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21章 斯诺登上天安门!中美解冻北京城(21)

  黄镇又去拜访基辛格,发现这位博士头发留长了,身体也发起胖来。基辛格笑着解释发胖原因说:“我在谈判的时候,总是神经紧张,为排除紧张,我就吃,我能不发胖吗?”

  黄镇把一份拜会名单交给基辛格,马上得到爽快的回答:“黄大使办事一向痛快,我也不敢怠慢,我将在48小时内予以答复。”

  黄镇当然高兴,忙摆摆手回答:“也不必那么急!”

  基辛格略加沉吟当即决定说:“你可以会晤你愿意会见的任何人,可以访问,除核试验以外美国所有地方。”

  黄镇听罢乐得哈哈大笑,顺便提出请基辛格到联络处赴宴的要求。

  基辛格敏感地婉拒道:“很遗憾,我做出过规定,任何使馆的晚宴都不去,一开头,150个使馆,累死也跑不全。”

  黄镇巧妙地把基辛格打过来的球抛了回去:“我们不是大使馆,我们是联络处。”

  基辛格佩服黄镇的果敢与机智,当即风趣地回答:“对!驻华盛顿联络处发出的邀请,我都乐于接受。”

  黄镇和联络处同志都兴高彩烈,基辛格又张开笑口说:“喜事还在后头,尼克松夫人想见大使夫人。”

  基辛格还告诉黄镇,将给联络处接通直达白宫的热线电话,有事随时联系。

  不久,尼克松派空军一号,总统专机,把黄镇和夫人朱霖接到西部白宫――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以南的萨克拉门托做客。

  在飞机上,美国安全官员指着机上的现代化通讯设备,开玩笑说:“大使先生,你可以拿起话筒给三军下达命令,像尼克松总统一样。”

  基辛格带黄镇参观西部白宫,这是一座西班牙式的平房院落,显得特别幽静而舒适。然后基辛格把黄镇请见会客室,指着墙上挂的尼克松和勃列日涅夫会见和签署文件时的合影让黄镇看,黄镇对此不屑一顾,基辛格一楞,尼克松赶忙解释说:“美国同苏联领导人所做的一切事情,都不会以任何方式削弱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

  黄镇不卑不亢说:“中国古人有言:势利之发出乎情,道义之交出乎理,情易变,理难忘。”

  尼克松欣然赞成说:“使我们走到一起的并不是我们的哲学――我们哲学不同,而是我们的利害关系。”

  基辛格竭立想使中国支持美国的核政策:“只要中方私下理解我们正做什么,公开反对更好。”

  黄镇轻蔑地说:“不过是一片废纸。”

  基辛格连忙说:“你千万不要对我们的国会议员说这样的话,我们要利用它,核时代迫使我们共处。”

  黄镇笑着说:“舞文弄墨,吼声震天,都改变不了事实。”

  基辛格掉转话题掏出笔记本翻开一页说:“我去年同周总理会谈时,周总理给我念了一首曹操的诗,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黄镇说:“曹孟德的两句诗说得好极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正是周总理的真实写照。”

  基辛格隔三差五到中国转一圈

  1973年9月22日,基辛格就任国务卿,11月第六次访华。受到姬鹏飞外长、乔冠华副外长的热烈欢迎。周恩来总理在基辛格到达北京的当天即11月10日,在人民大会堂与他会见,祝贺他担任美国国务卿。

  基辛格说:“当国务卿每天要看那么多文件,我再也不能集中精力思考问题了。”

  周恩来笑着反驳道:“这话我不相信,我认为你会找到时间的,因为你还年轻,精力旺盛,你已经被称为‘中东旋风’了,也希望你成为‘亚洲雄风’。”

  姬鹏飞设宴欢迎美国客人,他在讲话中回顾两国关系说:“自从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上海公报发表以来,中美两国之间互设了联络处,中美两国人民间的各种交流有了可喜的发展。两国人民的了解加深了,友谊增进了,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只要沿着上海公报所确定的方向前进,中美关系正常化这一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基辛格明白这是中国对中美关系的基本看法,表示完全赞成:“对于我们来说,中国已不再是神秘的国土了。我们已经懂得中国说话是算数的,我们彼此所做的每项诺言都得到遵守。因此,我和我的同事们抱着开诚相见的态度来到这里,以便加速我们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促进上海公报的目标,并就亚洲和平与世界和平问题交换意见。”

  周恩来与基辛格进行深入的会谈。基辛格特意表示,美国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或许不按照日本方式,也有可能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出乎基辛格预料,毛泽东再次会见了他,一见面就问周恩来与基辛格讨论了什么问题。“扩张主义。”周恩来简练地回答。

  毛泽东佯装不知,指着基辛格故意问道:“谁扩张,是基辛格吗?”

  周恩来明白毛泽东的用意,幽默地说:“是他开始的,但是别人现在赶上来了。”

  毛泽东明白周恩来说苏联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主要威胁,他说:“对于苏联的扩张,必须针锋相对,玩弄策略是没有意义的。美国的外交太喜欢打太极拳,而中国的战略则是以比较直接的对抗做基础的。”

  毛泽东还谈到苏联总理柯西金1969年在北京机场同周恩来的会谈,为表明中国对苏联的坚定立场,特意强调道:

  “我曾经说过这场斗争要进行一万年,现在看在他亲自来找我的面上,我愿意减少一千年。你们看我多大方,一让步就是一千年。”

  众人被毛泽东的话逗笑了,毛泽东又说:“后来又有一次,一位罗马尼亚官员也来为苏联说情。这次我又让步了,再减少一千年。你们看,我规定的期限是越来越短了。”

  在众人的一片笑声中,毛泽东谈笑风生说:第三次,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也来了――这是两年以前的事。他又提出这个问题,我说:这次无论你怎么说,我都不能再让步了!

  众人对毛泽东的风趣极感兴趣。毛泽东又点燃一支香烟,吸上一口说:“苏联目前还无法进攻中国,除非你们首先让它进来,首先把中东和欧洲拱手相让,使它们可以把部队调到东边来。总而言之遏制苏联是必要的。”

  基辛格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是国家元首,毛泽东却与他会谈三小时之久,会谈内容涉及双方感兴趣的一切问题,他深受感动,将毛泽东、周恩来引为知己,在告别宴会上,他用中国谚语“酒逢知己千杯少”来形容他对中国领导人的感情,他诚恳地说:

  “我很荣幸同毛主席进行了有远见的广泛的交谈,同总理进行了长时间的建设性的会谈。很清楚,我们两国人民的友谊将得到加强,上海公报的原则将得到增强和重申,我们关系的正常化将继续下去。我们向你们保证,不论今后发生什么事情,我们关系中所取得的进展今后将继续发展下去。”

  11月14日,中美两国同时发表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访华结果公报,宣称要在全世界反对霸权主义,为中美建立长期友好关系打下了基础。

  正当中美关系顺利发展时,美国发生了“水门事件”。尼克松总统被迫辞职,杰拉尔德?福特继任美国总统。

  福特上任后宣称美国对华政策不变,继续信守上海公报的原则,但福特一开始就处于软弱无力的地位,不敢在对华关系方面有大的作为,他采取了拖的方针。布什的讲话就是证明。

  1974年10月21日,美国驻中国联络处主任布什飞抵北京上任,一到中国就说:“就此事的紧迫性来说,就此事是否需要加速进行来说,我认为我们有很大的余地,可以按照我们自己的考虑和这个国家的政府的考虑而定,因此,在中美关系上,美国并不十分着忙。”

  同年11月,基辛格第七次访华,在推进中美关系正常化方面已失去了往日的热情。此时,周恩来发现癌症住院治疗,由邓小平副总理出面与基辛格会谈。

  基辛格为缓和谈判空气,指着摆在他面前的三本厚厚的提要手册对邓小平说:“邓副总理,我将开始把这几本手册,从头到尾向你念一遍。”

  邓小平机敏而风趣地问:“博士阁下,这几本手册有几吨重?”

  基辛格故弄玄虚说:“有好几吨重,而且还准备了不少,这仅仅是我们的开场白。”邓小平不软不硬将球踢回去说:“我们方面没有任何手册,我们只有小米加步枪。”基辛格说:“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与其他国家的处境均不相同:一是美国同台湾订有《共同防御条约》,二是美国内存在着一股不可小视的亲台势力。因此,美国愿意按‘日本方式’解决美中关系正常化问题,但要在台湾设‘联络处’;美国将在1977年撤完驻台全部美军,但还没有找到妥善解决美台《共同防御条约》问题的方案,希望中国声明和平解放台湾,以便使美国考虑放弃美台防御关系。”

  邓小平见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态度显然后退,将手一摆,严肃地指出:

  “从本质上说,这不是‘日本方式’,而是‘一中一台’方式,在建立问题上无非是一个‘倒联络处’的方案,中国断然不能接受。至于美台《共同防御条约》,根据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必须废除;在美国同台湾断交、废约、撤军后,台湾问题应由中国人自己去解决,那是中国的内政,用什么方式也是中国人自己的事!”

  “水门事件”导致尼克松下台。1974年8月9日福特未经选举程序直接接管总统权力。福特开始办公的第一天,就会见黄镇,重申美国将继续遵循上海公报的原则,继续追求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系正常化的目标。

  1974年8月30日,黄镇特意到萨克拉门托看望已经辞职的尼克松,把在美国举行的中国出土文物展览的画册送给尼克松说:“此次总统没有机会去看中国出土文物展览,特将画册送来给总统看看。”

  黄镇还把出土文物复制品《马踏飞燕》,茅台酒、桂花酒赠给尼克松。尼克松将《马踏飞燕》放在会客室桌子正当中,一再表示感谢。

  黄镇转达了我国领导人对尼克松的问候,特别说明:“不久前毛主席会见泰国总理时,曾托他转达对总统的问候,他说他很想念您。他说您是个好总统,‘水门事件’不要那样搞。尼克松、田中角荣、恩克鲁玛、希思、苏加诺、威特兰、西哈努克,几乎每一位来见他并招他喜欢的人,一回国就碰上了厄运。”

  尼克松被毛泽东的话打动了,不断点头说:“一个人卸职后,很容易被人忘记,正是在这种时候,才能识别谁是真朋友。我可以自豪地说,无论我在不在职,毛泽东、周恩来以及大使阁下都是我的真朋友。我把打开同中国之间的新的友好关系视为我任职期间的最大成就。”

  见黄镇对他频频点头,尼克松很动感情地说:“我可以向大使并通过大使向毛主席及其北京的同事们保证,我虽不再任职,但我将尽我所能,在我的余生内,为我们两个伟大国家的友好关系做出贡献。”

  为给福特总统访华做准备,基辛格1975年10月第八次访华。在欢迎宴会上,中国外长乔冠华一改谈笑风生的潇洒神态,严肃地批评美国与苏联搞缓和说:“严峻的现实不是什么缓和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而是新的世界战争的危险正在加剧。”

  中美在缓和问题上唇枪舌剑,基辛格强调说:“美国在对外关系中,最重视的莫过于它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了。”基辛格百般解释,却仍不能消除中国的疑虑。

  福特缺乏解决中美关系的信心和决心

  1975年12月1日,美国总统福特来华访问。

  福特自知他在中美关系上采取拖的方针引起中国的不满,担心中国慢待他,便命国务院研究中国当时外交礼遇的最高规格。美国人经研究得出结论,中国的最高礼遇是受到邓小平的迎接和毛泽东的接见。

  12月1日,福特一行坐美国总统专机穿过灰蒙蒙的天空到达北京机场,福特急忙走出机舱,就见基辛格兴冲冲地在身后报告:“邓小平已在舱门前等候迎接!”福特听罢,脸上才有了笑容,忙与邓小平、李先念、乔冠华等热情握手。

  福特在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方面采取拖的方针,不断做出违反上海公报的事情:美国国务院无理要求从访美的中国艺术团演出单中取消《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纵容和支持西藏外逃人员在美国活动;把美苏关系看得高于一切,将美国对华联络处主任布什调回,公然宣布尚未考虑继任人选,以此故意表示轻慢中国,讨好苏联。

  有鉴于此,福特在与周总理委托的邓小平举行的会谈中,一开始就特意解释说:

  “我借此机会重申,我保证致力于那些最初步骤中所确定的目标和原则,特别是两国关系正常化。”

  邓小平以他特有的直率风度说:“当前,摆在中美两国人民面前的一个更为重大的问题是国际形势。我们的一个基本看法是:天下大乱,形势大好。今天最危险的战争策源地正是和平念得最起劲的那个国家。”

  美国人当然知道这是在点苏联的名,害怕影响美苏缓和,神情顿时紧张起来,福特也专心倾听邓小平的谈话:

  “缓和的辞藻掩盖不住战争危险的日益增长的严酷事实。山雨欲来风满楼,风刮得越来越急了,要阻止也阻止不了。在这种国际形势下,关键在于执行什么样的路线和政策。我们认为,指出战争的根源和危险,消除和平幻想,充分动员人民,做好一切准备,是符合全世界人民利益的。霸权主义并不可怕,它本质虚弱,欺软怕硬,它到处扩张就孕育着失败。”

  福特辩解说:“世界使我们大家面临危险,但是也提供了机会。美国将既努力减少危险,也努力探索新的和平机会,而不抱有幻想。当前的形势要求力量、警惕和坚定性,但是,在我们继续决心反抗任何威胁别人的独立和幸福的行动的同时,我们也将继续努力争取实现一个更为和平的世界。”

  中美双方在缓和问题上分歧很大,接着转入中美关系的实质性讨论,福特不提“倒联络处”方案了,但仍采取拖的方针。

  福特说,由于美国国内形势的需要,解决中美关系正常化问题。

  须推迟到1976年大选后再仿照日本方式采取行动。在此之前,只准备把驻台美军从2800人减至1400人。福特一再重申“期待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老调,说美国不能在预期和平演变以外的前途的情况下抛弃“老朋友”。

  为此,邓小平明确指出:按照“日本方式”,也就是要接受断交、废约、撤军三个原则,美台间的民间贸易关系可继续保持。至于用什么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应该由中国自己来决定。

  毛泽东会见了福特和基辛格。双方寒暄毕,福特向毛泽东介绍情况道:“我们上午谈了国际关系问题。你的国家和我的国家有必要进行平行的努力,来取得我们双方都有好处的结果。”

  毛泽东对福特只停留在口头上议论不满,就幽默地说:“我们没有本钱,就是放空炮。”福特没听出毛泽东是在批评他尽放空炮,摇摇头说:“我不相信这点。”

  毛泽东继续开玩笑说:“就是骂娘,我们有点本钱。”

  众人听了都笑起来,毛泽东又指着基辛格说:“你们国务卿干涉我的内政。”

  美方人员大吃一惊,以为福特访华在台湾问题上没有进展,毛泽东借此发泄不满,都顿时紧张起来,只听毛泽东接着说:“他不要我去见上帝。”美方人员才知道是虚惊一场。

  基辛格得意地扶了扶眼镜说:“我们坚持这一点。”

  毛泽东指着基辛格说:“上帝的命令他敢违抗啊!上帝请我,他说不让去。”

  基辛格故作吃惊之态说:“如果你和上帝同在一起,你们结合的力量就太大了。”

  毛泽东特别喜欢同基辛格开玩笑,越说越高兴:“博士是无神论者,反对上帝,破坏我和上帝的关系,厉害啊!我也没有办法,只好听从他的命令。命令就是Order。”

  福特总统疑惑地问基辛格:“他是给上帝下命令吗?”

  毛泽东警觉地听懂了客人的话,抢先回答说:“是向我下命令。”

  福特本想在大选获胜后与中国建交,没想到却败于卡特之手,无法完成与中国建交的历史任务了。

  万斯来华投石问路

  卡特1976年底当选美国总统后,对美中关系非常重视,在正式就职前,派新国务卿万斯在老国务卿基辛格陪同下,一起在白宫会见中国驻美联络处主任黄镇。

  基辛格热情介绍黄镇与万斯认识说:“我同万斯共事已久,很熟,我和万斯哲学思想是一致的,特别是外交政策的见解。”

  万斯握着黄镇的手,笑容满面。黄镇直率地指出:“鉴于基辛格博士是老朋友,万斯先生也访问过中国,我只指出《时代》杂志刊载的卡特的文章,把台湾称为中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相提并论,这是违背上海公报原则的。”

  万斯见黄镇抓住了卡特的小辫子,不得不郑重表示:“我完全接受一个中国的原则。”1977年1月8日,基辛格卸任前在国务院举行工作午餐会,黄镇应邀出席。基辛格风度翩翩地站在万斯与黄镇之间,向记者讲明举办这次工作午餐会的目的:

  “我有机会同下届国务卿谈改善中美关系和正常化问题承担的义务,而他建议我们同联络处主任、我们的老朋友黄镇大使进行交谈,探讨这个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正在这里见面的原因。”

  黄镇原则问题上毫不让步,在宴席上有意重提卡特在《时代》杂志把台湾称作中国之事,基辛格知道黄镇意在推动万斯表态,便给万斯递眼色。万斯说:“我保证,卡特总的来说,是主张坚定地执行上海公报的!”

  基辛格举杯致词说:“这是我整个政治生涯中最激动的时刻!在彼此接触中,我了解到中国的外交,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来,我作为最后一次官方的主人,祝愿持久的和平、友谊,为两国关系正常化干怀!”

  黄镇站起身举杯祝酒:“为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干杯!”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