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1 俄罗斯国家特点与民族个性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21世纪。21世纪必将是一个更加开放的世纪,也是一个以科技信息发展及文明冲突与对话为主旋律的世纪。作为跨世纪的人们,面对实现中国现代化的伟大任务,我们不仅应该深入研究中国的国情与发展道路,而且还应该面向世界,了解世界,特别应该深入全面地认识那些对世界发展进程及对中国发展道路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国家与民族。当今中国的外交战略的框架是: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重点。从这个角度上讲,俄罗斯正是我们应该认识和研究的首选目标。英国一位评论家曾这样讲过:“要预测俄罗斯的政局变化的结果将是世界上一场最大的赌博。因为俄罗斯令人太难以揣摩了。在当今的俄罗斯,许多事情尚未决定。但是俄罗斯人民已经做出了一些选择:他们不会回到计划经济轨道上去了,但其经济远不是竞争性的;他们不会接受集权体制了,但它会限制民主;他们会避免战争,但又怕失去显示自己威力的机会。一句话,俄罗斯是一个令人难以揣摩同时又令人不自在的国家。世人不能忽视它,但又不能完全信任它。它是一头难以驯服的北极熊。”

  其实早在1853 年时俄国民主主义思想家赫尔岑(1812—1870)就讲过,俄罗斯民族是令人费解的,这就像是一个“斯芬克斯之谜”。别尔嘉耶夫在枟俄罗斯的命运枠一书中也发表过同样的感慨。可见,俄罗斯文化以及俄罗斯民族个性确实是个难解的谜。俄罗斯人在谈论这点时也爱引用诗人丘特切夫的诗句:

  智慧无法把俄罗斯理解,

  УМОМРОССИЮ НЕПОНЯТЬ,

  一般尺度无法把它衡量;

  АРШИНОМОБЩИМНЕИЗМЕРИТЬ;

  俄罗斯自有它独特的一面,

  УНЕЙОСОБЕННАЯСТАТЬ,

  对俄罗斯你惟有信仰。

  ВРОССИЮ МОЖНОТОЛЬКОВЕРИТЬ畅

  西方人在评论俄罗斯时喜欢引用丘吉尔的一句话:要解俄罗斯这个谜实在太伤脑筋。国内著名苏俄史学专家叶书宗先生曾讲过:苏俄史研究是史学研究领域里的“百慕大”,国内同行都有这种感慨。其实越难理解的谜面越能引起人们的兴趣,越有悬念的比赛越有看头,越难研究的课题就越有价值。不断探索,不断揭示自然和社会中的奥秘,是人类特有的爱好和追求。直到今天,俄罗斯思想、俄罗斯道路、俄罗斯民族精神、俄罗斯理念、俄罗斯文化、俄罗斯对国际事务的影响等都是世人关注的热点,人们都在力图解开这个谜。新闻报刊上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有关俄罗斯的消息及报道。美国研究俄罗斯、东欧、中亚问题的专家学者多达3000人,相比之下我们对俄罗斯这个最大邻邦研究不够。中国研究俄罗斯能称上专家的仅百十来位,而且多数没机会去俄罗斯实地考察。最近几年中国对俄罗斯的研究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因为大家有了一个共识:中俄关系已成为影响国际安全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中国出版的有关俄罗斯问题的专著不下百种。当然,俄罗斯社会仍处于变革之中,政治社会变幻不定,风云人物千姿百态,诸家评论纷繁冗杂,文献资料浩如烟海。我们对俄罗斯的理解和研究不可能一次完成,也不可能由一两个人来完成,也不是一本两本书能写完的。

  我写这本书,一为把我能看到的新材料归纳一下,理个头绪;二为把自己多年讲授俄罗斯专题的心得梳理一下,作为自己38年教学生涯的一个总结。当然我再努力也只是在一座大矿山上挖了一个小洞,实属一孔之见,而且还借鉴了国内同行们的一些最新成果。中国有位作家说过这么一段很精彩的话:“语文其实同其他学问一样,我们穷一生的努力,也只能学到一部分,而且常常是一小部分而已。忘了是谁说的:语言是活的,像人,像河,总是改变着的。”做学问和做人道理都是相通的,都需要我们不断认识,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人们对俄罗斯的认识与研究也应该不断深化。我本人始终以对俄罗斯研究为最大乐趣,并且乐此不疲,正因为这里充满着探索的价值及思维的空间,这儿有挖不完的宝藏。

  多年的接触与研究使我认识到俄罗斯文化是多少世纪以来对中国冲击力最大的一次外来文化,俄罗斯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与深刻的内涵影响了中国几代人。普希金的诗歌、托尔斯泰的小说、保尔· 柯察金的形象、卓娅与舒拉的故事、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俄罗斯的民歌,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俄罗斯的科学文化深深地吸引了许多中国人。托尔斯泰的著作令人痴迷,普希金的诗句令人感动,枟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枠令人神往,枟天鹅湖枠的旋律使人倾倒,枟静静的顿河枠令人心潮澎湃,列宁的著作使人受益终生。时至今日,许多人仍能清晰地回忆起,最初接触它们时心灵所迸发的喜悦和振奋。中国人如此热爱俄罗斯文化,正因为它拥有一种能震撼人心灵的精神力量。俄罗斯文化中有许多中国人认同的因素。俄罗斯文化既有欧洲特点,也有东方特色;它既有欧洲价值观念,也有东方人的感情色彩。更重要的是中国几千年故步自封,十分封闭,对外国文化了解太少。近100多年来又屡遭外国列强掠夺瓜分。好不容易才碰上了一个工农掌权的苏维埃新型国家,并且在新中国刚成立的困难时期,它无私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支援了中国。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多数中国人一接触上俄罗斯文化就深为它的魅力所倾倒。当年俄罗斯文化、甚至包括苏联人的生活方式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都是十分深刻的。当然现在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人已开始接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并十分注意对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国家的发展道路的研究。而中国与俄罗斯同属于追赶型的追求现代化的国家,我们都面临着求发展、求稳定、求富强的共同任务,都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问题和威胁。我们理应把对俄罗斯及中俄关系的关注与研究放在突出位置上。

  本书就是想从国情学角度来透视和剖析俄罗斯。国情学是一个立体概念,横向看它着重论述俄罗斯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纵向看它全面阐述俄罗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这也就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考察俄罗斯。在这里我们试图总结苏联70年社会主义的初期宝贵实践,分析俄罗斯转轨中的经验和教训,并尽力想从两国国情与转轨中找出中俄之间的比较参数,尽快实现数代中国人的强国梦想,尽快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俄罗斯著名学者德· 利哈乔夫院士就强调过:文化是了解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基础。他写道:“如果说一个人其生物学上的生活需要大自然的话,那么其精神道德生活,因其精神居所的需要,因其对故土的依恋,因其道德上的自我约束和社会属性,他同样需要文化环境。”可见研究俄罗斯重点应该研究它的民族个性、精神生活、社会状况、自然环境及文化环境。当然苏俄发展道路的经验教训更是我们的财富。美国学者梭罗说过:“一个精辟的见解会比建筑一座摩天大厦更值得后人怀念。”我们相信读者一定会从该书各章节里悟出自己的一些道理,为我们国家的繁荣富强及社会的发展进步出谋划策。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俄罗斯在中国对外政策及国家安全战略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深入系统研究俄罗斯内政外交、历史与现状,就能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依据。从这个角度上看俄罗斯就是最值得我们研究的国家,因为中俄两国都是发展中的大国,都面临着实现现代化的共同任务。

  21世纪的国情学讲的是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国力,它指一个国家在可持续性理论下的经济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社会发展的能力、政府调控能力、生态服务能力等方面的综合体现。从可持续发展意义上考察一个国家,不仅需要分析该国现今所拥有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能力,而且需要认真研究支撑该国综合国力的历史积淀、现有基础以及发展趋势。其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力、科技力、军事力、社会整体发展水平、政府调控能力、生态系统服务能力以及外交能力和国际影响力这七个方面。我们就应该从这七个方面全方位地考察和研究俄罗斯。

  到了2001年人们又提出了国际竞争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国际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大环境中与各国竞争力的比较,其创造的增加值和国民财富的增长能力。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全新的量化概念,它包括上百个评价指标,有人把它归结为八大要素:国家经济实力、国际化程度、政府管理水平、金融体系、基础设施、企业管理水平、科学技术和国民素质。在这八大要素中,基础设施和国民素质是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底座,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水平是核心。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在2001 年年初提出了国际竞争力最新四大要素:经济运行竞争力、政府效率竞争力、企业效益竞争力、基础设施和社会系统竞争力。经济运行竞争力是指国家宏观管理水平、国内经济实力、国际贸易状况、吸引外资以及就业与物价等系统评价。政府效率竞争力包括政府对公共财政、货币流通、政治团体、市场保障组织、教育机构等的监督与管理水平的评价。企业效益竞争力是从企业创新、获利能力和责任的角度对于生产效率、劳动市场、资本市场、企业管理和适应全球化趋势而进行的系统评价。基础设施和社会系统竞争力是从满足市场经济需要的基础设施和社会系统对于基本基础设施、技术基础设施、科学基础设施、健康和环境基础设施、价值体系进行的系统评价。运用这些最新评价指标与体系来考察俄罗斯会更科学、更全面、更准确一些。在基础设施和国民素质上俄罗斯有一定的基础和竞争力,在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上也有一定优势(2004年8月21日枟参考消息枠报道:在2004年的全球大学排行榜上,在世界最好的30所大学中,独联体的大学占了10所)。但是在政府管理水平、企业效益、社会系统、国际化程度等方面竞争力太差,他们正在努力改变这一切。众所周知,俄罗斯人是不甘充当二三流国家的。

  从地缘角度上看俄罗斯是个庞大的实体。在当今世界版图上,俄罗斯仍然是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前苏联国土面积就十分辽阔,其面积达2240.22 万平方公里,等于亚洲面积的1/3(俄罗斯亚洲部分的国土就有1200 多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的2畅36倍,比中国、美国、印度三国面积的总和还要大,面积相当于40个法国。虽然苏联解体了,但以俄罗斯为主干的独联体仍是一个无法完全分离的实体,其影响不可低估。俄罗斯地跨欧亚两大洲,领土包括欧洲东部和亚洲的北部,面积为1710万平方公里,仍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1畅4%,面积有整个澳洲再加上中国那么大,其面积是美国国土的1畅8 倍,是中国的1畅6倍。而且大家公认,俄罗斯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有苏联70 年留下来的基础和实力,拥有雄厚的科技力量和科研队伍以及悠久的灿烂文化,还有那受过良好教育及具备良好素质的国民大众,这些条件就使俄罗斯在当今世界上占有独特的地位。难怪有人讲:“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俄罗斯都是个庞然大物,都是一支不容轻视的力量。”

  俄罗斯还是一个大国吗?如何定义一个大国的身份呢?国际专家们对全方位大国的评判标准是各种各样的。俄罗斯枟共青团真理报枠1998年1月6日刊登了美国布热津斯基的大国定义:“在我的大国定义中,经济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技术上占优势、有文化扩张能力和在军事上能影响全球。只有这四种因素聚合于一身的国家才有权得到这种地位。现在只有美国符合这个标准。”美国学者肯尼思· 华尔兹给大国下了一个科学而通俗的定义:即当一个国家对别国的影响大于别国对自己的影响时它就是一个大国。人们可以从以下角度去理解一个大国的实力:国家有能力在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影响别国的同时,反过来又能抵制他国对自己施加的不受欢迎的影响。

  从这些定义上讲,俄罗斯既是一个大国,又不是一个大国。在审视世界强国的标准时,其经济实力是起点,也是决定问题的关键。我们认为: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科技实力就是一个强大国家的三大支点。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一直在力争重现自己的大国地位,而且没人能否认俄罗斯对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尽管它已很衰弱,但它仍是举世公认的能源大国、科技大国、军事大国、森林大国、水资源大国、油气大国、文艺大国、体育大国等。它既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又是一个核大国。在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中俄罗斯仍是一个重要砝码。无论是对国际政治、还是对国际经济秩序,它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它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首先是它的核实力及核影响。

  俄罗斯的军事力量是其强国的重要指标之一。俄罗斯是当代世界上两个核大国之一,在俄美核对峙的态势下,西方十分担心俄在核武器研制上的“上升态势”,也担心俄经济的“下滑状况”,一旦这两种趋势反差太大时,俄罗斯国内政治将无序运行,这首先将对欧洲局势造成重大冲击,然后再波及全世界,其后果与影响将难以想象。须知当今世界最大的威胁就是核威胁。因此,西方特别关注对俄政局以及对俄罗斯经济及军事动态的综合分析。美国一直在关注着俄罗斯的核活动。40 多年的核对峙对俄美两国的关系的影响非常深远。尽管近年来俄美两国在联手打击恐怖主义,但双方都有数以千计的核武器指着对方,随时准备发射,而且没有误差,这就加大了意外发射的风险。这一僵局使得美俄关系要取得实质性进展难度很大。而且俄苏双方的核威胁也削弱了全球削减核武器的努力。从核威胁这个角度上讲,俄美双方仍处在冷战思维及冷战心态之中,可以说,在核领域内冷战并未结束。

  美国枟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枠2004 年5 月6 日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就是“美俄核武器仍旧相互瞄准对方”。文章讲:美俄核武器仍处在冷战状态,而且一触即发。在1998 年和2000 年美俄首脑会谈中都提到应该建立起美俄联合预警系统,以借助美国的先进卫星系统及俄罗斯广泛的雷达网,可以更好地控制超级大国的核武库及核威胁。但后来这个系统并没有建起来,因为美国在搞导弹防御系统。据五角大楼估计,在2004年之后的5年里,美国准备用530亿美元来开发、部署和升级全美多层导弹防御系统,这种防御系统还涉及海军基地系统及装在波音747飞机上的防御系统和太空系统。但是美国一家独立的科学家组织近日发表了一项长达76页的报告称: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根本就没有防御能力。一位科学家讲:任何一种不先进的“反措施”都会使你苦心经营多年的防御系统失灵,这种情况甚至比没有用更糟糕,因为这在实际操作上是十分危险的。

  据欧盟统计的数字,到1995 年9 月,俄罗斯仍拥有2畅5 万件核武器,其中包括战略核武器及战术核武器,其数量与美国等同。相比之下法国仅有500件核武器,英国拥有250件。

  枟中国国防科技中心网站枠2004年2月11日发布美俄核武器的新资料:到2004年在洲际导弹上俄罗斯对美国占有明显优势:弹头总数俄为164500 枚,美为50000 枚,俄是美的3畅3 倍;俄罗斯保留了强大的SS-18和SS-24多弹头导弹。但是在潜射导弹上美国技术先进,占有明显优势。美国潜射导弹的弹头总数是俄罗斯的3畅12倍,目标摧毁能力是俄罗斯的2畅5倍。在战略轰炸机方面美国也有重大优势。美国总统布什曾在2001年11月13日表示:美国计划到2010年时将部署的核弹头数量减至1700枚到2200枚。2004年3月美军方宣称美将全面升级洲际导弹能力,用“民兵3型”导弹取代“和平卫士”导弹。

  俄罗斯不仅拥有与美国数量相等的核武器,同时还拥有与美国水平相似的“模拟核试验技术”,这种技术可以通过非实地核试验获得实地核实验效果。这种技术是核大国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俄罗斯军事专家符· 苏哈普奇讲:“俄罗斯和美国所拥有的这种模拟核技术是法国、英国和中国远远不可相比的。”可见,在以高科技为主体的“第四代战争”中俄罗斯仍然是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俄罗斯目前仍然可以依靠其核武器来维系其世界大国的地位。

  据俄塔社2003年12月23日报道,俄罗斯已于12月21日组建起了第四个导弹团。该团所配置的是俄制新式弹道导弹“白杨-M”型导弹,俄国防部长讲:“只有这种导弹才能保证俄罗斯的安全和主权。因为有了它任何大国向我们施加的压力都将没有任何意义。”预计到2015 年这种导弹将成为俄罗斯战略火箭力量的基础。白杨导弹的突出特点是:它是装在起落架上的,丝毫不受核爆炸的影响,飞行中不会被美国的任何一种雷达所发现。美国人至今仍无法测出它的飞行轨迹。这种导弹早在1997年12月25日正式生产。俄国防部计划每年组建一个白杨导弹团,每个团装备10枚白杨导弹。这种导弹被认为是俄军工最具前景的开发项目。它能保证俄罗斯在21 世纪在核武器竞赛上与美国平分秋色。有报道讲,美国之所以要发展反导弹防御系统,正是由于俄罗斯装备了“白杨-M型”导弹。俄制白杨导弹的发射与飞行靠仪表是无法测出它的参数的。它拥有三台固体燃料主发动机,这就使它的速度大大高于其他导弹,也使敌方的反导系统无法对付它。它在飞行中对方也无法拦截它。其原因是他还备有数十台辅助发动机。其操纵仪表、飞行轨迹难以预料。而且这种导弹根本不怕核武器的主要杀手——电磁脉冲。这种导弹还装有避免对方反导系统跟踪的特殊设备。总之,白杨导弹是俄罗斯军人的骄傲,也是俄罗斯实力的一个重要砝码。

  俄塔社莫斯科2 月12 日报道:2004 年2 月俄罗斯军队举行了代号为“安全—2004”的战略大演习,其规模小于美国一年一度的“全球盾牌”战略演习。这次演习俄罗斯动用了六个军区、核三位一体力量和航天部队。用总统普京的话说:“这样的演习好长好长时间(大约有20 多年)都没有举行了,部分原因是资金不足(现在俄罗斯依靠石油涨价国家的黄金外汇储备已超过800亿美元)。今后这样的演习还要继续进行。”普京还强调说:“核力量是保障俄罗斯安全的关键问题之一。在苏联时代,苏联的存在及它的核力量曾是世界强有力的稳定因素。现在形势变了,但世界的安全和稳定还应当保持,包括借助俄罗斯强大的核力量。我们搞演习不应当让别人怕我们,应当让世界把俄罗斯的军事实力看成是安全因素。”据悉参加演习指挥的将军就有250位,还有2000 多名校级军官,9000 多名士兵。此次演习发射一枚洲际导弹的价值就有3亿~6 亿卢布。尽管普京强调这次演习是为国际安全,明眼人一看这和20 年前一样:这次核试验目标仍是针对美国的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去年美国国防部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向国会提交的一份报告,上面白纸黑字写着:华盛顿不排除对一些国家进行先发制人的核打击。这份报告没有点俄罗斯的名,但在另外文件里却提到俄罗斯。因此演习应该看成是俄罗斯对美国先发制人核打击立场的回应。这次核演习的指挥者就讲:“华盛顿重新把核武器变成解决政治问题的工具。美国新的核武器学说中存在着许多令人无法理解的地方。因此我门对此必须有所反应。”

  俄罗斯这次核演习引起了全球的关注,也取得了巨大成功。俄成功地试射了一些新式武器。其中试射成功的一枚新型飞行器,它具备高超音速(其速度是音速的5 倍以上,还有份材料说是音速的10 倍)、“自动漂浮”(任何卫星都无法找到它)等特点,它有能力改变其飞行轨道,可穿透所有的导弹防御系统(MD)。以这种飞行器为基础生产的新型导弹将会使任何导弹防御系统失效,这将确保俄罗斯在今后一个时期内的核威慑能力。这也证实:当今世界上只有俄罗斯敢对美国叫板,俄罗斯在军事上仍然是强大的。

  在普京连任总统之后俄又成功地发射了一枚洲际导弹。据新华社驻莫斯科记者宋世益2004年3月17日从莫斯科发回的报道说,莫斯科当地时间15 时08 分,“新莫斯科斯克号”核潜艇从巴伦支海水下发射了一枚RSM-54型导弹,导弹携带的两枚弹头精确地击中了远东堪察加半岛上的目标。该潜艇身长167米,最大下潜深度有650 米。艇上官兵有140 人。该潜艇可装备16枚RSM-54型洲际导弹。该导弹属于第三代洲际导弹,其一枚的重量为40畅3 吨,长14畅8 米,射程为8900 公里,于1986年起开始装备俄海军潜艇。2005年4月17日枟参考消息枠报道:俄罗斯国防部决定,到2010 年俄战略火箭师将从现在的15个减为10个。现役的洲际导弹将从现在的496 枚减为313枚。但不会对俄国防安全造成影响。

  有人讲苏联70年就建立起了一个军事强国,而不是一个经济强国。总体上看这是个缺陷,局部上说这是优点。综观近代西方各国实现工业化大都走的是军事强国、对外掠夺的道路(如荷兰、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等)。日本从明治维新时代起就走的是富国强兵之路。军工产品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展示着这个国家的科研水平,发达国家都是优先将高精尖科研成果应用在军事领域。而且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又不是在短时期内就能搞上去的。这就是说在国际影响力上,军事实力的作用要大于经济实力。强大的军队不仅能保证自己国家不受外来侵略,而且也能保障自己领土不被别人肢解。只要俄罗斯军事大国地位在,谁想再肢解俄罗斯就不会那么容易。

  历经10多年的激进改革,俄罗斯国力已十分衰弱,无力再支撑超级大国的身份,但其军事实力却仍很强大,别人不可轻视它。它在世界军事对抗格局中仍有发言权。在当代国际战略上,俄罗斯的退势是暂时的,守势是过渡的,而攻势则是长久的。在国际战略西部,重点要看法国、德国和俄罗斯三国走向及相互关系。在欧洲局势发生变化时,英国的稳健性,法国的超前性,德国的突发性都会为俄罗斯的关键性提供机遇。因此,当今世界上几个主要大国始终以各自不同心态关注着俄罗斯的动态。它们都不敢轻视俄罗斯的影响和实力。俄罗斯的文化力量和理念力量(也就是它的软实力)更是不能忽视的。

  据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公布枟1995—1996 年军事力量对比枠报告中讲:到1995 年10 月俄军队总人数为191畅7 万人。此前,俄罗斯已裁减了38畅5 万人,这里要强调的是俄罗斯征兵能力很强,其爱国主义,民族主义传统仍会给俄军事以强有力支撑。而且他们一直都走在世界军事现代化的前列。早在1932年苏联就组建起了世界上第一支机械化军,1933年组建起世界上第一个战略轰炸航空军,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空降兵的国家,1936年时苏联已拥有6 个航空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军现代化水平得到最完美的体现。在21世纪俄罗斯已着重创建战略火箭部队等新型军队,以适应现代化战争。

  苏联解体后叶利钦十分重视军队建设。1992年3 月16 日叶利钦宣布要组建150 万人的现代化军队。实际到1997 年3月俄现役军人为170万。其中国防部直属部队43万人,包括战略火箭军10万人(在编15个火箭集团军、11个发射场、10个发射基地)。其主要装备有 73 枚洲际导弹(弹头总数有 3577枚),34艘战略核潜艇(装备有540 枚潜射导弹),85 架战略轰炸机,19架支援保障飞机,100部反弹道导弹,22颗侦察预警卫星,20多部预警雷达。俄陆军有46 万,主要编制有:陆军司令部,各种特兵种司令部,8 个军区,1 个集团军群,8 个集团军司令部,9个军、53个师、57 个旅、94 个团、36 个直升机团、8 个特种兵突击队。俄海军约有22 万人,主要编制有:海军司令部,4个大舰队、1个驱逐舰队、4个舰队航空兵司令部、6 个航空轰炸机团及海岸防御部队。据新华网莫斯科2006 年7 月25 日报道:俄海军当今至少拥有360 艘舰艇。尽管这个数量仅相当于苏联舰艇总数的30%,但由于俄罗斯弹导导弹战略核潜艇比美国海军多一倍,主要水面作战舰艇现代化程度高,俄罗斯仍是一个海军强国。海军航空兵拥有飞机970 架。俄空军约有14畅5万人,防空部队17畅5万人,准军事部队58畅3万人。此外还有预备役约240万人。可见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力衰退了,但其军事实力并没减弱。

  在常规武器和导弹小型化方面俄罗斯也不落后。国际军事专家在评估俄军事实力时十分关注它的坦克水平。在20 世纪里,俄坦克一直是其常规武器水准的最高标志,也是世界坦克产品中的王牌。在1994年一次测试中,国际评审专家一致认为俄制T-80Y型等几种坦克产品均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尤其是俄下诺夫哥罗德市最近生产出了一种举世无双的T-90 型坦克,它可在快速推进中准确击中4 公里以内的目标,它装有可控杀伤仪表,准确率很高(西方同类产品仅能击中2 公里以内的目标)。西方兵器专家在参观之后十分赞赏。2001 年9 月13 日俄枟红星报枠报道,俄已研制出7 -73D 导弹,此导弹仅8 公斤重,其主要性能指标比西方最好的产品还要超前15年。它可击破气球,并能在任何时候、任何气候条件下使用。俄研制出的旋风式导弹可击穿很厚的钢板,且装有激光辐射系统。近年俄罗斯向国际上推销温压弹头,可压制对方火力,摧毁装甲车,俄制新一代地对空导弹射程可达250英里。最近关于俄罗斯新式武器的报道很常见,每篇报道都能引起人们的很大兴趣。在当今世界军火生产大国中,美国和俄罗斯是龙头老大。他们生产的军火占全球总量的70%。

  苏制战斗机在国际市场上也有一席之地。苏 -27 型战斗机于1984年投产,北约给苏27起的代号叫“侧卫”。苏-27型战斗性能很高,它装有1门30毫米机炮和10个外挂架,这些外挂架可以挂10枚多种型号的空对空导弹、火箭等,机炮的备弹量为150发,可在大仰角状态下发射(美国F-15战机只能装8枚导弹)。苏-27型的火力控制系统也十分突出。它由脉冲多普勒雷达、红外线搜索跟踪仪、平视显示仪、激光测距仪及头盔瞄准仪组成,彼此独立,同时又可相互支援。与美国现役的F-15型战斗机相比,苏-27型在近距离格斗上有明显的优势。这主要得益于它那更好的气动格局,更大的推动力,还有它那先进的测距仪和电传操作系统。苏-27 型另一优势是内部油量大,不必携带外挂油箱,以减少雷达反射。苏 -27 型已经服役10多年了,它已派生出苏27UB歼击机、苏-30 巡逻指挥截击机、苏-33舰载机、苏-34 型歼击轰炸机和苏 -35 型多用途歼击机等,使苏-27型战斗机家族不断壮大,这个家族就成为俄罗斯及独联体各国空军的主力战斗机,也是俄罗斯军火出口的王牌产品之一。

  英国枟简氏防务周刊枠2003年9月10日一篇文章专门介绍了俄罗斯正在为中国研制的改进型的苏-30 型多功能战斗机的情况。苏-30型属第三代多用途战斗机。它共有12 个外挂点,可携带8吨重的导弹或炸弹。该飞机的重要部位都加装有特种防护装甲钢板,使飞机具备了额外的保护,增强了抵御防空火力的能力。与苏 -27 型不同的是,苏 -30 型采用了双座座舱,两名飞行员一人负责驾驶和空战,另一人负责导航和武器操作。这种飞机不仅在精确打击的能力上有所改进,而且还备有全新的指挥系统(包括指挥、控制、通讯、计算器、情报、监视、获取目标和侦察等)先进功能。该机型还拥有许多新的感应器系统。其中最主要的是M400侦察套件——一个大型吊舱状系统可以装载包括测视空中雷达在内的感应器、电视|红外摄像机、远程倾斜摄影仪。该设计光学感应器的搜索范围不低于70 公里。而其雷达搜索范围不低于100 公里。这样,该机型就具备了空中指挥的能力,它可以指挥和控制10架战机。这种型号战机可以精确地锁定海上目标,这对于中国目前部署的59型空对地导弹系列中的远程导弹十分重要。该机型的雷达分辨率可达2米;红外摄像分辨率为30 厘米,摄影系统的分辨率为40 厘米。它的整个侦察系统对数据进行实时传送,通过宽带连接方式将数据传送到地面站,同时在飞机上还能记录图像。苏-30二型战机是俄罗斯向中国提供的第二种苏-30 型战斗机。过去几年中国已采购了两批38 架苏 -30 型战机,现又向俄罗斯订购了40架苏-30 二型战斗机。中国军事专家沈威力认为,多用途的苏-30MK型战斗机的性能与美国F-15E型战斗机相比,在许多方面明显占优势。

  俄罗斯枟消息报枠2004年1月12日以“不断智能化的苏系列歼击机”为题报道了俄罗斯新出产的苏-27CKM型有头脑、长眼睛的飞机。2003年12月俄空军部队获得了5架这种智能飞机。2004年至少还能增添20架这种型号的飞机(该机型主要技术参数:最大速度 低空1400公里/小时;高空2430公里/小时。实际升限18000米;转场距离3680 公里,最大负荷8000 公斤。有10个悬挂点,可携带空对空、空对地导弹及各种炸弹)。用设计师的话说,这种飞机将成为俄空军迈向第五代歼击机的第一步。因为这种飞机只是一种教学训练机,它用来培养飞行员掌握更复杂的技术,并为制造更先进的苏-35型歼击机做准备。这种飞机可以准确击中空中目标和地面目标,并能保证空军现有的各种炸弹和导弹能够全天候作战,不受气候条件影响。它利用了制导和雷达掷弹原则,在飞行员看不到目标时,电子设备却在全力工作,人只是在必要时按动按钮即可。该型号飞机的另一个专利是它的雷达。它不仅可以发现歼击机要找的地面目标,还能发现移动着的地面目标。该飞机的驾驶舱是全新的,在指针仪表旁出现了三台液晶显示器,飞行及作战信息全部都在上面显示着,数据全面、科学、及时、准确。俄罗斯正在研制的苏-35型战机能及时把各种飞行及作战信息数据资料都转送到驾驶员头盔侧翼的显示器上,飞行员不用再死盯着眼前的显示器,他可以任意扭头,观察周围的情况。苏-35型还不易被雷达发现,因为其机身上使用了专门吸收雷达波的涂料。苏-35型最突出的变化是发动机和机载计算机。它的发动机有更大的推动比,其飞行速度更快,操作更灵活。它使用的是液压动力,取代了电力动力。这不仅节约了空间,而且减轻了重量。该机用的新型计算机自己就能决定飞机以什么样速度和状态冲向目标,什么时候让飞行员使用武器,从而避免了人为操作的失误。苏-35机载计算机接受的信息来自遍布机身上的150个天线和传感器,属智能型飞机,其开发及实用前景十分可观。

  法新社华盛顿2004年6月23日电:美国一位高级军官说,美国和印度近期搞了一次模拟空战给美国敲了警钟:苏-30 型战机性能明显优于美国F-15 型战机,这表明美国在空战中并不占优势。文章说美国对2004 年2 月进行的美印联合军事演习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他们发现在多数行动中苏-30 型都战胜了F-15型,这个结果使美军方大感意外。美国一位发言人说,这是美俄生产的两种先进战斗机的第一次正式对峙。在演习中美国飞机和印度飞机通过雷达都同时发现了苏-30 型,但是苏-30型首先发射了AA-10 型空对空导弹。这说明苏 -30 型比F-15型反应更快。这就要求美国必须用更快更隐蔽的战机(F/A-l8、F/A -22)来装备美国空军,否则就会丧失空中优势。世上的事都是一物降一物。客观上看俄罗斯的军事力量确实是对美国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的一种牵制和对抗。

  俄罗斯枟导报枠2004年6月2日发表了题为“中国喜欢苏-30”的报道,文章讲:到2004年初,中国共拥有苏-27型及苏-30型歼击机共270 架,中国最近正准备再向俄罗斯订购24 架带有远程反舰导弹的苏-30 MK2型歼击机,用于装备中国的海军航空部队。俄专家估计这笔价值10 亿美元的合同将会使位于阿穆尔河畔共青城的飞机制造厂至少忙上一年。俄专家指出:由于台湾近几年不断从美国获得载有强大防空系统的驱逐舰,相应的中国内地需要得到能在台湾防空武器火力网之外摧毁这些舰只的武器。因此中国对俄罗斯远程反舰导弹及其运载工具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这会激发中俄军事技术合作的新阶段的到来。

  香港枟亚洲时报枠2004年7 月26 日发表了一篇题为“俄罗斯军事技术奋起搏击”的文章,文章讲:“在过去12 年里一提起俄罗斯的军事,人们往往认为它腐败成风,装备不足,不屑一顾。然而事实上俄罗斯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刻,它依然是一个具有先进军事技术的军事强国。尽管财政困难,但俄罗斯一直在开发让世人瞩目的先进军工产品。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军工产品中的杰作之一就是BMP-3型装甲战车。这种战车受到早就属于美国势力范围的阿联酋和阿曼的青睐,他们争相订购。俄罗斯近年生产的S-300地对空导弹系统以及后来生产的威力更大的S-400 导弹系统,其威力超过了美国耗巨资研制的‘爱国号’导弹系统。此外俄罗斯生产的卡-50 型军事直升机家族采用了最新的尖端技术,堪与美国和欧洲最好的直升机相媲美。”可见,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长期垄断一种先进的武噐,一种垄断的打破,也就是新的竞赛的开始。中国一直对国际上的军备竞赛持反对态度。

  在当今国际关系中,中、俄、美大三角关系仍然是当代国际关系的核心。在冷战结束之后的今天,世界处于转型期。在国际政治格局中,将会经过美国企图独霸世界,德、日、美三强抗争,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俄罗斯、中国、巴西、印度的迅猛壮大等几个阶段最后形成一个多极化的世界。在这个转型过程中,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只有三个主角:美国、德国、日本;而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也有三个主角:美国、俄罗斯和中国。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有实力的强国,无人能比:中国是发展最快的国家,无人不夸;俄罗斯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大国,无人否认。在当代国际关系中,中、俄、美大三角关系占据重要位置及重大意义,这三国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国际政治中的一大因素。美、中、俄战略大三角举足轻重,互为制约。中俄两国都不是超级大国美国的对手,但美国又不敢忽视这两个大国的地位与作用。中俄两国都面临发展本国经济的首要任务,但两国在反对单极世界、推进世界多元化的原则等国际事物看法上却十分一致。中俄两国都强调中俄战略伙伴关系不针对第三国,但中俄协作明显有其可利用的价值:这就是要使美国外交对自己有利。中俄两国都不想让对方过于强大,过于强大会给对方造成威胁(当然这只是俄美部分反华势力坚持的所谓“中国威胁论”);但中俄双方又不希望对方过于虚弱,太虚弱了对美国的单边主义就没有多大的牵制力量。外交本身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当然在国际事务上有无发言权关键看你有没有实力。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中国在这个大三角关系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了。人们普遍认为,中国是保障国际安全与和平的重要力量。美国国内的反华势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俄的接近,美国将中国和俄罗斯列为具有威胁性国家,更加大了中俄联合的力度。中、俄、美三大国之间的对抗与合作、对话与分裂的复杂关系还会长期存在下去,其中许多不确定因素也会不断演变发展。凡关心国际战略格局的人首先得关注中、俄、美大三角关系。

  中国在近十几年中一直密切关注着俄美关系的发展变化。在科济列夫任外长期间,俄外交一边倒。为得到西方虚无缥缈的经济援助,他们为西方做出了太多的让步。事实证明,俄罗斯想迅速加入欧洲大西洋体系只是一厢情愿,结果事与愿违:向西方让步严重地损害了俄罗斯的自身利益。普里马科夫操纵的俄第二阶段的外交同样有失误。在此期间,俄不承认自身的衰败,仍以大国自居,他们不是致力于增强自身国力而仍是不合时宜地参与国际上各种事务。不过,中国对普里马科夫提出的多极化世界,反对美国独霸世界的主张十分赞赏。进入21 世纪之后,中国十分赞赏普京及伊万诺夫的外交思想及俄第三阶段外交路线。普京总结了十年激进改革期间过分倒向西方的教训(美国在中亚与高加索的驻军,北约扩张到了俄罗斯边界上),提出了务实、实用的外交方针:他们既认定同美建立密切的战略伙伴关系对俄罗斯有利,也坚信搞好中俄关系对双方更为重要。普京时代的俄美关系既不是敌人,也远非盟友。俄美之间的伙伴关系十分脆弱。俄罗斯人几经挫折终于明白:在搞好俄美关系的同时,加强中俄友好关系会给俄罗斯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及战略好处,这也符合各个大国的国家利益及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多数俄罗斯学者认为,俄中关系意义重大,俄中两国命运紧密相连。这是21世纪初国际关系中的一个特点。中俄双方必须倾听和观察对方,寻找不同文明中的共同点。俄中两国都在经历着追溯文化根源的阶段,都意识到自己的文化及精神价值与西方不同,中俄对话只会增加机遇和财富。

  普京上台后俄美关系经历着由热变冷的过程。到21 世纪初美俄关系有人说是“蜜月结束”,有人称为“冷和平”。还有人称为“新冷战”。但多数国际关系方面的学者认为,今天的俄美关系“乃处在非常关键的十字路口”,其实质是一种协调和对立的混合物。时而协调比例大些,时而对立色彩重些,其浓淡程度是随着时间和形势的变化而变化着。“9 · 11”事件及反恐合作使俄美关系缓和,美国对伊拉克动武又使俄美关系变冷。2003年俄罗斯逮捕石油寡头霍多尔科夫斯基及在国家杜马选举中国粹主义色彩浓厚的执政三党获胜的形势,使俄美关系进一步恶化。

  中俄关系一直是世人关注的焦点。中国和俄罗斯各自国内政治经济的发展从来都深刻地影响另一方,恐怕世界上还很少有两个大国之间的关系带有这种特征。中俄发展关系的首要和关键的前提就是它们是近邻。为了营造共同安全,中俄双方提出了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的形象表述。这里好邻居是中俄友好的前提与基础,也是两国关系发展的出发点。中国历来重视邻里关系“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中国人认为,邻里之间不和,邻里之间相互猜疑与戒备,乃是生活中的一大不幸。

  上个世纪50年代苏联是中国的师傅和“老大哥”,苏联发展模式及俄罗斯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力是非常巨大的。其实后来在50—90年代间在中苏两大国之间一直存在着一种双向互动影响,这因为中苏两国之间有许多共同点:首先是起点一样,他们都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穷国,1917 年的俄国与1949 年中国一样,都是资本主义不发达,封建意识浓厚,农民占人口大多数的落后国家(当然中国经济基础更差)。因此中苏两国都是在政治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度里建设社会主义,起点低,难度大。中苏两国人民和两国学者都面临着如何在一个农民占多数的国家里实现现代化的共同大课题。这也正是我们研究苏联70 年发展道路及叶利钦10年激进改革的价值之所在。其次,中苏两国走的是相同的道路。斯大林搞社会主义是靠三化:“国家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阶级斗争化”,毛泽东提的口号是三纲:“以钢为纲,以粮为纲,以阶级斗争为纲”。再次,中俄改革中面临许多问题都是共同的,因为他们都要从计划体制转为市场体制,都要与国际接轨。中苏两国长期以来一直在近似的体制下竞争,当一方对其体制进行改革并取得一定成功时,另一方迟早就要效仿;一方的经验教训又常会成为另一方国内斗争的工具。50年代赫鲁晓夫批评个人崇拜,恢复民主与法制;对外缓和美苏关系,对内提高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等。这些内容在80年代邓小平领导的改革中都能找到。到80年代,戈尔巴乔夫突然发现在苏联经济每况愈下的同时,中国改革生机勃勃,这成了戈氏下决心改革的动力之一。最近,中国的改革道路及成功经验开始影响俄罗斯国内政治,中国改革的成就令俄人羡慕,这是近几年中俄关系的重要转变。

  中国改革成功经验在俄罗斯也被变成了政治斗争的工具;俄共经常把中国改革经验当成向选民挥舞的旗帜,而俄国自由派政党又尽量贬低中国经验,强调中国没有民主,目的为防止俄共重新掌权。当然整体上看俄罗斯10 年激进改革失败了。中国20多年的两轮改革(一轮12年:1978—1990,1990—2002)成就很大,但我们对俄罗斯10年激进改革也不能完全否定,只搞负面理解,而对中国改革的某些“落后的优势”过于肯定,不重视对中国改革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的深入研究与解决,比如国有企业的改革问题(中国的国企管理水平及效益太低),权钱交易所造成的腐败与社会不公问题,不公平的伪竞争及反竞争的伪公平等问题。中国人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并做出理性的明确选择,否则,中国改革要深入进行并取得成功难度很大。

  近来俄罗斯对国际局势的影响还表现在能源上。近几年石油外交、能源安全、“石油世界大战”成了时髦新词,国际上也出现了一批研究石油问题的专家。据英国枟独立报枠2003年10月2日报道,全球油气储量并不乐观。据最新预测,在2001 年至2020年之间,全球油气产量将紧缩,将无法满足需求。这因为全球油气储量比原先估计的水平低80%。而且油气价格上涨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据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地质学院提供的研究报告讲:原先估计全世界油气储量约为18 万亿桶,迄今为止已用了大约1万亿桶。但现在核实的全球油气储量仅为3畅5万亿桶,形势令人担忧。当然人们正在寻找新能源。还应看到世界几个经济大国又都是油气消费大国。据国际能源机构统计,2003年中国每天消费546万桶,日本日均用油543 万桶。该机构估计到2004年石油消费增长最多的还是中国(日均增长33万桶),北美(日增26万桶),欧洲(日增18万桶)。而日本和韩国石油消费将日均减少12万桶。国际能源机构2004年1月16日报告,世界能源市场风险很大,日本和美国库存的石油只够51天的消费。而且石油的价格一直在每桶30 美元以上(近来竟到60美元)。全球的原油需求量不断地增加,2003 年12 月全球石油日均消费量增加了39畅5 万桶,达到8210 万桶。估计到2025年(即未来20年)美国的原油日均进口将达到2000 万桶(70%的石油靠进口)。可见全球石油形势不容乐观。

  现在中国、美国、日本都瞄准了俄罗斯的石油资源,尤其在2003年美国支持日本与中国争夺俄远东地区的石油天然气,形成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中、美、日、俄几个能源生产与消耗大国之间的复杂关系。美国枟国际先驱论坛报枠2003年7月4日发布了一份报告说:“2002年中国的石油消费迅速增长是中国经济上升的明显标志。”实际上俄罗斯出口油气量的大幅增长也是俄罗斯经济走出困境的一个良好开端。日本的石油需求在1996年到达高峰,日均达590万桶。据北京能源研究所预测,以后几年内中国石油消费将会以40%的速度增长。中国是从 1993 年起成为石油进口国。据法新社2003年12月10 日报道,中国的石油需求10 月份已达580 万桶,比2002年10月增加了11畅5%。并预计2003年第四季度的石油需求每天会增加130 万桶。美国的研究报告说,中国现在1/3的石油需求量靠进口,到2025 年这个数字将达到2/3.到那时中国日均消耗石油量会达到1090 万桶。新成立的中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2002年12月3日讲:北京希望在2020年时将进口石油控制在需求量的1/2左右。2002年9月11日中央电视台经济栏目曾讲:近3 年中国年均进口石油达7000 万吨,进口石油花费达250亿美元。为了确保中国进口石油的渠道,中国积极参与中东、苏丹、中亚等地区的石油开发。中国实施能源进口多元化的战略,很有成效。

  俄罗斯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非欧佩克石油输出国。有资料称俄的石油储量占目前已探明世界总储量8%左右,占世界石油总产量9%。俄储油量为世界第六位,次于沙特阿拉伯(占世界储量的25%)、伊拉克(占11%)、伊朗(占8畅7%)、科威特(9畅3%)及阿联酋(占9畅4%),已探明俄石油储量为72 亿吨;2002年俄石油产量已上升为世界第一位,超过沙特。2003年俄日均出石油800万桶。由于中东不稳,委内瑞拉内乱,沙特阿拉伯又控制石油出口,美国、中国、日本的石油进口渠道受阻,这3个世界石油消耗大国又都将目光投向石油出口大国俄罗斯身上。2003年俄罗斯日均向国际市场提供 300 万桶。俄塔社2003年1月22 日报道,2003年能源部预计出口石油量为1畅88亿吨~2畅01亿吨之间,高于2002 年出口量1畅81 亿吨,2002 年俄共生产石油3畅8亿吨。2002 年度俄共出口天然气为1878 亿立方米,而2003年将出口1900 亿立方米天然气。为了鼓励石油天然气企业出口,俄政府从2003年2月1日起降低油气出口税,从每吨30美元降为26 美元,以让利企业,抢占国际油气消费市场,为振兴俄罗斯经济筹措资金,现在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出口占其出口总量40%。

  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是俄罗斯油气生产基地。且远东地区距中国与日本最近,故争夺远东石油关系到日中两国的能源安全及国家利益,这是一场国家战略的交锋。在远东石油问题上,俄罗斯、日本、中国三者讨价还价已达到白热化程度,这里也显示出俄罗斯对中国和日本的影响与地位。2001 年中国就与俄罗斯共建大庆管道线(连接东西伯利亚到大庆)达成原则协议,中国动手比较早。2002年12月,中俄两国首脑会谈时决定:从2005年起,俄罗斯每年向中国提供2000 万吨石油。中国已准备提议修建安加尔斯克—大庆石油管道线的俄境内部分。从安加尔斯克到大庆长2250 公里,管道总造价达25 亿美元。管道建成后年均可供油 2000 万吨。2010 年时可增到3000 万吨,2025年时可扩大到5000 万吨。2003 年7 月9 日,中国驻俄大使张德广在接受俄塔社记者时讲,所有涉及修建输油管道的经费与技术问题均已协商好,只等2003年秋天中俄两国首脑北京会晤拍板。如果现在动工,第一批石油将于3年后输送到大庆。张德广大使还希望俄方能尽快落实动工。其实中俄双方分歧在油价上。俄塔社估计2003年之后每桶油价会降为18—18畅5美元。但在修建管道之后中方要求俄方按稳定价长期供油,油价不受国际市场升降的影响,俄方不同意,故迟迟未动工。

  2000年2月日本失去了在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开采权,它急于寻找新的石油进口渠道,并且把伊朗和俄罗斯当成重点目标。日本能源专家认为中国的能源战略有可借鉴的地方:实行原石油进口的多元化,以减少风险。如果能争取到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及远东的石油,日本对中东地区的依赖程度将会从现在的90%降为60%。因此,到2003 年日本以毫不退让的决心和耐心与俄罗斯不停地交涉。2003年1月举行的日俄首脑会晤时,小泉首相提出了建议从安加尔斯克到纳霍德卡的“太平洋输油管”的设想,由于这条管道既可将油输到太平洋沿岸,面对美国的西海岸、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各国,销路广;又可作为与中国讨价还价的资本,所以俄罗斯随即表示考虑日本的要求。这样就形成了中日两大石油消费国远东较量的局面。

  从安加尔斯克到太平洋港口纳霍德卡,距离在4000公里以上,日方准备投资52亿美元,修建这一管道。管道一旦建成,日方可年均进口俄石油5000 万吨。2003 年上半年,日本能源厅长官已经5次访问俄罗斯了,日方透露日本将为俄远东新油田的开发及太平洋输油管道的铺设投资100亿美元资金援助。这将是中国投资额的几倍。况且,修建新输油管道及开发新油田,将激活人口锐减和经济低迷所困扰的西伯利亚地区的经济。2003年6月30日,日本外相又访问符拉迪沃斯托克,日本一心要在争夺远东石油上超过中国。可事实上莫斯科已经与北京签署了有关修建安加尔斯克—大庆输油管道的协议。为了抢先,日本外相还答应给远东的滨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再投资20 亿美元,这使得当地俄官员十分兴奋。因为整个远东地区仅720万人口,滨海地区也就是100多万人口。这20亿美元投资对滨海地区很有吸引力。2003年春,俄罗斯中央政府曾表示考虑在远东修建两条输油管道,并提出论证:哪条重要先修哪条。如果同时修两条将会互相影响,因为已开发的东西伯利亚油田储量将不够分配。此事将到2003 年秋天普京访问北京才会有正式结果。其中有许多不稳定因素人们捉摸不透。不过人们已经从中看出,到了21世纪,能源既能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也会影响它的外交及政治。到了2003年9月3日,俄罗斯枟新闻时报枠报道,俄自然资源部否决了中国方案,因为南路管线要横穿通卡国家公园,违反俄罗斯自然保护法。而且管道靠近贝加尔地震多发地带,一旦发生泄漏,很难迅速处理。当然日本在其中的活动起了很大作用。如果日本提出的安纳线修成,日本每天将从俄远东获得100万桶进口油,这个数字相当于日本每天进口量的25%。因此日方极力活动,并主动提出提供75亿美元协助俄方开发东西伯利亚新油田。这样中俄从1994 年开始磋商的方案可能泡汤了。不过中国也不会放弃努力。到2005 年俄方又开始重视中方要求,声明要保证中方线路建设。从这件事情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两点:一是人们现在常讲的,只有永久的利益,没有永久的朋友;二是俄罗斯外交总是脚踏两只船。这与俄罗斯民族的个性特征有关系:摇摆不定,捉摸不透,极富两面性。

  其实,当今俄罗斯在经济、政治、文化上正是由两部分组成的。正如俄罗斯古老国徽所表现的那样,而不像政治家们常说的,只代表东方和西方,或欧洲和亚洲。它意味着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有两种身份,两副不同的面孔。一方面能源使俄罗斯强大,在全球举足轻重,是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与此相关的是石油公司老板们的政治倾向(私有化时俄罗斯把石油大企业都贱卖给了私人,直到2004年俄罗斯政府只控制了7%的石油工业。普京力争到2008 年时将国有石油份额提高到18%)。私有石油企业主亲西方,因为发达国家是石油主要市场。石油集团主张与国际关系的“上层”保持密切关系。这就加强了俄罗斯作为资源供应国的发展方向,这种发展又使得石油集团变得更有前途。俄罗斯另一半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经济,其基础是军工企业及其相关部门:航天、核能、航空、火箭等高科技产业。由于军工转民用不成功,再加上非理性的私有化的失败,俄经济的这一半处境艰难。俄经济的这一块主要靠国际市场,主要靠不发达国家。只有占领国际市场才能避免军工企业倒闭,保住数百万个就业岗位。这就要求俄罗斯必须与国际关系中的中下层保持密切关系。西方(尤其是美国)又千方百计排挤它。美国已经把俄军火挤出了中欧和东欧市场。伊拉克战争又使美国完全占领了伊拉克市场。中国、印度、伊朗、越南和马来西亚等仍是俄罗斯军工产品的友好市场。这些市场对俄罗斯十分重要,这块不是让寡头们挣钱,而是国家生存的需要。俄罗斯要想成为强国,就必须保住自己的科技潜力,发展有竞争力的高科技产业。

  维护和发展俄国防工业就要求俄罗斯的外交必须重视东方。这就是俄罗斯外交具有双重性的内在原因。俄罗斯一直在东西方之间徘徊。请想想1993 年美国是如何积极地干预俄印低温发动机的交易,2002年又是如何把俄罗斯撵出了伊拉克市场,现在又攻击俄与伊朗的科技协作。可见美国外交意图很明确:千方百计使俄经济断氧,以扼杀高科技市场的潜在对手。正由于这个原因,美国与法国和德国之间曾发生过矛盾,德法两国想让俄罗斯成为世界科技进步的重要参与者,以便在某些领域内向美国挑战。因此俄罗斯在当今世界格局中处境微妙。不管俄罗斯领导层如何变更,它都在寻求平衡,都要在发达的上层与不发达的中下层之间进行周旋。当然,俄罗斯在国际上的最终地位还是要靠其国内改革的进程来决定。但有一点已经明确:俄法德联盟及俄罗斯与东方(尤其是中国、印度等)的密切联系,是对美国单极主义的重要挑战。而且为了自己的发展,俄罗斯作为占世界陆地面积1/7的大国也在寻求与美国的合作,关键在于双方合作的基础及合作的方式。

  最近美国对俄罗斯核技术出口十分不安。美国枟新闻周刊枠2003 年9 月8 日报道,俄罗斯人向来以世界一流的核技术自豪。他们派了800名专家费时8年为伊朗建造了第一座核电厂。这种核技术有双重用途,它随时可以用于研制核武器,这令西方十分担心。而俄罗斯认为这是一项挣外汇的好生意。俄罗斯的原子能科学家已帮助中国和印度建起了核工业,他们也正在与芬兰、缅甸、保加利亚、古巴、印度尼西亚、埃及和叙利亚等国洽谈,争取投建核反应堆。一些非洲国家也对俄罗斯的核技术感兴趣。近来闹得沸沸扬扬的朝鲜核危机美俄都有责任。俄罗斯先帮助朝鲜造核反应堆。后在美国的压力下停止了与朝鲜的合作。但美国自己又与朝鲜签订了建造轻水反应堆的计划,以换取朝鲜停止核试验的许诺。因此俄罗斯核技术负责人讲:“我们是干干净净离开的,然后美国人来了,是他们要给一个目标可疑的国家造轻水反应堆的。”核技术是俄罗斯一个强项,有数万名一流核能专家在那里服务。迅猛发展的核工业是俄罗斯经济振兴的一个亮点。据查俄罗斯2002 年核技术出口创汇达26亿美元,估计2003年可达30亿美元。仅伊朗核电站一项俄罗斯就挣了8亿美元,并为俄罗斯创造了2万个就业岗位。

  俄罗斯枟新闻时报枠2003年11月18日报道,俄罗斯要在10年内重新打造一个军火出口大国。1993 年11 月18 日,俄罗斯总统下令建立了俄罗斯军事技术合作系统中的关键部门——俄罗斯武器和技术兵器进出口公司。在2000年至2002年的3年中,俄罗斯军火出口额逐年递增,每年都创造了新的国家纪录。2001年和2002 年军火贸易的外汇收入,同样两次打破国家纪录。有理由相信,今年的军火出口额将至少保持2002 年水平,而外汇收入将达到史无前例的50亿美元。

  近些年俄罗斯对外军售热火朝天,原因至少有三条。第一,1996年至1999年积压的军品被顺利消化。在这4 年困难时期中,国家的军火出口额降至20 亿美元,俄罗斯武器和技术兵器进出口公司已处于破产的边缘。幸运的是,俄罗斯在这一时期签订了几份巨额合同,向中国出口驱逐舰及多用途歼击机,向印度出口护卫舰。第二,目前,俄罗斯面临的机遇有:与印度签订一项为期近17年、总价值33亿美元的合同,该合同将授权在印度生产苏-30型战斗机;印俄两国在“布拉莫斯”导弹项目下,联合研制PJ-10巡航导弹,印俄两国空军联合采购印俄中程运输机。在11月底之前,还将签订向印度出口载机巡航舰的合同。第三,上世纪末以来,全球军事政治局势日益紧张。在此背景下,不少国家纷纷从俄罗斯购买军火。国家公司在对外军事技术合作中最为重要,但不是唯一的主体。一些有权独立进行军火贸易的非国有公司,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包括安泰公司、图拉仪器设计局、米格飞机工业公司。安泰公司获得了两份向希腊出口31套防空火箭装置“雷神-M1”的合同。这两份合同的总额超过了8亿美元。

  图拉仪器设计局的出口产品种类繁多,客户遍布世界各地。该公司与阿联酋签订了研制并出口50 套地对空导弹发射系统“铠甲-C1”合同,总价值高达7畅2 亿美元。在1999 年起死回生的米格飞机工业公司逐渐扩大在军火市场的存在。1998 年所签合同的总金额为8900 万美元,1999 年增加到1畅32 亿美元,而2001 年和2002 年接近了10 亿美元。今年,因为将与印度签署出口舰载歼击机的合同,公司的签约金额预计有新的突破。从去年开始,米格飞机工业公司坐上了俄罗斯军火出口的第二把交椅,仅次于俄罗斯武器和技术兵器进出口公司。

  21世纪,面对北约东扩,普京亲自驾驶苏-27 型战斗机视察车臣,乘坐核动力潜艇巡视黑海,他要向西方展示一个坚强的俄罗斯民族主义总统形象。普京还以裁军为突破口,加快俄军事的改革及发展。2000 年 11 月普京宣布,将在 5 年里裁军20%,使俄军队从120 万减为85 万人。从2001 年起加强俄太空导弹部队和宇航部队的建设,并将其直属总参谋部指挥。普京的目标是实现俄罗斯军队的精兵化、高效化,以便使其在新世纪发挥更大作用。

  以上我们简要地论述了21 世纪初俄罗斯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与影响。现在让我们看看解体后俄罗斯的国情与政体。国体是讲一个国家由谁来掌权,政体是讲如何来掌权,政权机构有哪些,如何来运作。1993年12月12 日由全民公决通过的宪法规定:俄罗斯是联邦制国家,即民主的政权国家,以共和国政权形式出现。俄罗斯总统是国家首脑,总统每4 年在全社会公开选举及秘密表决的基础上产生。总统同时也是俄罗斯武装力量最高统帅。俄罗斯联邦实行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三种权力分别属于政府、议会和法院。俄罗斯联邦的立法机关叫联邦会议(ФЕДЕРАЛЬНОЕСОБРАНИЕ)。联邦会议由联邦委员会(СОВЕТФЕДЕРАЦИИ上院)和国家杜马(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ДУМА下院)两院组成。联邦会议是行使立法和监督职能的权力机构。宪法规定,俄罗斯的国家权力由联邦总统、联邦会议、联邦政府、联邦法院共同行使,但在实际上俄总统大权在握,有人戏称俄总统是“超级总统”,他的权力超过了“欧洲各国总统权力的总和”。新宪法为了避免总统与议会及政府之间的冲突,大大地扩大了总统的权力。1998 年到1999 年这两年内叶利钦四换政府总理便是例证。1998 年3 月23日叶利钦免去了任职5年多的切尔诺梅尔金的总理职务,理由是“政府缺乏活力,缺乏主动”,并任命年仅35 岁的基里延科为代总理。国家杜马在两次否决了叶利钦的提名后担心自己被解散才勉强通过任命。基里延科上任后,总统对政府的控制加强了,但新总理的能力差,俄罗斯发生了两次金融危机,1998 年8 月16 日,基里延科被迫辞职,叶利钦再次让切尔诺梅尔金出任总理,遭到国家杜马的强烈反对。叶利钦不得不提名让普里马科夫出任总理,并于9月11日上任。普里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正说明朝十八臣
4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5西安事变实录
6汉武大帝
7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8大唐空华记
9红墙档案(二)
10红墙档案(三)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

  • 目击天安门-(二)

    作者:韩泰伦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选择了中国政治变迁的聚焦点--天安门这一独特的视角,完整系统地记述了天安门历经的沧桑巨变,挖掘出中国100多年,特别是建国50年来天安门地区发生的政治事件的内幕秘闻,是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