签订《2012年度震情监视跟踪工作责任书》,分解落实《2012年江西省震情监视跟踪工作方案》。加强对前兆异常的落实工作和地震监测数据的分析,建立赣皖苏鄂四省震情联防工作机制,提高地震会商的频率和质量。

  “开展与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合作”与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签订《科技交流与合作框架协议》,在地震速报、前兆观测、预测预警技术研究方面进行全面合作,设立专项科研课题,结对携手攻关。启动实施地震前兆观测技术中试实验研究项目。

  “推进地震监测预报目标管理”以监测预报目标管理为重点,连续6年坚持开展监测预报目标考核,向各业务单位下达2012年度监测预报工作绩效目标,细化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责任,规范台网运行管理。台站运行率和台网运行率连年保持在98%以上,观测资料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地震速报、年度会商报告、地震信息网络和九江台气汞观测等多次在全国评比中保持前列。

  “提升全社会综合防御能力”全省各地陆续依法将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基建审批程序。实施直流输电项目赣江大跨越等一批重大工程行政许可。积极拓展地震科技服务领域,开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苏区振兴规划等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服务。进一步规范市县行政许可,九江市、鹰潭市和星子县、瑞金市等12个市县出台本级政府加强防震减灾工作和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范文件。积极服务惠民工程建设。与省教育、住建部门一起共同推进全省校安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建设。地震安全农居工程有序推进,全省建成示范点720个。

  “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省地震局与省委宣传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意见》。与省教育厅连续4年联合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周”活动,组织开展全省中小学校地震紧急避险与自救互救综合演练等系列活动,利用家校互通平台、网络等渠道,促进学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有效结合。截至年底,全省已建成地震安全示范社区56处,各级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示范学校138所,省级科普教育基地7个,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3个。

  “不断增强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建立地震信息速报和快速发布绿色通道。省地震局与省广电局和通信管理部门联合建立地震信息发布绿色通道,确保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通过广电媒体和手机短信向公众发布。在广东河源4.8级地震波及寻乌3.0级地震事件应对中,把握宣传主动权,维护了社会稳定。修订《江西省地震局应急预案》。强化第一时间响应、应急信息发布等关键环节,调整机构设置和人员分工,提高了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健全地震应急区域联动机制。成功组织华东地震应急联动协作区综合应急演练,华东五省一市应急办、地震部门人员参加。演练科目贴近实战,中国地震局副局长赵和平亲临指导,对演练的实战性、针对性和整体性给予充分肯定。参加首次赣鄂湘地震应急联动演练,拓展了联动格局。

  “推进防震减灾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江西省防震减灾应急指挥中心暨台网加密与扩建项目主体工程。扎实推进中国地震背景场探测项目和国家地震社会服务工程江西建设任务。

  推进“十二五”重点项目立项实施。2012年1月,江西省防震保安服务工程获批立项。2月,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专家评审。

  积极推动局省合作共建。12月6日,省政府与中国地震局签订合作共同推进江西省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建设合作项目,省长鹿心社和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出席签订仪式。这是实施国家和江西省防震减灾规划,促进江西防震减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省地震局办公室)

  测绘

  “概况”2012年,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在全国测绘系统年度考评中,排名第四,较上年前进三名,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新进展。数字城市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全省11个设区市已经全部开始数字城市建设工作,其中5个列为国家试点城市,3个市的数字城市建设项目通过国家验收,宜春市被授予“全国数字城市建设示范市”。县级市数字井冈山试点建设正全力推进,将作为江西特色亮点工程来打造,婺源县的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作已经启动。吉安县、吉水县、泰和县等县(市、区)正在积极申报县级数字城市建设。

  地理国情监测成效初显。完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区的地理国情监测,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基础地理测量,全面掌握其基本地理信息数据、专题信息数据,建成鄱阳湖基础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开展南昌市地表沉降观测、全省基本地理国情普查、县(市、区)城区面积变化监测等9个地理国情监测项目。对百姓关心的地表沉降、地质灾害隐患等热点予以动态监测,及时发布监测报告,在防灾救灾、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趋势前所未有。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地理信息高技术服务。《江西省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已通过评审。省测绘地理信息创新基地正进行室内装修,地理信息产业园正在选址。2012年全省地理信息产业服务总值7.8亿元,较上年增长1.4亿元。全省从事地理信息工作的企业和人数不断增加,企业的实力与竞争力明显增强。

  主动服务省领导决策。连夜赶制省政府对口援疆建设急需图件,省领导称赞省测绘局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制作反映江西省“南昌核心增长极、九江沿江产业带、昌九工业走廊”等专题要素的江西省地图,在省长赴香港招商引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制作“鄱阳湖重点区域综合治理信息平台”,省委副书记、省综治委主任尚勇,省委常委周萌在听取工作汇报后,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基础测绘扎实推进。全年共落实基础测绘项目经费1839万元,保证了省级测绘项目的有效实施和年度计划的顺利完成。安排2909万元用于获取0.2米分辨率航空影像,并利用无人机对全省81个县(市、区)进行城市建成区低空摄影,获取高分辨率影像,制作1:2000正射影像地图。全年提供地形图1.05万张,4D产品7042幅,各类测绘基准成果8992点,航摄成果资料2.54万片。服务全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调查,更新4.97万平方千米的影像数据和1:1万建库数据639幅,完成778幅1:1万数据库改造整合工作。

  测绘统一监管明显加强。拟订《江西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管理办法》《江西省测绘地理信息质量管理办法》待省政府批准印发实施。与省人大环资委联合开展《江西省测绘管理条例》执法调研。在宜春市举行测绘法宣传日江西主场活动。对参加年度注册的382家测绘资质单位在江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网站上进行公告,其中53家列为缓期注册处理,全年完成41家单位的测绘资质审批。组织开展互联网地图、地图市场、测绘成果质量、测绘成果保密专项检查等,查处多起违法违规案件,省测绘局获全国测绘成果保密检查先进集体。

  市县级机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省11个设区市机构全部到位,南昌市配备了副县级的测绘管理办公室主任。县级机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黎川、大余、星子、万安等县已成立副科级测绘地理信息局。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局属各单位积极拓展服务面,走出“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发展新路。矿业开发勘查形势喜人,勘探出日流量3050吨、温度76摄氏度的地热及一批有前景的矿产地。完成覆盖全省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工作底图生产,承接全省多个县(市)的“三权发证”业务,全年实现货币经济总量2.01亿元,增长127%,完成生产服务总值1.08亿元,增长46%,多项经济指标为历史之最。

  “加大经费投入七大重点项目建设”6月,省政府批准实施《加强省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实施方案》,安排专项资金1.56亿元,支持省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内容包括省测绘地理信息创新基地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省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大地基准完善及维护、测绘高新技术装备建设、地理信息存储和异地备份系统建设、“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等七大重点项目。

  “省政府办公厅发布《江西省地理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2012年7月17日,省政府办公厅发布《江西省地理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该规划是全省“十二五”规划体系中的11个重大单项规划之一,明确“十二五”期间江西省投入7.62亿元用于全省地理信息服务体系重点项目建设,包括推进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建设、完善地理信息装备和标准体系、丰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资源、提升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水平、开展地理省情监测工作、促进地理信息产业繁荣六大主要任务和地理信息创新基地建设工程、大地基准完善及维护工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及分发服务工程、省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数字城市示范工程、地理信息存储和异地备份系统建设工程、地理省情监测示范工程七大重点工程。

  “举行大型系列活动”9月26日,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举行主题为“五彩缤纷献厚礼,金秋时节谱华章”的大型系列活动,活动内容包括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施动员大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展示、服务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地理信息成果赠送、“天地图江西”应用服务合作开发和高新测绘技术装备交接等5项。副省长姚木根、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王春峰共同启动江西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并作重要讲话。

  (邹益申)

  地质勘查

  “概况”2012年,全省从事地质勘查的国有单位主要有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简称省地矿局)、省核工业地质局、省煤田地质局、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局等单位。全年开展的矿产勘查项目583个,投入金额总计11.14亿元,投入的主要实物工作量:钻探68.65万米,坑探4.16万米,槽探36.25万立方米,浅井2109.1米,1:25万地质填图2425平方千米,1:5万地质填图7076平方千米,1:5万水文地质调查2310平方千米,1/万及1/2千地质填图573.1平方千米,1/1万地化剖面675.56平方千米。

  “探明一批矿床”全省在钨、铜、铁、锌、金、银、锡、锂、铀、稀土、煤炭、萤石、地热等矿产勘查方面取得重要成果,新增一批矿产资源储量。省地矿局新发现矿产地8处,探明中型以上可供开发的矿产地7处。武宁县大湖塘苗尾矿段,见矿厚度最大达524.70米,WO3平均品位为0.154%。浮梁县朱溪外围铜多金属矿,有见视厚达226.5米、308米、449米的白钨矿体。赣中铁矿整装勘查区预计可新增铁矿石资源量2.77亿吨。于都县牛形坝有望新增资源储量金46吨,银1160吨,铅锌68万吨。省核工业地质局共获得铀333+334以上资源量XXX吨,新发现大型钨矿和铌钽矿各1个。与赞比亚、印度、加纳等9个国家合作矿权勘探协议。省煤田地质局实施的萍乡白源北、安福枫田等一批项目可望成为亿吨级新煤田。在页岩气开发方面,与省投公司联合中标修武区块探矿权。江西有色地勘局承担分宜县下桐岭矿区2号岩体钨矿补充详查,累计查明(332+333)WO3金属量72387吨,MO金属量7993吨。东乡余坊矿区控制铅锌矿体长300米,延深350米,最大见矿视厚度18米。崇仁大华矿区坑道揭露出厚大白钨矿体。

  “拓展地质工作服务领域”在大力发展矿产地质和能源地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工程地质、灾害地质、环境地质、旅游地质、城市地质、农业地质等地质工作服务领域,为更好地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提供了全方位、多领域的地质服务和技术支撑。省地矿局实施全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地质环境调查等10余个国家、省级重点项目,提交29个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科研项目,22个原中央苏区及连片特困区地质矿产、水工环调查评价成果。完成南昌市浅层地温能资源及开发利用潜力评价,提出南昌市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适宜性区划方案。完成鄱阳湖北区--九江地区1:25万地下水污染野外调查6000平方千米,开展1:5万区域矿山地质环境调查1000平方千米。推进了武功山、上犹五指峰、铜鼓地质公园申报、地质遗迹景观恢复等项目的实施,开展南昌、新余、赣州、萍乡等17处地热的勘查与开发研究。省核工业地质局发挥地质技术优势,组织技术力量,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地灾评估、地灾防治、公路勘测、工程咨询、测绘制图、储量核算、矿山技术服务等方面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利益。省煤田地质局着力做好社会地质和延伸产业,为建设和谐秀美江西作出应有贡献。完成煤矿扩界项目、煤层气评价、矿山年度矿界测量核查、工业平台灾害地质评估及压覆矿评估、农村土地“三权发证”等社会地质项目,编制省内多个煤矿的储量地质报告、核实报告、动态检测报告等地质报告。省有色地勘局在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工程地质勘查、地质灾害勘查、评估、治理、地下水调查等方面共承担项目31项。完成景德镇市、上饶市地灾隐患点调查任务。

  “创新地勘科技工作”地勘科技创新工作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导向,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协同创新为基本模式,推动地质科技发展,把资源优势加快转化为发展优势。省地矿局建成2个院士工作站。承担国家专项《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钦杭成矿带东乡--德兴地区以及冷水坑地区铜多金属成矿规律》等。《江西省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获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二等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地质资源环境调查评价及成果应用示范》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南岭于都--赣县矿集区钻探验证及成矿理论综合研究”,验证孔孔深2006.12米,刷新了江西省运用岩芯钻探全孔取芯工艺施工记录。省核工业地质局以协同创新为突破口推动地质科技发展,加大与东华理工大学合作力度,签署共建相山产学研基地协议,培养科技人才,促进铀矿找矿突破。组建合作快鸟航测公司,引进先进的无人机inpho数据后处理平台和e Cognition遥感影像智能分析软件,利用无人机低空遥感作业,及时准确地勘测,编制数据报告。加强新技术、新方法的引进与应用于生产实践,开展的《大功率激电方法在寻找深部隐伏金矿体上的应用研究》项目结合金矿勘查实际,总结出一套激电方法在寻找深部隐伏金矿应用体系,并将该成果用于指导矿区金矿普查。省煤田地质局在科技项目方面,牵头实施的“省页岩气富集规律及地质选区关键技术研究”省级重大科研项目,获2012年江西省重大科技专项。压注水泥浆配合袋装干拌混合料的水下基础加固防护技术,获2012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连续板替代拱式拱上建筑的双曲拱桥改造方法等7项技术,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证书”。省有色地勘局建成1个院士工作站。实施的科技项目共33项,新立项项目4项,审查验收2项。其中由有色一队实施的《地质岩芯钻孔定向钻探技术的探索和实施》项目,有效解决钻探生产中出现的严重偏斜问题。

  (省地矿局编辑室)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