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27章 斯诺登上天安门!中美解冻北京城(27)

  基辛格强调,毛泽东和周恩来都已老迈,谁来接班是每个人都很关切的问题。尼克松目前的工作,是在缓和世界紧张情势,尤其是西方与苏联的关系。基辛格还说,日本对尼克松极为不满,虽然日本领袖很明白美国一向都很重视与日本维持密切的关系。基辛格一再提及莫斯科和北京关系恶化。他预测,这件事会支配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世界局势。他说,即使是现在,也不能排除苏联对中国大陆发动军事攻击的可能性。

  美国政府保证,华盛顿与台湾之间的关系不会因为尼克松访问北京而改变。美国政府不会要求台湾寻求与大陆达成任何和平解决方案,美国也绝对不会就此向台湾施加任何压力。他认为至少在二三年内,台湾不会遭到大陆攻击的威胁,除非美国中止共同防御条约。

  1972年2月28日,尼克松结束在中国大陆的访问时,在上海与周恩来签订的《上海公报》,是一项极不寻常的文件。这项公报是在美国与中国建立正式关系之前大约七年所签订的。严格说来,这项公报连行政协定的效力都不具备,因为尼克松不能与他自己的政府尚未承认的外国政府首长,签订此种协定。但是,从双方就这项公报所发表的所有官方声明,以及主张华盛顿与北京建立密切关系的人士在此期间所发表的文章来看,赋予这项公报的重要性远甚于正式条约。这项公报,在1979年1月1日,使维系美国和台湾在西太平洋联盟关系达24年之久的共同防御条约失效。

  上海公报的内容确实很“奇特”。每一方就对其存重要利益或特别关切的各种问题,分别陈述其立场,双方均未否认它们的社会制度和外交政策上的基本歧见。但是,双方同意,尽管社会制度不同,它们仍应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双方关系,而不要诉诸武力。

  那时,美国正试图摆脱越战。美国一贯的主要目标,是在于寻求以谈判解决此一冲突。美国也支持韩国的努力,试图寻求缓和朝鲜半岛的紧张情势,增加南北两者之间的接触。美国保证与日本继续发展现有的密切关系。对于印度和巴基斯坦,美国赞成两国之间的停火。公报很明显地完全没有提到美国与台湾的关系,也没有提到美国在共同防御条约中所作的承诺。这种遗漏显然是故意的。

  中国方面则说,中国绝不会成为超级强权,并且反对霸权和任何形式的强权政治。它表示坚定支持所有受压迫人民和国家争取自由的奋斗、支持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其社会制度的权利,以及保障他们本身独立的权利。中国又表示坚定支持越南和柬埔寨人民为达成他们的目标所作的努力,以及朝鲜民主人民共和国1971年4月20日提出的和平统一的八点计划;并且主张废除联合国的韩国统一及复兴委员会。中国也表明断然反对日本军国主义复活与对外扩张,并在巴基斯坦与印度就查谟和克什米尔问题发生的争执中,支持巴基斯坦。美国与中国个别的立场就是如此。但是公报中最重要的部分,还是他们陈述的共同目标,包括下列数点:

  一、中国和美国朝向关系正常化进展,将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

  二、双方均希望减少国际间发生军事冲突的危险。

  三、任何一方均不应在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寻求霸权,而且每一方均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此种霸权。

  四、任何一方均不准备代表任何第三方进行谈判,或与他国订立针对其他国家的协定或协议。

  关系正常化这个名词在公报中出现至少四次之多,但是文件中没有一个地方说明其真正定义。不管这是否是美国方面有意的省略,中国抓住这个漏洞,要求为了关系正常化,华盛顿必须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废除1954年签订的共同防御条约,以及撤离在台湾的所有美军及军事设施。

  周恩来在台湾问题上表现了他的外交技巧。他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很久以来即被归还中国的一省;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事务,任何他国都无权干涉;所有美军及军事设施都必须撤离台湾。

  周恩来聪明的一步棋是在公报中列入一段文字,使美国对台湾问题只有一个选择。这段文字是:

  中国政府反对任何旨在造成“一个中国、一个台湾”,“一个中国、两个政府”和“台湾独立”的任何活动,并且反对“台湾地位未定”的说法。

  表面上看来,尼克松在公报中所作的惟一承诺,是要把美军及军事设施撤出台湾。他认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必须要花很长久的时间。在此期间,他只要随着该地区紧张情势的缓和,逐渐减少驻台美军及军事设施即可。

  上海公报签订之时,台湾地区有将近1万名美军。随着美国开始摆脱越战,在台湾驻军的必要自然逐渐减少。尼克松认为在这一方面不会造成什么问题,周恩来却希望借此使美国军队完全撤出台湾,为终止共同防御条约揭开序幕。

  沈剑虹借口晚宴不去迎接尼克松

  1972年2月28日,基辛格的国家安全会议助理黑格将军告诉沈剑虹,尼克松一行所搭乘的“76年精神号”专机,于返回华盛顿途中,在阿拉斯加州停留加油,基辛格从那里打了电话回来。基辛格有些担心,因为美国新闻界报道上海公报时,都把有关台湾的那一部分给夸大了,公报中有关台湾的条款都经过尼克松总统、国务卿和他自己审慎的研究。美国对台湾的立场并未改变。至于美国保证要撤出驻台美军以及军事设施这一点,这不是美国单方面的行动,而是要根据相对的原则而定,这一点可以从公报中载明了“考虑到这一前景”及“随着该地区紧张情势的缓和”等条件看出来,用意在让中国政府了解,他们绝不可攻打台湾。

  28日晚上,专机在华盛顿郊区的安德鲁空军基地降落。副总统阿格纽、国会议员、政府阁员及各国使节,许多人均在场热烈欢迎尼克松。“台湾大使”没有前往机场,因为那时候他正在双橡园大使馆宴请一批美国朋友。美国国家广播公司大概以为这场宴会只是一个借口,要求沈剑虹准许他们派工作人员来双橡园拍摄宴客的情形。

  为什么那天晚上沈剑虹不到安德鲁空军基地去?依照外交礼节,每当一国大使接到欢送或迎接驻在国元首的通知后,他应该亲自到场;当驻在国元首访问的对象是大使所代表的国家,尤须如此。尼克松访问中国大陆,台湾就有些左右为难了。台湾认为大陆是“中华民国”的一部分,沈剑虹是台湾当局的“大使”,他当晚实在不能前往安德鲁空军基地,但他总得有个托辞。他可以离开华盛顿去访问一些外地的华人区,出席一场安排已久的演讲会,或者,自己在家里宴客。美国的礼宾人员相当能“体谅”这一点,也就没有问“大使”为什么不去机场。

  尼克松在返国演说中说:“此行的首要目标,是在经历一代的敌视后,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建联系。我们达到了这个目的。”然后他一一举出与北京达成的扩大文化、教育与新闻接触的协议;扩大贸易及加强双方联系的各种协议。尼克松说:“最重要的是,我们已对国际行为的若干准则达成一致的看法,这有助于减少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发生冲突及战争的危险。我们均反对任何一种势力支配太平洋地区。”在这篇讲词中,这句话最清楚地说明了他访问北京的真正目的――警告苏联不要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建立霸权,不然将遭遇到中国与美国联合对抗的危险。

  讲话中提到台湾的,只有下列几句话:

  “至于台湾,我们既定的政策是随着紧张情势的缓和,逐步减少我们的海外驻军;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在获得和平解决时完全撤离军事人员。”

  “我们同意,我们不会在幕后谈判另一个国家的命运,我们在北京也确实没有进行秘密谈判,没有任何秘密的交易。”

  “我们达成此行的任务,但并没有背弃美国对任何国家所做的任何承诺。”

  这三段话值得研究外交的学者仔细研究。在第一段中,尼克松指的是台湾,但仍说“我们的海外驻军”将视紧张情势的趋缓而逐步减少。他为什么不直说“我们在台湾的驻军”?在“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在获得和平时完全撤离我们的军事人员”这句话中,他再度使用模糊的字句。究竟从何处撤离?从台湾撤离吗?如果是的话,他心中所想的“和平解决”是指什么?

  在第二段中,尼克松声称“没有任何秘密交易”。据说,尼克松曾私下与周恩来达成一项谅解,如果他当选连任,他将与“北京”建立外交关系。尼克松否认此事,但没有几个人会怀疑,尼克松确曾留给周恩来这样的印象。

  在第三段中,尼克松说,此行与中国达成多项协议,但“没有背弃美国对任何国家所做的任何承诺”。这或许是事实,最起码当时如此。但谁能否认,后来卡特总统在1978年12月底通知台湾一年后终止1954年签订的共同防御条约,不是尼克松为卡特背弃美国对台湾及澎湖群岛的防卫承诺而铺好了道路?

  根据基辛格的说法,上海公报中没有提到美国与台湾的共同防御条约,是因为这项条约是针对中国大陆的;美国方面觉得,在中国的领土上提到这项条约,似有不妥。不过,美国已经以十分明确的措词告诉中国,美国将继续信守这项条约。

  基辛格又说,他了解这项条约对台湾安全的重要性,他明白美国态度的转变使台湾的处境困难,但美国未作任何可能废除这项条约的表示。

  基辛格提醒“台湾大使”注意公报中有关台湾的一些措词,如“美国所关心的是和平解决”,“考虑到这一前景”等词句;他补充说,这些措词表示,美国没有对中国做出任何具体的让步。中国当然知道美国和台湾之间有共同防御条约。既然中国并未要求废止或在公报中提出这项条约,美国何必要这样做?

  沈剑虹提出,为什么公报全文中都把“中华民国”称为台湾,而不用台北的正式“国号”?基辛格的解释更难令人置信,他板起面孔说,这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纯粹是疏忽所致。如果这个说法是真的,显然尼克松一行中的中国专家能力大有问题;但台湾方面怀疑这种说法的真实性。

  上海公报并不是条约或秘密协议,这正是美国方面尽量使公报语言含混的原因。至于撤出驻台美军一事,美国早已通知台北,美国准备在1973年内,撤出两中队C-130飞机及3000人的部队,此外并无进一步的撤军计划。

  关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基辛格透露,周恩来愿意跟蒋介石面对面晤谈,并问美国是否可居间安排。基辛格回答说:“这是你们双方的事”。美国的立场是既不鼓励也不阻止北京与台北之间直接谈判。在这一方面,美国绝不会强迫台湾。美国希望台湾,什么都不要做,只要按兵不动就行了。

  台湾方面曾刺探基辛格说,周恩来对他从这项公报中所得到的收获一定很高兴。基辛格说,并不尽然。周恩来先是要求把公报中所提到的中国方面,直截了当的改为中国;美国方面则坚持要用全名“中华人民共和国”,以避免任何混淆。基辛格还透露,周恩来要尼克松立即撤走在台美军,不再附上什么时间表或视情况而定之类的条件。据基辛格说,美国方面不能接受这一点,并坚持要加上若干限制条件,因此公报中有“考虑到这一前景”及“随着该地区紧张情势的缓和”等辞句。

  据基辛格观察,毛、周两人很可能在五年内去世,届时中国必有动乱,同时台湾必可安然生存。他不认为中国会在1976年以前用武力攻取台湾。他这样判断,可能是以尼克松的第二任任期届满为准。

  “沈大使”认为基辛格始终显得不安,他提出两点要求:第一,请尼克松再次保证美国对台湾持续的友谊及支持,并且发表明确的声明,确认美国信守中美共同防御条件的决心,以消除台湾人因上海公报中未提及该条约而引起的不安。第二,由于他已接获指示尽速返回台北述职,他很希望行前能见尼克松一面。基辛格说他会想想办法。结果是,基辛格没有办到第一项,但履行了第二项。

  主管远东及太平洋事务助理国务卿格林在1972年3月3日前往台北,向“台北政府”简报尼克松北京之行的经过。

  “外交部长”周书楷、“行政院副院长”蒋经国及严家淦,都接见了格林。但他没有见到蒋介石。格林告诉台湾新闻界说,他在晤谈中向台湾官员保证,“忠实地履行所有的承诺,仍是美国政策的基础。”据了解,这些承诺包括共同防御条约及其他与台湾的关系在内。

  格林表示,华盛顿将继续鼓励美国商人来台湾投资。格林返回华盛顿后一周左右,沈剑虹亲自与他会晤。

  3月8日,“沈大使”飞返台湾,“外交部”立即拿格林会谈的记录给他看。说辞与基辛格等人大同小异,不外乎美国决心遵守对台湾的条约义务,美国与中国没有任何秘密协议,以及解释美国必须跟中国重新接触的理由等等。

  格林很清楚的交代了美国与中国先后在北京、杭州、上海等地的谈判,并在上海签订了公报的双层交涉过程。基辛格参加尼、周会谈,格林则陪同国务卿罗杰斯会晤中国外交部长姬鹏飞;但格林一直跟基辛格保持联络,这样,参加会谈的一组美国官员便能知道另一组在讨论什么。

  尼、周两人大部分时间都在交换哲学及历史问题的意见,涵盖的题目很多。他们二人都表明了对国际问题的看法。由于两国间的意识形态及国家利益相差甚远,双方自然会有歧见,他们二人记下这些歧见后就进行下一个题目。

  有关第三国的问题,例如日本、韩国及东亚国家,只约略提及。中国方面重申继续支持北朝鲜及北越。中国作此声明的目的,在于使平壤及河内的朋友了解,中国并没有在他们的背后商谈跟他们利益有关的事情。美国在讨论国际问题时,也使用同一方法。美国声称不代表任何第三者进行谈判,仅代表本国说明并解释美国的立场及政策。

  在罗杰斯与姬鹏飞的会谈中,尽管中国对当时的世界局势,以及对美国早期的作为感到不满,大体上气氛还算友善。会谈的重点在寻求增进双方贸易、文化、科技交流的方法及途径。美国方面对此并未存太多的幻想,因此只建议逐步的,并在有限的范围内改善关系。

  起草上海公报是最费时间、挫折最多的工作。美国方面由为尼、周会谈做记录的何志立,担负这项吃力不讨好的任务。有好几次他必须从深夜一直工作到第二天清晨。罗、姬会谈触及公报的主题,然后由双方的幕僚人员为公报的措词去伤脑筋。中国方面从未要求美国退出亚洲,或断绝与台湾、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的友好关系。美国认为,这暗示北京准备接受亚洲局势的现状。

  美国方面除了声明与台湾维持关系的立场外,并没有坚持要提美台共同防御条约,以免中国政府拒绝签署公报。中国亦因此没有在公报中谴责这项条约,也没有要求美国立即无条件地撤出驻台美军。这可算是中国的让步。

  国务卿为人圆通而文雅

  国务卿罗杰斯曾任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司法部长,他曾是一位很成功的律师,为人圆通而文雅。在尼克松等人访问北京的安排中,是由基辛格陪同尼克松会晤毛泽东和周恩来,罗杰斯则被搁在一旁,与外交部长姬鹏飞讨论一些次要的问题。外界的一些评论说,一切的风头都让基辛格抢尽,而罗杰斯的努力成果鲜为人知。但对华盛顿的使节团来说,罗杰斯是美国政府正式的外交事务主管。

  3月2日,沈剑虹在国务院与罗杰斯会晤。罗杰斯希望确定,美国与台湾间,没有因尼克松的北京之行而引起任何误解。

  据罗杰斯的说法,尼克松的北京之行是按照原计划进行,没有惊人之处。台湾问题虽是一个重要问题,但双方仅在上海公报中表明各自的立场,并未试图获得任何协议。有关的措词都十分审慎,以免不必要的冒犯或触怒了对方。这表示中国希望能与美国友好相处,对中国来说,台湾只是一个小问题,中国最关心的,是苏联部署在中苏边界的大军,但基于内部的原因,中国不得不把台湾问题列为一个重要的议题。美国方面也有理由强调对台湾的关系,包括在美台共同防御条约中对台湾安全所作的承诺。基于这种谅解,双方起草并签署了上海公报。

  由于中国未在公报中要求废止这项条约,美国方面也未坚持提及对台湾的条约承诺。为了避免留下任何错误的印象,稍后基辛格在上海声明了美国政府对履行条约的决心,尼克松在安德鲁空军基地的返国演说中,也做了类似的声明。罗杰斯的结论是:“我们会信守我们的承诺”。

  谈到美国方面所称“美国对这项立场并无异议”做何解释,罗杰斯表示,这亦可解释为美国方面未接受此一立场,因为北京与台湾均称只有一个中国。美国的目的是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并不是要给予外交承认,毕竟美国仍与台湾有官方关系。双方在公报中所同意的,只有文化、科学、新闻及贸易方面的接触与磋商,以促进双方的关系正常化,为了达到此目的,美国将派遣一位高级的代表不定期前往北京。只要台湾的“大使馆”仍在华盛顿,北京不会派遣任何人到华盛顿。稍后,双方可能在接近美国的第三国,建立一个定期接触站。罗杰斯没有指明第三国是哪个国家,但很可能是加拿大,中国在加拿大已经设有大使馆。结果后来选中的地点是巴黎。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