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八章 慧眼

  辩机、玄度游学才归来,就即刻听大总持寺里的人说,现住在普光寺的,他们的师父道岳法师正病得十分沉重。

  辩机、玄度二人便忙放下身上的斗笠与包袱,赶到那里去探视他。

  原先一直属于大总持寺小乘教萨婆多部的道岳法师,现在为什么却住到长安的普光寺中去了?

  原来,在贞观八年秋,皇太子李承乾曾召集全国许多名僧大德到长安的弘文馆讲法,道岳法师也在其中。

  这位皇太子在听过这些高僧们的讲法会后,由于非常心仪道岳法师杰出的智慧与辩才,便召他出任其父皇为自己所建造的一家叫普光寺的寺院做住持。

  道岳法师屡辞不果,最近只得住到该寺去了。

  近年来,道岳法师患有风湿顽症,每遇阴雨天气,苦痛异常,且汤药无效。

  不想最近道岳的亲兄长道旷法师,又突然辞世而去。这个噩耗更使得他悲痛缠怀,病情加重。

  道岳法师共有兄弟六人,只有道旷与他分别在十七与十五岁时,同时舍家到佛门修行。

  他们兄弟二人一向志同道合,情深意重。故道旷的猝然辞世,令道岳法师的内心是不胜悲痛。

  普光寺的众人都来安慰道岳道:“人都有一死,请法师千万要注意节哀顺变。”

  道岳听众人的安慰后,回忆起自己与兄长的种种往事,默然地长叹道:“同居火宅,共溺爱流,生死未断,何得不悲?”

  正当道岳病重之时,辩机与玄度从外地赶回来了。

  道岳的其他那些散布在各寺的弟子们,也陆续地回到他病榻前问候。

  道岳望着自己心爱的诸弟子都在眼前,甚觉安慰。

  转间便是残冬。由于道岳病笃,辩机便特从大总持寺赶到普光寺来为道岳师父亲自侍奉汤药,几乎不离开其病榻一步。

  一日气温骤降,窗外也是寒雾幽冷,飘雪不辍。

  道岳自知所剩时日无多,看着众人,半晌才道:“为师今日离佛祖已是近在咫尺了。为师入佛门修行也有五十余年了,但从来就认为要稳步佛道是一件不易之事,尚且尘缘未了,便会生出种种烦恼。受之相累,则为不慧;反之,如能化烦恼为菩提与笃行,便是大智慧。你等须记住了,人生飘寄,时不再来。这一生惟有潜心一志地做成、做好一件事才称得上是智者。司马迁写就《史记》这样的煌煌巨篇,自是不必说。就那些能将自己全心学识与心血凝聚而成一诗、一书、一画、一技,并有益他人、它事的人,都是值得推崇的。并不为的是能成名传世,而是说明那些人都没有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说罢,道岳又长久地看着辩机,然后才道:“也无多话嘱咐你,你且记住为师的这一句话罢。”

  半晌,道岳才默默地一叹,道:“自觉根尘,定观待机。华坠成实,觉行圆满。”

  话音一落,道岳便静静地掩息圆寂而去。其时,他出家修行共五十四年,年寿六十有九。

  道岳法师逝去后,在辩机内心深处,不啻是感到无限的悲哀,且自觉邃失指路的明灯。

  在此后的日子里,每有闲暇或逢道岳法师忌日时,辩机便前去长安南郊杜城西隅的道岳法师墓前静立沉思,以寄哀思。

  转间是贞观十三年春,虽然辩机尚差一、二月即满二十了,但由于他禀性神悟,学问精勤,故大总持寺全体僧侣一致赞成同意他今年即可以正式成为该寺的一名比丘。

  二月初,全寺有十名大德,又为辩机共同授了具足戒。

  今年,也正是道岳法师眠灭三周年的忌日。

  辩机想,如果没有道岳法师的耳提面命的殷殷教诲,自己是不可能成为一名真正的佛门弟子的。只是现在想先师的教诲犹在耳畔,看他所撰写的十二卷《俱舍论注疏》还在案牍,而他的音容,已渐行渐远,飘渺难寻了。

  想毕,辩机不觉痛心,自己便携了一香、一茶到杜城埋葬道岳法师骨灰的墓地去了。

  杜城西隅一角处有一片幽静的疏林环绕,林中有一片空地,中间立一约六尺高的质朴莲花座石塔,它便是道岳法师的墓塔。

  塔旁不远处有一简素草亭,亭内有一木桌、数木墩。

  道岳虽然为当时的高僧,但他的塔铭也如其为人准则一样简洁,上惟刻有“洛阳道岳”四字而已。

  辩机从心底里,也一直怀念率领自己首先进入佛门修行学道的启蒙导师清心法师。只是由于清心法师的遗蜕,在终南山济世寺那场无情的火海中已无可寻觅,故辩机也视这里为祭奠清心与道岳二法师的共同之地。

  今天,辩机默默立在道岳塔前,缅怀这二位导引自己入佛门修行先师的种种业绩,不免情愫无限,感慨万端。

  归路途中,风雨突来。

  一时,辩机只好到邻近一片高林广木下,暂时躲避这一阵风雨。

  不过片刻,辩机就看见一位手拄锡杖,神宇清严,须发皓白的高瘦老僧人,率领着一个小童行,也前来避雨。

  见状,辩机忙上前致礼敬意。

  老僧望着眼前这位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同门年轻人,也微笑合什还礼道:“年轻人,你从何寺而来呀?”

  辩机忙回答道:“弟子叫辩机,现正在大总持寺里修行。”

  那个老僧点头,并回答说自己的法名叫“高慧”,现在城南郊外新建的会昌寺居住。

  因这时天间的雨越下越大,人一时又不能前行。不知不觉,这老少二僧便开始谈论起来,不想二人的言谈,倒甚为投缘。

  老僧顺便将辩机的来历、师承等,问得一明二白,他见辩机头脑明晰,学识不凡,心下便暗生了一个主意。

  不久,就忽然见那一阵的风雨骤停了。

  随后不久,这老僧与辩机告辞,然后,他执仗,也率领着那一小童行飘然而去了。

  此时云开日霁,大地清朗,辩机不由得以崇敬的目光,目送这位学识渊博、风度豁达的老法师远去。

  辩机自己却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这位老僧人倒改变了他以后一生的命运。

  原来,这位老僧人就是位于长安西北处金城坊会昌寺的寺主高慧法师。

  这个会昌寺,原为隋朝王公海陵公贺望谊的家宅,于唐初时就被施舍出来当作佛寺用。

  金城坊内遗有多处秦汉时期的遗迹,尤其以汉朝故迹为多,如位于该坊西南隅的思后园是汉武帝的皇后卫夫子的墓园,东南方的博望园是汉武帝为太子刘据所设的御园,后这位太子夫妇同丞相公孙贺父子在宫中行巫术被诛,一同被赐死的还有汉武帝的女儿阳石公主、诸邑公主等数人,她们的墓园也在金城坊北门附近一旁。

  因前来金城坊观瞻前朝故迹者人数众多,人们游览完前朝的遗迹,一般要顺道礼佛,这等益处自然也沾带了坊内几座佛寺。加上会昌寺里拥有数件世上罕见的珍奇之物,一件传说寺内有一座后汉或是东晋年间由西域某国运来的玉佛像,因这尊玉佛为西域名匠用一块通体上下无一瑕点、世间罕见的名贵玉石所刻。该玉佛面容安详宁静,形体高洁超尘,让人见之,即有绝尘忘俗之感。故人称这尊玉佛是长安城里一座最古老、最优美飘逸与吉祥的玉佛。二是寺中珍藏有一幅笔墨异常清奇的《白莲观音图》,人传此图系东晋大家顾恺之的亲笔。故此,来会昌寺瞻仰此玉佛及此画这两件法宝的道俗亦是络绎不绝。自唐初以来,会昌寺一直就是长安城香火颇为鼎盛的寺院之一。

  令该寺发愁的倒不是香火布施来源不广,而寺院的地盘太狭小了。后来,碰巧隋王公海陵公贺望谊的后人又做了一件大功德,将其位于城外南郊一所祖传的巨大别宅及周围的土地全部捐赠给会昌寺。

  此举自然令会昌寺人大喜,忙又用历年募得的香火钱将贺家这所浩大的别业着实翻修扩充了一番。故郊外又多了一所面貌一新、美仑美奂的好伽蓝。

  现会昌寺的老寺主高慧法师,今年年龄已是约有七十岁左右了。因他年轻时出身于王公贵族,为人一向明朗洒落,在俗物上,更不甚经心在意。

  高慧现在看见城外新改建的会昌寺完工,便将城中寺里的要务,全部交他人办理,自己则率领了一班徒弟到城外图清静去了。

  到了郊外新建的会昌寺,高慧才发现,这座寺院原来外面甚为壮观整齐,但里面的物具还是十分地欠缺。

  高慧尤其感到这寺里的藏经楼中的佛籍更不成体系,经本的数量不仅残缺,而且内容也很是陈旧。

  高慧法师便有意先从整理经本,充实寺中经藏着手。

  高慧想,现今如果要论藏经之丰富齐全,在全长安城乃至全国,自然还首推是大总持寺,而且可喜的是这大总持寺离这新会昌寺不过十数里之遥。

  高慧想了一个主意,便率领一个童行,到城中永阳坊的大总持寺去了。

  高慧到了大总持寺,见罢该寺的弘德寺主,二人少许寒暄毕,归座。

  侍者奉茶毕,弘德寺主对高慧笑道:“很久不出门了,几日前,我偶到郊外云天寺讲法,正巧路过贵寺,见那里的大门刚好落成,气势颇好。寺院内又极其幽静,寺虽借旧宅而建,但又不改其原来旧有的园林风貌,有又几分非凡梵宇的气象。老僧观长安城内外诸寺的建制,共兼二者之美者,非贵寺莫属了。”

  高慧笑道:“我们那里表面还像个样子,但实里的方方面面,真是急需充实改善。藏经楼内的经藏,无论质与量都更是不成样子了,不是缺东就少西。”

  说罢,高慧便直接开口对弘德寺主道:“老僧我知道贵寺素来是人材济济,故此,我今日暂想从你这里借用一个人,不知弘德寺主肯不肯?”

  弘德寺主笑道:“没有不肯之理。只是请老法师自己先倒是说说看,欲借何人?”

  高慧道:“是贵寺一个叫‘辩机’的年轻人。”

  高慧话音才落,弘德寺主就笑叹道:“老法师果然就是生就有一副好眼力!这个辩机,是我寺小乘教萨婆多部故道岳法师的关门弟子。连这故法师自己就曾道:‘虽有弟子百数,但能成几分气候者,此子也绝为其中之一者。’”

  高慧听了弘德寺主这一番话后,不觉点头,微微一笑。

  弘德寺主又道:“按理而言,高慧法师你亲自来这里借人,我们岂能不允许?只是最好请你另选一人,对这个辩机,我们寺里竟也是十分看重,并要着意要栽培的。这个青年人极是聪慧,又笃实好学,最难得的一件事,就是他的文采十分地出众。如我们本寺临时需要写篇功德赞文什么的,总少不了他。虽是大材小用,我们一时也短缺他不得。”

  谁知高慧听罢弘德寺主这一席话后,仍然固执地摇首说道:“不行,老僧倒偏偏要借他!一是老僧信缘,看来,老僧我倒是与这个年轻人十分有缘。老僧正欲动要物色一个人材来助我寺收集整理经藏之念时,偏巧老僧在郊外避雨时就遇见了他。二是老僧看他人年轻明哲,又在大总持寺修行多年,自然对这里是异常地熟络。借他来,一是让他替我们会昌寺经藏好生整理一番,倘若我那里经本有不齐全的,让他来借贵寺的出来誊写一份,放在我们那里也是极好的。这诸种的好处,还望贵寺成全。再说,用完我们即还你的人。”

  高慧见弘德寺主沉吟不语,忙又笑道:“你要用他时,老僧会即时发还回来。”

  弘德寺主笑道:“老法师话都说到这个份上,哪有不允之理?如何也得行一次成人之美。只是将来我这里派上他的用场之时,且请你这位老法师千万多行方便。我们两家寺院莫为用人而打上‘官司’就好。”

  高慧听罢弘德寺主之言,忙大笑道:“自是,自是!老僧虽垂垂老矣,自然还知道那一条‘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俗理儿。再说,我们离贵寺毕竟不算远的,老僧我保证你用人时,这辩机,能让你们招之即来就是了。”

  弘德寺主听高慧这样说道,自己也不免笑道:“老僧看老法师说得如此恳切,也不能不放人了。”

  二人这里说妥当了,弘德寺主便对辩机说明原由,并问他是否愿意搬到会昌寺暂住。

  辩机虽然与这高慧法师只有一面之交,但却对其渊博的学识、宽旷的情怀、豁达的性情印象颇为深刻。况且他想,这所位于城南的新会昌寺又离自己的故尊师道岳法师的墓地杜城不远,从此更便于去那里洒扫祭奠先师,故无不乐从。

  过了不久,高慧便派会昌寺的人,进城到大总持寺里来迎接辩机。

  辩机见过了来人,只见他年约十七八,人生得十分精神干练,其身后跟了两个小沙弥。

  来人一见辩机,便微笑道:“小弟法名识幻,今后请辩机师兄多指教。”

  说罢,这识幻又指着身后两个年纪约十五六岁的小沙弥,说他们的法名一个叫探智,一个叫居中。

  因辩机还要到大总持寺弘德寺主及众人前一一面辞,故识幻便让探智他们拿了辩机的东西,顺着寺门前的大路,朝南先走几步,并说他们随后即会赶来。

  辩机忙完杂事,他便领着识幻赶到大路上,可他们已看不见会昌寺那两个小沙弥的踪影了。

  辩机与识幻就在路上前后左右地找了探智、居中半日,也还是不见这二人的影子。他们哪里想得到,那两个小师弟无意中已走到与大总持寺完全相反方向的另一条路上去了。

  辩机无可奈何,也只得带领识幻连抄了城中数条近道,才出了南城门。

  这一路上,辩机也没有遇上探智他们。

  辩机与识幻最后也无计可施,然后,只得朝南郊外的会昌寺赶去。

  时近下午,辩机与识幻这二人才到了会昌寺,只可惜他们到了寺院里,还是不见那二人的影子。

  到了会昌寺,辩机见这会昌寺虽正门对着市井,但其位于后街尽头的一个小坡段上。兼之周围前后左右有数重苍松古柏环绕,故整个寺院皆被罩在深茂的绿荫中。

  辩机看见这所寺院正门前还种有数丛疏竹幽花、二树枝干巨大繁茂,且虬横苍劲如铁的汉时古梅花树。会昌寺门内外皆由洁沙青石铺地,院内的名贵草木也是众多,由此把会昌寺衬得是异常宁静幽邃,与外面攘攘的尘界相比,倒别是一番静寂的境地。

  正是:道人庭宇静,苔色连竹深。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红墙档案(二)
10红墙档案(三)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

  • 目击天安门-(二)

    作者:韩泰伦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选择了中国政治变迁的聚焦点--天安门这一独特的视角,完整系统地记述了天安门历经的沧桑巨变,挖掘出中国100多年,特别是建国50年来天安门地区发生的政治事件的内幕秘闻,是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